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与本质作文
1透过表面看本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诗文《短歌行》中的一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附。
老鹰雄猛、健壮,飞翔速度迅猛,从鹫峰俯冲而下,捕获猎物,这是它生存的本领,是它依附的枝头。而乌鸦生性弱小,却一味模仿老鹰,事倍功半,最后落入牧羊人手中,也是可以料想的。诚然,它的精神是可嘉的,然而它却忘记了考虑自己的优点与弱点。
物如此,人亦然。
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
一代先师孔子,初时以建立以“仁”治国的完美社会为志。周游列国之后,终于没有成功,然而它却是很好的老师,孔子的弟子遍及天下,他也最终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由此可见,只有找到自己的枝头,生命的意义才能实现。
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年少时因相貌不佳总是成为别人的笑柄,然而,在他的喜剧生涯中这恰恰成为一种优势,他主演的无声喜剧电影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这不得不说他那“不佳”的容貌促成了他“上佳”的表演。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一名外国著名大学的学生,然而当他感觉到大学所教的内容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自己喜爱的电脑设计工作,最终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的巨额财富。
社会在发展,可是道理却没有变,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枝头,生命才能闪光。
乌鸦敢于拼搏,乐于学习的精神固然值得赞赏,然而它不能认清自己的实力,不能量力而行,注定是要失败的。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三匝,并非枝枝可依!
人不只需要勇于拼搏的精神,更应认清自己,只有二者具备,才有可能成功。
拥有自知与拼搏,光明就在眼前,在努力过后你会发现“绕树三匝,此枝可依”!
2透过表象,看清实质
云,看是遮掩了苍穹,却点缀了碧空;
水,看是淹覆了河床,却丰富了风景。
翻一纸黄卷,品一口清茗。任茶汤馥香氤氲沉思,回首金戈铁马。项羽稳守楚河汉界,一心决战;刘邦则专注于修栈道。面对范增的忠言进谏,项羽不屑一笑:“我看他刘邦小儿几时修成!”可谁想,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最后刘军走出荒山,一举破敌,项羽也悲叹“虞兮虞兮奈若何!”自刎乌江。试想,如果西楚霸王透过刘邦修栈道的表象,看清了其暗度陈仓的实质,那他怎会落得个“有何颜面对江东父老”的凄惨结局?由此可见透过表象看清实质之重要及必要—只看到梦幻的人难免坠入深渊。
孔子周游,多日断炊。子路外出讨米做饭。炊室中,仲尼看到子路偷食锅中米饭。席间曰:“我刚才梦到祖上,说要我用最好的饭菜供奉他们。”子路一听,连忙摆手“不可。方才有秽物掉了进去,我将之舀出,本欲弃之,却觉浪费,故食之。”孔丘听罢感慨:“我曾听说,眼见为实,如今看来,眼见未必是真!切记切记!”偷食为表,除秽是真。谁能相信,圣人也会被表象迷惑!由此观之,则可见认清实质的重要性。倘若人人皆可看清实质,那么便不会有人因海市蜃楼而丧命,也不会有人倒在迷幻的水银湖湖畔了。
我们生活中虚伪的假象太多。“我经常忘了,小丑面具下潜藏着的,是一张张泪水纵横的痛苦”追逐彩虹的孩子,渴望着虚幻的空无……看不清表象,认不清实质,注定走向湮灭!笑并非是笑,哭未必在哭。只有认清什么是“哭着笑,笑着哭”时,我们才能真正在社会上立足。练就一双慧眼,看透真实与虚迷。眼见未必为真。斟酌才为至纯!
只有看透真与幻,你才明白脚下的路还很长;
只有认清是和非,你才懂得多少的良苦用心。
看到的表象,终究是乌有;
认知的本质,才称得上至纯!
透过表象,看清实质!
