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教育公平演讲稿

时间: 08-05 栏目:演讲稿

1教育公平讲稿

三四月份,是一些人忙碌的季节,他们不是辛苦播种的农民,而是忙着给即将上幼儿园的孩子报名的家长。

在南京市花雨台区实验幼儿园的门口,100多位家长披着棉大衣,带着保温杯在排队,直到寒冷的雨夜来临也不愿离去,就是想能抢在其他家长之前,给自己的孩子报上名。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他们觉得一天一夜的排队值得。

无权无势的群众只能通过这种原始的比拼占得先机。但让他们无可奈何的是,有些家长并不需要如此艰辛,就能轻易获得他们打破头才能争到的结果。

在南京一些知名幼儿园园长的办公桌上,堆着形形色色的“条子”。有过择园经历的家长都知道,这是各类“关系户”送来的“条子”,希望借此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家长们感叹,“名牌幼儿园只收条子生,根本不对外招生!”

我看见了两支队伍,一支是100多位披着棉衣熬夜排队的家长,一支是摞成一叠的关系户条子。两支队伍为了同一个目的,那就是给即将接受学前教育的孩子选一所好的幼儿园。前者凭谁来得早、扛得住寒,后者凭谁的条子含金量高、含权量大。也许排队时你遥遥领先,但在条子面前,这些都不堪一击。

然而就在这样的不公平面前,就算是排着队的上百号家长也没义愤填膺到哪去,也许他们只能暗暗埋怨自己没本事。他们觉得改变命运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孩子从小就有机会进名园、入名校,拥有与有富家或官家子弟一样的受教育机会。从此出人头地,再不用靠熬夜排队,为后代的后代谋得稀缺的一席之地。

公平正义难得实现,与这样的恶性循环不无关系。如果社会不公的阴影从一个人的滑梯时代就开始的话,那么,这种畸形的价值观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其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反观学前教育,名校占有大量优秀资源,怎能不让普通百姓担心自己的孩子未跑先输,造成恐慌性择校?而在家长们挤破头去争那仅有的优势资源时,很多人通过不正常渠道进名校、上好班,剥夺了本该别人享有的权益,使公平竞争流于形式。而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普通民众的教育成本因为不公平竞争大大增加,不堪重负,怎能不加大社会阶层的失衡?

如何让“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的话语不再沉重,值得我们深思。

2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

弗莱明和丘吉尔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弗莱明家境贫苦,丘吉尔家庭显赫。想当年弗莱明和丘吉尔都还是孩子的时候,丘吉尔不小心掉进了泥塘,是弗莱明的父亲救了他,丘吉尔的父亲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要重金酬谢弗莱明的父亲,被弗莱明的父亲婉拒,当丘吉尔的父亲看到小弗莱明的时候,说,为要让你的孩子接受英国最好的教育。丘吉尔的父亲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让小弗莱明上了当时英国最好的学校,小弗莱明上学也非常努力,最终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还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

从这个小故事中,一般人都读到了弗莱明父亲的勇于救人,丘吉尔父亲的知恩感恩,很少有人读出,当时的英国教育并不是公平的,有钱人能够接受最好的教育,穷人很难上高质量的学校。

实际上我们国家教育的普及非常早,上世纪70年代,家家户户的孩子都能够上完初中,只不过那个时侯的教育质量不是很高,校舍简陋,基本上没有图书和仪器,师资达标率非常低,是一个低层次的普及。我们国家从20XX年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经过几年的努力,达到了一个层次比较高的普及。

随着经济的发展,学校发生了分化,有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比较高,有的教育教学水平比较低,城乡教育发展也不平衡,老百姓都渴望自己的孩子上高质量的学校,导致高质量的学校人满为患,低质量的学校,生源枯竭。怎么办?国家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我们舞钢市正在创建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县,5月份已经通过了省级验收,正在等待国家验收。

中国人是一个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民族,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一个家庭会穷期所有为孩子找一个好的学校,这就导致教育质量高的学校学生爆满,为了解决义务教育出现择校的现象,国家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最终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县的创建,就是国家在树立教育公平的典范。

3教育公平才能实现考试公平

高考之后,一封写给高考命题教师的信,意外蹿红网络。今年陕西省高考试题采用新课标全国卷ⅰ,题目大意是,女儿举报在高速路上开车打电话的父亲引发争议,考生可给女儿、父亲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而网上流传的这封自称来自陕西阎良农村考生的信中写道:走过的路只有乡间小道,最好的路也只是镇里的马路,没有见过高速公路;父亲和爷爷也没有车,有的只是自行车。

针对这封信所反映的问题,引发了比较大的争议。有的教师认为,“命题者忽略了农村学生的认知感受,没有考虑到生活经历对学生的影响”,对农村学生有失公平,应该反思目前的高考命题“城市化倾向”。但也有人认为这封信应属伪造,在一个人口流动、网吧遍布的时代,农村的中学生对于高速公路和机动车并不陌生,伪造这样的信,倒是恰恰说明伪造者对农村生活和农村学生的无知。

其实,信是否伪造固然要弄清楚,但这封信所反映的问题是否存在,才是关键。自“阎良考生”的信发布之后,紧接着就出现了甘肃会宁、河南商丘等版本,内容大同小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甘肃会宁使用的并非全国卷ⅰ,所以书信为伪托之作可能性很大。但是一年一度的高考都会成为公共事件,而在高考各个科目中,只有高考作文才会构成公共话题。这一方面在于高考作文不存在学科障碍,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借高考作文题目表达对社会公共问题的看法;另一方面也是同样的原因,公众可以通过评论高考作文题目表达自己对当前教育的意见。所以作为众人在考场外完成的高考作文,多封多版农村考生的信即便是伪,但其借农村学生之口表达的对当前教育和高考命题的意见是否为真呢?再退一步说,即便对高速公路或机动车的认知不是问题,但“高考城市化”或“教育城市化”的倾向是否在更大范围存在呢?

比如很多教育界人士早就反映,英语、数学之类的科目,城乡在师资上存在巨大差距;而因为硬件的缺失,需要大量实验器材的物理、化学也成了农村学生的短板。所以对高考作文命题争论的背后,反映的是经费、师资、设施、环境等城乡间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这无疑是一个真问题。而在这一现实差异面前,高考作文命题乃至所有涉及生活经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命题,如果忽略城乡差异,就确实存在不公平之嫌。这一方面要求考试命题者要照顾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不同,另一方面也不能过分迁就相对落后的教育模式,从而让快速推进的教育改革无从体现,这就在同时考校着命题者的情怀和智慧。落实到高考作文,其实并非无解,比如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来看,材料作文的局限最大,而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只要有所顾及,就既能够考查考生的相应水平,又有利于不同地区、不同特色、无论城乡的考生从各自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出发,找到各自的发挥空间,从而在多元化的前提下将考试的公平性发挥到最大。

当然,高考命题的城乡纠结只是教育资源的城乡差距的表现,前者是症状,后者才是症结,只有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在教育资源配置上进一步增强向乡村教育的倾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说到底,只有实现教育公平才能真正做到考试公平。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