年糕的作文700字
1蒸年糕
春节快要到了,家家户户都要蒸年糕。为什么要蒸年糕呢?因为大家都想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的,高高兴兴的,所以我家也不例外,今天就要蒸年糕了。
吃过饭,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就开始蒸年糕。奶奶先把许多白糖放进一个桶里,向里倒了很多开水,很快糖全都融化了。奶奶把事先准备好的米粉放在一个很大很大的盆子了,再把糖水一点一点的倒下去,用手去搓米粉,慢慢地米粉就变成了一粒一粒的小圆子,把这些小圆子放进一个木桶里,先蒸一会儿,再在上面撒一些细细的圆子,再蒸……蒸好了,爷爷端着木桶走出去的时候,我看到爷爷的手在发抖,看上去很重也很烫,他嘴里不停的喊:“让开让开,小心烫着!”然后把里面的糕倒在桌上,爸爸用力的搓糕,每搓一次,我在糕的下面都要用湿的布擦一下,如果没有擦,糕就会黏在桌上,这时我会拿一把铲刀,把黏在桌子上的糕弄下来。
很快就搓好了,把那搓好的糕拉长,用湿布盖在上面,把糕压平,再用一根线系在筷子上,把线放在要切断的地方,拉住两端向后拉,一条条雪白的年糕就出来了,为了不弄脏,所以要用保鲜膜包好,一条年糕就弄好了。我觉得很好玩,就走过去对爸爸说:“让我试试吧!”爸爸笑着说:“你行不行呀?”我知道会这样,所以我神气地说:“这么小的事还会难倒我吗?真是笑话。”我照着爸爸的样子做,可是那年糕怎么也拉不直,后来爸爸对我说:“你拉的时候要一直线拉下去。”我照着爸爸说的去做,果然做好了,看着自己做的年糕,开心极了。
原来蒸年糕也有这么大的学问,看起了很简单,但做起了很难。
2打年糕
今天,爸爸对我说:“澜澜,今天我们去乡下外婆家打年糕,你去么?”
我一听爸爸这样一说,心里可开心了,连忙说:“爸爸我去。”实话说我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有见过打年糕呢!心底里有一种很新奇的感觉。我们来到外婆家,里面忙的不可开交,我们立即投入工作。先是糯粉,糯粉必须要很细很细,先将用细筛网筛出较细的糯粉放入一个大木桶中,如果不细的糯粉需要在搓细,然后再用细筛网一次一次筛选糯粉。将糯粉经过细筛网精挑细选后运送到厨房煮熟。
我们先要准备底下有六个正方形洞洞的木桶,用稻草均匀地铺在木桶底下,然后将木桶放在大灶台上,然后将糯粉均匀的撒在稻草上,就这样一层一层的撒糯粉,直到糯粉熟了以后,须要踩年糕了。我可开心了,自告奋勇踩年糕,我换上雨鞋,外公和外婆将年糕上铺上白布,我以为很简单,所以我经验不够丰富,所以我一踩上去,就陷下去了,外公教我踩的时候要快要敏捷。我听了外公的话,就试了试。不过挺管用的。踩年糕好后,接下来就是最有趣的切年糕了。
切年糕不用刀切,外公告诉我说:“年糕太粘了,用刀切年糕会把年糕粘在刀上,而且如果用刀的话,刀也嫌小,对不对?”我听也对。爸爸告诉我,切年糕不用刀,而是用很早以前用来做新鞋时的线,先用线垫在年糕下面,然后从年糕下抽出来,再抽一次年糕变小了,再抽一次年糕就可以吃了!
我兴奋地叫着:“年糕终于做好了!”此时的我心里充满了快乐,此时的我就像小猫一样如饥似渴。年糕年糕,年年高。大家现在知道怎样打年糕了吧,那就动手试试吧!
3糖烤年糕
寒假里,我想尝试做一回小厨师,所以老缠着妈妈教我一招。妈妈说:“你还小,那就先教你做糖烤年糕吧!”
纸上谈兵
晚上,我们娘儿俩躺在被窝里,先开始纸上谈兵。妈妈告诉我,首先得做好准备工作,把年糕洗净切成片;然后用大火把锅烧热倒入油,稍后放入年糕,等烤成金黄色时,就给年糕翻个身;等另一面也变成金黄色时,就可以散上适量的糖上盘了。听妈妈说起来真是简单!没想到,妈妈让我复述一边做糖烤年糕的步骤时,我却像一把生锈的大锯似的,支支吾吾地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步骤说清楚。我不禁担心起来,可妈妈说:“有我在,怕什么!”
