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作文
1宋江
宋江这个人物是《水浒传》中大家争议最多,至今褒贬不一的一个人物。众所周知,梁山好汉每个人都有一个且只有一个绰号,而宋江却有很多。例如,吴用,绰号“智多星”,别号:加亮等等。那他有哪些绰号?
黑宋江:因为其面黑身矮,故以此叫唤。
孝义黑三郎:宋江对家中双亲十分孝敬,邻里皆知,得此名。
及时雨:因宋江平时仗义疏财,待人诚恳,总是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手相助,犹如及时雨一般,故得此名。
呼保义:由于宋江对国家的忠心,故又叫呼保义。
第六十八回中,宋江把自己跟卢俊义做了一番对比,其中说到三点不如卢俊义:第一,宋江身材黑矮,貌拙才疏;员外堂堂一表,凛凛一躯,有贵人之相。第二,宋江出身小吏,犯罪在逃,感蒙终兄弟不弃,暂居尊位;员外出身豪杰之子,又无至恶之名,虽有些凶险,累蒙天佑,以免此祸。第三,宋江文不能安邦,武又不能附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员外力敌万人,通今博古,天下谁不望风而降。应该说宋江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宋江的故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上山之前可以说是一个侠义英雄。从两件事可以看出来。
第一,在第十八回中放晁盖。当时他的处境是即可以汇报上级,又可以听之任之,还可以给晁盖通风报信。而他选择的是第三种做法:通风报信。这是他的“义”。第三十六回刺配江州的途中被劫上山,梁山好汉劝他上山,他不同意。众人想要打开他身上的枷锁,他说:“这是国家的法度”。这是他的“法”。当“义”“法”冲突时,他选择了义气。于是在第二十一回,宋江杀了阎婆惜,是为了梁山的朋友,为了朋友杀了自己的妻子,表现了他“义”的一面,说明他是一个英雄。
上山之后,他就是一个义军的首领。他凭什么当上义军的首领?第一,他仗义疏财的品格,对众兄弟有号召力。有什么事情只要他一开口,别人就都听他的。第二,他关怀兄弟,有信人的雅量,比如第五十四回救柴进,第五十九回救鲁智深、史进,第六十六回救卢俊义、石秀等。第三,有一定的指挥才能和军事才能。如三打祝家庄,前两次都没有攻打下来,但是他善于吸取经验教训,终于在第三次用了吴用的计策,攻下祝家庄。后来有不少的战役都是他亲自指挥的,直到后来两败童贯,三败高俅。
招安以后,宋江应该是朝廷的忠臣,宋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为国家效力”,当他坐上梁山的第一把交椅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而这是一大关键之处。
在招安之后,梁山共有四件大事:平辽、平四虎、平王庆、征方腊。也可以说宋江是镇压兄弟起义的刽子手。因为他在征方腊的时候损兵折将,所以他在俘虏方腊的将领的时候再也不像原来那样劝对方归顺,而是将俘虏斩首示众,或者将其心肝挖出来祭奠梁山战死的弟兄。最后征完方腊回东京的时候,一百零八将最后只剩下二十七人,其他八十一人或战死、或病故、或离去、或出家。连老百姓也感慨万千。后来有的朝廷论功行赏,有的被贬为庶民,有的回到原来的营中,有的被官府害死,有的自杀……最后是悲剧一场。
我用一首小诗说宋江:一个“孝义黑三郎”,救民好似“及时雨”。上了梁山“呼保义”,受了招安擒方腊。毒酒害死“黑宋江”,正是梁山宋江也。
2读宋江
《水浒传》,一部流传万世的文学巨着,主要刻画了梁山108位草莽好汉的英雄形象。然而,施耐庵先生却故意要让我们惊讶,因为好汉中领头那个人,既不会武功,又没有军事谋略,长相也不英俊——他就是宋江。
毛主席说:“宋江属于投降派。”
107位英雄个个武艺超群,可他们的归宿并不好。他们本在梁山吃香喝辣、聚义一堂,却跟随宋江,非去受朝廷的招安,剿田虎、征方腊、灭王庆。最终,好汉们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就连宋江自己也饮酒自尽,还顺带捎上了最忠于他的李逵。