3看清事物的本质
世间万物纷繁复杂,许多事件杂乱相生,让人根本没有任何头绪,只是若是我们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便能够轻松地取得成功。
看清本质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十分困难,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生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迷惘的感觉,其实这恰恰是因为我们正受限于表象的缘故吧。所谓“表象”可以是外界的客观的或有利或不利的因本资料来自广祥大语文素,也可以是自己内心生出的情绪,诸如愤怒、嫉妒等情绪。一旦我们受限于这些表象,就极有可能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或是本来可以分辨出的明显错误的抉择,最终使自己陷入无可挽回的境地而彻底沉沦。因此看清本质可以让我们不受限于表象,不变成那只被冻住的青蛙。
看清本质还可以帮我们化繁为简,以最简洁的姿态了解问题。在佛教中,我们生活的世界的三千倍叫做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三千倍叫做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三千倍叫做大千世界,但这大千世界却可以在互联网中显现,而互联网中的一切归根到底不过是用二进制数表示的代码,“0”“1”这两个简单的数字却能化繁为简,将一切都化归为一串代码,当真是将化繁为简做到了极致,也正因为如此互联网才能做到了遍布全球。正是因为二进制数的最初使用者能够看清本质,将一切的繁杂化为一串串代码,如今我们才能如此轻松地使用互联网。因此看清本质能化繁为简,简洁的了解一切。
看清本质能让人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最终获得成功。据说有一个极其复杂的绳结,解开它便能成就巨大的成功,许多人试了都没能解开,而亚历山大大帝只是一剑切开的绳结,最终他成功地征服大片土地而名扬四海。其实我若是亚历山大大帝和之前的人一样,为绳结的复杂所困,恐怕他也是一样没有办法解开绳结的吧,但正因为看清了本质,他知道他只需解开绳结而不管用了什么方法,而最简单的方法可以说简单粗暴,但却只有真正看清本质的人才会十一吧。
看清本质,可以让我们不受限于现象,而能化简为繁,找到关键获得成功。
4透过现象看本质
掩卷深思,脑海中再次温读《杨布打狗》,叫我温故知新。
轻轻地打开语文课本。短小精辟而意蕴深刻的《杨布打狗》窜入眼帘。文字结合幽默的彩色插图令读者忍俊不禁。《杨布打狗》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杨朱的弟弟杨布,穿着白衣服出门。天上突然下雨,他便脱下衣服,穿上黑衣回来。他羊的狗并不知道,迎而吠之。杨布发火要去打它。杨朱说:‘你不要打他,你也不是如此,刚才假使你的狗黑着出去,白着回来,怎么能不奇怪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的事,不能只看表面,那结果往往会出现错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晏子使楚国的楚王不也犯下《杨布打狗》中春秋站国之际,齐国派遣晏子去使楚国。楚王三次为难其。其一设狗洞,其二讥讽齐国无人,其三借“齐地多贼”来取笑之。而宴子却从容不迫,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结局是楚王“要取笑大夫,却被大夫取笑。”故事中的楚王不也只看到现象——宴子身材瘦小,不看到他的本质——宴子才华横溢,能言善辩吗?
同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处在此现象。看见身边的人眉了眉,眼不眼的,很不漂亮抑或是出身于乡村、家境贫寒而歧视人家。熟不知他人也许身怀绝技,才华横溢。
朋友,千万不要被现象蒙住了眼睛啊,从而看不到本质。要知道,不过三尺的土行孙也可遁地,眉间多了一眼的二郎神法力通天,丑陋不堪的八戒心地善良。
哦,朋友们,请记住: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千万不要因此遭到误解!
5透过现象看本质
同样的一把锁,为何坚实粗大的铁杆无论如何都无法将它撬开,而瘦小的钥匙却轻易将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寓言总是能够折射给我们生活的真谛,一如这句“我最了解它的心”。现实生活总是充满了选择与诱惑,很容易的,繁杂的“现象”就令我们模糊了视线,迷失了方向。常常苦苦煎熬于事倍功半的泥沼,只是因缺乏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慧眼。
中国的足球向来是国人的软肋。说教练不行,可教练换了一个又一个也不见长进。待遇不够优厚?也不是。关键在于什么?在于球队的体制以及球员本身的素质。个个追求经济效益,球员赌球、踢假球也是屡见不鲜。显而易见,国足养了一群“少爷”,明明技不如人还自视甚高。那些表面的东西早该剔除,可惜旁人看出终无大用,关键在于“少爷们”能自己认识到自身的劣根性与屡遭失败的原因。
小而言之“国足”,大而言之当下社会。其实很多问题的本质很简单。房价为何居高不下?这和各个地区的地产商炒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土方车为何总是横扫街头?各个施工单位的包工头对经济效益的热衷该是罪魁祸首。地沟油为何招摇过市?这和政府对地沟油的管制不当与不法商贩的黑心勾当直接挂钩。
即便是放眼当下学术界,我们仍旧能够看出端倪。为何中国总是不见高端人才?为何中国人总与“诺奖”无缘?过分注重文凭、金钱和权利的今天,让做学问也变得不再单纯。先辈的事例让固化了的我们自惭形秽。已故前北大校长季羡林老先生,在“文革”期间仍投身于翻译和写作的工作中;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先生,年轻时,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一心回国要报效祖国。先辈们的事迹展现给我们的是对学术的追求与对自身的高标准严要求。
也许中国的教育结构是存在一些问题,但高端人才的缺失,这一现象的本质在于我们对待学术、文化的态度。
上至包罗万象的社会现象,下至我们繁杂的生活琐事。唯有认清问题的根源,我们才能找到对应的解决方针。透过现象看本质,正是教导我们如何端正自己的价值观,如何将复杂烦乱的问题简化,如何步入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之路。
同样的一把锁,同样的一个问题。也许我们只要轻轻转动一下手中的钥匙就能把它打开,也许我们费尽周折它也无动于衷。用你的心去感悟,慧眼去探索!用你胸间的钥匙去打开这通往成功的大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