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游祠堂作文

时间: 07-11 栏目:话题作文

1游史公祠

在扬州,曾经有一位宁死不屈,名垂青史的英雄,他就是史可法,面对气势汹汹的清兵,自己勇敢地携扬州军民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顽强抵抗,死守扬州数天,却因寡不敌众最后拔剑殉国!星期天,我怀着敬仰的心情和爸爸瞻仰了他的祠堂。跨过那厚重的大门,走过那高高的门槛,历史似乎被翻开。两棵银杏树像两位安详的老人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沿着铺满青苔的石板路一直往前走,一座建筑便显露出来,史可法的漆像就置在中央。

只见他头戴乌纱,身披鹤袍,脚蹬长靴,虽是文官出身,但甚是魁梧。他在太师椅上正襟危坐,微微颔首,一撮胡须好像被那西风吹散,令人想起那战马嘶叫,震鼓雷鸣的沙场上,史可法指挥着军队,手持长剑,上马搏杀,浴血奋战!祠堂的墙柱上,铭刻着“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的爱国名句,这是世人对他的敬仰和怀念。四周的玻璃展馆更置有史公的遗物和遗墨,这何以不能表达史可法誓与扬州共存亡的决心!这是何等的壮烈!我们走上前来,字字都渗透着史可法的血泪,行行皆寄托着史公的生离死别之情。让我们不由得想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诗篇……祠堂后,便是史公的奠墓。墓碑上的字已是不清晰了,不是被杂草遮盖,就是被青苔爬满,但还可以看清“以史公”下面葬的并不是他生前弥留之际的衣冠,而是他那种大义凛然的精神。梅花岭前,曾溅过血泪,祠堂内外,曾涌现刀光剑影。

可是,环顾而去,却是一丛丛凌寒独放的梅花,这史公早已化成了其中的一朵,也许就是上天对他的赞颂吧!我与爸爸不由得各鞠三躬,以表对他的敬仰。在我看来这一花一木好像都寄予了史可法的英魂,墙下的铁炮铭记着史可法的爱国情怀。在扬州城,除了史公又有多少英雄在这里托付一生;回望广陵,到底还有多少故事呢……

2游包公祠

天下着毛毛细雨,空气清新湿润,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到合肥包公祠游玩。

包公是我们安徽人的骄傲。他一生居官清廉,铁面无私,被世人赞为“人皆称铁面,公真是青天”,俗称“包青天”。一走进祠堂,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石砌的小桥。绿树荫荫,波光浮碧,水静静地,让人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越过小桥,正面就是白墙黑瓦的祠堂。从桥头到祠堂门口,摆放着一盆盆荷叶滴翠有莲花,喻意包公出污泥而不染,据说在包河中生长的红花藕也与别的地方不同,在这里藕断是无丝(私)的。

祠堂的正门上方写着包孝肃公祠,孝肃是包公死后皇上封给他的谥号。进入正门,端坐着的是威严肃穆的包公塑像。只见他头戴乌纱,身着朝服,严峻、锐利的目光正视前方,令人肃然起敬。包公塑像两旁,站立着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在右边还摆放着赫赫有名的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三口铡刀。想当年,这铡刀为多少百姓除了害,洗却了多少百姓的冤屈啊!

出祠堂东行,有一座六角方亭,亭下就是著名的“廉泉”。据说为官不廉者饮此水就会疼起来,想来也是表达人们的心声吧!继续前行,是包公故事蜡像馆,栩栩如生的蜡像活龙活现地再现了包公审理陈世美等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这是包公《题郡斋壁》中的一名,意思是清廉是治世的根本,正直是做人的准则,所以包公祠堂无论如何都是我们值得参观和学习的地方。

3游武侯祠

来成都已是第二次了,上次未去游武侯祠,甚是遗憾!这次我去了哪个地方。品一下三国文化。记得早读杜甫的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就想着何时也能去一下。今天来到这里,好兴奋。往事越千年。当年衣冠早有成古丘!看着岳飞手书的《出师表》。遥想将军当年,挥泪急书。豪情万丈!但他们的命运相同啊!“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我突然想起那著名的《隆中对》亮高卧山林,却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真奇才啊!如今千秋共仰。他曾以管乐自居。他是贤相的典范!出将入相。

祠堂古树参天!碧草映街!好鸟相杂。这里才没有金戈铁马的喧嚣!才能宁静致远。曾读他的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禁泪下。再想到白帝城的托孤。他说和刘备的知遇之恩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后来他六出祁山。最后病故于无丈原。他留给后世是无限的感慨!

