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研修总结

时间: 08-29 栏目:总结

1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研修总结

此次远程研修班的培训,我受益颇多,培训中有培训教师的在线辅导、答疑,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更有名师的指导、引领。使我们从知识到理论到实践都经历了一次观念的洗礼,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引领。

此次培训,我研修的主题是“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一个不读书的民族就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语文教师除加强课堂教学外,更应该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与实践这道不可缺少的“辅食”。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我们教师在教学指导中所面临的问题:首先,哪些书值得孩子去读,这是非常关键的。小学生不同于中学生、大学生还有成人,他们的自主选择能力还不够。如果完全以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则可能导致学生读书的随意性,造成学生课外阅读的“偏食”,从而导致孩子鉴赏能力和阅读品味的降低,这与我们课外阅读的初衷相悖的。其次,阅读理解能力的局限性。小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不是很好,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于作品中的人物精神品质,还有作品所要表现的价值观等一些较深奥的问题,理解的不是很准确。容易产生一些比较不成熟幼稚的认识,这些都需要老师进行引导,使他们朝着课外阅读的健康方向发展。还有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诸如注意力不集中、阅读时间不能合理安排,这些都将影响着孩子们的阅读效果。“一曝十寒”、“打一天鱼晒三天网”等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在孩子身心成长的关键时刻,都是很危险的。

通过此次远程研修班的培训,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做了以下总结:

第一、培养兴趣对于课外阅读而言,学生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否则课外阅读只会停留在表面,形同虚设。兴趣是激活学生课外阅读的“导火线”,是学生乐此不疲、激情飞扬的绝佳“兴奋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不仅有利于学习,而且将会终身受益。作为教育者,首先要做的是对学生读书兴趣的开发与培养。如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名著导读、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等活动,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少年儿童是天真无邪的,教师只要调动起学生的读书兴趣,那么他们的内在潜能和动力就会充分发挥出来。

第二、师生同步阅读师生同步阅读,老师能够与学生进行阅读交流,畅谈读书中的点滴感受与收获。在与学生共读的过程中,及时把最新鲜的感悟与孩子一起分享,带动了班级更多的学生来读。有爱读书的老师,才有爱读书的学生。要让学生多读书,教师必须以自身的行动来影响带动他们。老师和孩子的同步阅读能够带领学生的读书朝着经典阅读方向前行,并且对于孩子将来的读书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第三、开展班级读书会活动班级读书会,就是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讨论和交流的读书活动。相比较于其他读书活动,班级读书会具有很多自身的优点,如班级读书会成员之间彼此比较了解,读书会活动的场地(教室、图书室、操场等其它场所)非常集中,活动时间容易控制等。组织开展好班级读书会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空间,使儿童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变得丰富,思想更加深刻。

第四、完善班级图书角改善班级图书角的功能。号召学生以“好书大家分享”的思想,学生自愿捐书,组建图书角。建立简单而又可行的借阅制度,让图书角的功能朝着理想的轨道稳步迈进,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图书角对学生的帮助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使学生能够从班级图书角中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收获读书的愉悦。

第五、组织开展阅读交流实践活动新课标指出,“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心得,让学生直抒胸臆,大胆发言,评头评足,学生的阅读个性才能得到发展。采取自由结合交流小组的形式,使阅读真正成为他们个人的事,让字字句句通过自己的心灵默默感应和思考后,产生每个人独特的体验,在同一小组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虽然是各不相同的,却是出自他们对书本的感知,对生活的理解。在这种“互动”中互学,在互学中“互动”,进行的是思与思的碰撞,展开的是心与心的接纳。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实施课外阅读指导与实践,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自由,让学生轻松行在课外阅读中。我们不期望每个学生通过读书成为大作家、大文豪,而是让他们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见识丰富多样的观念,在课外阅读这条漫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一些,收获的更宽广一些。

