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民生类社会组织演讲稿

时间: 07-31 栏目:演讲稿

1关爱民生

民生,自古迄今,一直是一个深刻而现实的话题,元代张养浩曾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成汤夏桀,秦皇李唐,天下大势,分合之间,皆起于民生,然而,当岁月的流苏轻拂时代的面孔,我们扬弃了那个代天牧狩的时代;当为人民服务成为我们的信条,百姓骄傲的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角;当十七大为我们提出新的要求,民兴政举,政通民和,成为我们新的动力;当今天各位济济一堂,共议民生,我们的心严肃而澎湃。

所谓民生,民众的生存、生计、生活。孔子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民生是社会和谐发展赖以实现的关键所在,它体现在具体而琐碎的工作中,我们依民而生、依民而存,不为民作事,不心系民生,何以立足,何以为政?千万政府公务员辛勤耕耘,我只是其中一员,从事最基础的工作,接触最基层的群众,我时常为他们丰收时畅快的笑容而欣慰,也时常为他们辛苦的劳作简陋的条件而辛酸,这块土地上,有我们的祖辈,时代相传,生生不息,他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依然在忍受着贫困的煎熬,面临着灾害的冲刷,是的,我们要做的正是使他们坚定而团结,和谐而富足。

我只想通过一个事例,来铺开这满纸的浓墨重彩:

今年元月,五十年一遇的雪灾袭击了****这片土地,农田、水利设施、民房受损严重。10多万株柑桔树被冻死,5000吨柑桔滞销,8000亩油菜、5000亩小麦、5000亩茶叶均遭受不同程度损害,因雪灾造成危房192间,涉及68户,228人。4月初,冰雹再次袭来,全乡农作物受损面积达15000余亩。这两次灾害给农民群众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几千万元,平均每户减收1000多元。

我们的民政干部在第一时间分赴灾情最严重的9个村,做群众思想工作,了解群众基本生活,引导和动员群众投身抗灾救灾各项工作。看着灾区老百姓那无助的眼神,我的心揪在了一起,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够为他们承担一点,哪怕是多么微弱的一点!

这只是民生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它残酷却充满了温情,痛心却伴随着希望。最基层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终年辛勤劳作,青年人或是打工或是求学,背井离乡;孩童们每天走几里的山路上学,校舍简陋;老人们在家里,年过花甲仍要下地劳作;很多家庭依旧在贫困线上挣扎;很多学子,因为家庭境况辍学,永远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们的心始终坚定,雪灾压不垮我们的民众,冰雹摧残不了我们的希望,贫穷鞭策着我们不断追求,落后让我们越挫越勇!党的十七大对民政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铸造社会平衡稳定机制,在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是的,民生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基础,像坚实的支架支撑起了我们求发展求和谐的伟大事业。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政工作虽琐碎,但正是这点点滴滴,包含深意!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石,是党赢得民心的根本。

所以我们要从政治高度重视民生。十七大报告不仅从政治的高度重视民生,更为重要的是从政治的高度向全党提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总体思路、建设目标和总体任务。政通民和,政令先行!

所以我们要从社会救助的角度保障民生。社会救助是“最后一道社会安全网”,对保障民生,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有着特殊作用,不仅要灾害过后的雪中送炭,更要农村低保、医疗救助的细水长流!

所以我们要从为民情怀上彰显民生。古人云: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化民生为民兴,最关键的是怀为民情怀,谋帮民之策,办利民之事,急民生之急。心忧民生,方能凝聚民心;关注民生,方能集中民智;改善民生,方能发挥民力。

一树不能遮日,万木方能成林。在这个绸缪民族复兴的时代,我们如果不依靠我们千千万万的民众,何以成大事,何以创伟业!

一沙不足道哉,聚沙却能成塔。在这个运筹国家腾飞的时代,我们如果不竭尽全力鞠躬尽瘁,以何报民众反哺之恩。

一人不足成事,万人却能撼山。在这个万象更新起头并举的时代,我们惟有高举十七大的伟大号召,戮力同心,兢兢业业,方能无愧于人民公仆的称号,方能无愧党对我们的信任,方能将党的伟大事业不断推进向前!

2情牵百姓,心系民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处的执行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情牵百姓,心系民生》。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纵观历史,在两千年前的史书《左传》中,“民生”一词就首次出现。百年前,三民主义先驱者孙中山先生更积极提出:“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这一说法。可见,宽民、厚民、爱民、亲民,历来英明的统治者关注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继十七大之后,民生问题,成了20XX年“两会”期间最热门的话题!然而,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就会发现,在我国现代社会,人民的生计已完全不同于封建社会提出的“民生”,今天,我党提出的民生概念,其内涵要远较以前博大宏深,它不再是温饱问题,而包含了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的内容。安全、和谐、公平、公正、正义、效率成了时代的主题。

随着民生问题写入了法律,法律成了人民群众的‘保护伞’‘安全帽’和‘连心锁’;而法院则成为一个关注民生、倾听民声、鞭挞丑恶、共促和谐的系民情、解民忧的平台。做为执行员,我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岗位,因为我深知,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司法,重要的-条就是畅通诉讼渠道,让群众的诉求能够得到保护。而作为人民公仆,我们每一个司法工作者,都是在政府和百姓间架起一条“关注民生、维护民权”的便捷、高效、成本低的司法通道。