无意这里的风景!思绪漫游与那个英雄的时代!正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4游米公祠

同学们你们知道米芾吗?他是宋代大书法家,与“苏黄蔡”齐名。他的故乡就是襄樊。今天我们一家去米公祠游玩。

在米公祠外仰望,大门雄伟地屹立在那里,充满了古朴的气息。门口屏风上一幅山水画吸引了我,那连绵起伏的青山,依依多情的树木,仿佛进入了仙境。绕过屏风,几棵葱绿的大树排成一列,像是迎接我们的仪仗队。

“西苑”首先吸引了我。进入“西苑”,好像到了古时候。弯弯曲曲的小桥,绿绿的池水,颇有古韵。进入走廊,一块块书法名迹镶嵌在墙上。这些从书法家手里写出的字有时奔放如盘龙,有时典雅如方块……真是变化多端。“西苑”中心是一座桥,叫“九曲桥”。我数了数,果然有九个弯儿,贯通南北两岸,像一条蜿蜿曲动的银蛇。

走出“西苑”,我又进了米公祠核心地区—拜殿。里面陈列着明清两朝米公祠的建筑原料。东西两面墙上还悬挂着关于米芾生平资料。这真是一座小博物馆。

米公祠很大,,还有东苑、晋宝斋、石苑等景物,约占地1。6公顷。珍藏遗墨石刻100多块。园中景色优美宛如仙境。真可谓艺术的瑰宝。

临走时以是正午,阳光照在米公祠大门上,显得高大了…

5游屈原祠

晴空万里,清风拂面,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屈原故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屈原故乡的大门,进来了后我们站在下面,因为我们要等别的队,我们站了半天,炎炎烈日晒得我们晕头转向,有很多人都等烦了,别的队终于来了,我们高兴极了,终于可以出发了。

我们队前面有一位导游姐姐,跟着导游姐姐我们来到了跳跳泉,为什么要叫跳跳泉呢?因为鱼嘴里吐出来的水,像跳出来一样,还因为水里用石头雕刻出来的鱼像要跃出水面来似的。跳跳泉后面的巨型竹简上还有屈原的作品,这时我听到水边在放好听的音乐,有一位同学说:“啊!原来这声音是从石头里传出来的。”

走到里面我们来到了屈原祠,屈原祠的大门非常雄伟壮观,门的两边都有像老鹰一样的翅膀,屈原祠的修建源于纪念屈原,我们上去后,来到了屈原作品展厅,展厅两边的墙上雕刻着屈原的诗歌,如《九歌》、《天问》、《离骚》等,继续往上走,屈原的雕像立在一个大堂中央,他穿着长袍,手持佩剑,非常高大。

从屈原祠下来,我们休息了一下,就走到了一座小山上,那里有一条小溪,“叮叮……咚咚……”的声音真好听。到了山顶,我们看见有两个大粽子,碧绿的粽叶外缠着红色的丝带,真想尝尝它是什么味道的。在这里我们还了解到端午节的习俗除了吃粽子,还有挂艾叶、做香包、赛龙舟等,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

下一站我们来到了表演皮影戏的地方,表演的是以前打仗的情景,后面有几个人在敲锣打鼓给皮影表演配音。

看完表演,我们下了山,来到了广场,开始做着有趣的游戏,这次屈原祠之行真好玩。

6游于谦祠

今天是星期五,学校组织我们去春游,地点是于谦祠堂,我们开心极了。

老远,我们就看到一个大牌子,上面写了四个大字——于谦祠堂,它特别引人注目!

走进正厅,我们看到正中间有个塑像,很高大、很严肃,原来这个塑像是于谦,背后还有一首于谦著名的一首诗,叫《咏石灰》,你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那么我来解释给你们听,意思是于谦想做清白有骨气的人。在塑像边上还有栩栩如生的战斗图。看了以后,让我们对于谦产生了敬佩之心。

参观完正厅,我们来到了于谦的生平事迹厅,里面展示了很多关于于谦一生中的事情。让我们对于谦在伟大的一生所作所为赞叹不已。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于谦的墓前。这个墓,是于谦的一家七口墓,合在一起的一座大墓。在墓前的的牌坊上,刻着四个大字——热血千秋。我们在这墓前,默默祈祷,愿他们的精神永存人间,让我们中国人永远做一个骨气的中国人。

