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气息作文
1乡土气息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我从小就听这首歌,对这首歌所唱的东北特别向往,但是生我养我的家乡最让我喜爱。
我生在农村,也长在农村。
在这个小县城里,最着名的要数太谷饼了。太谷饼酥而不腻,软而不碎,香味宜人,让人垂涎三尺。我爱太谷饼,我爱我的家!
2乡土的气息
捧一捧乡土,那柔软的、没有一丝杂质的乡土、细细的……那是黄土高原的象征,是黄河中下游美的所在。那丝丝细腻的乡土,伴我成长一路,纷纷扬扬,成长在这个东方巨人的心脏。
千年的风雨吹不尽,吹不尽你那秀美的戎装,雾开散,展露你那坚实的胸膛,宽厚的手掌。
是你,是你,是你养育了我,是你伴我长大,是你将我送进学堂,目光远送,古道上一片纷纷扬扬。
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是渴了,来找你喝水的那个小孩;我是饿了,来找你吃糕的那个小孩……成长的沧桑,岁月的流逝,人老了,什么都不记得了,但忘不了,忘不了您慈祥的面容,忘不了您那甘甜的乳汁和那香喷喷的油糕,忘不了……
我一直记这您的声音,不忘,不忘。空谷幽兰的叫声,响过山,响过川,响过大江南北,一路走来,响啊响,呼唤离乡的游子,牵引他的心。这声音不大,几乎没有人能听得到;这声音不小,总在外出离乡的游子心中响起。这是母亲在路的那头撕心裂肺的呼喊!慈母的声音,呼唤的是游子回乡的身影。她不求儿子成为达官显贵,只希望平平安安的,就好。
我的心收紧了。此时此刻,再繁华的大都市在我眼里也没有故乡的小路引人;在秀美的山川古岭在我眼里也没有故乡的山川招目。那一点点心思,只有,买上一张回去的车票,踏上归途,对着异乡的天空大喊:
我要回家!
3浓浓的乡土气息
“没抓着。”姐姐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怎么,没抓着?”母亲脸上蒙上一层阴云。
实行责任制了,土地进行承包,生产队里的农具牲口大多分完了,只剩下两台半新的抽水机。我们这里是水浇地,大家都眼睁睁地瞪着生产队里这两台抽水机,恨不得一下子占为己有。队长一说分机器,人们都嚷着:“我要,”队长一看不行,想了个办法:抓阉!把管子、水泵、机器都分开。这就可想而知了,全队三四十户,能得到机器的能有几个呢?姐姐两手空空地回来了。母亲忧虑地叹息着急忙赶到。会场。
这时候,会已结束,有一个人正在那里乐呵呵地收拾着机器,眼睛笑得都眯缝上了。旁边有人打趣:“老五真走运,好事让你拣着了。”被称为“老五”的人笑着说:
“‘老天饿不死无眼的家雀’,车到山前必有路嘛。”这位老五叔有四个男孩子,大的才十六岁,小的还没有锅台高,媳妇疯疯癫点的,他自己又是个骆驼腰。四个孩子眼睁睁等着要饭吃,而他却穷得叮哨响,前几年还常常到外村去要饭,直到政策变了,日子才缓和过来。现在又抓到了机器,对他又是一大喜,日子更有了盼头。
“我搭个伙行不行?”有人问。
“行!”五叔爽快地答应。
“还有我,我也搭伙。”
不一会儿,找老五搭伙的有了四五家。
母亲想:他家也没劳力,不会嫌弃我们的,我也去说说看。但母亲一看伙搭的那几家人,不禁有些发愁。其中两家是找们队里有名的“阴魔”。平时,母亲处处防着他们,并没有发生过什么摩擦,和这些人长期搭伙,母亲感到有些不妙。母亲看了看旁边,另几家也已招满,没办法,只好去试试看:
“五兄弟,招俺这累赘吧!”
老五抬头一看是我母亲,笑着说:“老嫂子,这是说的哪儿的话呀。要说累赘,还说不定谁是谁不是呢,我再不招咱这号人,谁招?不招别人也得招你!”母亲眼睛湿润了,
“还是老乡邻好啊!”
