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安家工程工作总结
1流动党员安家工程汇报工作总结
在实施“安家工程”的过程中,全市新建立党组织191个,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147个,使大部分流动党员顺利“安家”,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开展“双找”,全面摸清“家底”。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谁管理、谁梳理”的原则,强化责任,落实“组织找党员”,全市各单位对所管理的党组织及党员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各级党委联合民政、税务、工商、工会等部门,主动上门对本辖区内的党员进行登记服务,重点掌握党员组织关系、户口关系、工作单位及就业情况、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做到党员数量清、流动去向清、目前状况清。与此同时,广泛进行宣传,引导“党员找组织”。一些党组织在社区门栋入口、醒目位置设立宣传栏,张贴宣传标语;在新建住宅区、专业市场等集中场所发放《致党员的公开信》,引导党员主动找党组织。为方便党员找组织,全市108个中心城区街道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1060个社区建立了党员服务站,开通党员服务热线电话,为党员安家提供“直通车”式服务。
健全组织,确保党员有“家”可归。各区以应建尽建为目标,分别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派人建”等措施,加大在“两新”组织中组建党组织的力度,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为适应党员流动需要,积极搜索在党员人数较多、地点相对集中、时间相对较长的地方建立党组织;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积极搜索在行业协会、专业协会和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在健全组织的同时,大力整顿软弱涣散的党组织。如汉阳区对无活动场地、无办公地点、无正常生产经营任务,在岗党员少、退休职工党员多、无活动经费支持的党组织采取撤、并、转的办法,将原来的14个党支部调整为8个党支部,为61名企业党员重新安家。
有序接转,帮助党员顺利“落户”。针对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甩包袱、怕麻烦”等思想问题,**市委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坚持以大局为重,步调一致地落实好党员接转工作,明确指出接收单位须无条件接收党员组织关系,转出单位也要主动与接收单位沟通联系,做好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衔接工作。市委组织部及时转发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明确各基层党(工)委相互接转党员组织关系的权限,简化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程序。硚口等区对工作时间紧、行动不便的党员,召开专题协调会,合理简化组织关系的接转程序,安排专人值班方便党员办理组织关系接转手续,并上门为行动不便的党员代办手续。
强化服务,让“归家”党员“安心”。一是以帮扶温暖党员。全市各街道、各社区不断完善设施,规范建设党员服务中心,采取各种办法把党组织的关怀送到有困难的党员的心坎上,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二是以服务感动党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广泛开展“送技能、送信息、送岗位”活动,为特困党员提供周到服务。市委组织部在党费中专项设立200万元额度的党费扶助资金,扶持农村有困难的党员、城市下岗职工党员自主创业。三是以活动凝聚党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在为党员安好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党员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主题活动。通过在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中开展争创“党员示范岗”和“服务型机关”活动、在企业党组织中开展“双比双争”竞赛活动和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在街道社区党组织中开展“党员责任区”和“党员示范门栋”活动、在下岗职工党员中开展下岗职工党员再就业“双带”活动、在集贸市场个体经营户党员中开展争创“示范经营户”活动等,为党员发挥作用开辟渠道、提供平台。
2区政府党员“安家工程”工作总结
区政府党员“安家工程”工作总结按照省委、市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近几个月来,我们深入贯彻省委、市委《关于实施党员安家工程,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结合我区实际,广泛开展调查摸底,全面理顺组织隶属关系,积极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全力强化服务管理,在全区大力实施了党员安家工程。从目前的工作情况来看,进展顺利,党员群众反映良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在实施党员
安家工程过程中,新建党组织25个;为3685挂空党员完成了组织关系接转手续,为他们安了新组织党员67人;全区共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386个,帮扶生活困难党员755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25万元。
二、主要做法及特色
1、合理设置党的组织,为党员。