后来我们听说于谦是被坏人害死的,让我们为于谦的死感到可惜。如果那个时代人人都像于谦的话,那个朝代的国家将永远兴盛,永远不怕外来敌人的侵入了。

现在在我们心中于谦不但是我们尊重的人,而且还是一个我们学习的模范。

7 史公祠之游

史公祠位于扬州市区广储门外街24号,梅花岭畔。南明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在扬州就以,遗体失踪,乃藏其衣冠于梅花岭下。施工次庄重严肃,四周松竹耸立,迎来许多游客。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史公祠。踏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飨堂俩个大字。牌子下面是清代诗人张尔荩撰的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四周松竹傲立,更能体现出史可法“吾是与城为殉”的凛然正气,飒飒风采。进入厅内,史可法雕塑端坐你的面前,他腰杆笔直,脸色凝重,严肃,威严无比。眼睛凝视远方,一股敬仰之意顿时油然而生。抬头仰望,横匾“气吞山河”四个大字,气势磅礴,排山倒海。两边悬有吴熙载的楹联:“生有来文信国,死而后已武乡侯。”走进后院,便是史公正公墓了。墓碑前是两只威风凛凛的石狮子。他们张着血盆大口,端正的坐在石墩上,保护着史可法的英灵。墓碑上大大的“明”字显得格外醒目,好像在悄声叙述着史可法的丰功伟绩……跟着老师我们来到了祠堂。头望去,看到了这样一幅对联:“一代兴亡观气数,秋庙貌傍江山。”我们踏着沉重的步伐走了进去。横匾“亮节孤忠”和史可法的一身正气的小型雕塑毫无保留的中展现了史可法对人民,对国家的忠诚。

史可法的抗金是永垂不朽的他的爱国精神永放光芒,这位忠诚,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正如诗人贺敬所言:“史可法人可法书可发,史可法今可发永可发!”

8游绩溪龙川胡氏宗祠

龙川胡氏宗祠位于安徽省绩溪县大坑口村,离县城约10公里,座落在一个古老的徽州村落。宗祠建于明嘉靖年间,至今有四、五百年历史了。

久负盛名,离家又并不太远,我和妈妈两个“旅游一族”当然不想错过,于是,我们搭上了暑假的末班车出发啦!青山绿水,烟雨朦胧,沿途的风景与喧闹的城市截然不同,成了我和妈妈关注、谈论的焦点。我惊叹不已道:“要是能居住在这儿,我这辈子就死而无憾啦!”“呸呸呸!别说这么不吉利的话。”妈妈打断我的话嗔怪道。就这样说说笑笑,很快便到了目的地——胡氏宗祠。走进祠堂,便看到一座很大的庭院,右边走廊墙壁上挂着十幅古装的官大人画像,个个威风凛凛,其中,就有胡氏的祖先:胡父。看到这里,妈妈压低声音神秘地对我说:“楚儿,你仔细看哦,有一幅画很奇怪,不管你从哪个角度看,画上人的眼睛始终‘盯’着你!”“真的吗?”我吃惊道。“真是太奇怪了,莫非这画的是神仙,不会吧?”我满腹猜疑。连忙抬头仔仔细细地寻找那幅画。“这幅?不是!那幅?也不是……”就这样,足足把十幅画前前后后审视了两三遍,还是没有找到那幅暗藏“玄机”的“神”画。正当我眉头紧锁之际,妈妈欢呼雀跃道:“楚儿!快来看,是这幅!”我急忙应声跑过去,原来,“神”画另有所“居”。我仔细打量起来:这是一个穿着龙袍的人物像,粗略一看跟前面所见画像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怪就怪在:无论站在正面,还是侧面,好像他的眼睛始终不离不弃。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名不虚传啊!我胆怯了,想:“画上的人肯定是神灵再现,我可不敢有丝毫的不敬,不然,被他查觉了,一定会死跷跷的!”听导游介绍:“由于古时候,除了皇帝,画其他人穿龙袍是要灭门九族的,所以,这幅画上的龙袍改为土黄色,并且龙袍上龙的眼睛被挖空,这样,说到底,他只能算是个‘土皇帝’也就定不上罪了。”“哦!是这么回事啊!”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但画像上人的眼睛为什么会盯着人不放,我至今还没弄明白。接着,我跟妈妈又去了摆放牌位的地方和以前胡姓人居住的房屋,都非常有趣,很有韵味。其中有两块匾额尤为好玩,它们是因为被当作天花板和床板使用,得以幸免,才保留至今。真让人哑然失笑!

这次游玩,虽然只有匆匆几个小时,但我不仅欣赏了龙川胡氏宗祠精美的建筑,知道其背后耐人寻味的故事,也对徽州古老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想:等我长大了,再来游览一遍,一定会有更大收获的。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