2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研修总结

通过此次研修,收获很大,我自己也在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中的有一些感受和经验 ,读书可以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享受美好生活。可小学生往往不能自觉读书,不会读书,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这就需要教师作适当的课外指导。我和学生常常一起读书并做有效指导,从而提高了自我,发展了学生;享受了读书生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实践总结,深刻思考,我觉得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分层指导,因材施教。小学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和不同的接受能力以及不同的读书兴趣,这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大,只能阅读带拼音的阅读书籍。他们读书要选择适合儿童特征的童话故事类书籍,并有计划的督促学生背诵经典诗词,不求他们理解,给他们积累知识财富,等他们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自然会理解感悟;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读书的基本条件,我让他们按规定内容定时阅读,让他们在读书中求知感悟。

二、明确读书目的,树立读书观念。学生获知的渠道有书本、媒体、网络、生活、社会等,而主要还是书本。学生不能仅限于课本,那是远远不够的,要有计划的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弥补自己知识的短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读书,或者读得书少,会限制学生未来的发展。我一边要求学生读书,一边指导学生读书感悟,使他们喜欢读书、爱读书,认识到读书的好处而自觉读书。

三、培养读书兴趣,指导读书方法。兴趣是读书获取知识的关键,兴趣是认识的内驱动力。只要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开展课外阅读、拓展思维就会成为可能。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不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社会以及学校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以课堂教学为契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当我以检查作业的形式去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时,会发现有很多笔记是应付了事。询问起来,学生会告诉你他对教师推荐的书没兴趣。这就不能不引发我对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思考。其实,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去阅读。那就是教师首先具备丰富的阅读经验与知识积累,再以恰当的方式点拨学生。记得有一次,学生曾因我说了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而疯狂地搜集顾城的诗。那段时间,几乎每个学生的积累笔记中都有了一首或长或短的顾城的小诗。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是,作为教师,如果能以自己的阅读经验,给学生讲述书中某一动人的情景,告诉学生有关作者的趣闻、轶事,精选某人的代表作朗读、背诵或讲述,那么学生或许就从此知道了鲁迅、冰心、林语堂……听说了王朔、刘墉、李敖……阅读兴趣也会随之提高。此外,故事会、朗读比寒、出墙报、开展读报活动等,都是交流阅读成果的好方法。使学生在体验成就感的同时,激起更大的阅读兴趣。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如在一次语文活动课前,我宣布要召开一次“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学生一听,很感兴趣,纷纷找出各种故事书籍,阅读、排练。在活动课上,每个学生都表演了准备好的故事。经过一番竞争,共选出了十一名“故事大王”。获奖的同学兴奋不已,没获奖的心有不甘,课外阅读的积极性由此产生并越来越高。

四、规定篇目,注重阅读积累。不同年级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结构,给他们指定一定的篇目要求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积累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小学一、二年级开始,就应当让学生大量地背诵儿歌、浅显的诗歌,记忆一些童话故事和一些优美的散文。这样,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提高,头脑中积累的词汇也会越来越多,不仅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还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小学生的思想单纯,懂的知识少,理解力不够,但机械记忆力特别强,最适合输入大量的信息和强行训练。因此,阅读训练的重要方法就是多读。多读,一是次数多,反复读。从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对字词句段和篇章反复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的第二个意思是要数量多。新教材增添了课文的篇数,增添了口语交际内容,本意就是让学生多读多练。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每日向学生推荐1~2首古诗词,让学生背诵,使学生在大量的积累中感悟运用。

五、读写结合,发展个性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我不难发现,学生中读错音、写错字的现象较为普遍,用词不当、语言匮乏的现象也很严重。而这些问题光靠课堂教学是难以解决的。因此,就有赖于大量的课外阅读。由于自制力差,学生在阅读中往往是看热闹,不会自觉积累。这就需要我们加以正确地引导。有效的方法就是读写结合,提倡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抄写、仿写。抄写就是让学生抄写一些优秀片段、好词佳句,写景状物、人物外貌、内心活动、行动语言等都可以纳入抄写范围。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有了一定的阅读量,才能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感情,才能使学生领悟阅读要点,才谈得上个性化阅读。要促进阅读材料的积累,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还要让学生平时依照阅读材料写片段,鼓励学生多作仿写小习作。例如记录人、事物或景色,坚持写日记,写一些散文、杂感等。在阅读和仿写的过程中,自读自思、自我感悟。这样,学生在不断的仿写过程中,语言会越来越丰富,最终形成自己的阅读方式和表达方式。