时间一晃就初春了,麦苗发绿了,等着水喝。一旦喝足了水,它就蹭蹭地长个不停。可现在正值天旱,河里定期来水,水一到,全村几十台机器就一起轰轰地响起来,一河水,不几天功夫,就差不多抽干了。谁都想早点浇上地,人们每天泡在地里,晚上也不在家里。刚下学不久的姐姐是个倔强的人,她看到人家抬机器她插不上手,就去挖渠,来回看渠,每天都要等到全组的地浇完了,她才最后一个回家。
可是有一次,姐姐和人吵了一架:
姐姐明明看见水渠的水来到我们家的麦地上,却发现水绕过我们家的地,流到下一份地里。
“为什么不浇我的地?”姐姐质问道。
“你不是没撒尿素吗?”这一家诡辩。
姐姐气愤极了:“我撤尿素你役看见怎么着?真欺辱人,干么?我活一点儿也没少干,挖沟看渠,哪回少过?我也不是白吃饭的,凭什么漫过我的地去!”姐姐一边说,一边把水改过来。这家急了:“快浇完了,等等行不?”“不行!你心急我更心急。凭什么你浇!你太欺侮人了!,两人吵了起来。吵喊声招来了母亲,母亲喝住了姐姐,然后对那人说:“她是孩子脾气,怎么能跟她一般见识呢?地先浇后浇都行,乡里乡亲的有什么说不过去的呢?不要因为这些伤了和气。”母亲一出场,气氛立刻缓和了。母亲自从来到我们这个村,从没跟人吵过架,拌过嘴,说话办事都小心翼翼的,从不招惹谁,爸爸去世早,母亲一人领着我们姊妹四个过日子,确实不容易啊!全村哪个不高看一眼。人们渐渐围拢上来,那人自知理亏,明白再这样下去会遭到众人的指责,只好作罢。
从此,这家和我们之间有了隔阂。他联合另一家到老五叔那里说坏话,说我们没用,他们为我们白帮忙。虽然老五叔不是那种糊涂人。但母亲知道,有这么两户在这个组里,我们这老实人的日子是不会好过的,便向老五叔提出:出组!当老五叔听到这句话时,他不安地说:“出组后你怎么办呢?咳,这个组让他们给搅乱了。”
出组后更难了,到别的队去就着人家浇后剩下的渠道里的水浇浇地,到处求爷爷告娘娘。有一天,老五叔兴冲冲地来到我家,对母亲说:“浇地去吧!”母亲诧异地说:“我不是出组了吗?他们愿意吗?”老五叔说:“水泵,管子我都自己买了。全套的都有,把他们的钱给了他们,把他们撵了,以后浇地尽管说,不让别人用,也要你用。我们这号人总得有人管啊!”
母亲激动得热泪盈眶:“五兄弟,你可真是个好心人啊!”
4布满乡土气息的河流及我
此刻,我的眼前是一幅天然美景。
全幅画以蓝色为背景,杉树的主干成了布景的帷幕,幕后是成片的绿色,那是冬日的油菜,其中还夹杂着农人们遗留下的一捆捆棉秆,也有笔直竖立着的,一朵朵棉花仍绽放着乡土气息。沟壑纵横,只是田沟里的水已干涸,还记得自己曾经在这条小沟里捞过小鱼,那是幸福的回忆,现在我不可能再那样悠闲了吧。
噢,楼房一层层地往上涨,水泥业慢慢地将泥土严严实实地压在下面喘不过气,条条大道相通相连,方便了我们上街购物,娱乐,只是我们失去了那份以往的纯真。后面的那座小学教学楼也变漂亮了,显然被工人师傅们重新装饰过了,走进去后发现,多了宣传栏,计算机房,只有五星红旗仍随风朝一个飘呀飘呀飘。
我换了一下方向,对面的阿姨正蹲在沟边使劲地捶打着床单,快过年了。此时,永远都只是女人们最忙,男人们苦了一个年头,该休息了,他们就像家中的支柱,时刻支撑起这个家,女人们从不会真正去抱怨,这几天有多累,她们为男人洗衣做饭是最幸福的事吧。
一条瘦小的河流会在异乡与众多的河流融为一体,最后在大海得到永生,而人在异乡会有很浓厚的乡土意识和地域观念,我觉得人和河流不一样,人有感情,我们离开了家会想家,我们不可能和哪个外人一起殊土而归。
我不讨厌现在,但我更怀恋过去,更期待将来,我们年轻人要走在时代前列。
5我的家乡
“高山入云中,溪水响叮咚。石桥通幽径,小屋隐树丛。”这就是我家乡——鸭溪的真实写照。
鸭溪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每天起来,太阳当空照,徐徐的凉风扑面而来,让人感觉说不出的舒畅。我贪婪地吸了几口新鲜的空气,不由自主的哼出一支轻快的小调。走到郊外,天空被风儿擦拭得干净而明亮,像一块蓝宝石。
每当秋季来临,枫树的叶子,不知喝了过多的酒,还是满怀着秋天的热情,红得像一团火。农民伯伯脸上都挂满了欣慰的笑容,麦子随着沁凉的秋风,跳起了摇摆舞,金灿灿的,好似一片金色的大海。一阵微风吹过,泛起了一排排金色的波浪。
到了晚上,鸭溪更美了。在院子里,一抬头便可看见满天的星星和月亮。月亮像披了一层薄薄的银纱,显得缥缈而绮丽。皎洁的月光覆盖了大地,使鸭溪显得繁华而不失乡土的气息。那里的晚上是最容易入梦的。因为,满天的星星眨了眨眼,就比催眠曲更有作用。在加上花儿的芳香和着野兽的叫喊迎面扑来,怎能不使你入梦呢?
我的家乡不像城市一样美丽繁华,可却有着独特的乡土气息;它没有高楼和大厦,可即便是那些不起眼的茅草屋,也能让人赏心悦目。因为那是我的家乡,我美丽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