他们的悲惨故事,让“呼保义”宋江成为世人咒骂的对象。
不光如此,宋江还有逼婚兼伤害妇女的嫌疑。宋江一干好汉来到祝家庄,扈三娘被擒。一次宴会上,宋江对王矮虎说:“当年在清风寨中,我给你许下了一门亲事。今日剿灭祝家庄,何不来个双喜临门。我将扈三娘许给你。”于是,美貌的扈三娘只得嫁给一个好色的猥琐汉子。按理说她应该拒绝,可她现在是败军之将,且宋江饶了她的性命,于是有苦说不出,只得在所谓义气的胁迫下认了!要知道,她以前要嫁的祝彪——英俊年轻、文武双修。所以宋江是在逼婚,他在心灵上逼死了扈三娘。
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宋江身上的优点。宋江这样一个普通人,怎么管得住凶神恶煞的107将?就连最凶残、最血腥的黑旋风李逵都甘愿叫他大哥,任他骂、任他说。因为他是闻名四海的“呼保义”,又是救人于危难的“及时雨”,在上梁山之前已经很有名气了。后来,宋江出众的政治头脑、谦和的性格,让他充分利用了107将各自的长短处,将梁山整治得拥有与朝廷对抗的实力。所以说,宋江其实是个难得的管理型人才。
宋江断送了众兄弟,是他的思想的局限性,他认为只要他为朝廷效力,朝廷就可以容纳他和兄弟们。错了,这次他彻彻底底错了,朝廷的佞臣们容不得他,佞臣眼中的他是绊脚石、是潜在的威胁,留在身边,总有一天会影响他们的权力,所以宋江是必须要除掉的,但不可能用自己的力量,于是让他攻打辽国,讨伐田虎、方腊等起义军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宋江失了兄弟,丢了性命,任凭他如何有威信,任凭手下的好汉如何厉害,他还是倒在了奸佞之人的脚下。
宋江是条好汉,但不完美,就像其他107人一样。
完美的文学形象是失真的。
3我看宋江
《水浒传》里的宋江,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是个十分有争议的人物,从郓城小吏到梁山泊第一把交椅,宋江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宋江绰号“及时雨”,他在黑道白道都吃得开,身为政府官员,他跟很多官员有交情,同时朝廷通缉的晁盖也是他的好朋友。“及时雨”,是不是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呢?不,当晁盖送他100根金条时,他只要了一根,虽然不多,也是受贿了。人在政府做事,却给黑社会通风报信,还收人钱财,他可称不上是克己奉公的人。
他杀死阎婆惜却能不了了之,写了一首反诗却能引来杀身之祸,我不禁为当时的朝廷感到气愤和荒唐,一条人命都抵不上一首诗歌!宋江杀了人,上下使银子就可以没事,写了一首诗说“敢笑黄巢不丈夫”就要被杀头,当时的社会哪有什么公平可言?
宋江一心想招安,朝廷让征方腊,他就去打方腊,结果损兵折将,失去了与朝廷抗衡的实力,最后,梁山的力量渐渐消亡了。武松,林冲,宋江,个个被逼上梁山,跟朝廷打,不是长久之计,招安,高俅他们也要必杀之而后快。真是造反也是死,不造反也是死。
在一个处处腐败的社会里,逼得好人也学坏,而坏人只有更坏,这不是宋朝即将崩溃的征兆吗?
施耐庵是伟大的,他用英雄的学坏和毁灭告诉我们一个朝代的悲剧。
4论宋江招安
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叱诧风云,侵州夺府,闹的当时宋朝上下不得安宁,但直到最后,他们在头领宋江的带领下,却接收了朝廷的招安。结果招安让梁山好汉们死的死,伤的伤,走的走,所剩无几。就连正先锋宋江也被毒药毒死,副先锋卢俊义吃了带有水银的御赐食物后落水身亡。其他人也不怎么好,出家的出家,战死的战死,病故的病故,回家的回家,最后只有呼延灼、朱仝、关胜三人在朝为官,后来屡立战功,官做得很大。
宋江是一个多有争议的人物,许多人认为他们当时是不应该接受招安的,并认为宋江是一个投降派的代表,他们应当推翻朝廷,自立为王。但我却认为招安这个选择是正确的,甚至认为这是宋江一生中做的最正确的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到底正确在哪里呢?