一是及时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我们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的原则,在党组织的设置上,积极进行探索,确保党员有可归。为了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区委设立了沙市区流动党员联络协调中心,各街道、乡镇设立了动党员联络服务中心,各社区、村设立了流动党员联络服务站,目前,全区建立二级流动党员联络服务中心10流动党员联络服务站195个,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在区内做到全覆盖。
同时,我们按照就近或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大了在组织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积极探索了在党员人数较多、地点相对集中、时间相对较长的地方建立党组织,不断创新了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胜利街道党工委依托社区党组织,在蛇入山家具城和航空路菜市场建立了党支部,家中有难上门帮扶,让外出党员安心工作,正是由于社区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关心,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流出党员都能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在外工作思想情况。在实施党员安家工程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了四个贯穿始终,有效确保了安家工程的扎实推进。
一是将强化领导贯穿始终。区委对实施党员安家工程高度重视,区委书记幸正荣、区委副书记马秋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力等领导同志将此项工作拿在手上抓,亲自谋划,坚持靠前指挥。各级党组织也逐级明确责任,确保工作落实。
二是将突出重点贯穿始终。在实施党员安家工程我们坚持突出重点。在安家对象上,以涉军干部为重点;在安家方式上,以接转组织关系为重点;在安家党员教育管理上,以服务为重点。
三是将探索创新贯穿始终。在工作中,我们注重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创新了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建立健全市场党支部、小区党支部,扩大了党组织的覆盖面;创新了活动载体,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如蛇入山党总支开展了活动,开展了展示党员风采,实践志愿服务,建设和谐社区区党员奉献日活动,受到了广大党员的欢迎。四是将以人为本贯穿始终。我们注重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工作中,扩展了服务的新领域,落实了服务的新举措,丰富了服务的新手段,强化了服务的新形式。
三、取得的成效
1、实施党员安家工程,为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以党员安家工程为契机,我们得以集中力量和时间,切实摸清了党组织和党员底数,合理设置了党的组织,理顺了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和党员的组织关系,共将1550名区内不能过上正常组织生活,或未办理任何手续,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的挂空党员编入一个支部参加活动,压滤机滤布接受教育。
2、实施党员安家工程,为更好地服务党员、凝聚党员、激励党员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通过为党员安家这样的形式,在全区上下营造了尊重党员、关心党员、服务党员、凝聚党员的良好氛围,并通过采取就业、扶贫帮困、保障权利等措施,让党员在党组织这个大家庭中,充分感受情怀,进而促进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党员意识,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积极性和创造力,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在实施战略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崇文街道党工委以党组织凝聚党员、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切实帮助流动党员解决问题,发动党员捐款800元,解决了群众王德明的孙子入学问题。军转干部殷士钊转入社区后,社区全心为他服务,为他在中山街办爱心医疗救助机构办理了救助卡,使他得到了及时、周到和低偿的医疗救助,他十分感动。实施党员安家工程中,我们通过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作用、先锋作用、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了党员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3、实施党员安家工程,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探索了新途径。实施党员安家工程,从党员队伍的实际出发,以健全组织、理顺关系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解决党员队伍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并通过广泛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方法,为进一步保持党员先进性开辟了新的渠道,从而更加有力地推动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和突破,切实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实施党员安家工程的重要性与党员个人本文来自安家识淡薄之间存在差异的矛盾。一方面,市委组织部列出了工作日程表,要求党员组织关系结转实行限时结帐;另一方面,党员个人对实施党员安家工程则不以为然,一部分党员的安家识淡薄,个人组织关系结转变成了单位着急,自己不急的状况,出现了组织热、个人冷现象。
