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心墙作文1200字

时间: 09-11 栏目:话题作文

1推倒那堵墙

柏林墙倒塌二十年了。

二次大战后的冷战年代,柏林墙成为一种象征,一条鸿沟,一座隔断了两种不共戴天的社会制度的分水岭,冰冷地横亘在东德和西德之间。终于在二十年前的今日,被隔离在两边的民众一夜之间携手推倒,东西德统一,世局为之遽变。

用砖头、石块和钢筋水泥砌起来的柏林墙,被德国人民以血肉之躯推倒,也和它曾经的自身存在一样,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诠释它代表的不同涵义。从国际政治上看,它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从意识形态上看,它标志着共产主义政经体制的瓦解;而对于以肉体冲击柏林墙的德国人来说,当然更着眼于民族主义的考虑:一个被战争和政治撕裂的国家和民族,终于走在一起,实现

二十年过去了,柏林墙倒塌时所产生的种种标志性涵义,都渐渐模糊,且显得有点匪夷所思了。两大阵营的冷战是结束了,但新的世界秩序中,新的冷战思维依然活跃,华约消亡了,北约还在“荷戟独彷徨”,等待着新的对手;国际性的共产政经体制瓦解了,而共产中国的经济崛起和世界金融风暴又正否定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绝对优势。政治家们都从意识形态中走向实用主义的会议桌,用G8和G20的方式来解决经济难题。所以,柏林墙倒塌二十年后,我们突然发现,它当初被赋予的最狭隘的民族主义意义――让一个分裂的国家统一,却显得更永恒、更贴切,对于现在完整统一的德国和走向统一欧洲来说,更弥足珍贵。所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庆祝活动上说,这一天是“德国近代史上最快乐的一天”。

默克尔说的“最快乐”,既简单又形象地概括了一个分裂的国家和民族对于统一的渴求。这种渴求,既是人类种群的趋向,又是文化传承的呼唤,甚至是人类浅意识的情感需求。二次大战之后,世界上产生了四个分裂国家,德国分为东西德,韩国分为南北韩,越南分为南北越,还有中国,分为大陆和台湾。这四个国家中,越南以惨痛的战争和流血实现了统一,德国人推倒柏林墙实现了统一。僅剩下南北韓和中國,已在對峙的痛苦中走過了一個世紀。仅剩下南北韩和中国,已在对峙的痛苦中走过了一个世纪。所以,作为海外中国人,在柏林墙倒塌二十年之时,最为感慨的,就是东西两边的德国人一起推倒高墙,走向统一。可以想像,在这个德意志民族的心灵中,除了国家和民族利益,彼此之间没有被柏林墙阻隔,所以,即使他们面对着高大的柏林墙,也能跨越它,夷平它。

台海两岸没有柏林墙,只有一湾海峡。台湾两岸没有柏林墙,只有一湾海峡。几十年来,分离两岸的同胞,从开放交流到求同化异,从和平统一到和平发展,从经济文化交流到投资观光,绕着弯子进行二十多年的激荡互动,台湾海峡早已畅通无阻了,但国家和民族的统一似乎越来越渺茫,甚至官方的话语也越用越微妙。没有柏林墙的台海,却受到人们内心柏林墙的阻隔。海海峡东边,台湾执政的国民党的柏林墙是历史责任感的缺失和对中间民意的妥协;台湾在野的民进党的柏林墙是民族意识的断裂和台独建国的梦魇;而海峡西边,有这一道道心灵上的柏林墙,不管两岸合作交流多么热闹,总是迈不出走向民族统一的脚步。

所以,在有形的柏林墙倒塌二十年的日子里,我们分享着德国人民“最快乐”的感受,也咀嚼着国土分裂的无奈和苦涩,不能不生出几分中国人的悲哀。总想问问,我们那些无形的柏林墙,总会有倒塌的那一天吧?

2让关爱越过心墙

晚上,夜已深。我正收拾书包准备睡觉。一阵冷风吹进我的屋子。“东北那边一定很冷吧!”我自语着,不由得想起远在东北的天悦姐。如果不是天悦姐,我不会懂得:关爱是那样的美好,它能越过心墙让人感受快乐。

去年寒假的时候,在东北的姥姥带着天悦姐来我家玩。我和天悦姐很长时间才能在一块玩,有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能放过!可惜,我还要在少儿图书馆里上作文课。妈妈给天悦姐办了张图书证,让她看书去了。这节作文课,我一直在想去图书馆借书的事。下课了,爸爸来接我们。我吵着要去借书,爸爸却说什么也不让我去:“还借什么书啊!好不容易天悦来了,你还不和她好好玩玩!再说,你上课,人家天悦等了你这么久,你还要借书。快走!”“那天悦姐看了书,我还没看啊!又不是我想上课!我不管!”说着,我就往借书室走。爸爸急了,拉着我就往外走。天悦姐在后面跟着。哼!老爸,你干嘛对天悦姐这么好?让她等等怎么了!真是嫉妒死我了!