其一,从故事中。我们了解到宋江灭了方腊,所以方腊的实力和宋江是有悬殊的,宋江接收受了招安,其结果是手下大小头领不同程度的都受到了朝廷的封赏和重用,而方腊则是全军覆没,所以我们可以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自立为王是没有出路的。
其二,从当时朝廷和宋江的实力上来说,一边是以全国财R26;物R26;
人等能力来对付一个偏居一域的一个地方武装,所以从实力上说宋江的整体实力不如朝廷,
其三,从宋江的性格上来看,他不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领袖人物,他受封建教育的影响较深,忠君爱国是他根深蒂固的思想。他的抱负只是想做一名好官员,光宗耀祖。而无创大业的理想。
其四,如果不接受招安,那么梁山好汉们的出路,一是一辈子呆在梁山上当草寇,贼寇。二是像方腊一样被朝廷剿灭,死无全尸。而接收了朝廷的招安,在他们死后,则被人们说成是英雄好汉忠臣据说,徽宗皇帝赦封宋江为忠烈义济灵应侯,在梁山泊盖庙宇,建祠堂,并塑宋江等一百单八位好汉的神像,还在殿宇牌额上御笔亲书“靖忠之庙”。
因此根据以上四方面的分析,所以我认为宋江招安即实现了他的做官梦,也保全了兄弟们的名声。招安其实不为是一个上上策。
5正说宋江与忠义
“山东及时雨,孝义黑三郎”,“仗义疏财,忠肝义胆”,“梁山呼保义,郓城宋公明”,这一切的声音,都在共同呼喊着一个名字———宋江。一个父兄眼中“孝字为先”的孝子,一个朝廷眼中“水泊草寇”的顽劣之徒,一个由“忠”和“义”交织而成的历史碑文。
施耐庵笔下的宋江是《水浒》中矛盾的中心,在报效朝廷和建设梁山中,在尽孝道和上梁山中,他始终处于矛盾之中。但最核心的是他在“忠君”与“仁义”间的选择。
宋江是“仁义”的,“及时雨”的称谓非他人能及,“救晁盖”、“济武松”、“杀阎婆”、“三打祝家庄”,这一幕幕至今仍然历历在目。“生死之交一碗酒”是他的人生信条,“急人之所急”是他的做事准则,这一切,都树立了他在一百零八将中的地位,位列天罡,执掌地煞,何等的荣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何等的畅快;劫富济贫,攻城略地,何等的威风。
但这恰恰是施耐庵为宋江吹响挽歌前的空响,宋江毕竟还是一个郓城小吏,在他的骨子里,透着的是对大宋王朝忠贞报国的志向。“敢笑黄巢不丈夫”是宋江留在望江楼的诗,看似轻视朝廷,实为他因报国无门而空自叹息。不论是晁盖打曾头市后的私见宿太尉,还是水淹高太尉后的盛情款待,亦或是晁盖死后,替换“聚义厅”为“忠义堂”大匾,处处透着他对朝廷招安的渴望。然而他却忘了,在腐朽的赵宋王朝里,哪有他一个郓城小吏的生存空间。可悲呀,可叹!可怜梁山一百单八将盛极一时,最后却落得死散凋零。
纵然面对这些,宋江在忠与义之中放下了曾经紧握的刀枪,在忠与义中作出了最后的选择,对于宋朝的毒酒,他一饮而尽,想以死“表明忠义”,更令人惋叹的是,为防止李逵再反朝廷,也让他服毒酒随他而去。留下的只有“茫茫乾坤方圆几何,成大任,重大义,男儿本色……”的悲歌。
宋江在施耐庵的笔下完成了他的使命,他在忠与义的交织中,迷失了自己,最终只能淹没在宋王朝的浪花之中,在“忠君”与“仁义”之中,他选择了忠君,选择了一条看似美丽却永无出头之日的道路。他走了,或许他依然会笑对朝廷,依然毫无怨恨,留给我们的只有无尽的感慨。
如果可以重来,我愿看到那个真正“笑黄巢”的宋江,那个水泊里“替天行道”的宋江。听,他又唱起了那首歌,在芦苇水道中飘得很远,很远:“生死至交一碗酒……”
6看“水浒”评宋江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宋江是《水浒传》中众多英雄好汉的头号人物,宋江在施耐庵的笔下显得行侠仗义,乐善好施,忠义无比,广交天下英雄好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被后人广为评议。
一、宋江“忠”。忠的意思就是对他人没有二心。宋江的忠主要是忠于朝廷,忠于皇帝。宋江有句名言,宁可朝廷负我,我也不负朝廷。宋江被逼上梁山后,坐了梁山第一把椅后,就把晁盖的聚义堂改成忠义堂,替天行道是忠,一心一意想招安是忠,率梁山人马打方腊还是忠。忠贯穿宋江的一生。
二、宋江“义”。梁山泊英雄好汉各个都讲义气,宋江也一样。宋江东溪村义救晁盖,宋江第一次与李逵相见就给十两银子,柴进庄上宋江义留武松,都说明宋江是非常讲义气的。宋江用义气结交了一大帮江湖好汉,也赢得了江湖好汉的敬重。
三、宋江“孝”。宋江有一个绰号叫“孝义黑三郎”。杀阎婆惜后,宋江宋清兄弟外逃,与宋太公告别时“三人洒泪不住”已可见宋江的孝心。宋江清风寨险遭丧命,被迫上梁山时,接到“父亡”的家书,宋江孝心大发,竟不顾众兄弟投奔梁山的大事,回家奔丧,也说明宋江至孝。宋江上梁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父兄接上梁山,尽“人伦中的大事”。
四、宋江“乐善好施”。宋江还有一个绰号就是“及时雨”。一但有人需要帮助,他都有求必应,尽力而为,这是宋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关键原因,宋江送钱没什么讲究,他既送武松、李逵、薛永这样的江湖好汉,又送阎婆、唐牛儿那样没什么利用价值的人,还打点看守、差人。这足见宋江的性格豪爽,乐善好施。
五、宋江“广交朋友”。宋江还有一个大爱好,就是交天下好汉,无论富贵贫贱,只要有本事,他都交。如梁山泊好汉,还有招安征剿的降将耿恭、卞祥、唐立武、孙安、文仲容、乔道清等——能碰上可不容易。
看了《水浒传》,让我了解了宋江,也让我品味到他的人物魅力,更让我感叹英雄好汉的不易。
7水浒传人物之宋江
自从《水浒传》问世以来,一直对宋江的评价褒贬不一。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也是最经得起琢磨的一个人物形象。他是阴险奸诈,还是忠义两全?是道貌岸然,还是江湖好汉??
