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关于改变的演讲稿
1知识改变命运演讲稿
同学们,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冥冥之中是什么主宰着我们的命运我们要怎样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著名导演张艺谋就回答了这个问题:“无论是名扬全球的科学家,艺术家,或是一个普通百姓,都是知识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
三国时代,诸葛亮羽扇纶巾,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力量就来自于知识;一代伟人***博览群书,海纳百川,领导全国人民改变了中国的命运,用知识谱写出了光辉的篇章;是知识,让高尔基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是知识,让爱迪生从贫民窟走入了曼哈顿;是知识,让轮椅上的霍金成为了全世界的骄傲!
大家听说过犹太人的故事吗?犹太人父母在他们的孩子出生时就在书本上滴上蜂蜜,让孩子吃,为的就是告诉孩子们,看书就跟吃蜂蜜一样甜。所以犹太人特别爱看书,曾经有人统计过,平均每个犹太人一年要看三百多本书,他们从书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世界公认,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民族。
当今社会最注重什么?人才!因为人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掌握了足够的知识,才能成为人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反之,我们就很难被社会认可,终将被社会所淘汰。一个有知识的人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有知识的人能改变国家的命运。
没有“五四”的启蒙,哪有今天的中国?没有新文化运动,何谈中华的崛起?鲁迅之言,犹在耳畔:“从学医的科学救国,到写作的文化救国,中国缺的是知识!
“华北之大,竟然放不下一张课桌。”那时候,我们没有强盛的国力,没有装备精良的武器,但中华儿女有的是黄帝蚩尤的热血,有的是中华文明带给我们的骨气,从“五四”到“九一八”,从“反帝反封”到“抗日救国”,从抗战到解放全民族,中国正是在民众的觉醒中重生,在知识的感召下复生。我们踏着父辈的思想前进,在思想的升华中走向文明。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我们的祖国正一步步走向昌盛;神舟五号、六号载人飞船凝结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冲上了云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上九天揽月!曾经历经千劫万难的中国,在知识的滋养下重焕生机。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是知识的人民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中国落后挨打的命运;是知识给了我们这个民族以韧性,是人民用知识建设了中国,塑造了中国蒸蒸日上的今天;是知识赋予了我们伟大复兴的动力。知识对于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民族,是多么的重要。知识,是我们精神的需要,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在你不断汲取知识营养的同时,知识已经化为了一股力量,让你无往不胜。
然而,知识从来不属于懒惰的人。只有学习,我们的生命之树才能结满丰硕的果实;只有学习,我们才有力量向理想的目标靠近;只有学习我们才会创造崭新的自我,让执着的追求书写无愧的人生。
鲜花和掌声从来不会赐予好逸恶劳者,而只会馈赠给那些风雨兼程的前行者;空谈和散漫决不会让你美梦成真,只会留下“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慨叹;只有学习知识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知识是石,敲出生命之火;知识是火,点燃命运之灯;知识是灯,照亮命运之路;知识是路,引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那么,今天的我们,在座的各位,赶紧行动起来,抓紧时间学习,用知识创造全新的自己,用知识创造美好的未来,续写中华的辉煌吧!