2、破产改制企业急于丢掉包袱的不良心态与社区党组织对转入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组织先进性教育活动相交织产生的畏难情绪之间相冲突的矛盾。大多数破产改制企业在实施党员安家工程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将党员转入社区,就等于丢掉了企业长期以来背负的大的错误认识,以实施安家工程为名,行卸包袱之实。
3、党员大量流入社区与社区资源明显不足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实施党员安家工程以来,社区党组织几乎每天都会接收来自企业转入的党员,社区的工作压力明显增大。相对于社区党员的急剧增长,社区资源显然已不堪重负。经费资源严重不足、阵地资源缺乏、人力资源相对薄弱等矛盾日益尖锐。我们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三:
1、企业改革处于煞尾期和民营经济的大发展,是党员安家工程难以顺利推进的经济因素。企业改革正处于煞尾期,大量企业相继进入改制破产程序,产生了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岗位不足,产生了大量待安置或就业的复员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同时,近几年来,我区民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组织大量出现,产生了大量的流动人员。在这些人员中,有的党员身份不能确认,有的组织关系不能及时接转,有的甚至长时间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为顺利实施党员安家工程增添了困难。
2、社区党组织对自身定位不准,职责不明和旧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是党员安家工程难以顺利推进的思想因素。部分社区党组织对自身定位不准,职责不明,特别是对于将下岗失业人员编入社区不太理解,思想上不支持,工作上不配合,甚至出现故意刁难的情况。同时,过去我们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逐渐形成了管理的多,谈服务的少;强调义务多,落实权利少;要求发挥作用多,体现人文关怀少的思维模式,这种旧的教育管理模式与实施党员安家工程的目标要求格格不入,甚至有些背道而弛。
3、政策不配套是党员安家工程难以顺利推进的政策因素。集中表现在:改制破产政策不配套。在企业改制破产时,对企业党员如何安置没有明显的政策规定;实施党员安家工程政策不配套。协调服务与后续管理问题还不太明确。因此,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安家工程的目标任务,难度比较大。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要使党员
安家工程更加深入有效地扎实推进,我们认为还要从下面三个机制的建设上加大力度。
1、明确职责,理顺实施党员安家工程的领导运行机制。
一是构建起纵向到底与横向到边立体交叉的组织协调体系。通过构建纵向到底与横向到边的立体交叉组织网络,进一步扩大党员安家工程的覆盖面。要实现四个层面,即市相关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形成垂直协调系统。要实现两个层次,即区相关主管部门与街道党工委一个层次,区属企业与社区党组织一个层次。通过立体交叉式的组织协调网络,把市区相关主管部门、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紧密联系起来,加强领导,加大协调,从而使党员有序转移。二是构建党员共管机制。在党员安家工程实施后,社区后续的教育管理工作是难点,也是矛盾集中所在。对于今后教育管理的运行问题,要通过文件形式,进一步明确主管部门、企业与社区三方职责,切实消除主管部门及企业事不关己,高高挂的思想,使主管部门及企业主动协助街道社区党组织做好转入党员的管理,做到情况互通,工作互助、党员共管,形成三方参与的党员共管机制。
2、创新思路,探索党员安家工程头控制机制。党员安家工程是一项全新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大胆进行政策探索,从而形成源头控制机制。一是探索企业改革中同步考虑党组织设置的途径。要在制定企业破产改制方案中,同步提出企业党组织改革的方法,对企业党组织撤并、改组提出具体指导意见,逐步探索企业党组织正常退出机制,从政策上实现对党员产生途径的源头控制。二是探索引导企业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要逐步加强对企业党建工作的监督和督促机制,一方面要引导企业更好地做好企业党建工作,通过选派优秀干部到企业挂职、选派党建联络员等方式,加强对企业党建工作的引导;另一方面企业党组织要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主题活动,引导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员意识,从而使党员从思想上认识到接受教育管理的重要性,自觉要求加入党组织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从思想上实现对党员产生途径的源头控制。
3、强化投入,建立党员安家工程的消化吸收机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大量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进入社区是必然趋势,这就必然要求要加大对社区的投入,增强社区的适应能力和消化功能,逐步建立起党员安家工的消化吸收机制。
一是科学设置党的组织。按照有50名以上党员的社区,可以成立社区党总支;有100名以上党员的社区,可以成立社区党委的要求,根据党员流入状况及社区党员实有数量,对原来的社区党组织设置进行适当调整,并按照权限的要求,给予相应的管理权限。同时,对于能够实行行业化管理的党员,可以按沙市区个体私营协会党委的设置方式,探索设立相应的党组织,以减轻社区党组织的压力。
