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地铁作文800字

时间: 05-05 栏目:话题作文

1地铁

走下电梯,进入地铁站,一股沉重的压抑感瞬间顺着从底下往上呼啸的气流扑在脸上。

来自生活中的压力,毫无掩饰地表露在匆匆过去的每一个人的脸上。拎着刚买的芹菜的阿姨,匆匆赶回家去给家人做饭,芹菜真新鲜,嫩嫩的绿色,还在滴着水,但是这一抹绿色在灰色的地铁里面很快就消失了。正想回头,却撞上了一个高中生,或许是高三了吧,锁着眉头,手里面拿着一本很厚很厚的辅导书,嘴里面不停着念着奇怪的公式,耳机里面貌似隐约传来英语的声音,他慌忙说了一声对不起,我也刚刚想说没关系,但是还没有等我说出这句话,他就已经把那载满事情的背影留给了我。厌烦了这种压力,我来到了地铁里面的快餐店,这时候有一个小学生急急忙忙的跑过来,把我狠狠地撞了一下,竟然也没有说对不起,我正准备把他教育一番,但是他好像故意不给我说话的空隙一样,冲过来就对着卖烤肠的老板娘叫道:“快!老板!我上学要迟到了!两根烤肠!”

每天早上都是如此,这么的匆忙。

曾经有人说过,生活徘徊在两点一线之间,从家到学校或者是公司,然后再从那里回到家,反反复复,反反复复,生活就慢慢变得枯燥无味了,就像一棵树,从小树长成大树,反反复复,反反复复,一年又一年,每一年都有一批叶子因为厌倦了无聊的生活而干枯落下死亡。

拿出卡,滴的刷一下,门开了,人人都是像这样,每天都是这样,滴的声音枯燥无谓,没有声音的地铁站,除了行色匆匆的脚步声,其他就只剩这“滴”的声音了,或许听久了就习惯了。

走下站台,等着地铁到达,广播中时不时传来播音员甜甜的声音:“离地铁进站还有×分钟……”但是地铁里面好像没有一个人在听,各自干着自己的事情,没有人说话,除了偶尔的走动声,气氛有点僵。

列车带着风进了车站,带来了一丝丝的凉意,让极度紧张的神经得到了一点的放松,随着人流,进入了地铁,昏黄色的灯光照在每一个人的脸上,显得有些冷漠,有一点的尴尬,有一点的紧张,有一点的不知所措,没有人顾及到你在干什么,有的时候会不知道在这一个尴尬的气氛中该怎么办,有的人看手机,有的人发呆,还有的人不知道在干什么……

一个僵硬的地铁;

一个冰冷的地铁站;

再加上一个……

忙碌的早晨?

2地铁上

去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和姥爷妈妈坐地铁回家。

上车

地铁在拥挤的人群前缓缓停下,车门刚一打开,我们就被拥挤的人流挤进了车厢,车厢里男女老幼站的站、坐的坐,人头攒动:有的嘻嘻哈哈地说笑,有的认认真真地讨论,有的兴高采烈地玩“打手背”……。姥爷的白发在灯光下闪着银光,随着地铁的开动,那银光也开始晃动起来……

让座

姥爷佝偻着腰站着,一只手拉着吊环努力保持着平衡,不一会儿,我看到他的额头渗出了汗水,慢慢地凝成一颗汗珠,沿着眉毛向下滑动,最后挂在眉梢,却迟迟不肯掉下来,姥爷开始急促地喘息,我和妈妈赶紧去搀扶他。这时身后传来一声“大伯,这边坐。”我们惊喜地不约而同地回头看去……

抢座

身边站起的是一位四十来岁的胖胖的阿姨给姥爷让出了座位,我们连忙向她道谢,并搀着姥爷艰难地向座位挪去,突然,一位穿蓝条纹上衣的小伙子抢先一步一屁股坐在了座位上,看着这位捷足先登的年轻人“怎么会有这么无耻的人呢!”我觉得全身的学直涌脑门,跨上前就想理论一番,却被姥爷拉住了。姥爷随口说道:“那就让他坐吧!”胖阿姨却说:“大伯,您不坐可以让外孙坐啊,那小伙子十七八岁正当年,他还站得住!”这话明显是说给“蓝条纹”听的,可他却装作没听见,还心不在焉地挖鼻孔。

“大哥哥,你为什么要抢老爷爷的座位呢?”