2抱怨不如改变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抱怨不如改变》。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人的幸福感不是源于你有拥有多少,而是在于你懂得珍惜”。是的,人的幸福感是和欲望成反比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而得到的却总是有限,无止境的欲望和有限的得到,就会让人产生不满,甚至痛苦。于是总看到别人比自己好,比自己强,比自己幸运。比较多了,就会产生抱怨。抱怨是一种不良的习惯和性格,它会让人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学习效率,在关键时候丧失战斗力和竞争力。还会影响到周围人的心情,恶化你的人际关系。我的姐姐推荐这本《不抱怨的世界》给我,当我细细读完后,对照检查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喜欢抱怨的人,按照作者说的去做,我边读边反省自己,现在心情比以前豁达多了,发现生活比也原来更好。原来常抱怨的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其实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坏,不值得为它苦恼。现在我把从读这本书中得到的四点体会,跟各位同学一起作个分享。
一、调整心态,接受现实
比尔盖茨告诉我们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这点我有深刻的体会。高中时我会抱怨中国的教育的畸形发展,我会去羡慕那些传说每天都过得丰富多彩的大学生们,高中毕业后去找暑假兼职,我抱怨社会体制的不公平,工作太累,工资太低。上大学以后,我在想自己四年后的某一个好的职位离我有多遥远,自己追寻的生活到底能不能实现。越是抱怨挂嘴边,我越发现这个世界不公平,不一样。直到读完这本书,我发现我可以用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习惯去理解这个社会。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无论是在追寻自己的未来,还是对周围的社会环境都应该坚持这样的原则,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到最好。因为我们不可能改变过去,也改变不了因为我们自己的原因而既有的现实,但我们可以通过自我的改造,改变我们能通过努力改变的东西,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
二、用多个参照系比较,正确的定位自己
从多个角度去比较,去理解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不知不觉就会发现自己真就是一个幸运儿。同样在城市街道上,有人蹬三轮,有人开轿车。有人步履匆匆职场失意,有人在职场挥洒激情、快意人生。走在街头,看看他们,比比上,比比下,你会找到自己的定位。我们学校干净的学习环境,不用风吹日晒的学习条件,底蕴十足的办学实力,能成为学校的一员难道不是一件荣幸的事吗?我发现,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去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只能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专业,要么转专业、要么就闭嘴不言。初出茅庐往往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养成挑三拣四的习惯,不要雨天烦打伞,不带伞又怕淋雨,处处表现出不满的情绪。我们现在的世界抱怨实在太多了,几乎所有的个人交流都不知不觉的在向人抱怨自己的生活。这本书正是来指导怎样做到“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具体到我们生活中细小的行为,实现“平和心态”在自己个性中的生根。
三、幸福生活从摒弃抱怨开始
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许多时候,我们并非意识不到这一点,但就是不愿意直面,并且积极做出改变,或随着心理的惯性,也不知道如何改变。改变不如意的现状是人类的本性,但是抱怨带来的只有消极作用。不抱怨的挑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放下抱怨,这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言说权。带有负面情绪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设性的消极。而源于生命的热爱,并由此生发的感恩、宽容和同理心,才能正确的面对一切事情,更好的生活和发展。如果有一天发现自己不再抱怨,会发现生活有很多不一样,有很多改变,很多东西都变得很积极,心情变得开朗,周围的环境都好像为你而改变。幸福生活从摒弃抱怨开始。
四、积极思考,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塑造自己。社会上的游戏规则一般都是强者制定的,弱者只能接受规则。你想把游戏玩好,或者也想成为制定游戏规则的高手,你首先得先成为行业的高手、强手。现实生活中,强者抱怨得少,弱者抱怨得多。所以,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请积极的思考吧,并努力的学习,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塑造自己,不断增强自己的能力,成为社会的强者,才不会被游戏规则所困,你也才会发现,生活不知何时,已经有了想象不到的转变。
最后我用普希金的一首诗送给大家,结束我的演讲。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得可爱。
谢谢大家!
3知识改变命运演讲稿
各位评委、各位来宾:您们好!
我叫XXX,来自XX,我演讲的题目是《知识改变命运》,请多指教!
小时候我听爷爷说:“一花一世界”。長大了才悟出這句話的道理:有花才有果,有果才有收获,有了收获才能有豐富的人生。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冥冥之中,是什么主宰着我们的人生,我們的命运我们要怎样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讓我們來聽聽:著名导演张艺谋就回答了这个问题:“无论是名扬全球的科学家,艺术家,或是一个普通百姓,都是知识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
例如,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先生。他中学没毕业,15岁就开始挣钱养家,他勤奋好学酷爱读书。少年时期他每天白天工作之后,晚上还要买些旧书来自学,学完的旧书再拿去卖換購“新”的旧书。工余之暇到夜校进修,补习文化知識。虽然他连高中都没上过,但他却先后被香港大学、加拿大卡加里大学、北京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多所世界名校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后来自主创业,并逐步发展成长江实业集团,凈资产高达数百亿美元。
李嘉诚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将最大程度地决定经济发展、民族进步、国家富强以及人类文化的提升。谁掌握了科学知识,谁就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纵观整个人类的发展史,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关键,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不会忽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三国时代,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力量就来自于知识;一代伟人毛泽东博览群书,海纳百川,领导全国人民改变了中国的命运,用知识谱写出了光辉的篇章;是知识,让高尔基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是知识,让爱迪生从贫民窟走入了曼哈顿;是知识,让轮椅上的霍金成为了全世界的骄傲!
一个有知识的人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有知识的人能改变国家的命运。没有“五四”的启蒙,哪有今天的中国?没有新文化运动,何谈中华之崛起?鲁迅之言,犹在耳畔:“从学医的科学救国,到写作的文化救国,中国缺的是知识!