二是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要加大政策性支持力度,通过制定政策,出台文件,为社区解决必要的办公用房,企业破产时,要从固定资产中剥离部分资产用于下岗党员进入社区教育管理的经费来源,各职能部门在向社区下派工作任务时,要做到;要加大财力、物力投入力度,加大对社区办公用房、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社区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和能适合社区党员需要的学习活动阵地,要逐步把社区干部工资和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社区党建工作经费标准,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排忧解难。
三是建立社区干部队伍选拔培养机制。在选拔对象上,可选派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到社区任党务干部,也可从下岗职工、复员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要多方式教育培养社区党务干部,把社区干部纳入干部培养计划,定期组织培训,既要提高其政治素质,又要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要推进开放式教育,可组织社区党务干部到发达地区考察培训、挂职锻炼、学习深造,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四是要建立健全社区党务干部激励保障约束机制。一方面,要提高社区党务干部的经济待遇。要创造条件为他们办理养老、医疗等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形成一整套社区党务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对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要大胆提拔重用,对工作不佳的要予以调整和解聘,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3江岸区实施党员“安家工程”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关于实施党员“安家工程”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鄂组发[20XX]2号)精神,根据市委组织部有关文件要求,江岸区委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着眼于健全组织、理顺关系,创新机制、改进管理,认真实施党员“安家工程”,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1、深入调研,摸清“家底”
年初,针对流动党员、下岗失业党员、离退休党员等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区委组织部分类制定调查表格,统一发放到基层填写。以街道社区为单位,联合人事、劳动、民政、工商、税务、老干、工会、共青团等部门,主动上门登记服务,重点掌握了党员的组织关系、人事关系、档案关系、户口关系、工作地、居住地以及就业、家庭、联系方式等情况,并分层、分类建立台帐,为全面启动党员“安家工程”奠定了基础。5月24日、5月30日、6月1日分别召开了社区普通党员群众代表、社区党组织书记、街道分管书记座谈会,区委副书记胡先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汉桥亲自参加,听取了街道社区当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现状的汇报,重点了解实施党员“安家工程”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建议等,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安家工程”的努力方向、工作的重点难点等问题。
2、搞好接转,加强管理
认真落实区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加强对下岗失业党员、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非公企业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和管理。广泛开展了“党员找组织,党组织找党员”活动。对505名外出流动党员,采取发“联系函”、“党员一对一”联系等方式,加强了沟通和联络;对外出时间6个月以上有固定单位的80余名流动党员,按规定转出了组织关系;向200余名流动党员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和《党员手册》,对党员参加活动、交纳党费等情况进行了检查,使党员自觉找党组织、自觉参加组织生活。对组织关系转入社区的党员,采取组织到家“认人”、党员到社区“认门”的方法,及时纳入社区党组织管理,参加组织生活。今年1—7月,全区158个社区共接收各类党员1300余名。
3、健全组织,大力安“家”
依托社区、行业协会、各类市场、工作场地等,建立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32个,为流动党员找到了家。全区15街道、158个社区都成立了党员服务中心(站),为服务党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使党员的“家”更实在、更温暖。加快了非公企业建党步伐,非公企业党员也找到了“家”。继续向非公企业选派党组织书记、党建指导员、党建联络员,开展建立党组织工作。1—7月,新成立党组织9个,其中党委1家,党支部8家。目前全区原生态私营企业中,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72家,建立党组织的70家,组建率达97.2%,职工人数50—99人的35家,其中有党员的34家,占97.1%,职工人数100人以上的18家,建立党组织的17家,占94.4%。年初下派了10名区管干部到后湖乡、谌家矶街担任村第一书记,加强了农村党组织建设,为村“两委会”换届选举作了充分准备。
4、突出服务,改进管理