总之,课外阅读应以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感受生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主动发展为主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探求知识、提高认知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研修总结

关于课外阅读的意义,可谓众说纷纭,从“大语文观”来看,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教授文字章法的学科,语文世界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当然也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它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单纯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综合语言素养的提高,尤其是要能激发孩子一生的向往。从“终生学习”的观念来看,人的学习过程不会只在课堂内、学校里进行,大量有效的信息,大量需要的知识和技术都要通过人们未来的阅读来获得,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阅读的态度及对人价值观的追求,因此课外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显得成尤为重要。要想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作为老师,责无旁贷。

1、“润物细无声”——营造书香氛围,养成读书习惯

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的启动和保持是一种集体行为中个体的无意识行为。因此,开展读书活动决不是一项急功近利的工作,而是要营造书香浓郁的学习环境,形成完善健全的活动机制,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保护孩子的读书热情,让他们品尝到书中的美妙滋味。

我对我班的孩子的读书情况进行过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学生家中的藏书情况、学生读过的书目以及他们的读书喜好。然后,我连夜制定荐书计划,又让孩子们一同去采购图书。这样购得的图书,避免了盲无目的,学生喜欢,教师称心。为了形成良好的书香氛围,我在班级内开设了两个阅览时间即早晨和放学前20分钟时间;讲台前、两侧墙也设置了阅读书站;在每个孩子家里,也要求他们配备了家庭图书橱,陈列的图书既有符合学生的年龄段及学习内容的,也有符合家长口味及兴趣的。这样,在家庭的读书时间里保障了各自的权利,又学到了应有的知识,还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相信在这样的读书氛围中,我们可以随时看到,同学们或一人静坐,或三五成群,捧着自己的喜爱图书,津津有味地阅读着。孩子们徜徉书刊的海洋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人文的氛围中培养读书意识,才能让孩子的课外阅读之火越烧越旺!

2、“众人拾柴火焰高”──建立完善机制,确保顺利实施

读书,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奏效。于是,我在班集体中组建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有效地保持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孩子们喜欢表现、喜欢比较,我就让孩子们每周登记阅读的新书目,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并以此作为评比“阅读之星”的重要依据;有的小组把会背的古诗名全部记录下来,开展了“古诗大王”擂台赛;有的小组把学生会讲的故事罗列起来,组织排练课本剧,也进一步引发了孩子读故事书的兴趣……

形形式式的各类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激发了他们的课外阅读热情,也萌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3、“为有源头活水来”──根据心理需求,选择优秀图书

指导孩子开展课外阅读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读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

“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应该从孩子出发,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为此我拟定了几条选书的原则:

一是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孩子心理需求。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会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

二是课外读物也要能适应孩子的时尚需求。近两年来,英国女士J·K·罗琳的四本厚厚的《哈利·波特》风靡校园,那个戴着黑框眼睛的长发小男孩成了众多男孩女孩的偶像,孩子们“我为书狂”。这种校园时尚、儿童时尚应该成为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契机和资源。我们要积极的引领这种时尚,在班上开展相关活动,消解学生狂热情绪,使学生的阅读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是课外读物要能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廊,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对儿童而言,经典名著并不仅仅是中国的《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四大古典名著,《绿野仙踪》、《狐狸列娜的故事》、《木偶奇遇记》、《爱的教育》、《神笔马良》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等也是孩子们追逐的目标。一般来说只有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并能促进他们进一步完美地发展的课外读物,才能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才能敞亮孩子的心扉,才能成为孩子的经典。

