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的作文
1敲牡蛎
“妈妈,这是什么呀?”我奇怪的问。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和爷爷在海边玩呢!
海边,在那一块块岩石上有一层层的像贝壳一样的东西,我便问爸爸:“爸爸,这是什么呢?”“这是牡蛎,也叫海蛎子,是海洋生物。”爸爸不紧不慢地说,“这个海蛎子的肉十分好吃,要不带些走吃吧!”
“好的!可是怎么把海蛎子从岩石上扒下来呢?”
“这不是很简单,你看着。”
爸爸说起抬起脚,往岩石上一踹,“哗啦”一声,爸爸的脚像炮弹一样,把许多海蛎子击落到岩石下方。我见了,学着爸爸一样把脚揣向岩石。不一会儿,我们就有一大袋“战利品”。
我们来到附近的一个饭店,吃着自己捉的海鲜就是好。
2烤牡蛎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们去外婆家拜年。正好今天阳光明媚,我提议来烤牡蛎,大家一致赞同我的提议。
我们先找来柴火和稻草,先把炉子生着了,然后放入炭,等到火把炭烤红了,大家就七手八脚地把牡蛎放了上去,不一会儿,香气喷鼻的牡蛎就烤好了。只听见“砰”的一声牡蛎就炸开了,就像石头张开了小嘴巴。可是大家都被这炸声给吓坏了。有的被吓得闭上眼睛,有的四处乱逃,还有的索性蒙住了自己脸。
等到响声过后,大家就争先恐后地围了上来,我也眼疾手快地抢了一个来吃。哇!味道鲜美极了。
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这一天!
3我爱故乡的牡蛎
“美国商人欲投资界炮牡蛎加工业”了,湛江晚报经济版头条新闻刊登此激动人心的消息。我捧着报纸,认真地啃着报上的每一个字,顿时,对故乡的牡蛎肃然起敬,更感到无比的自豪。
牡蛎,软体动物,西壳,一个小而平,另一个大而隆起。壳的表面凸凹不平。我的故乡遂溪界炮镇,是湛江市最大的牡蛎养殖基础。也是广东省“一乡一品”议案项目——湛江遂溪牡蛎产业化开发基础。此基础面积4000亩,养殖户800户。
我的故乡界炮镇北潭港位于北部湾东北部,这里碧海蓝天,水温适度,滩涂肥沃,航道通畅,为牡蛎提供了天然的生长条件。
每当牡蛎苗从外地运到北潭港时,在车上并不是一个个螺贝状物,而是一根根水泥柱。可别小瞧这些柱子。它们可是牡蛎生长的依靠。牡蛎是镶在水泥柱上生长的。每根水泥柱底面积约有0.5平方分米,长约0.5米。牡蛎苗刚到的码头车水马龙,一辆辆运牡蛎苗卡车挤满个码头,码头下的一艘艘机船早早守候在那里,而车上,船上的工人们也便热火朝天忙起来,他们要在退潮之前把车上的牡蛎苗转移到船上。快退潮之时,船上已载满了一根根的牡蛎柱,工人们擦着脸庞上的汗珠,也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半年后,当退潮之时,来到海上牡蛎养殖田,牡蛎柱一根根竖在滩涂上,显得那样的精神,它们四方形排开,黑压压一片,一眼望不到边,让人总觉得这是多么伟大的“工程”。牡蛎柱上一个个饱满的牡蛎挂在柱子上,挤得满满的,好像一不小心就要从柱子上挤掉下来。
等到一个牡蛎有巴掌来大的时候,收获的季节就到了。这时,海港沸腾起来了。海面上,一艘艘机船满载牡蛎,喜悦地穿梭着。海岸边,已卸下船的牡蛎一堆堆一字形排开,工人们挥着蚝刀,把牡蛎脱柱、分类、打包……码头上,一辆辆货车满载牡蛎正准备向外地出口,再看市场,牡蛎也被开壳,白花花的牡蛎肉惹人喜爱,抢着买牡蛎人也不少,你一斤,我一斤,供不应求。顿时,机船声,汽车汽笛声,蚝刀响声,叫卖声汇成一片,成为一首牡蛎赞歌。
故乡的牡蛎肉香滑可口,又能提制蚝油、肉、壳,油都可以入药。壳经过煅烧后,可制高钙肥料。牡蛎全身是宝。
如今,故乡正为牡蛎招商引资,走牡蛎产业化道路,让故乡的牡蛎走出湛江,为湛江经济腾飞贡献一份力量。
我爱故乡的牡蛎,更爱湛江这片红土地,愿湛江明天会更好!
