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磨刀不误砍柴工作文

时间: 07-08 栏目:话题作文

1磨刀不误砍柴工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么一个故事,说兄弟两人一起拿着钝刀上山砍柴,哥哥到了山上二话不说便埋头砍柴,而弟弟则找地方磨了柴刀才开始砍柴。故事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并且从这个故事我们还总结出了一条格言:磨刀不误砍柴工。

但时代已然不同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这格言是否依旧适用?磨刀真的就不误砍柴工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今天机会往往一纵即逝。我们应采取的态度是看到机会来临,迅速判断他是否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如果是,立刻抓住。而不是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作一些繁琐的准备。因为当一切真正就绪时,你很可能已经没有对象去发挥了。

简单点说,有一群鱼会游过一条河道两个人都想要打到鱼,一个人抄起脸盆大的网兜便俯下身去捞,而另一个人则拔腿跑到市镇去买了一只大号的渔网,心想一定能够大大提高效率。可等他回到河边才发现,鱼群早已游到了自己的视线之外,而另一人则喜滋滋地看着身边不多的几条鱼——起码有所收获。

另外,我们想,现在的社会状态下,竞争是多么激烈,一片林子,一群鱼并不是两个人在争,而是千军万马在争夺,哪还会给你磨刀的时间?有这个工夫,偌大的树林怕都被钝刀削为平地了。

当然,我说这话并不是反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只想说,机会总成全了有准备的人。我们是不是一定要等砍柴了才磨刀,大鱼了才买网?要时刻做好准备。因为只有完全的准备才能保证你在机会到来之际能够迅速抓住,并有足够的竞争力。

记住,提前磨刀,才能不误砍柴工。

2磨刀不误砍柴

一位著名的长跑者在参加一次长跑比赛时,誓要蝉联他的冠军称号。一开始他便遥遥领先,途径一片沙漠时,他的鞋里进了砂子,他粗粗一倒便又继续他的行程。但后来却越跑越辛苦,因为他的脚被什么硌着。此时后面的选手已渐渐追上,他只能忍痛继续跑。终于在离终点不到300米时,他停了下来,再也迈不开一个步子。事后,才发现原来只是鞋子里的一粒砂,使他失去了这宝贵的冠军称号。他后悔不迭,但已无济于事。

别耻笑这位长跑者的无能,他夺过多次冠军,还不能证明他的实力吗?但他为何又失败了呢?就是因为他没有为这次长跑做好准备——未将砂倒尽。一粒小砂子,使他多年的梦想成了泡影。事前精心的准备还无必要吗?其实,这位运动员只是犯了一个我们常人都会犯的错误。你可曾因着急出门而将钥匙遗忘在家里呢?你可曾因心急找不到方向呢?你可曾……为什么要事后才后悔莫及,为什么不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呢?中国有句俗话:“磨刀不误砍柴工。”由此可见准备的必要性。

成就事业,既要有充分的物质准备,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两者相互结合,才能事半功倍。,买砂石、钢筋等材料。若不做好这些物质准备,房子是万万建不起来的。不要因为怕麻烦或惧怕等原因放弃充分的物质准备,否则,接下来你要面对的就是更多的麻烦和畏惧。就像那位运动员,倒砂虽然麻烦,但失败对自己而言不是个大遗憾吗?

光有物质准备还不行,它顶多是块磨刀石,更重要的还得用心理准备来细细地“磨”它。一个从未在公开场合讲过话的人,要突然坐进直播间,向全国播送新闻,结果可想而知。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做好正确的心理准备。“大考大玩,小考小玩。”正是考前未做好充分心理准备的体现。若有正确的心理准备,你便会有责任感,会自己查漏补缺,弥补不足,对自己的考试负责。建设好正确良好的心理,你离成功还远吗?“找到水源,才发现没有盛它的容器。”让我们以此为鉴,带着充分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向成功迈进!万事俱备方能扬帆起航。

