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的味道作文
1年糕的味道
“噼哩啪啦”鞭炮欢快地叫着,我揉着惺松的的睡眼走出房门。匆匆地吃了早饭,我便开始了一项重要任务——帮长辈做年糕。
我对于年糕最早的记忆是在小时候,那时奶奶总背着我去附近看戏。而我对看戏完全没兴趣,只知道在那里捧着年糕吃,吃完了就和奶奶踏着月光回家。
一边回忆着那段有些模糊的记忆,我一边踮着脚摘菠萝树上的叶子,叶子还带着露珠,闪闪发光如同钻石。菠萝树的叶子是年糕的外套,这件外套一定要大,而且不能被虫咬掉一角,最好颜色是深绿,形状又好看。
摘完叶子后,我便急匆匆地跑去拿给奶奶。奶奶在厨房擀着面团,她的手仿佛有魔法,一块块面粉在她手上几经揉捏,就成了圆形,面团薄厚要适中,这就考验你的技术了。在狭小的厨房,柴火勤劳地烧着,更给奶奶笼上一层温暖的光晕。
这时,邻居家的弟弟来了,在村里年龄小的孩子这天都能去向邻居要红包。只见他如离弦之箭般飞到爷爷家,大声地说着吉利话,没说完便伸出脏手眼巴巴地要钱。
小弟弟走后,亲戚们陆续回来了,奶奶把包好的年糕放到水里蒸。
吃过团圆饭,便是吃年糕的时候了。我小心地剥下年糕外裹得严严实实的树叶,一阵香味便直冲冲地撞进鼻子。年糕是白色的,一口咬下去,面粉,椰丝,花生的味道在嘴里如烟火般绽放着。望望四周,家人都在开心地吃着,顿时,一股暖意从口中流入了心田。
年糕的味道把远在天涯的家人系在一起,系在乡下那间屋子里。年糕的味道不就是家乡的味道吗?那股从小时候就有了,一直缠绕至今无法忘却的温暖。
这就是年糕的味道。
2年糕的味道
今天是重阳节,应该是一个开心的节日。拿起餐桌上的年糕,嗅着那满满的香气,脑海中再一次浮现出了太奶奶那慈祥的笑脸,泪水,也在不知不觉中滑上了我的脸庞……
十月二十四日,凌晨一点刚过,刺耳的电话铃声忽然响起,吵得让人无法入睡,似乎在预言着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了。而窗边的风铃也诡异地响起,似乎在奸笑着,又像是在号啕大哭着,诉说自己前世的惨痛命运。
电话是医院打来的,妈妈接电话后慌张地叫起我和爸爸,说要去医院。我心中一沉,难道是太奶奶有什么事?我竟然不敢去询问,似乎害怕自己的担心成真。
出门了。天空中的月亮仿佛害怕着什么似的躲在云层中时隐时现,黑暗中的树木努力地向上伸展着快要枯掉的枝条,却怎么也冲不出无边无际的黑暗。
到医院了,病房中的亲人们都在默默抽泣着,太奶奶躺在病床上一动也不动。我知道,我的担心成真了!再也控制不住内的伤痛,我扑在太奶奶的身上大声地哭了起来。
终于,有人走了过来,把一块干干的年糕给了我,说这块年糕是太奶奶留给我的。我拿起那块年糕,轻轻地咬了一口。与我平常吃的年糕不同,这块年糕是硬的,一点都没有本该有的甜味。但是,里面却包含着太奶奶对我所有的关爱。
我擦干眼泪,再咬一口年糕,忽然感觉这滋味瞬间转变了,变得尤为香甜,我知道,那是我心中流淌过暖暖的爱意。
3年糕的味道
那是中秋节的晚上,昨晚了许多作业,脑子晕乎乎的。我心不走出小区来到了街上。凉风轻拂,月亮升起。
