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煎饼果子的作文

时间: 01-14 栏目:话题作文

1煎饼果子

煎饼果子是大家熟知的小吃,煎饼果子是天津人最爱吃的早餐,煎饼果子是怎么来呢。

相传清朝年间,一位京城丁姓小贩把面团捏成人形,放进锅里油炸,并取名油炸桧,表示对卖国贼秦桧的痛恨。而在天津,油条这一类小吃统统被称为“果子”,聪明的天津人把山东大煎饼和油条合在一起,就成了最早的“煎饼果子”。

星期五下午,我和爸爸妈妈商量好了要去银座吃煎饼果子,我们坐车来到银座。刚进银座大门,我和爸爸妈妈直奔做煎饼果子的地方。爸爸一声“来个煎饼果子”。做煎饼果子的阿姨立即过来,把饼铛上舀上一层面糊,有一个小推子推开推匀,打一个鸡蛋,等面糊变成饼的时候,再把面糊反过来,弄上甜面酱,辣椒粉,菜叶、火腿肠等佐料,一卷,一个煎饼果子就成了。

煎饼果子嚼起来甜中带咸,菜叶嚼起来脆脆的,再加上火腿肠软软的,非常好吃,可谓是食品中的佳品。怪不得天津人早晨吃饭那么喜欢吃煎饼果子蘸浆子(豆浆)。

2煎饼果子

说起煎饼,同学们肯定吃过,但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煎饼则与众不同。

今天,我下了单片机的课,和妈妈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妈妈说要去菜市场买水果蔬菜。走着走着,刚到菜市场门口,只见在一个小店铺的门口,围着好多的人。我好奇地向那边看去,这时,一股悠悠的五谷香也飘进了我的鼻孔。我挤进人群,看见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叔正在卖力地做着煎饼。他的动作超级麻利,先把一个洗澡盆那么大的铁盘转得飞快,然后迅速地滴上几滴油,再用刷子在大铁盘上来回刷几下,铁盘子立刻黝黑锃亮。左手舀起一勺杂粮面糊糊,轻轻地倒在还在飞砖的铁盘上,右手紧接着用一个“T”字型的竹板把面糊糊摊开推平。越摊越大,越推越平,推得像个大月亮。接着,他又飞快地拿出一个鸡蛋,用竹板轻轻一磕,蛋黄蛋清就听话地落在转动的煎饼上,随着竹板的推动,鸡蛋慢慢地和煎饼融为一体。此时,像一张薄薄的宣纸一样的煎饼就出锅了。只见那个大叔左右开弓,唰唰几下,甜面酱和辣酱就抹上了,葱丝和香菜也撒好了,芝麻和生菜也铺上了,最后盖上薄脆,顺势那么一卷,卷成一个圆筒,拿起菜刀一刀两段,递到我的面前。整个过程那真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我本来想说一声谢谢的,但还是迫不及待地先咬了一大口。哇噢,外软内脆,满口余香耶。这时,那个煎饼大叔笑呵呵地对我说:“小朋友,好吃吗?我的煎饼是用各种粗粮做的,你旁边那个老大爷每周都从朝阳公园骑车来我这买,你看他72岁了,身体多硬朗。”我惊奇地看着旁边的老大爷,又咬了一口煎饼,心理想:看来要想身体好,多运动加上吃粗粮!

亲爱的老师,您喜欢粗粮煎饼吗?好的,有机会我请客。

3天津第四绝——煎饼果子

提起天津的特产,你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闻名遐迩的天津“三绝”:狗不理包子、耳朵眼儿炸糕和十八街的大麻花。可你是否知道,天津也有第四“绝”呢,那就是很多人早点吃的煎饼果子。

煎饼果子最早出现于天津,是一种程序简单,制做方便的快餐性食品,它以其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风味,博得了男女老幼的青睐,从而走遍了大江南北,甚至远渡重洋,传至国外。人们送给它一个雅号,名曰“天津热狗”。

煎饼果子,顾名思义,就是这种食品是由煎饼和果子组成的。制做煎饼的原料极其普通,就是将绿豆面与白面、玉米面等混合,加水搅拌成糊状备用,事先炸好果子(就是俗称的油条),再准备好鸡蛋以及一些调味品(如葱花、面酱之类)就足够了。工具呢,也很简单。首先要有一个炉子,圆柱形,约50公分高,炉上架有一口锅。摊煎饼用的锅可不同于我们平时炒菜用的圆底锅。为了易将豆面糊摊成饼状,最好采用平底锅。现在市场上通用的是一块直径约为40公分的钢板,这样架在炉子上,能使锅底均匀受热,并使摊出来的煎饼薄厚一致。还要有一个竹制的“刮子”和一把平铲。铲煎饼用的平铲也与我们平时用的不同,是一张长方形的不锈钢薄片,长20公分,宽15公分,便于掌握,给煎饼果子的制做带来了很大方便。以上这些准备就绪,就可以做煎饼果子了。

做煎饼果子的方法极其简单。先将“锅”烧热,用小勺舀上一勺豆面糊,倒在锅上,再用小刮子均匀地把它推平,使其呈饼状;然后趁面未熟时,打上一个鸡蛋,摊平,让它附着在豆面上;稍置几秒钟,用小铲子将它翻个个儿,放上两根果子,撒上点葱花碎末,卷起来,最后根据个人的口味,抹上面酱、辣酱,对折,用纸一包,一套煎饼果子就摊好了。看一看,金黄的豆面,翠绿的葱花,鲜红的辣酱让人赏心悦目;闻一闻,香喷喷的热气让人食欲大振;咬一口,喷香可口,味道独特,真是色香味俱佳。再看看表,整个制作过程也就两分钟的光景,既省力又省时,真不愧为典型的中国式快餐。

煎饼果子不仅好吃,还富有多种营养成分。豆类、鸡蛋等都是高蛋白质食品,对人身体都有很大益处。每天早晨吃上一套,保你一上午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听了这些,你是否明天也会去买上套尝尝?