4西店牡蛎
牡蛎土名蛎黄,是一种形如章鱼,大如指头的贝类动物。牡蛎的身体分两部分,上部有点像张开的圆折扇,下部则圆鼓鼓的,像个小气球;肉呈乳白色,壳呈灰褐色。它的成熟期为三年,收获期是每年冬至前后。
浙东沿海地区,大都出产这种以吃浮游生物和有机物碎屑为生的贝类动物。然而,地处象山港尾的宁海西店乡所产的牡蛎,尤以个大、肉脆、味美闻名遐迩。
西店乡牡蛎为什么比其他地方产的量多质高呢?这是与西店乡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养蛎历史分不开的。西店地处象山港尾,港湾前有座“双山”(又名石孔山)阻隔了大港来的风浪,使西店港风平浪静,宜于牡蛎苗安身。其次,港湾上游有凫溪水长年累月的注入,它带来了两岸村落排放出来的大量有机物碎屑,到港湾处沉积,形成了丰厚肥沃的海涂;加上夏季长时间的日照,致使有机物腐蚀分解,为牡蛎提供充足的食物。再次,东南沿海一带秋季多台风阵雨,大量的雨水和凫溪水与港湾咸水相交融,形成了牡蛎生长发育的良好条件。还有西店沿海多礁石,历年来,渔民们又抛放了许多石头群,使大量的牡蛎苗有栖身之所。所有这些,形成了个大肉脆、量多质高的特点。
牡蛎肉质柔软,营养丰富。它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它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少,容易被吸收消化,很适宜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及老年人和儿童食用。牡蛎因此被人们誉为“动物牛奶”。西店人十分讲究牡蛎的吃法。其中一种独特的“传统吃法”值得介绍:先把带有蛎壳的牡蛎连同所附的碎石一起丢进火堂,煨上八九分钟后取出。再撬开牡蛎壳盖,就可看到那微黄的冒着热气的蛎肉,闻到诱人的清香。然后用一根针挑起蛎肉品尝,鲜美无比,风味独特。西店人还有种“家常吃法”,就是把生蛎肉挑出洗净,沥去水,然后用酱油、姜末、醋、花椒、糖等做佐料,拿生蛎肉蘸着吃。这时的蛎肉脆、香、辣、鲜、甜,味味俱全。
当然,西店人还会用蛎肉炒蛋,用蛎肉做成“蛎肉紫菜汤”、“蛎肉鲜丝羹”等佳肴。牡蛎不仅是美味的食物,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的肉可提炼一种高级调味品“蚝油”;它的壳可入药,也能烧成蛎灰,制成很好的建筑材料。
牡蛎全身是宝,难怪西店渔民早在几百年前就开始养殖。清朝光绪年间所修的《宁海县志》中有“牡蛎附着而生,块螺相连如蜂房,壳可化灰以涂墙”等记载。但养殖业的真正兴起,是在解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渔民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广泛地采用了“桥石养蛎”法:把一排排水泥条竖在海涂上。这样不仅增加了牡蛎苗的附着面积,而且为向深水区发展养蛎提供了经验。据西店乡政府统计,目前西店蛎田海涂面积已达八千余亩,产量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成了全省最大的牡蛎养殖基地。如今,西店渔民已开始试养大号太平洋牡蛎,并取得可喜的成功。可以预见,养殖业一定还会有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