实战演习
第二天一早,我就催妈妈起床了。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先洗了年糕,开始切片。年糕太硬,而我力气又小,所以,我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那刀还是摇摇晃晃的,没把年糕切下来。妈妈在旁边急得直冒汗,生怕我把手指添进去,还时不时地把住我的手。后来,大概她真的是急怕了,就一把夺过我手中的菜刀,说:“还是我来切吧!你只管烤好了。”
开始点火了,我既兴奋又紧张。我不住地问妈妈:“可以倒油了吗?可以倒了吗?”等妈妈倒了油,我又不住地问:“可以放年糕了吗?”妈妈放入第一块年糕,那油就“吱吱”地叫着乱蹦。我害怕极了,拿在手中的年糕始终不敢放进锅里。还是妈妈把住我的手,我才哆哆嗦嗦地扔了进去。没想到,那油还是溅到了我的手背上。我捂住手背,逃得老远,再也不敢走近。直到妈妈把年糕翻了个身,我才慢慢地靠近。眼看着年糕变成了金黄色,如果我再不抓住机会,这实战演习就成了子虚乌有的事了。于是,我强烈要求,最后一步,一定要我来做。我往锅里倒了一些桂花糖,又把年糕炒了几下。妈妈一声令下,我关了火,把年糕盛进了盘子。
我捧着这盘金黄色的烤年糕,一阵香气扑鼻而来。我直流口水,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一块就往嘴里送。啊,真是闻着香,吃着更香!
4打年糕
临近冬至,外婆家到处洋溢着一股熟悉的味道,是年糕,打年糕喽!
到了冬至,北风呼呼。这一天,全村的孩子就像得到鸡毛令箭似的,不约而同地从向了村头。干什么?不错,打年糕开始了。
百来斤米粉在一个个打糕能手中,漫天“飞舞”着,不一会儿,便成了一桶桶和好了的米粉。这一手绝技让围观群众惊奇不已。米粉和好了,被一个个抬上灶蒸,上灶后,老师傅往蒸桶里慢慢加米粉。
不多时,听得师傅喊了一声:“出锅嘞——”人群中一片骚动,小孩子更是迫不及待,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米粉被倒入米臼之中。“可以了,开动!”话音刚落,孩子们就一拥而上,你敲一下,我捶一棒,到处洋溢着欢乐,一片喜庆的气氛。年轻人也不甘示弱,挽起衣袖,拿起木锤使劲砸。孩子们玩着闹着,一不小心,变成了一个大花脸。有些小馋猫们狼吞虎咽地当场啃了起来,而此时,却没有一个大人大声斥责。因为大家都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今个,那些平时文皱皱的“孔乙己”也不甘寂寞,跑过来凑热闹,结果出了洋相,惹得大伙捧腹大笑。当然,那些“后勤部队”妇女们,在这种重要场合也不会闲着,呵,你瞧,一个个都信心十足,想必一定都是胜券在握咯。
夕阳西下,可大伙儿还是沉浸在欢乐中。儿童银铃般的笑声,年轻人兴奋的笑声,老人欣慰笑声,久久盘旋在黄昏的上空……
年糕出来了,咬一口,香滑软酥,“啊,好香——”不知是怎么回事,自制的年糕就是比那机器加工的有韧性,好吃。冬至全村打年糕,它似乎已成为外婆村里的一种传统活动。品尝着软酥可口的年糕,感受到邻里之间的那份温馨,感受到乡里乡亲的那份情谊。
如今,冬至那天打年糕的隆重,在全村人心里,可以与过年相提并论,这个特别的活动就这样年年相承。我看者外婆家给送来的那年糕,闻着那种熟悉的味道,那一幕幕便会在我的脑海里回放。
这不,外婆又来叫我们全家今年去那儿过冬至,我期待着与它再一次重逢!
5打年糕
在农村,过年还保留着许多习俗。前几天,我就亲身体验了其中的一个,那就是做年糕。
那是个周末,我们一家去看望爷爷奶奶。刚下车,奶奶就笑着说:“你们来得正好,下午一起去做年糕吧。”
吃过午饭,爷爷把浸泡在大水缸中的粳米倒入竹篓中,装上三轮车,就骑到糕场去了。随后,我们也跟了过去。
来到糕场,我发现这是一座破旧的小庙,里面安放着几尊佛像。据爸爸说,这座小庙在唐朝的时候就有了,以前这里是和尚们修身养性的地方,可现在却成了熙熙攘攘的加工场了。小庙的天井不大,左边放着一台做糕机和几张晾糕的竹排,四五只蒸笼一字排开,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天井右边的磨粉机正在飞速地转动着,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尽管排着长队,大家还是一边耐心地等待,一边凑在一起大声地谈天说地,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轮到我们了。爷爷把粳米倒进磨粉机里,米粉就象白雪似的“流”了出来。再倒进一个更大的竹篓里,加入一点水,搅拌均匀,再把结块的粳米粉搓碎,就倒入蒸笼里蒸。过了一会儿,只见几个巨大的果冻似的粉团呈现在眼前,热气腾腾的,几名工作人员拿木铲把它们铲碎,再用棍子捅进一个机械小洞里,一条白色的“长蛇”就蜿蜒而出,工人师傅把“长蛇”卷起来,既像一只只大蜗牛,又像一个个白轮子。接着,再把“蜗牛”拆成长条形,第二次捅进了机器里。这时,管子口的师傅操起了锋利的菜刀,手起刀落,把一条“长蛇”解成了几十段年糕。
我好奇地问爸爸:“ 这年糕为什么要加工两次呀?”爸爸回答说:“这年糕呀,第一次做出来的时候虽然可以吃了,可是粉加工得还不完全,吃起来没有嚼劲,和我们吃的年糕大不相同呢!”
怎么样,很有趣吧?有机会的话,你也可以来瞧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