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1中学生《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看完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我一直在想,父母教会了我什么?每个人都是从一无所知的小孩子成长成为一个有独立自主意识的人。父母把我们从一张白纸引导到成为了一本写满了知识和阅历的书。父母的千叮万嘱,父母深深的爱是我们前方道路上的明灯,指引我们不断前行。
妈妈很严格,她把我的学习和品德都看得很重,所以在这两个方面,她一点都不松懈。学习上,她总是叮嘱我,要认真做作业,专心听课,不能马虎。每次写完家庭作业之后,她都会细致地帮我检查,有错误的地方就指出来让我修改。她还经常逛书店,不要怀疑,她平时不看书,她是去买各种各样的辅导练习材料来让我做。她经常说,脑袋没有经常转的话会生锈。为了我的脑袋不生锈,我只好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再继续攻克妈妈的辅导书。
在品德上,妈妈经常教我要做一个勤劳勇敢,独立坚强的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我听妈妈讲过最多的话了,所以我从小就自己梳头发,扎辫子,自己打扫房间……看吧,这就是我严格的妈妈。我的爸爸就不一样了。和爸爸在一起,我可以抛开作业,整个人舒舒服服的。下盘棋,直杀得天昏地暗,打一会儿羽毛球,笑声洒满了家门口那一片水泥地。爸爸经常说:“一个人要会生活,只会做作业,那就是一个书呆子。“我很喜欢和爸爸呆在一起,虽然大多数时候妈妈才是家里的老大。虽然爸爸妈妈教育我的态度不一样,方式也不一样,但是我能感受到他们深深的爱。
爸爸妈妈教会了我好好学习,教会了我严格要求自己,教会了我独立自主,教会了我享受生活,教会了我乐观向上,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让我感悟很深,希望你们也能从中得到收获!
2中学生观《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今天上午9时到10时40分,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一套大型公益节目20XX年《开学第一课》,主题是“我的梦,中国梦”。
节目分为“我的梦”、“坚持梦想”、“探索梦想”、“中国梦”4个篇章,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试飞英雄李中华、电子商务应用大师马云、武术高手李连杰、电影明星成龙等知名人士参与了录制,一批少年英雄登台亮相,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节目还通过网络征集了全国中小学生的10万个梦想,让同学们感到非常亲切。
这开学第一课为什么选择“梦想”作为主题?因为,人们意识到,社会要发展要进步,要生活得幸福,必须有梦想,有信仰,有追求。社会上一些社会现象值得深思:比如深圳富士康接连发生的跳楼事件;比如随着社会价值多元化,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现象的盛行,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里,甚至生活里到处是拜金女、物质女……这些现象孩子们也看到了,而且对他们的影响是很大的。那么,怎样让孩子的未来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不走那些悲惨的老路,怎么样让他们感到生活有意义?怎样帮助孩子们未来的生活变得更有价值,让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国家更加强盛?树立美好的梦想和理想,是一把金钥匙。
几年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去世之前,提出了一个刺痛我们民族之心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如果目光短浅,只看重眼前利益,没有既为个人,也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内在动力,青年学生的未来在哪里?中华民族的未来在哪里呢?