“就是,多大了还不害臊!”

那对“打手背”的父子首先说话了,接下来周边的人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批评“蓝条纹”,转眼间,车厢里的指责声越来越大……

“蓝条纹”终于红着脸、灰溜溜地逃走了。胖阿姨正要拉姥爷坐下,姥爷满怀谢意地说:“谢谢你,我们到站了……”

“蓝条纹”肯定不是什么坏人,也许他确实很累,但他忘记了,每个人的眼光都是一把标尺,在衡量着他的行为。通过这件事他可能会懂得尊老爱幼吧。

3乘地铁

宁波地铁一号线终于开通了!我乘过许多城市的地铁,却唯独没有乘过自家的。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我便嚷着要妈妈带我去乘。没想到,趁着那天放学去看电影,我真的能乘一乘宁波的地铁了。

远远看见一个浅蓝色的玻璃棚,我就立马拉着妈妈的手奔了过去,匆匆走下阶梯,通过安检,我和妈妈站在自动售票机前,买了两张票。我摸了摸墙壁,以确保这是真的。我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一切。激动占据了我的心,但是我却无暇细细欣赏,想快点乘上地铁,便跑过检票口,冲下楼梯。

此时,两边的轨道上正好都停着车,我对妈妈喊:“妈妈,快点上这辆车!”妈妈却不紧不慢地走过来:“急什么呢!万一上错了车那可怎么办?先看看要坐哪边的吧!”我点了点头,看着车开走后抬起头研究着路线图,边看边用手比划着,睁大眼睛唯恐看错。地铁还没有来,我一会儿站在门前看着黑漆漆的轨道,一会又焦急地站在屏幕前数着地铁倒计时,盼望着地铁快点来。地铁站里的人并不是很多,个个悠闲自在,地面上十分干净、整洁,整个地铁站的环境美观简洁不失舒适,令人赏心悦目。

地铁来了,我小心地走上地铁,找了一个位置坐下,车厢内一片白色,两边是一排排整齐的银色椅子,车厢正中则挂着一个个橙色的拉环,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有地铁的生活,都是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我也靠在椅背上,享受着地铁之旅,欣慰地看着这彰显宁波交通又进一层的地铁,不时小声地和妈妈交谈两句。随着门的一开一合,一开一合,我不禁思绪万千,科技的力量真是太大了,科技的发展也不断改善了人们的日常出行……正想着,一声响亮的“东门口站到了”打断了我的思路,我和妈妈赶紧跳下车去。

不得不说,地铁为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它比小轿车环保,比公交车准时,比骑行省时,它在日后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如今地铁只开通了一条线路,当地铁完全建设好时,宁波又会变得怎样呢?令人无法想象。我这次乘了地铁,又喜又忧,喜的是宁波地铁的舒适与周全,忧的是地铁的乘客不是很多。不过,我相信,人们会越来越需要地铁,让交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4北京地铁

上个星期,我们从科技馆出来,要坐地铁去三环,还拿着行李。这次让我感受到了北京人多,多到不可理喻的境界。

我们从科技馆出来已经五点多了,此谓北京之下班高峰,舅舅叫我们去三环的天翼买机票,一开始,我们想打的去,可是,人家不愿意去,我们只好坐地铁,舅舅给我们发了一个短信:从10号线转到8号线,再从8号线转到5号线,再从5号线转到1号线,再坐到公主坟。额滴娘咧,这么麻烦,诶,无所谓了,还是去坐吧!