在回家的出租车上,我和老爸都气呼呼的。渐渐的,我没那么生气了,毕竟天悦姐是客人。快到家的时候,爸爸让天悦姐把图书证放到我的书包里,我听着爸爸的话,心中又一次怒火中烧。我等着姐姐刚要放进去的时候,紧紧抱住书包就是不撒手。老爸没再说话,我看得出他更生气了。回家后,爸爸把我骂哭了,让我一个人呆在屋里。

晚上,天很黑、很冷,爸爸妈妈都出去了,只有我和天悦姐在家看电视。看电视的时候,姐姐总是很善意的想和我聊天。不过,我那时候刚刚被老爸骂过,心情正是不好。天悦姐和我说话,我也不理她。觉得烦了,就冲她大喊一句:“你是不是闲的没事干啊?”听到这些话,姐姐只是对我笑笑。

我看着电视,忽然觉得肚子隐隐的疼。我悄悄的用手捂着肚子,暗暗的想办法:怎么办?家里只剩天悦姐。可我总不能找天悦姐帮忙。算了,忍忍就过去了。正手足无措的时候,耳边飘来一句话:“多多,你肚子疼?”我抬起头,对上姐姐试探性的目光。我想了很久:“恩。”天悦姐站起身来,说:“你等一下。我给你倒杯热水,还有我来的时候看到你的衣柜里有个热水袋。”我看着姐姐,忽然心里有丝愧疚。姐姐向我走来。“喝点热水。”天悦姐一边把水递给我,一边把热水袋放在我的肚子上,“小心点,烫。”我大口的喝着水,我知道这水里包含了天悦姐对我的关爱。“姐,对不起!”“这有什么对不起的?哈哈!”“嘿嘿!”天悦姐笑了,笑得好开心,那笑脸就像花朵一样灿烂。我看着姐姐,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我们就像两朵笑着的花,我觉得空气都被我们感染了,慢慢暖了起来;我们就像两只笑着的鸟,我觉得日月都被我们感染了,慢慢亮了起来;我们就像两条笑着的鱼,我觉得大地都被我们感染了,变得生气盎然!

天悦姐和姥姥走了,我等着姐姐再来我家玩!

又是一阵冷风,打断了我的思绪。现在,我深刻的明白:关爱能化解怨恨,溶解嫉妒。爱能越过心墙,让人感受快乐!

3华丽无言,而语心墙

华丽,从来就是一个让我伤痛的词语。因为有了暗哑的衬托……

--题记

我家的门口,变了好多次。

然后,我发现我的记忆,好多灰。也许有时候,人是有自我保护的意识的。一些不愿记得的事情,就在细软的尘埃里模糊。然后就像被时间磨损的文物,出土的时候仍然带着它特有的哀伤。

某某告诉我他喜欢我的文字。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词藻的华丽?!也许是一种无意的内心安慰。都无所谓,那些文章都是我的感情,安慰别人而伤害自己的。而我看见它们承载我的感情的时候,我爱上了它们。就像飞蛾爱上了火光,惨烈得丝丝入扣。有些想象总会洞穿人心,而另一些就直指人心。一者是安慰,一者是伤害。

今天,我遇见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朋友,或许是故友罢。我们交谈得小心翼翼,在明亮的图书馆里,我害怕那些明亮的日光灯照出我的胆怯和虚伪,因为我有着莫名的拒绝,而没有原因。笑容撑开我的脸颊,一顿一挫,倒是很有棱角。刺伤了别人,也刺伤了我……

很多时候,感情隔了一些介质,反而表达得更为清晰。而相反,如果眼神对望的时候,语言真的失去的力量,苍白,无力,让人失望。

所以,我喜欢写信。写给我的朋友,我的爸爸,我的妈妈。还有我自己。

我不知道是什么分开了我和他们,因为有时候我居然想摸下他们,让自己感觉到他们真的在我身边。可是,这是让我害怕的哀莫。不知道是我失去了他们,还是失去了我自己。因为人,在孤独的时候,就会希望能抓住些什么东西,好让内心得到安慰--我,不是孤独的!

可,我是孤独的。暗夜自我的封闭,没有星晨的夜空,孤寂挂满了云絮。还在飘,还在飘,不知道飘到哪里去!

夜,睡了。

月,安了。

学校的教室,变了好多次。

无论白天或黑夜,那些熟悉的同学都陪在我的身边。他们是清晰的。可是,他们又是模糊的。我看见了他们的脸,看不见他们瞳孔里的自我。我看见了他们的笑脸,却看不见他们歇斯底里的哭。我看见了他们的寒喧,却看不出见他们的真诚…也许,很多东西都不是在时间的堆积里可以发现的,很多时候,一个瞬间,就看到了。

可是发现了又如何,到底,我们什么也改变不了。

因为用了暗灰做底色的画面,无论增加多厚的亮色,都还原不了它的纯度。永远有那么一层东西。

我想毫无顾忌地和他们聊天,但我做不到,他们也是一样。我想对别人解释一些误会,可是没有必要了。因为,有些东西存在了就是存在了,不是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就可以改变得了的。因为,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东西,就像中国千百年来男女平等的问题一样。表象是无法掩盖实质的。

铃声依旧准时地响起。

放学了。

回家了。

其实很多很多的人,都是在自我封闭的王国里呼吸的。因为要对人将内心放开,是一种怎么样的勇气,语言不能形容。而为了交往,我们都小心翼翼地修筑起一堵堵墙。把它埋在我们的心里,然后隔着墙逢猜度着另一个人的内心。

我们不是自愿的。我们是被迫的。没有人愿意灵魂被刺破,而自我保护则是唯一方法。

我家的这栋楼里的邻居们很少打招呼,大家都和睦相处着。也许他们认为这样就永远不会破坏邻居间的关系吧。

就像你和一个交情甚浅的朋友,彼此的对话永远只有问候,那么你们永远也不会吵架。至少表面会比你的好朋友关系和睦融洽得多。

我们彼此都有一层东西,隔着,看不见……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