对“安家工程”中的困难群体党员,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能力上扶持、环境上优化,把服务寓于教育管理之中。在下岗党员中开展了“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送温暖”的“四送”活动。今年5月,区委组织部从区管党费中拨款3万元,在江岸区下岗党员培训基地举办为期一个月的下岗党员培训班,100余名下岗党员参加了培训。培训结束后,区委组织部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挖掘就业渠道,查找就业信息,帮助40余下岗党员实现了再就业,下岗党员自主创业的,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注重发挥社区流动服务中心(站)的作用,举办了学习培训班16个,培训人员300余人,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为100余人开展了“送温暖”活动。区直55家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单位与困难社区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共为困难社区捐资30余万元,捐物12750余件,捐书2万余册。另外,计划在区财政中列支40余万元,向参加全区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社区、非公企业、困难国有企业按照每名党员20元的标准下拨活动补贴和工作经费。
5、宣传典型,推广经验
组织街道社区参观了“百步亭百名社区党员事迹展”,展现了优秀共产党员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示范作用。永清街举办了社区党员先进典型巡回展,展出了22名社区优秀党员的图片和先进事迹,党员群众反映强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推广了花桥街三村社区流动党员联系站的做法:依托联系站,全面掌握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做到“三知”,即知去向、知思想、知状况。在离退休党员管理方面,重点推广了四唯街胜江社区根据离退休党员“没有工作有时间、没有职务有地位、没有权力有影响”的特点开展“十个一”活动的经验,即“公共卫生扫一扫,养花种草搞一搞,封建迷信查一查,军烈属户访一访,治安巡逻走一走,自家子女管一管,邻里不和劝一劝,孤寡老人帮一帮,下岗职工谈一谈,意见建议提一提”,使离退休党员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对下岗党员,广泛宣传了武汉德隆经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德焱“带头就业,带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先进事迹,使下岗党员树立了信心,增强了党员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感。
二、取得成效
1、党的基层组织进一步健全
目前,全区共有党组织1222个,党员33201人,其中党(工)委115个,党总支169个,党支部938个;企业党组织443个,事业单位党组织246个,机关党组织235个,其他党组织298个。全区158个社区都成立了党组织,实现了“一社区一支部(总支、党委)”的目标。与此同时,区委成立了区社区党的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和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三级组织网络。区社区党的建设指导委员会吸收了辖区24家市直机关、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驻汉部队及院校等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加,全区15条街道全部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共有265个辖区单位参加,有128个社区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占社区总数的81%。“三级网络”的形成,为充分利用辖区单位资源、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扎实推进党员“安家工程”奠定了基础。全区28个行政村都设立了党组织,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中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基本实现了“50人以上有党员,100人以上有党组织”的目标。此外,采取合并、改选等形式对改制和党组织不健全的企业进行组织调整,上半年共调整30个企业党组织。区委组织部将有一定影响的民营企业武汉知音商业有限公司党的关系由台北街工委管理转移到区委非公工委管理,加强了对非公党建工作的领导,促进了非公企业的经济发展。党组织的进一步健全,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奠定了基础。
2、党员的党性意识进一步增强
实施党员“安家工程”以来,全区共帮助270名长期未与党组织联系的党员“安家”,党组织尊重党员、关心党员、服务党员、凝聚党员的良好氛围越来越浓,广大党员在党组织这个大家庭中充分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产生了“恋”家情怀,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党性意识。全区300余名外出打工党员主动与社区党组织取得联系,以电话、书信、电子邮件等形式汇报思想,交流学习体会。许多下岗党员白天忙于生计出去打工,晚上回来马上与社区党组织负责人见面,报告最近的思想状况、生活处境等,主动交纳党费。一些离退休党员不顾年老体弱、卧病在床,委托子女请求社区党组织提供相关学习资料,为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热身”。永清街吉林社区广泛开展了党员“承诺制”活动,社区的各类党员主动在“承诺责任书”上签字,并以实际行动投身到社区建设和服务中去,社区的治安环境、绿化环境、再就业情况等有了很大改善。上海街扬子社区的党员在每年一度的街坊节中充分发挥表率作用,积极参加扶贫助困、文艺表演、书画表演等活动,服务了居民群众,增进了居民间的了解、融洽了邻里关系,为构建和谐社区作出了贡献。百步亭花园社区建筑工地临时党支部的党员带头文明作业、高效施工,推动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3、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以实施党员“安家工程”为契机,把党员教育管理的制度建设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工作来抓。