天津的煎饼果子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关于它的产生,民间还流传着一段有趣的传说呢。话说天津有一阔人,总对家中的仆人百般刁难。一天,他把家中的厨师叫来,让他做一样他从来没有吃过的东西,而原料又不能太稀奇,如果做不出来,就要将他解雇。那个厨师回去后,绞尽脑汁也没有一点头绪,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前些天別人从山东老家捎来的一摞煎饼和旁边几根早晨吃剩的油条上,心里顿时一亮——把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会是个什么味道呢?试试看!煎饼和果子,太单调了,干脆再加个鸡蛋吧。于是他就试着做了一套,给阔人送去,阔人觉得果然好吃,也就再没有话说。煎饼果子就从那时起流传下来了。虽然这只是个民间传说,但却不能说没有一定的依据:煎饼原是山东特产,传入天津后,饮食讲究的天津人将它加以改造,与几乎快吃腻了的果子结合起来,又配上营养丰富的鸡蛋。于是,一种全新的快餐就应运而生了,并一直流传到今天。在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里,煎饼果子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公路边,车站旁,到处可见卖煎饼果子的生意人。而我们,在家里、在路上吃着香喷喷的煎饼果子时,又怎能不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所折服呢?

煎饼果子,真不愧为天津第四绝。

4吃煎饼果子长大的童年

煎饼果子是天津最有名的市民早点,只能在街头巷尾的小摊儿上才能吃到,据说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我便是从小吃着永远吃不腻的煎饼果子长大的。

小学的时候,我家居住的大院里有一片摊位集中的早点区,早点区的早点种类十分丰富,有油条、烧饼,有稀饭、豆花,有凉皮、凉面,有羊杂汤,有煎饼果子等等等等。童年里好多的东西都已经被遗忘在记忆的角落,找不回来,但煎饼果子却牢牢的留在了脑中,刻在了心里。

卖煎饼果子的是一个微胖的大叔。他每天四点左右起床,调面糊,炸油条,炒芝麻,再骑着一辆有玻璃罩子的三轮车来到我们的大院。他总是最早到的几位摊主之一,当天空还是一片漆黑,他就开始生煤炉,摆材料。从四年级开始,我成为大叔最忠实的客户之一。每天早晨五点多,我匆匆忙忙的告别梦乡,揉着惺忪的睡眼拿上两个鸡蛋就冲到大叔的摊位上了。那时的我心中有个小小的信念,就是要成为每天第一个买到煎饼果子的人。有的时候,我到了,大叔的炉子已经生好,有的时候,我到了,大叔的车子还没来,有的时候,我跑步回来,大叔的炉子总也烧不上来,急的大叔一身汗。我最喜欢当我跑步回来,煎饼摊上已经很长的队伍,大叔远远的朝我挥挥手,“来,我给你摊。”然后,他抱歉的告诉后面的客人,“这孩子五点多就来了,先给她摊。”没有人有意见,一方面我真的是很早就来过,另一方面我是孩子。

煎饼果子我吃过很多家,但最爱的还是大叔家的。他调的面糊除了有绿豆面、面粉外,还有其他豆面和小米面,那独家秘笈般的比例让大叔家的煎饼摊前总是长龙不断,生意红火。大叔还在撒葱花、撒芝麻的基础上增加了撒砸碎的炒花生,而且从来都是大方的多撒一些,令煎饼果子吃起来味道特香。

大叔很喜欢和我聊天,如他家的儿子怎么淘气了,附近地区有什么新闻发生了,某位客人有什么动态了等等。

初二的一天,大叔忽然不来了。隔壁卖煎饼果子的叔叔招呼我,“大叔特别交待我,让我告诉你,他以后来不了了,你可以买我的。”于是,我依然每天早起,到新的摊位放鸡蛋,跑步,回来取煎饼果子。但新摊位的煎饼果子无论怎么出花样,味道总是不如大叔家好吃。新摊主也非常友善,总是主动和我东聊西聊,也总是将我每天第一个早起买早点的“英雄事迹”介绍给其他客人。后来听说,大叔是生病了,好像是传染性的疾病,为了大家好,他放弃自己唯一的生计,从此告别了摊煎饼果子的生活,告别了我们这些老主顾。

高中后,我离开了家,早起买煎饼果子的生活终于结束了。每当周末回家的时候,我还是会跑到叔叔的摊位上买个不如大叔做的好吃的煎饼果子,然后和他聊聊新校园的生活。妈妈说,他总是问起我,直到多年后,我去了更远的地方读大学,在很远的地方安家落户。

有煎饼果子吃的日子已经被时间变成了我的美好童年,煎饼果子的味道也从口中的味道升华成了生活的味道。但煎饼果子永远成为我的最爱,直到今天,爸爸妈妈来看我的时候,总是会为我买回几个煎饼果子,我吃的不是煎饼果子,而是一种味道,一个回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