3磨刀不误砍柴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则故事讲的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如果把纳爱斯的发展比喻成砍柴,那么,苦练内功、夯实基础即为磨刀。比照我们运用和推行的目标管理也是异曲同工,我们各分线、各部门根据职责,抓准根本,锁定目标,从存在的关键问题入手制定对策,为的就是取得实效。我部门也不例外,年初从领会报告精神着手,结合部门实际查问题、找短板、定措施,通过培训统一思想,明确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怎样才能做好?讨论,形成初稿,修改,再讨论,再修改,几易其稿,最后敲定。开始让人感到似乎有些小题大做,可是如此梳理一番,抓住了工作的重点、难点,全年工作就变得清晰可循起来。虽然是花费了几分“磨刀”的时间,但是有了这么具体的工作目标和措施,工作开展起来条理清晰,就不误“砍柴工”了。

还有一个当代的管理寓言讲述的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只野猪在大树旁勤奋地磨獠牙。狐狸看到了,好奇地问它:“既没有猎人来追赶,也没有任何危险,为什么要这样用心地磨牙?”野猪答道:“你想想看,一旦危险来临就没时间磨牙了。现在磨好了利牙,等到要用的时候就不会慌张了。”这里讲的也是未雨绸缪的道理。企业与个人发展一样,如果平时不勤奋地“磨刀”,等机会来临,却发现自己能力不够、基础不实,亡羊补牢,那就为时已晚。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理解目标管理的精髓,养成“算了做”的习惯,就是一切事情都要事先预算好,凡事要有计划、有预案、有策划意识,才不至于临场“救火”,才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先磨刀、勤磨刀者功夫自然不凡,我们厚积薄发,自然会收获丰硕成果!

4“磨刀”与“砍柴”

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可见,要想掌握科学知识,就必须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要想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就要参加各科文休活动,这样并不影响我们的学习。

可现在同学们却往往错误地认为,学习时间应该多多益善,参加文体活动等于白白浪费时间。因此,便一味地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结果他们的成绩一直原地踏步。他们把“磨刀”的时间用于“砍柴”。虽然“砍柴”的时间多了,但刀钝了,那么砍的柴就少了。所以学习也是这样,长时间的学习,大脑没有休息的时间,便导致记忆衰退,身体素质下降。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学生因该抓紧时间读书,这是对的,但如果不注意把身体搞好,只顾读书,丢了“刀”。那么即使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没有健康的身体去发挥知识,也只能望着满山的“柴”而叹气。我国古代人学习有“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说法,有“悬梁剌股”的故事,其精神固然可佳,其做法却不好。我们应该把学习和文体活动结合起来,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能保证身心的健康成长。

为了保证在特定的时间内“砍”更多更多的“柴”,还是让我们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磨刀吧!

5磨刀不误砍柴工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一直铭记在我心中,它对我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很大。

记得以前做阅读题时,我总是匆匆读一遍,以为自己都懂了,就开始做题。遇到难题时,我就又返回头再细细读原文,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题却没做了几道。妈妈发现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知道有句名言叫‘磨刀不误砍柴工’吗?意思是砍柴前先磨刀,不会耽误砍柴的工夫。实际上说,花时间在事前做好准备工作,会更有利于事情的成功。你做阅读题,先要静下心来,把文章多读几遍,一字一句都入脑入心,完全理清文章思路,明白文章的含义,再下笔做题也不迟。”妈妈说的对,我怎么没想到“磨刀”的重要性呢。从那以后,我开始努力克服“砍柴”之前不“磨刀”的坏习惯。别的同学急着下笔做题时,我静静地一遍遍地读文章,等到真正读懂时,才开始做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这样不仅用的时间短,而且准确率提高了。这时,我真正理解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含义。在生活学习中,我时时处处用这句话指导自己。比如,上课用心听老师讲课,把重点难点听懂了,回家写作业就又快又好;课前做好充分预习,看似多花了一些时间,但听课的效率高、效果好;写作文前,多花一些时间去观察、积累、收集资料,写起来就轻松自如了。

