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我眼中的曹操高中作文

时间: 09-06 栏目:话题作文

1我眼中的曹操

对于曹操是英雄奸雄,是红脸白脸,历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但关于他爱才惜才的品格,却是众口一词,举世皆知的。

史书中说他“拔于禁,乐进于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司马光说他:“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李卓吾也由衷赞叹:“老瞒每见人才,便思收拾,如徐晃等无放过,只此却便是立王之本。”由此看来,老瞒的知人善用实在是广受好评,与刘备相比如何操自陈“荀,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吕虔,满宠为从事,于禁,徐晃为先锋;夏侯惊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间福将。”曹方的人才,比之吴蜀,有明显优势。

引人之言夸为虚,自当以史实为证。

典韦乃曹操手下一大猛将,战功赫赫,在濮阳城下中为护操而死于乱箭,死了半响,却无一人敢从前门入,事后操祭典韦,亲自哭而奠之,顾谓诸将曰:“吾折长子爱侄,但无深痛;独号泣典书也”。又一日到清水,操忽于马上放声大哭。众惊问其故,操曰:“吾思去年此地折了吾大将典韦,不由不哭耳。”此二祭典韦,不禁使人皆感其爱才,你若定要说他奸,如果说他厚待生着的大将,用金银官爵收买,使其死心塌地,全心全意为操服务,尚有“奸”之嫌疑,那么他对于个已故的将士念念不忘,牵肠挂肚,也是利诱之计吗这是爱才之心的真情流露啊!

曹操礼遇关羽,更是小说中脍炙人口的精美文字。操为得关羽,毫无异议地接受了关羽三个条件:降汉不降操;二,俸禄养赡照给;三,知皇叔即辞。操真心待之,见关公所着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见其美髯长而易损,则以纱锦作囊,赠与关公护髯,堂堂大汉丞相,关怀下臣如此无微不至,岂是虚情假意可为。

为关公送行一段尤其可敬。三番委派专使,通令沿途关卡不可刁难关羽行。有诗评曰:“为爱英雄越古矣,三番遣使意何深。应非孟德施奸狡,正是捞笼天下心。”

有人拿曹操睡中杀侍一事来驳操之爱才,试想,操驰骋沙场,杀敌无数,结怨之人亦不可胜数。且世人趋炎附势之心亦为正常,收人心实属不易,叛变之事屡见不鲜,怎可不多加提防为已之利而除有害之人,每人心底必然有此之念,实不应由此怨操,更与他是否爱才无多大瓜葛。

虽然曹操身上不无让人咬牙切齿的恶性,但他有着唯才是举,随能任使的博大胸襟,这一点是应该给予肯定的,正如他自己所说:“吾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2我眼中的曹操

“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对曹操一生的真实写照。

这是我很早就知道的一句话。我很小的时候就对曹操非常关注,也许是因为同姓的缘故,也许是因为我家祖上是从曹操故乡亳州迁出来的缘故,也许是因为父亲和爷爷经常提起他的缘故,我听了很多关于曹操故事的片段,我一直认为他是个伟大的英雄。看完《三国演义》之后,曹操才在我的心中有了一个非常完整清晰的形象。当然,我明白《三国演义》不过是历史小说,不是历史本身,甚至某种程度上故意贬低曹操,以达到其艺术效果。但是,从中我依然读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曹操。

曹操之所以能够在那样一个混乱的世界一统北方,主要是因为他具备了三个成大事者必备的品质:智,勇和义。

曹操的智体现在多个方面,他是个机智且聪慧的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善于采纳别人的建议,汲取旁人的智慧:他听从了荀彧的计策,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有利的政治地位;他纳取许攸的计谋,破袁绍于官渡,壮大了自己的势力;他遵从郭嘉的主张,平定辽东统一北方,取得了军事上的绝对胜利。

曹操的勇在《三国演义》中也有多处彰显。他不畏权贵,设五色棒,打死狗仗人势的宦官;他曾单枪匹马去刺杀董卓,即使在被董卓追杀中负伤,也毫不畏惧,他自己的坐骑受到惊吓践踏了庄稼,他也勇于承认错误,毅然接受处罚等等,这种坚毅果敢对于他日后的事业也极其重要。

曹操的义更是让人称道,仅从关羽的身上就能得到体现。如果不是他重情有义,求贤若渴,又怎会俘虏关羽而不杀,还赠之以宝马赤兔;如果不是当年刘关张桃园结义,关羽也许早就死心塌地的投入曹操麾下为之南征北战;如果不是曹公礼贤下士的话,关羽这等忠字当先之人又怎会私下放走他于华容。这一切的一切,莫不说明了曹操的义字当头,也正是这样才使他帐下谋士如雨,猛将如林。