温家宝总理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开学第一课》,就是想提醒孩子们要仰望天空,要有梦想。有了梦想,才有创新进取的人生,才有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
20XX年,中国有一个举世瞩目的大手笔,那就是上海世界博览会,那正是中国人民百年梦想的实现,也是千万个梦想升起的地方。中国人心中有梦想,“中国制造”才有可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能在未来变成“中国创造”。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梦想,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鼓励孩子们原创和发现,尊重创新精神,对中国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梦想提供了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动力,梦想提供了信念念的支撑。有梦就有未来。每一个孩子的梦想聚集起来,就汇成了明天的中国梦。
确定梦想的主题后,实现梦想的支点是什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解读梦想?《开学第一课》提供了“灵丹妙药”:坚持、协作、探索。就是说,实现梦想需要坚持,需要协作支撑,需要积极探索。对个人来是说,就是相信自己、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希望广大的中小学生从小就有梦想,一直能坚持梦想,最后实现梦想,享受拥有梦想的幸福。
3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来就不乏英雄:以死明志的屈原、封狼居胥的卫青、精忠报国的岳飞、杀身成仁的张自忠、杨靖宇这些英雄身份、背景、事迹不同,面对的敌人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为了国家、民族,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愿意牺牲个人的快乐、自由、健康甚至生命。漫漫长史中,他们一直是中华民族脊背上那一根根最硬的骨头,让我们能够一直直着身子与世界对话;他们又是一座座灯塔和路标,在世界短暂黑暗的时候,给予大家温暖、方向、力量和信心。
做英雄不易。人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乐逸恶苦,但英雄为了自己的信念,宁可作相反的选择。央视前阵子播《东北抗日联军》,抗联战士们天天在深山老林里煮树皮吃,而一个叛徒投降后马上有酒有肉有女人。这种待遇上的差别大家都知道,但依然选择吃树皮,为什么?用杨靖宇的话就是如果咱们中国人都投降了,那还有中国吗?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今天的我们才不用继续生活在伪满洲国,不用做日本人的奴隶。在世道艰难的时候,英雄的作用不仅仅是活着的时候救了多少百姓,杀了多少敌人,做了多少大事,更重要的是传递下来扩散出去的精气神,让我们积极向上,向英雄看齐靠拢,攥起拳头,形成向心力,闯过一道道难关险滩。
如今是和平年代,我们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先烈先辈用鲜血生命换来的闲暇和惬意,是否对这些英雄感恩戴德倒不必强求,但至少内心应该保持一份敬意吧?但现实中却有很多不和谐的声音。
如今诋毁糟蹋恶搞英雄成了一件时髦的事情。例如那个侮辱邱少云烈士单面烧烤的,口出秽语却依旧混得风生水起:采访、出书、拍电影,微博粉丝几百万。这年头知名度是硬道理,谁管他是不是混蛋?有学问的人也不乏败类。一些学者打着寻找真相的幌子,以还原历史的名义,不断胡吣。比如某历史教授,不停地写书,向大家讲授他对历史的认识。这位学者最著名的一个观点是:史可法作为扬州的最高首领,坚持抗清,导致城陷后清兵疯狂报复,搞了个扬州十日,史可法凭什么替广大市民决定自己的生死?他为什么不尊重他人的生命?如果早早投降,哪会有如此悲剧?另外一个学者则费尽心机为汪精卫翻案,说汪精卫投降是自己下地狱,成为日本人欺压中国老百姓的缓冲器,减轻人民的痛苦。这样的汉奸不但没有错,反倒是真正的英雄。种种数典忘祖的怪论不断刺激着我们的神经,推翻着群体的认知,挑战着道德的底线。法律则自始至终摆出一副雍容宽和的姿态,沉默着,旁观着,以昭示着当今社会的民主和自由。
在现代社会,要摧毁一个敌对的民族,不必像过去一样使枪挥刀杀死一个个个体,只要摧毁这个民族的信念就可以,让整个民族信仰虚无,一盘散沙,每个人都行尸走肉,由感官决定行动,而不是理智。这样社会必定充斥暴戾、猜忌、仇恨、欺骗、唯利是图,每个人没有民族认同感,都以离开这个国家为荣。而要摧毁民族信念,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摧毁这些信念的代言人和集中体现者英雄,抹黑、丑化、诋毁,让他们失去光芒和凝聚力,然后自己戴上笑容可掬的画皮神采奕奕地出现,扮演同样的角色,慢慢同化,直至奴化。
这些所谓的名人学者大师,吃着中国的米,喝着中国的水,血管流着中国的血,在中国的土地上,在安逸的房间里,打着饱嗝唾沫横飞替我们的敌人诋毁着我们那些在冰天雪地里吃野菜啃树皮为国家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英雄,谁给的他们胆量?谁给的他们舞台?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圣人的话,在两千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令人悚然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