忽然,一股香味迎面扑来,好香的味道啊!这种味道没法用一个词来形容,只觉得是一种热乎乎的香,甜津津的香,让人神清气爽不肯挪步。这是年糕的味道。这里新开了一家年糕店,香味儿大概是从它那飘来的吧。果然,那一家店门口站了很多要买年糕的人。我也买了一串年糕,看着都直流口水,里面是白色的,外面裹着各种各样的酱,怪不得这么香。
品尝着又香又甜的年糕,我的脑子顿时清醒了。
4年糕的味道
今天突然想吃年糕,于是晚上吃饭的时候问饭店的老板有没有年糕,老板笑着告诉我说:“你运气不错,今天正好有年糕。”于是,让老板按照我说的做法给我煮一碗年糕。
来厦门整整一年半了,加上今晚这一次,吃年糕的次数也不超过3次。我们一家人都爱吃年糕,尤其是我,属于可以拿年糕当饭吃的那种。想起小时候,在冬天,每天早晚两顿吃年糕是我们那的习惯,我也一直很感谢这个习惯的“始作俑者”,并将它普及。
外公外婆知道我爱吃,每年做年糕的时候都会做很多,给我们家送很多,自己留很多,当然,也是为了等我去外婆家的时候有足够的年糕吃。不管是煮年糕、炒年糕、烤年糕还是蒸年糕,我都爱吃,平时也当属煮年糕最为常吃。也因此,我们家个个煮年糕的厨艺都不逊色的,我偶尔为了学习自力更生的精神,也会从洗菜到煮年糕全部流程都自己掌控的操作一下。母亲的炒年糕很好吃,加上一种不知道书面语怎么称呼的蔬菜炒起来很香。记得,读中学的时候,父亲也要早起上班,所以每天他都会早起给我和弟弟煮年糕吃。后来上大学了,将近一个月的寒假,也可以让我美美地享受年糕。每次寒假前给家里电话,父母都会跟我说年糕早已经做好了,今年的年糕味道很好,每次这个时候我都似乎看到一碗香喷喷的年糕摆在面前。
想着想着……老板把煮好的年糕端了上来,我急不可耐的赶紧吃一口。可能是闽南的口味和我们那的不一样,味道竟然大相径庭。不一样的厨师,不一样的做法,结果终究是不一样的年糕。
不过,尝一尝也不错,权当解馋。今年回家,要把去年少吃的补回来……
5年糕的味道
年糕的味道,是酸?是甜?是苦?是辣?是清爽干脆?还是回味深长?又或者,平淡无味?或许是这样,但又或许不是这样,又或许你会说年糕又是什么好东西值得你去记住吗?不禁浮起这样一个疑问:在无数鸡翅、鸡块、薯条围绕的包装盒中,和一碗小小的青菜年糕,与之相比,年糕显然是黯然无味,但有些时候,一碗小小的年糕比无数鸡翅更值得记住。
“好吃!再来一碗!“几个同学狼吞虎咽地吃完年糕,又叫嚷起,“来老师再给我们一碗吧!“结果令人大失所望,同学们垂头丧气地走回了桌位,嘴中咂吧着,仿佛还在细细回味着刚才的味道。我细细地品着,慢慢地尝着,吃着年糕的微苦和青菜的清新,我尝出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哦,那是期待的味道:同学们慢慢把种子播下,看着种子掉入泥土之中,在泥土中显得黑白分明。“这小小的种子日后能长成什么样呢?”同学们望着种子,心中充满了期待。
我细细地品着,品出了蔬菜的清香;我慢慢地嚼着,嚼出了年糕的劲筋软滑;我渐渐尝着,又尝出了那份不可言喻的辛劳:同学们不顾脸上的汗水,将水一瓶瓶浇到菜地上,从没有停歇过,也没有人说:“真是累啊!”从而停下他辛劳的脚步,从来没有。
当那干净的水被一瓶又一瓶地浇到泥土中时,你是否注意到?同学们的汗水也一滴又一滴滴在泥土中。
当我吃完那五味杂陈的最后一口时,虽然口中是苦的,但心中却洋溢着甜丝丝的味道。还有那期待的味道、辛劳汗水的味道、收获喜悦的味道……聚集在这一碗年糕当中。
又有什么比得上这碗年糕更值得记住呢?