现在,我不仅学会了“磨刀”,更深深懂得了“磨刀”的重要性。

6磨刀不误砍柴工

有一个工人在一个伐木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他决定认真做好这份工作,好好表现。上班第一天,老板给了他一把斧子,让他到人工种植林里去砍树,这个工人卖力地干了起来。一天时间,他不停地挥舞着斧子,一共砍倒了19棵大树。老板满意极了,夸他干得不错。工人听了很兴奋,决定工作要更加卖力,以感谢老板对他的赏识。

第二天,工人拼命工作,他的腿站久了又酸又疼,胳膊更是累得抬不起来了,可是这样拼命,却并没有带来更好的结果。他觉得自己比第一天还要累,用的力还要大,可第二天却只砍倒了16棵树。

工人想也许我还不够卖力,如果我的成绩一直下降,老板一定会以为我在偷懒,所以我要更加卖力才行。第三天,工人投入了双倍的热情去工作,直到把自己累得再也动不了为止。可是,让他失望的是,他只砍倒了12棵树。

工人是个很诚实的人,他觉得太惭愧了,拿着老板给的高薪,工作却越来越差劲。他主动去向老板道歉,说明了自己的工作情况,并检讨说,我真是太没用了,越卖力干得越少。老板问他:“你多久磨一次斧子?”工人一听愣住了,他说:“我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砍树上了,哪里有时间去磨斧子啊?”

埋头苦干是很好的做事态度。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我们花上大量的时间,事情自然就会解决。实践告诉我们:不是不做事,也不是只做事,而是要注意做事的方式和方法。

7磨刀不误砍柴工

从前,有一个人,他有两个儿子,一天,他把两个儿子叫过来对他们说:“我已经老了,咳……咳、咳、咳……再也干不了像砍柴那样多活了,以后砍柴的事就交给你们俩了。”两个儿子齐声回答;“放心吧爹,以后家里的担子就让我们来担。”老人说:“好、好、正好我这里有两把柴刀,给你们去砍柴吧。”说着将两把锈了的柴刀交给两个儿子。

老大什么也顾不了拿起柴刀便立刻向山上跑。他心里想;我一定要比老二先到山上。到了山上他先砍了一会儿柴就回头看看,发现老二还没有上山,便自言自语的说:“这山柴是这样的难砍下来,老二竟然还在下面磨蹭,他不会以为砍柴和吃饭一样轻松吧。”说完便哈哈大笑了起来。

老二则在刀上仔细的看发现刀都已经锈了,说;“这……这可怎能砍下柴呢?”于是,他跑到王大娘家对她说:“王大娘,你们家有磨刀石吗?如果有的话就借给我用一下吧。”王大娘在厨房里大声说:“有、有、有,就在墙边放着呢。”老二说:“谢谢王大娘。”说着抱走磨刀石回家使劲地磨刀,等刀磨雪亮雪亮的时候,老二先找了一棵直径约一分米的树来试一下,看看刀是否锋利,没有想到刀刚落下小树就倒了。老二边点头边往山上跑,到了山上便使劲砍,他砍一棵不要多大劲儿,所以他越干越想干,一会儿一根一会儿一根。

太阳下山了,两个儿子一起回来了,虽然大儿子都累的直不起腰了,但是他一直想:一定比老二多,所以再累也没关系。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他见到老二砍的居然比他多的时候,感到很诧异,于是老大便问老二:“你比我后上山,砍的时间比我少,你怎么砍的比我多呀?”老二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

当他们谈话的时候,他的父亲也边咳嗽边出了房门,也问了老二同样的问题,他说:“老二呀,咳、咳咳咳……你比老大后上山,怎么砍的比他多呀?”老二回答说:“到没有磨快,砍柴怎么会多呢?”老人语重心长地对两个儿子说:“没错,这就叫磨刀不误砍柴功,只要准备好刀,砍柴不就省事多了吗?”这句话使两个儿子恍然大悟:只要准备好了工具,再掌握了方法,做事情就可以事半功倍。

为你推荐
201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