4、“远近高低各不同”──宽容阅读差异,培养创新意识

20XX安徒生奖得主钱伯斯认为: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我们是否能把自己作为读者的热情传导给孩子,是否能让孩子保持阅读的激情。在指导孩子们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师提的要求越多,孩子就越不想读,阅读效果也扼杀在老师的嘱咐叮咛,提示重点中……所以,我认为:

一、请“放任”孩子的阅读方式。课外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据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对待孩子的阅读方式,我们要宽容一些,更宽容一些。如果孩子对课外读物感兴趣他当然会将自己的小脸埋进书页里面去,直至废寝忘食,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我们的课堂上中会有那么几个躲在书桌后面的“阅读冒险王”了。

二、请“放松”孩子的阅读负担。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规定是不少于145万字,其中小学第一学段是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是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是不少于100万字。我们把国家规定的学生课外阅读要求,分解落实到各个年级和各个学科中,使每个学科教师心中有数,课外阅读也成了全体师生共同关心的事。在阅读的量上我们应以宽容的标准来对待,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允许孩子的阅读量有增有减,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

结合课外阅读,作相应的摘抄,写读后感,这是老师对孩子课外阅读时常作的基本要求,可就是这种教师检测孩子课外阅读成果最简单的外显性行为,有时会演变成粗暴的干涉行为。但我认为,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倡作摘抄,写读后感,但不能强求。引导和保持孩子的阅读热情,是课外阅读指导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我们宁愿让孩子在一身轻松的状态下,主动积极的阅读中,启动思维、激发情感,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想;也不愿在课外阅读时因为读后感这一无形的重压而使课外阅读陷入干涸的沙漠。

三、请“放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习惯的形成可以有两种基本的途径:一是强制,结果是习惯形成了,同时强烈的反叛心理或过度的奴性心理也形成了,这是一朵娇艳恶毒的罂粟花;二是暗示,可以养成习惯,还能对暗示源产生亲近感。看来阅读的习惯是需要放养的,在不经意间成就习惯,成就一生。阅读的习惯可以有很多,比如阅读的姿势、阅读的方法、阅读的喜恶、阅读的风格……但也可以很简单,阅读的习惯主要就是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

5、“万紫千红满园春”──倡导“个性阅读”,培养创新能力

个性化阅读已成为新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的新理念之一。面对课外阅读中存在的解读的差异,我们认为这种差异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是孩子全身心投入阅读的成果,其中包含孩子真的思考、真的体验、真的感悟。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是鲜活的,有个性的;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可能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

在如此的课外阅读环境下,我们祈望看到,每一个中国家庭都能坐拥一壁藏书,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草木虫鱼,大至立身处世,小至人情物理,情的萌动,语的呢喃,灵的呼唤,尽在其中……

4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研修总结

“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的忠告,提醒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以外的世界。其中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经常,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成了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与其他学段的学生明显不同,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相对而言难度比较大。作好这项工作我们认为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发挥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和必要的干预作用,同时教师自己也必须注重阅读和知识的更新,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

一、材料应选择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有的学生对读物的选择不够,我们认为向学生们提供相应的读物就成了教师责无旁贷的事。一般的说,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有益的读物。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哪些读物推荐给学生呢?

(一)经典名著

在当今多元文化交汇的时代,许多孩子喜爱卡通漫画、通俗故事、作文选编等。这是一种感性化、浅层次的功利性阅读。功利阅读的需要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放松,二是应试。功利性阅读本无可厚非,但绝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如果多读经典作品,就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现在提倡读经诵典者为数众多,这不是没有缘由的。

提倡经典阅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新课标中推荐了一些经典篇目,还给教师留下了推荐的空间。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经典作品阅读计划,提供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在实际阅读中,很多经典作品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不易读懂,对于小学生而言,问题尤为明显。因此教师要利用课外阅读指导,创设一个阅读经典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中成长。

中外名著作为经典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指新课标推荐的读物和历届重要文学奖评选获奖的作品。读这类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也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人文、社会科学的普及读物