一是责任机制。连续四年区委分管书记与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签订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按照“细化、量化、科学”的要求,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区委目标和区委组织部必达目标,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由“软指标”变为“硬任务”。
二是培训机制。把社区党员培训纳入全区教育培训计划,以区委党校为主阵地,对社区党员实行区、街道、社区三级培训制度,3年内对社区所有党员培训了一遍。
三是考核机制。制定实施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年底组织检查、考核,对完成党建目标任务的单位进行了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突出的5个单位授予了“创新奖”。
四是保障机制。每年七一前夕按每名党员3元的标准从区管党费下拔党员教育经费,并对基层开展的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效果显著的党员教育活动及时给予经费支持。
4、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进一步落实了社区党组织活动财政专项经费,强调任何一级党组织或单位不得截留、挪用,确保了每个社区每年20XX元的党建经费按时到位。今年从区管党费中按照每个社区3000元的标准下拨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17.1万元,累计下拨47.4万元,加强了社区党员活动阵地的建设。全区158个社区全部建立了标准的党员活动室,配有电视机、影碟机、电话机等办公设备,部分社区还配备了电脑。对职工人数50人以上、党员人数8人以上、年纳税50元以上的20家非公企业,按照每年1000元的标准下拨了党组织工作运行经费补贴,推动了非公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今年继续从区财政中单独列支6万元,解决了公开招聘的10名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每人每月500元的岗位津贴,提高了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活动,投入100万元,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的经费补贴每月从500元提高到560元,其他社区群干的经费补贴每月从400元提高到460元,受到了社区党务工作者的热烈欢迎。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街道社区是实施党员“安家工程”的重点领域,“安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街道社区。从当前情况看,街道社区实施党员“安家工程”时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社区党员队伍的急剧膨胀影响了党员“安家工程”的广度20XX年居会会改建社区时,全区社区党员8243名,到20XX年7月,增加到16194人,增幅达96.5%。一些困难企业出于自身考虑,把下岗党员、买断工龄党员当着“包袱”扔到社区,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有些社区在一个月内接收党员50余名。全区158个社区中,直管党员在100名以上的社区有71个,占全区社区总数的44.9%,社区实施党员“安家工程”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工程的覆盖面势必要打折扣。
建议:进一步规范党组织关系转入社区的管理办法。党员组织关系转入社区时,原工作单位要认真、全面填写党员基本情况表,开好组织关系介绍信。对于情况表填写不清、不全,组织关系介绍信不符合要求,党员本人不是亲自到社区接转关系的,除特殊情况外,社区党组织有权拒绝接收。
2、社区党建力量的薄弱影响了党员“安家工程”的深度
目前,全区90.1%的社区都实行了书记、主任“一肩挑”,社区“两委会”成员“交叉任职”面达51.5%,在当前社区行政化趋势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社区党组织成员不得不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居委会工作上,疲于应付下派的各种目标任务,真正花在党务工作的时间少得可怜,党建活动没精力搞,甚至如接转党员组织关系之类的日常性工作时间都没法保证,从而制约了“安家工程”深入实施。
建议:一是选准配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采取选、派、考、聘等有效方式,扩大选人用人范围,严格挑选思想素质好、事业心强,群众基础好、宗旨意识强,民主作风好、执政能力强,熟悉党务工作、熟悉经济工作、熟悉城市管理的党员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二是制定相关政策,明确规定凡是“一肩挑”社区,都必须配备专职副书记,并通过财政拨款保证专职副书记的经费补贴;市、区财政要解决社区党组织专职委员的待遇问题,在经费补贴上不能低于社区居委会委员。
3、社区党建经费的不足影响了党员“安家工程”的力度
全区158个社区平均办公用房46平方米,其中16家(不含辖区单位赞助办公用房的社区)为租用或借用他人的场地,而社区公益场所和居民公共活动场所更是严重不足。财政拨款的社区办公经费每月只有800多元,用于支付房租、电话费、水电费、办公用品后就所剩无几,要开展各种社区党建活动包括实施党员“安家工程”,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社区反映,支付订阅党报党刊的费用都很困难。
建议:一是省、市、区委组织部按照一定的分摊比例,每年从党费中拨出专款,按照社区规模和党员人数,下拨社区党建活动经费;二是拓宽社区党建经费来源渠道,积极挖掘辖区单位资源,利用社区的一些房产、设施、实体等开展合法、合理、适当的有偿服务,以弥补社区党建经费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