6年糕的味道
在家乡南城,所谓年糕其实有两种,一种叫糯米糕,一种叫籼米糕。糯米糕也叫麻糍,需左亲右邻同心协力打制;籼米糕则简称糕,在自家锅台上简单熬制即可。可不管哪种,都是过年时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味道。
制作麻糍的过程,叫“打年糕”。这种用熟糯米在石臼中打制年糕的活动,看似简单,其实挺有技术含量,主要有蒸、捣、打、牵、成形等工序,一个也不能少,光是蒸糯米饭就得花好几个小时。而在此之前,还得“吊碱”,就是用滤过稻草灰的碱性水浸泡糯米,既可增味又可把糯米变成金黄色,讨个好彩头。
糯米饭蒸熟后,倒入洗净的石臼,大伙先用木头做的大棰子把糯米饭捣烂,接着几个壮劳力用木棰轮流击打糯米饭,这也许就是“打年糕”名称的由来吧。打年糕,重在“打”,更重在“牵”。每“打”数十下,就得由村里最有经验的师傅牵拉、翻动。这时,石臼中年糕的温度往往还非常高,牵糕师傅先用冷水打湿双手,然后快速插入石臼底部,瞬间牵拉、翻动石臼中的年糕,使其每个部位都被均匀击打。年糕好吃不好吃、细腻不细腻,全看这道工序。年糕打好后,就轮到最后一个步骤——成形,即把年糕做成圆饼状,或揉搓成一个个“金疙瘩”,这就叫麻糍。
各村打麻糍的时间不尽相同,或年前或年后,相差两三天。我们村打麻糍的时间是在大年初二。那天,如果天气晴好,左邻右舍就会索性将桌子抬到外面,拼成一长条形大桌,东家端来点心,西家烫好水酒,满满地摆一桌。不分老幼,坐的坐,挤的挤,热热闹闹的。一杯酒,祝风调雨顺;二杯酒,祝邻里和睦;三杯酒,祝财运亨通……没几下,就有人醉了。借着酒意,说些俏皮话,吹吹牛,也没人拦阻,没人斥骂,大人小孩,全都开怀地笑。
小时候,正月里天气冷,全家人围着火盆不愿动。嘴馋的就会拿来几块麻糍,放在火盆上烤。不一会儿,原先冻得硬邦邦的麻糍就被烤得软软糯糯,阵阵香气顿时飘满了整间屋子,不用吃,光是闻着就开心。如果再来一小碟白糖,用烤软了的麻糍略略一蘸,送入口中,那简直就是难得的美味啊。除了烤,麻糍的吃法还有许多,可以放在油锅上煎,可以放在热汤里煮。每一种做法,都有一种不同的味道。
籼米糕的制作则相对较简单。用头天泡好水的籼米在石磨上磨成米浆,倒入大锅里熬,并不断搅动,以免米浆粘锅后熬成烧糊状。等水分蒸发得差不多,米浆已成为一团白色的糕状物后,就可起锅,再定形为圆饼状,冷却后即大功告成。
每年除夕,尽管我们姐弟仨或住在县城,或住在市区,都会牵儿带女去乡下父母那过年。俗话说“众口难调”,可是大年初一早上,老老少少都得忘记自己的口味,乖乖地端起碗,吃母亲一早起来煮好的年糕。麻糍和糕一起煮,用头天熬好的鸡汤作底,再切几把青菜为料。母亲说这叫“年年高”,然后殷切地望着我们吃。谁也不忍拂了她老人家的好意,一个个都吃得欢欢实实的。
年糕的味道,在舌尖,更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