社会科学的读物对于小学生而言似乎过于深奥和遥远,其实有很多的社会科学方面的作品还是完全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作为吸收新知识和涉猎新领域方面最有优势的小学生,必然不能在社会科学这一领域留有空白。经典著作中实际已经包括了很多的哲学、历史、伦理学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从浩如烟海的作品中收集整理部分适合所指导的学生群阅读的社会科学读物。

(三)自然、科普、科幻读物

自然、科普、科幻读物向青少年儿童介绍大量新鲜的科学知识。它们可以打开青少年儿童心灵的科学之窗,激起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四)时文佳作

这些读物,有的接近生活,有的可以学生开阔视野,有的能引起学生关注社会及自身周围存在的一些现象,以便其能正确对待这些现象,把握自己。

(五)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

这类读物的选择不可避免体现了功利的目的,其作用主要在于进一步充实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得到程度不同的迁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比较能力。

(六)与家乡相关的资料

“谁不说俺家乡好!”但是学生对家乡又了解多少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对家乡的了解知之甚少。为此,我们开展了以“阅读家乡、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为主题的“阅读家乡”活动,通过此项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使学生了解了家乡的自然地理、人文景观、旅游事业、农村经济、交通邮电、教育卫生方面和知识,还诵背了赞美家乡山水的优美诗篇,进而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此项活动可谓一箭双雕。

指导阅读的同时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干预。可以让学生以一定的时间段(如月、学期)为单位报送课外阅读计划,教师对学生阅读计划进行评价,对其中不合适的材料应当清理,对阅读面过于狭窄的计划,应该提供帮助,予以增修。有的学生计划中所列材料几乎都是故事或者其他同类的材料,这样的阅读计划就需要修改,必要时教师的干预可以加大力度。课外阅读是学生的自由,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干预完全是有必要的。

二、措施要得当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针对孩子偏爱听故事的特点,先给孩子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读一些意境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读书的需求。提出问题,设置迷团,激发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去探求答案,寻求知识的欲望。

“以赛提趣”。我校在开展“阅读家乡”活动时,为了使学生的兴趣更浓一些、阅读的效果更好一些,在开展活动之前,就向学生讲了我们要开展一次“阅读家乡”知识竞赛。通过竞赛,我们发现这次“阅读家乡”的效果很好,证明学生的兴趣很浓。

2、推荐学生阅读适宜书籍

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小学六年,跨度较大,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级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习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大量的阅读可以为习作铺垫;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

3、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4、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三、阅读勤思考

“尽信书不如无书”。只读书而不思考不会有所得。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就是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有所收获。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所得或疑问写在读书笔记上,所得最为积累,疑问可以提交小组讨论或请教师长。习惯的养成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学生容易懈怠。教师一旦发现学生这方面的苗头,必须及时提醒、批评和指正。教师如果丝毫不予干预,学生是否能坚持、课外阅读是否有成效就成了问题。所以在习惯方面教师仍然必须进行必要的干预。并且干预还应该是积极的,随时的、及时的和有效的。不过在干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自己的阅读成见。教师在个人的阅读习惯中,会建立起自己的阅读偏好,教师应该以宽容而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实际阅读状况,避免以自己的阅读偏好来影响学生。

四、教师是榜样

在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和干预的同时,教师自己同样要注重阅读和知识更新。阅读是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不爱阅读的语文教师肯定是不称职的。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教师的阅读面一定要拓宽,既要读好经典作品,还要关注当代作品,及时为学生推荐优秀读物;不仅要阅读原著,还要阅读一些相关的评论文章和背景材料,以提高对学生的指导能力。教师自己的阅读从某种意义上看本身就是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一种最好的指导和示范。

总之,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不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课外阅读更有利于发挥学生阅读自觉能动性。学生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再加上读书方法得当,阅读能力肯定会大大加强,也会推动课内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5“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与实践”研修总结