親愛的朋友們:当今社会最注重什么?人才!因为人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掌握了足够的知识,才能成为人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知识的获取必须通过学习。不管你是企业的老板,还是公司的基层工作人员,都需要学习、培训。只有学习,我们的生命之树才能结满丰硕的果实;只有学习,我们才有力量向理想的目标靠近;只有学习我们才会创造崭新的自我,让执着的追求书写无悔的人生。
在21世紀的资讯社会里,知识的飞速发展和更新,使学习成为一项伴随我们终生的行为,而学校体制外的学习更成为一股巨大的潮流。许多人都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不学习,将会被社会无情地淘汰。空谈和散漫决不会让你美梦成真,只会留下“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感叹;
只有学习知识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知识是石,敲出生命之火;知识是火,点燃命运之灯;知识是灯,照亮命运之路;知识是路,引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
常言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学习知识不分男女老少,不分早晚;只要你愿意就能受益。親愛的工友同事們、朋友們,赶紧行动起来,抓紧时间学习,多读书,读好书,让我们学会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知识的力量开拓美好的未来!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4知识改变命运演讲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
劳累了一天,晚上还得耐着性子坐着冷板凳来听演讲,在此,来自临床12班的刘智芳先跟大家道个谢:谢各位捧场!今天我虽然空着手来,但却给大家带来一道精神大餐,叫做“知识真的能够改变命运吗”。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去年在网上热议的故事:杨元元自杀事件。
杨元元幼年丧父,家庭贫困,与母亲相依为命,同时还要承担自己和弟弟的生活重任。她始终笃信:人不可以被打败,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她不断读书以求改变命运,在中学时,某个当地领导的孩子通过关系夺走了原本属于她的“市三好学生”荣誉,她立志日后要念法律,“为穷人作主”;考入名牌大学却从未找到合适的工作;最后她又走向了读研的道路,再次希望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她哪知社会现实的残酷。这个社会是学得好不如生得好,生活的艰辛和屡屡挫折使她最后不得不感慨:知识为什么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一向坚强示人的杨元元最终屈服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人叹息,更令人深思!
基于类似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一股名为“读书无用论”的强风迅速蔓延了中华大地,其破坏力之强令人震惊。我是坚决反对读书无用这一理论的,但是就“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我也并不赞同。
杨元元的悲剧是相当一部分底层社会家庭的缩影,他们希望通过读书去改变贫穷的命运,他们坚信“知识一定能够改变命运”,但是,思想单纯的他们并没有认清“背景”、“关系”、“人脉”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决定性作用,这就导致他们不能迎合社会,从而使他们的挣扎变成徒劳。
命运的好坏及其走向是多重因素合力的结果,命运的改变与否,知识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推力之一。在某个历史时期,如果知识型人才符合那个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并且其选拔和任用人才的机制也相对的公平公正烦人,那么,知识对于命运的改变就能起到关键性作用。反之,当人才供过于求的时候,或者如果社会缺乏起码的公平公正,知识对于改变命运的作用就会略显单薄。
譬如说——
十一届三中全会过后,国家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需要大量的建设人才,而1978年恢复高考就满足了这种需要,并且在那个时期选拔和录用人才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所以很多有志青年的确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
然而时过境迁,让我们来看看现在的国情。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以及对外贸易得到了大幅度增长,中国俨然成为了世界工厂。理论上这正是需要大量人才的时候啊!但事实是,中国的制造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只要简单劳动力就够了。同时,中国的经济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产业又不发达,这些行业的特点就是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并不需要多高的知识和文化,绝大多数工作农民工就能胜任。这就导致了我们大学生就业困难。更严重的是,这样的经济结构就使得权力与资本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家庭背景成为就业过程中一道不断升高的“隐形门槛”。这就使得知识不再那么容易改变命运了。
就知识与命运这个问题,有人说“读书无用,我爸是李刚才是硬道理”。对此,我只能说,作为一个需要实现伟大复兴的民族的人民,一个热爱阳新这片热土的人,这种肤浅的看法真是谬天下之大论!也有人坚信“知识一定能够改变命运”。我也只能说,对于如今腐败势力仍然存在的这一残酷现实,这样单纯的豪言壮语,在下实在不敢恭维。所以,我的拙见是——以人为本。
知识,只是一种信息,而能否改变命运,关键是掌控这一信息的我们有没有能力去合理的利用这一信息。让我们以更加全面的去认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名言,让我们以人为本,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从而更好的利用手中的知识来改变命运!