但历史总会有遗憾,滚滚长江东逝水,曹操终其一生也无法问鼎江东,那两个字也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人们也许不明白,在实力差距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曹军为何会兵败如山倒?有人说是天时,是无情的东南风葬送了他毕生的荣耀与梦想;有人说是地利,是吴蜀联军依凭着长江天堑阻击了曹军;还有人说是人和,江东孙家已是三代为王,根基稳固,民心所向。

而在我看来,寻根究底,曹操还是败在了自己的三大弱点之上。第一他下手太狠,“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是他内心和行动的真实表达,况且,两国交战尚不杀使臣,他却在两军对垒之时斩杀来使,更加激起了东吴军民上下一气同仇敌忾的决心;第二他疑心太重,别人是用人不疑,他却误信蒋干,中了反间计,杀了蔡张,曹营中再无会统领水军之人;第三他狡诈过头,聪明反被聪明误,上了周瑜苦肉计的当。这三点最终导致他梦断赤壁。

人生终究没有十全十美,历史也无法给你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戎马一生文韬武略的曹操抱憾离去,历史的长河却没有湮没他的身影,因为,从他的身上,我们难道不能学到点人生的经验吗?

3我眼中的曹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绝对的风流人物。

曹操,被天下之人,指为奸雄——谁让他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谁让他那么残忍狠毒地杀死了吕老伯全家。

说到曹操,人们便会非常自然地想起了他的奸诈——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嘛。

初次在书中与曹操见面时,他身为典军校尉,20多岁时就已有与从不同的胆识和谋略。在第四回中,曹操与司徒王允合谋刺杀董卓,以其过人的胆识,独自进入龙潭虎穴。可天不从人愿,将欲行刺,却被董卓发现,故推献刀,后全身而退,逃出城。在第三十回中,袁绍谋士许攸夜见曹操,曹操赤足而迎,一揖到地。攸曰:“公今军粮尚有几何

“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待,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遂附耳低语曰:“军中止有此月粮。”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这些可算曹操奸诈的铁证。

曹操不仅奸诈,他也是三国时期的英雄。

曹操煮酒慰玄德,论说天下英雄。“青梅煮酒论英雄”一节,是我最乐读的一段。并且,我始终认为,曹操在当时是十分坦诚的。席间,他特别强调说,英雄者,乃腹有良谋,胸怀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并狠准地指出,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

吓得刘备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地;不过,刘备为了韬光养晦,当时表现得也相当棒。借着青天霹雳的上天之助,惊险而轻松地逃过了一劫。不堪一惊,安能称为英雄。刘备在称帝之前,早就想做皇帝。线索便是他的两个儿子,一儿名封,一儿名禅,合起来就是封禅,即天子祭天地之礼。可见他念念不忘此类事。曹操却未见想做皇帝。曹操是很实在的实干家,曾行刺董卓,发矫诏聚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这类事刘备却未见有何军事才能,最后又败亡于军事。此等人,称为英雄,若与曹公相较,还真得大加考量。

曹操,虽奸,却以他的聪慧,胆识,眼光及谋略,使其在三国乃至今日仍令人大可凭吊,堪称当时之英,后世之雄也。

4我眼中的曹操

帐篷里,曹操正襟危坐,眉头紧锁,与谋士们盯着桌上的地图,面对将士,他可以谈笑风生,镇定自若,加以鼓励,但当他面对知情人士时他无法掩饰内心的焦虑,他不能面对袁氏兄弟这等强大敌人而无动于衷,酒盏反复热了几次,却滴水未少,四肢都已僵硬,帐篷里的讨论声不绝。帐外士兵挺直,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对面,歌舞升平,妻妾簇拥的袁氏兄弟听着探子的汇报,脸上的不屑愈加明显,最后竟不耐地挥了挥衣袖,打断了探子的报告,将士们略显颓唐,无聊地打发着日子,完全没有战争的气氛。谋士中,一部分寻欢作乐,另一部分坐立不安,想要进言,却无法见到正在儿女情长的主公。

战鼓响了,而袁氏兄弟还在为了所谓的面子将刚烈忠诚,富有智慧的谋士囚禁。结果不言而喻,冥思苦想的曹操率精锐部队击溃了绣花枕头似的袁氏兄弟。面对强大的敌人,他没有退却,只有积极进取,善于思考,这就是曹操本色,这也是曹操的胜利,尽管战争并没有完全将根基深厚的袁氏兄弟击败,但此后,曹操又略施小计就完全获得了袁氏兄弟奋斗多年的硕果。

朦胧的雾,无尽的烟,连绵的火,该死的风,这就是曹操能看见及感受到的,一切都还很迷糊就败了。丢盔弃甲,惨叫声不断,他的心在滴血却无能无力,他要活下去,还要一统天下,因此他必须逃,不管怎样丢脸,他都必须停过这一次挫折,重整军队,才能完成他的梦想。