这几天认真学习了专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与实践。

名师团队把专题分为三个子专题,在子专题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中,学习到了各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办法。其实最根本的是学生原本就有兴趣,那就不用激发了。学生如果没有兴趣,那如何激发学生的源动力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了。所以此专题对我学习帮助非常大,受益匪浅。

在子专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中,知道了阅读要遵循几项基本规则,不能违背学生认知范围,操之过急。阅读中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重视阅读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区分阅读中的朗读、默读、诵读、略读和浏览技能目标。要重视阅读阶段,方法,方式及感情倾注。要有阅读目标,通过课外阅读联系课本达到深化课本内容的作用。要学会将课外实用性文章阅读运用于实际。知道课外阅读的教学和评价要求有哪些,如文学阅读要鼓励个性化,叙事性作品的学习重在感受和体验,学习诗歌重点在把握诗意、想象情境、体会情感等。

在子专题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中,知道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加以循序渐进的诱导,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还收获了一些可行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案、课件,老师上阅读课的心得。

另外在工作室中,发现了很多宝贵的学习资料,看了很多精彩微课、教学案例、论文集锦、课题研究等,给了我很大启发引导,收获颇多。

感谢名师团队的辛勤奉献,今后,我将继续向各位网上名师,身边老师学习,学习他们的为师之道,充实自己,做一名优秀的好老师!

6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以上的这些文字无非是为了说明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我针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研究》这一课题,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俗话讲得好:你能把马牵到河边,却并不能强迫它喝水。确实是这样,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变“被动读”为“主动读”,“要我读”为“我要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开发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阅读兴趣。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在校住宿,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相对较封闭,除了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外,课外读物是他们最好的课余生活休闲、娱乐的途径,同时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向着素质化方向,因此课外读书可以成为学生们课余生活的一部分,为他们带来莫大的乐趣。

二、创设浓郁的书香班级文化氛围,促进学生阅读。

让阅读成为伴随孩子终生的生活方式,我们要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

1、保证读物。“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供给学生读物。

(1)在开家长会的时候为学生家长讲解阅读的好处与重要性,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提议家长定期为学生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并倡导亲子阅读。

(2)借助班级图书角积极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中年级段的学生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已开始形成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他们的阅读动机开始由低年级段的被动型逐渐转成一种向自身兴趣爱好过渡的主动型,对于小时候看过的一些拼音读物被他们视为“太幼稚了”,他们除对中外童话感兴趣外,还偏爱一些短小精悍的中外幽默故事、探险故事、IQ益智类书籍等,而且需要量越来越大。为此积极倡导学生积极为班级捐书(当然指导学生要捐一些好书,经典书),在班里选出负责任的学生进行管理、借阅的登记,同时随时可以增添调换借阅,营造了浓郁的班级读书氛围。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孩子们在轻松自然的阅读环境中对读书产生兴趣,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有效阅读的习惯。

(3)作为班主任,根据学生的需要定期以班级为单位到图书馆借阅一定数量的图书,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归还,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也可以充实班级图书角,使图书角灵活增容,有了源源活水。

2、保证时间。“君子不可一日无书。”建立阅读制度,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1)首先我们学校每周有一节课外经典阅读课和每周日的晚间阅读大比拼活动课,有共同的阅读书目,为我们的课外阅读课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这样我就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另外可以借助我校的读书节,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评比读书明星等。

(2)其次,要有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尽量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把课外阅读作为回家作业,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即使我们的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不能因教学任务紧张而受排挤。

(3)平时,学生随时可以到图书角借书,保证每天手中都有一本课外读物,随时可以阅读,另外还特别规定:凡是课堂作业做好了,允许学生取出自己喜爱的图书阅读;每天放学让学生带一本课外书出校门,布置30分钟阅读等作业。班内阅读热情会空前高涨。