宋江的绰号
《水浒传》里边的每一个英雄好汉,基本上只有一个绰号。宋江却有四个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而他每一个绰号,都表现了他在这个方面的特点,也表现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
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住,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如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作及时雨。
8梁山泊的覆没,宋江之过?——评宋江
很多人说,如果宋江没有招安,那么凭当时梁山泊的实力,是绝对有机会推翻宋王朝,建立一个新的王朝,那么中国以后的历史就不可预知了。可是宋江最后还是招安了,这就让梁山好汉死的死,伤的伤,分的分,离的离。我们在批判宋王朝腐败的同时,也把矛头直指宋江——山寨上的领军人物。
要看宋江有没有过错,我们可以从源头来看。首先,宋江原本是山东郓城县的的押司,他的心原本就属于朝廷。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一个小小的押司,为何能做头把交椅?这个选择可有可能是葬送了梁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论武艺,他比不上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论文采,他比不上会写苏、黄、米、蔡四家字体的“圣手书生”萧让。论计谋,他比不上“智多星”吴用、“神机军师”朱武。就算是按上一任“老大”晁盖的临终遗愿,也应该是由活捉了替他报仇的卢俊义接任。按理说是如何也论不到宋江,他又黑又矮、武艺稀松,可是梁山上的英雄就服他一个!对他不仅言听计从,而且就算是后来对他的招安政策心存不满,也没有弃他而去。还是依然跟着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甚至断臂出家、毒酒穿肠、马革裹尸也没有人对他心怀怨恨。这是为什么?宋江从哪里来这般的影响力?
一、宋江在江湖上很有影响力。想当年还在山东郓城做押司的时候。他就声名在外。提起及时雨宋公明,江湖豪杰就尽人皆知。
二、宋江有着很广的人脉关系。宋江在开一始的时候,也没有足够的人脉关系。但他没有只顾着花天酒地。而是选择了去结交江湖人士。并在江湖人心中,去打造自己孝和义的品牌。
三、他很有野心。在上梁山的时候,就对梁山有着自己的长远的打算和目标——很有可能就是招安,归顺朝廷。
四、宋江是个很会用人的人,也就是说,他很有领导天赋。
综上四点,就有可能是梁山一百单八将全部信服与宋江的原因。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起,我们就不难发现宋江更重的是忠和义,他是不会永久去做所谓的在山贼,反派,也就是说历史注定,当宋江登上第一把交椅的时候,就代表着梁山招安的时候。这是宋江的性格所致,是顺应历史潮流。
可是宋江为何一定要招安呢?说是他的性格所致,更不如说是社会风气所造成的。当时社会宣扬“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宋江便是这种思想的产物。宋江还是郓城押司的时候,其父便苦劝他不要与梁山草寇来往,好好为官,出人头地以便光宗耀祖,宋江也答应了。如果不是因为阎婆惜命案,他根本不会投奔梁山。他一直称北宋的皇帝为“圣上”,可见在封建观念中的“天子”在他的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看起来,宋江也是深受封建主义的迫害。
不仅是宋江,梁山好汉中的许多人,如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秦明等人,他们也深受“三纲”思想的影响,他们是支持招安的。所以,选择招安不是宋江个人的决定,是在“三纲”思想影响下的必然选择。所以,将梁山好汉起义的都失败归罪于宋江,这是有失公允的。
梁山泊的覆灭,因为种种原因,并非宋江个人之过。梁山泊的覆灭,也是整个宋王朝的覆灭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