终究是捡回了自己的性命,逃回了自己的大本营。失败过后,他还是他,是自信强大的曹操,没有因为挫折而气馁,沉沦。他不像其他君主总把失败的责任退给部下,参谋,杀大批人来维护自己的面子,而是将自己的过错一条条成列出来,深刻地剖析战争失败的原因,奖励大批曾提出正确意见而自己没有采纳的将士。这是曹操面对失败的态度,或许这就使他成功的原因吧。

后记:历史被文学代替,尽管他是胜利者,却背负了千古骂名,我为他不平,明明该被称颂的人,却因为不尽真实的文学而遭人唾弃。曹操在我看来是可爱的,他积极进取,善于思考,会犯错,但也知道改正,这样一位胜利者虽比不上如神人般的诸葛亮,可是如此一位人物更能让人贴近他,更能让人体会到他的伟大。历史应该是公平的,他的不凡应让更多人了解。

5我眼中的曹操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超世豪杰,曹操实力从弱到强、从小到大,都是靠自己的智谋和胆略来实现的。公元200年,曹操决定亲自率兵攻打刘备。此时,袁绍已经兼并了幽州,拥有几十万大军,并扬言要进攻许都。此时,对曹操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抉择。是将主要力量攻打袁绍还是攻打刘备?体现了曹操的战略思维的高明。

在听取众谋士的建议后,曹操却作出了令人意外的战略决策,决定攻打刘备,而置袁绍于不顾。

对曹操的决策,很多将领都不解,说:“与您争天下的主要是袁绍,现在袁绍正想打过来,您却要去打刘备,万一袁绍从背后趁虚而入,攻打您,您岂不腹背受敌?”曹操说:“刘备是人中之杰,今不除之,必为后患。”

谋士郭嘉符合说:“袁绍生性迟疑,既便来攻,也不会迅速。刘备起兵不久,民心未附,力量不大,马上攻击,刘备必败。”

为什么曹操要放弃攻打强大的袁绍,不怕袁绍的攻击,而攻打弱小的刘备呢?

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曹操了解袁绍和刘备的才智、胆略和战略意图。在曹操眼中,袁绍不足为虑,因为曹操在与袁绍结盟剿灭董卓时,因为袁绍的自私和无胆识而错过了剿灭董卓的时机,使董卓迁都逃窜。在这件事上,曹操认为董卓是一个没有胆识和寡断之人。相反,曹操在围剿董卓中,发现刘备是英雄,有胆有识,而且结交豪杰人才,有野心。特别是刘备是汉室宗亲,故为曹操心腹大患。

二是袁绍已经兼并了幽州,实力已经很大。曹操如果此时主动与袁绍相斗,则刘备可能渔翁得利,即使不主动夹攻曹操,但也广收民心,实力逐渐坐大。特别是曹操担心的是,自己与袁绍相斗,可能两败俱伤,很长时间无力对付刘备,则刘备就可能有很长时间的扩张实力机会。

三是刘备实力弱小,而且民心未附,此时将其歼灭,然后腾出手来,集中力量对付袁绍,是很好的战略抉择。

四是曹操看人,最主要的不是看现成的实力,而是看其发展潜力和志向意图。刘备与袁绍相比,刘备的志向、意志都比袁绍坚决。袁绍实力强大些,是因为袁绍自身出身于名门王侯,所以起点高。而刘备出身低微,虽暂时实力弱小,但发展潜力大。所以,在曹操眼中,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我们很多女人选丈夫,也要学习曹操的识人法:男人的富有,是祖上传下的,还是自己创下的。祖上传下的是暂时的富,而自己创下的,可以富裕一生。

所以,曹操决定攻打刘备,而对袁绍采取安抚麻痹之策。由此可见,曹操实质上是一个很高明的战略家。

6我眼中的曹操

每当提起曹操,人们的脑海中就会联想起戏台上那一位白脸奸臣;每当提起曹操,人们就会想起“挟天子以令诸侯”;每当提起曹操,人们就会连同“凶狠残暴”、“生性多疑”、“奸诈狡猾”一起从脑海中迸发。可是,与曹操相距千年光阴的我,却要为他打抱不平:凭什么说曹操是位“奸雄”!我觉得他是智勇双全、谨慎细心、伟大而又不甘落后的英雄!

先说一说曹操梦中杀人吧。

可能很多人听到这个典故,就会觉得他疑心很重,可我却觉得他聪明。怎么样既不降低自己的地位,又警告他人别暗害自己呢?曹操的这个方法就值得借鉴了。虽然委屈了那个被无辜杀害的人,可曹操又何尝不痛心呢?人们只看到了他邪恶的一面,却没看到他内心纠结的一面,难道这对曹操公平吗?