3、推荐读物,学会选择阅读。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但辨别力有限,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以实现阅读的有效性,为此根据学生的能力、思想、年龄和兴趣的不同,以及课堂教学需要的不同,认真帮助他们选择适当的读物。选择时应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内容的广泛性。小学生大都偏好阅读故事性强的战斗故事书,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选择这类书外,还应有计划有目的的介绍和鼓励学生阅读历史、地理、科幻等方面的读物,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的广泛的阅读兴趣。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可见,课外阅读对孩子的精神世界有极大的影响。在指导时,要注意对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的书籍进行搭配,促使学生能从中获得品格发展的健康与完善。

第二,主体的层次性。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因个性方面的差异,指导时,我常根据情况分层次指导,低层次的学生着重看以图为主的书籍,初步培养起爱书爱读书的习惯,中等层次的学生着重看以文为主,辅之以图的童话、神话、寓言等书籍,对高层次的学生,则开始指导其阅读中外著名的童话集、短篇小说集,并引导其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注重层次的指导,能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提高。

第三,阅读的相关性。课内阅读是学生的主战场,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必要扩展与补充,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协调好课内外阅读的关系。为此,我常结合课文学习,以课内带动课外。

三、指导课外阅读的有效阅读。

指导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内容选定后,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效果的保证。有了科学的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时一般根据篇幅长短与精美程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效仿。大致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1)浏览法。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决不可能对所有篇目详加研究。对于那些篇幅较长或内容不是很重要,但学生又必须了解的文章,采用此法。一般只要求了解内容概况、文章主题、主要的写作方法等。

(2)筛选法。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可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读-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让学生学会抉择自己最需要的东西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3)精读法。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文章,可以采用此法。这类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写作的特点,从而获得知识和受到情感的熏陶。

(4)读思结合法。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知识。“阅读并不是仅仅把书看一遍,还必须要求学生对书中或文中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对文章的遣词用句、中心思想、写作方法、人生启迪等有比较细致的思考。因此,教师还注意引导学生边看书边质疑,并能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5)读记结合法:古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摘录优美的词句或新问题、新知识,新感受,以便以后查阅,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

(6)读写结合法。这是一种深化阅读,是让读直接为写服务,让写提高阅读的效果。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的一种阅读方法。可以采用此法。可以在运用上述二种方法之后来进行,也可以通过阅读专门研讨写作方法之后,指导学生写出读书笔记。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展示。

一池清水,只要击拍,就会产生阵阵涟漪,孩子的课外阅读,也只有不断地寻找一个个激活点,才能产生一次次新的激励,形成一个个新的台阶。定期组织各项平实而丰富的活动作为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激活点”,给予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舞台,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发展自我,实现自我,让其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欢悦,在活动中形成新的激励。

1、开展笔记展评--读书笔记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很不容易的,要形成习惯,提高效果,我们的做法就是:定期进行展评。这既是一个鉴定又是自我成果的一个展示,更是互相学习,互相督促的好机会。它起到互为欣赏,互为鞭策,互为激励的好作用,对阶段性学习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2、进行阅读交流--读书报告会阅读交流是同学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推介新书的重要途径。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在推荐的小主持人的主持下,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或讲或演、或出手抄报或故事会,或读一文说感想,这类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过程活跃,孩子们乐于参与。

3、组织各项竞赛--演讲比赛以各种生动有趣的竞赛方式开展各类阅读展示活动可产生强烈的读书刺激。可采用讲故事、朗诵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励孩子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外书的阅读活动中。这样一来,巩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了孩子的内心原动力,使孩子深深感受到课外书的用处真多。

4、举行多项表演或游戏孩子是最喜欢游戏和表演的,我们可以借助相声、小品、童话表演或成语接龙等这些生动的载体加快课外阅读进程的推进。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巩固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学生书读得越多,就越会读书,越喜欢读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问渠清得哪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激趣--促读--指导--展示”。课外阅读指导四部曲已经浅显了它的效应,孩子们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跨进了书香世界,爱上了课外书,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不仅拓宽了孩子的视野,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对提高孩子的阅读、写作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达到了润泽孩子心灵的效能。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