成功学有句名言:成败的关键在于落实!当党和政府打出民生大旗,摆在我们每一个司法工作者面前的,我们在埋头学习、积极搜索之后,必须拿出真正的行动,真正扛起自己神圣的使命,把“关注民生、维护民权”的工作职能真正落到实处!我,是一个具有*年工作经验的司法工作者,我认为,要真正打好司法民生牌,我们必须做到“一个目标、二个动力、三个原则、六项任务”。一个目标,就是以打造公正高效权威的审判机关为目标;二个动力,就是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和贯彻党的十七精神为动力;三个原则,就是必须坚持以公正司法、关注民生、注重和谐为原则;六项任务,就是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上有新举措;在司法关注民生上有创新;在依法化解矛盾纠纷上有新措施;在内部监督机制上有新突破;在信息化建设上有新进展;在加强法院文化建设上有新成效!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叶一枝总关情。”朋友们,此时,我忽然想起清代郑板桥这首饱含浓烈、真挚爱民之情的短诗。我想,用这首诗来比喻我们法院的工作,也恰如其分。虽然我们可能没有显赫的职位,也没有耀眼的名望;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也没有催人泪下的事迹。但我们勤奋、朴实、兢兢业业,不追名逐利,在平凡普通中激扬着自己的青春,在默默无闻中见证着共和国法治的风雨,在无私奉献中昭示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真谛!在坚持解放思想,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路上,我们忠诚地把自己定位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保障者,解放思想,以执法为民为己任,以优良作风为标尺,情牵百姓,心系民生,铁面柔情,演绎热血澎湃的激情人生!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3改善民生、创新管理,迫在眉睫

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了民生与创新社会管理,国家和政府致力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民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在我国不仅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而且就业、教育、医疗、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也日渐突出。如何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和谐。民生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现实问题抓紧抓好,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通过“扩中、提低、限高”,缩小贫富差距,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活干,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病有医,老有养,生活幸福,都过上好日子。要解决好就业、分配、社保教育直接涉及民生的问题,必须深化改革与加大投入并举。

我国实际的就业压力可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二是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速度加快形成叠加,三是新成长的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问题,这三大矛盾因素综合起来,形成了中国巨大的就业压力。

这几年的公务员报考率和大学生的就业严峻形势是有关的,去年是30:1,今年大约是50:1,其中一部分还是给在职的,到大学生这里估计是60:1、70:1。近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结构不合理;大学生就业市场不完善;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高校就业指导滞后。由于缺乏足够的工作岗位而引起的就业矛盾;选择性就业矛盾,扩招前已存在的选择性就业矛盾,扩招后随毕业生的数量增加;结构性就业矛盾,经济结构和人才结构不适应。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采用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各高校也要强化内部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办学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学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的调整专业设置等等;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另外,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我们必须解决的社会问题。农民工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于户籍、经济、文化等。所以国家必须健全劳动力市场和农民工公共就业信息和服务体系;发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制度;加快建立公共服务制度,深化社会管理制度改革;制定有关法律,依法保护农民工就业权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力争在农民工进城落户定居上取得突破。

群众最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中,收入分配已成为今日民生问题的焦点。群众关心收入分配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收入增长问题,二是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由于体制、发展和公共政策的缺陷问题,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拉大。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为世界最高,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扩大,高收入人群收入超常增长,落后地区收入差距最为明显。而且城乡教育差距、政府公共投入差距、城乡消费差距、就业差距、城乡医疗差距也在不断拉大。水、电、天然气、油、煤等在上涨,房价在上涨,医疗费用、教育费用,甚至连肉、粮、油等都在上涨。这意味着,民生问题正面临着几个方面的挤压:公共产品和公共福利的滞后,社会保障机制的残缺,资源性价格的持续上涨,税收的快速增长,民众工资收入增长缓慢。我国曾经设想的民生路径是,先发展经济,等有了足够的资金再去解决民生问题。但是,长期对民生问题的忽略,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资金的浪费和低利用率,使民生问题的解决不断向后拖延。我国的贫富差距,基尼系数是0.4%,但现在已经突破这个警戒线了,所以要关注这个问题和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医疗问题。医疗费用的快速增加,使农村、城市家庭因病致贫的情况非常突出。

“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不仅让社区和农村没有能力承担起基本的医疗功能,而且也让以“高药价、高耗材”为特征的过度医疗愈演愈烈。目前,全国的医疗资源80%在城市,20%在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集中在城市大医院,老百姓得了病在当地得不到有效治疗或不相信当地医疗机构,于是就都往大城市大医院奔,造成“看病难、看病贵”。

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存在逐利倾向,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初衷,“肯定不是让它为政府挣钱,而是为群众提供廉价有效的医疗服务”。然而,当前一些政策上的矛盾致使这个目的越来越难以实现,一方面是目前政府投入很少,医院收入靠医院自己组织医疗服务得来的;另一方面,医院自由收费和分配,追求高利润,过度治疗、大处方等现象广泛存在。群众看病不仅要负担医药成本,还要为医生发工资、发奖金以及为医院买设备、盖病房“作贡献”。

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也显得尤为突出。“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基础,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就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不同的阶段中,教育公平问题的特征和重心是不同的:在教育发展初期,最重要的是普及教育;在教育初步普及后,要注重对教育品质的追求。对于教育不公平现象,从宏观上看,教育投入在城乡之间,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的差距巨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重点学校之间和普通薄弱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巨大;师资队伍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重点学校之间和普通薄弱学校之间差距巨大。

当前我国学校办学主体日益多元化,各地各校的办学条件差异甚大,办学理念在执行过程中不尽一致;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教育经费投入普遍不足,这都迫切需要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公平,保障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促进教育公平,对保障社会公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人民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解决好当前面临的问题,完全可以驾驭中国航船胜利前进。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