我们坐摩的到了奥林匹克公园站,我们要从这儿开始“战斗”,我们买完了票,到了站台,这里人不是特别多,我想,哈哈!这次有位子可以做了,呼!一条地铁的车头飞驰而过,接下来,是一节一节车厢,哇塞,这么多人就像罐头里的沙丁鱼,我顿时没有反应过来,门开了,我开始拿着箱子往里冲,哈,幸好我眼疾手快,在门关上的一刹那,进入了车厢里,这,实在是我从没经历过的。

我们做了两站,到了转八号线的地方我们提着箱子,进了电梯,到了一楼,我看见站台就在我们左手边,人非常多,这是,倏地一声,地铁停在了我们的面前,哈,里面人不多,可是外面人多啊!一下子,整个车厢就被“灌满”了人,我们非常幸运的挤了进去,此谓“运气好,一切成”,我们非常幸运的挤进了两次,真是走运了!

我们做八号线到了东单,这里是转五号线的地方,我们上了一楼,我的天啊!老鼠拉滚轮——大头在后头,这里,全都是人,那电梯口那儿,塞满了人,人群向潮水一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里看到的,除了人头,还是人头,简直就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我们提着个大箱子,挤进了人群里,到了人群里,因为我比较矮,我只能看见头顶上的天花板,还有人。我们终于挤进了电梯,电梯一下就到了站台,觉得一下豁然开朗,重见天日,终于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偶好爽啊!可是,事情并没完,地铁上也全是人,第一列地铁,我们没挤上去,第二列地铁来了,我抄起行李箱,倏地往里面挤,我感到我离地铁里越来越近,终于,进到了地铁车厢里,实在是好运哪!真赞!

我们要转一号线了,一号线站台上只有几个人,地铁来了,还算宽敞,我们顺利地进了。

到北京坐地铁,就是打仗,北京的地铁站,简直就是战场!

5在地铁站里

当得知 20XX 年的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这个好消息时,我们每个人都为此兴奋不已。但在我们的身边,还存在着种种恶习,如果它们得不到改正,那么必定会影响上海的市容。这样,我们又将怎样来迎接世博会呢?

记得这是一件发生在去年夏天的事了。虽然事隔已久,可它在我脑海中的印象却像发生在昨天那样清晰。

那是一个闷热的傍晚,我背着书包乘地铁回家。那时正是客流的高峰时期再加上天气炎热的原故,地铁站里简直让人透不过气来我站在侯车区等候地铁,站在我旁边的是一位孕妇。这时,地铁缓缓开来,乘客们已站在门前把车门堵得水泄不通了,车门一开,人们就争先恐后得挤了进去。(这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了,每天都是这样的。)只见那位孕妇最后进了地铁,非常吃力的走着,向四周看了看,希望能找到一个座位。可是并没有,她只能非常无奈地站了一站,到了下一站,人是少了不少。可是,车厢里仍然没有人愿意为那个孕妇让座。座位上的人有的看报纸,有的睡觉,还有的在聊天,都装作没有看到那个孕妇。这时,一个满头白发,年过 80 岁的老爷爷站了起来,对那个孕妇说:“你坐吧,站着一定很累。”“不用,不用,还是您坐吧! ”孕妇显然也不愿坐一个老人的座位,于是再三推辞着。“没事,我身体好,站一会 我没关系,你应该多休息,否则把孩子累坏了可不好”老人又说。孕妇这才慢慢走到座位前坐下。可是其他人仍然无动与衷,心安理得地坐

在坐位上,丝毫没有要让座的意思。就这样,那位老人一直站到他下了地铁为止。 我不由得被这一幕所惊呆了。一个孕妇,一个老者,这两个人都应该是被社会所关注的人群。可在那天的地铁上,坐在座位上的有许多都是血气方刚的青年,他们却没有伸出他们的援助之手。其实,让座,对于他们来讲,只是举手之劳。可他们中,没有一个做了。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的是冷漠之情。反而,

从那位老人身上,却能使我感到一股温情。

世博会的到来对我们每一个上海人来说都是一种荣誉。可是,在这种荣誉到来的同时,我们有没有考虑过,自身的素质有没有跟上这个社会的步伐?在我们的生活中缺少着浓浓的人情味。这样,即使上海的发展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