圆滑处事并不代表狡诈,适应社会并不代表懦弱。适者生存。让我们用更成熟的目光去探索成功的道路!让我们用更沉稳的步伐改变命运、迈向辉煌!
5成长与改变演讲稿
曾记得,小学时要求每天写日记,开篇第一句总是“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颇有些“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现在,到了大学,我们依旧乐此不彼地感叹时光飞逝,只不过开始学会说,“howtimeflies”,只不过话语间多了一份无奈,多了一些思考。
是啊,时间总是不知不觉一点一滴地溜走,我们总是一点一滴不知不觉中长大,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忙忙碌碌却又碌碌无为。当有一天,不经意间翻开那些儿时的老照片,再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现时已有些许岁月痕迹的容颜,才会猛然发现,原来自己老的这么快,才会突然感伤,原来岁月真的不等人。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的模样。
总是怀念过去,不想长大,不想忘记那些童话,不想丢掉那些洋娃娃……可随着我们渐渐成长,时间渐渐告诉我们,现实没有童话,我们也不是那些洋娃娃,可以永远不用长大,可以永远保持微笑。我们是一群有着情感的人类,不能永远那么天真,不能永远无忧无虑,我们要为琐碎的生活烦恼,要经历风吹雨打,然后开始所谓的成长。
成长,似乎很多时候跟成熟联系在一起。有时候我们很讨厌成熟这个词,觉得没有朝气,不够单纯,和自己身上绚丽的衣服不搭调,和自己鲜明的个性很排斥,对此,我只能说,你离单纯有多远,你就gun多远(开玩笑的)。有时候我们却很追逐成熟,在做错一件事后,总是抱怨自己不够成熟,过于冲动,没有理性:在说错一句话后,总在埋怨自己不够深沉,没有内涵,伤人伤己。我们最害怕的,就是别人批评自己不够成熟。以上两种,应该都是一种极端。我不敢说自己很成熟,只是我觉得,当一个人经历的事情多了,当一个人身上的担子重了,当一个人开始仔细思考自己的未来,努力的改变自己时,也就开始默默地成长了。如此看来,很可惜,我不是一个足够成熟的人,在大学这个近乎天堂的环境里,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总会在不经意间迷失自我。
初中时写过“我的未来”,高中写过“我的梦想”,直到现在,我们依旧被要求在一张小纸条上写下自己的理想,可是谁还记得自己最初的梦想呢?老练的我们,已经可以不经过思考,就写下那些看似很美好的理想。可我们已不再年幼,还可以流着口水,做着纯美的梦,现实激烈的竞争让我们明白,生活很近,那些未来却很远。现实有时残酷地让人想哭,想逃避,却又迫不得已,想脱离,却又身不由己,睁开眼,看看模糊的未来,然后知道要开始改变。
改变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主观的。客观的改变很容易,因为是被动的,在环境的影响下,在现实的逼迫下,就像我们都不喜欢高考,可最终还是改变心态,接受了它,因为这个社会似乎在告示着我们,没考上大学是没出息的,没考上名牌大学是无能的,我们的家人也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大学的门槛,创造幸福的生活,所以尽管极度不愿意,甚至现在还对它恨之入骨,我们还是走进了考场。主观的改变不是那么简单,就像上了大学,很多人下定决心变得开朗些,当碰到他人时,下意识地想去打声招呼,可低头鼓足了勇气,咬紧了牙齿,抬头发现别人的背影已越走越远;也有很多人想锻炼自己的能力,上台自我介绍时,涨红了脸,在心里想着事先准备好的话语,可颤抖的身体,紧张的嘴唇,总是让自己觉得很失败,下台后才发现原来有好多,自己想说却没表达出来……也许你们现在看到我,会觉得我是那么从容自信,但我想说,其实上面说的就是以前的我。说不清自己何时开始觉得要改变自我,只是当我碰到别人时,知道自己要主动去打招呼,要向别人微笑示意(尽管很多时候笑的不够真诚,但至少不会让你感到恶心)当我上台讲话时,知道自己要多用眼睛去看别人,慢条斯理地说,我已成长为不再害怕展现自我,拥有自信的一个我了。
成长与改变,没有那么明确的界限,在成长中改变,在改变中成长。如果你还有梦想,渴望成长,渴望改变,春天来了,希望你是那只放飞在原野的风筝,可以越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