说完梦中杀人,大家很自然的就联想到了冤杀华佗了吧,大家挺我细细道来。

华佗,一个着名的医师,却被曹操“无情”的杀害,真的是“无情”吗?我觉得不然。请大家细想,曹操为什么要杀华佗呢?因为华佗要给曹操做开颅手术,或许你会认为曹操贪生怕死,可他为什么要贪生?又为什么要怕死?当然是为了建国。开颅手术,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万一手术失败,那曹操的生命就到此终结。可曹操还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他不能死,他还要继续打拼,还要亲手建立自己的国家,不能让自己就这样白白的死去。这难道不是“鞠躬尽瘁”吗?为了国家,委屈一个医师,现在想想,也是有情可原的。

说起曹操,就不得不说说刘备和诸葛亮了。《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故事情节是写刘备、诸葛亮与曹操“作对”,虽然刘备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也有一颗仁爱的心,可他的功名成色就屈指可数了,而且国家也是在诸葛亮的帮助下才建立起来的,这就显的他稍稍无能了。刘备和诸葛亮,总是联合起来刁难曹操,这就对曹操公平吗?可曹操视困难为挑战,不断汲取失败的教训,积累作战的经验,最终还是风风光光的把魏国建立起来了。可不幸的是,曹操最终还是没能摆脱痛风的厄运,就这样离开的人世。

曹操,我把掌声送给你。

7我眼中的曹操

历史是凝固的人类文明,读懂了历史,我们能感受到先民的执着与性格;我们也能感受到古人的理想和追求。

怀着这样的想法,我渐渐想去了解那个军事家、政治家、诗人——曹操,于是我看了《三国演义》

在没读他的传记之前,我曾认为他是一个阴险毒辣、奸诈刁蛮的匹夫。因为曾听讲曹操头痛,请华佗为他看病,华佗说要把头颅剖开才能把病治好。生性多疑的曹操见华佗要剖开他的头颅,以为华佗要杀他,就把华佗关进大牢,不久华佗就死了。从此我对曹操就形成了不喜欢的印象。通过学习历史,可我始终不相信,一个诡计多端的人怎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愈发激起了我对曹操一生的进一步了解。通过看《三国演义》,我对曹操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之所以,人们对曹操印象都不太好,可能是作者罗贯中把他当反面人物来写的缘由吧!

我眼中的曹操,他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不然,何来势力最强,兵力最足的魏国?何来三四万人大败十万袁军的官渡之战?何来赤脚迎许攸的故事?又何来“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了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诸侯发号施令的计策?曹操身经百战,无数英雄好汉败在他手下,他困袁绍,擒吕布,刺董卓,无数战绩,数不胜数。

我眼中的曹操是三国时期的建安诗人。曾看沧水豪迈写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曾在晚年矢志不渝地写下他的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豪迈诗篇。

这就是我眼中的曹操。他,有恶性,也有博大胸襟,正如他自己所说:“吾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8我眼中的曹操

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可能当我说出这句话,大家就知道我在说谁了吧!没错,就是曹操。

说起曹操,大家一定很熟悉了,他就是在近百年的三国历史中起着很大作用的“曹丞相”。在历史长河中一百年是何其短暂,但他的名字却被后人反复提起。

曹操,字孟德,是汉魏之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对中华名族的进步和发展曾做出了特别的贡献。曹操博学多才,擅长书法、围棋,通晓音乐歌舞和工程技术,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多得的全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直是背负在曹操身上的一项罪名,可是,有谁站在曹操角度为他想想,当时的汉朝已快倾颓,皇帝年轻懦弱,而曹操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了,曹操足智多谋,虽然兵少,却可以以少胜多打败袁绍,所以想做皇帝是很容易的,可曹操并没有要这名不正言不顺的王位,而是控制起少帝。当时各路诸侯纷纷起兵,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可是又有几人不是看中那高高在上的王位呢?所以我以为曹操的“控制”更像“保护”。

曹操打过无数的胜仗,但人们却始终只记得他的失败。也许是罗贯中的一本《三国演义》毁了曹操的一世英名,也许是《三国演义》的影响太大,以至于很多人都把它当做历史而不是小说。英雄不问出处,曹操虽然没有刘备那样好的出身,诸葛亮那样的臣子,关羽那样有名的大将,但曹操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手打造了属于自己的魏国。

三国这段历史以刘备、孙权称帝而告终,而操劳一生的曹操到死都只是汉朝的“丞相”。

曹操已被人们的思想禁锢了上千年,要改变人们的思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但我还是希望有一天人们可以了解一个真实的曹操。

千年前的历史早已尘埃落定,即使有大量的史实供我们参考,也无法描绘出一个人起起落落的一生……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