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公正的演讲稿
1公正演讲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我是初二(7)班的徐浩森,今天我晨会演讲的主题是“公正”。
何为公正?现代意义上的公正指的是“公平正义”。
所谓公平正义,一般来说,反映的是人们从道义上、愿望上追求利益关系特别是分配关系合理性的价值理念和价值标准。但凡有人群且有利益分配的地方,就必然会产生公平正义的问题。
公正,是古往今来人们衡量理想社会的标准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价值取向。公正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稳定的保障,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淮南子》中有一句话:“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说的是治国之道。韩婴也曾讲到:“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说的是做人之道。
但是,我们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中依然存在很多很多不公平的现象。竞争中存在不公平,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的招生中都曾发生过“走后门”、“内定”等黑幕。小到班内的评选,大到国家级的一些比赛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不公正的现象。社会分配中也存在不公正,无论是就业问题、社会保障、城乡户口还是医患矛盾都是社会分配制度不完善所造成的。连最应该公正的司法领域都存在许多不公正,徇私枉法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有新闻报道了大学生在应聘时遇到的不公平歧视,而且歧视的理由让人哭笑不得。年龄、性别歧视很常见的,竟还有“姓名”和“血型”的歧视。有人姓“贾”,公司领导认为这个姓会影响公司声誉而不予录取。还有公司要求应聘者血型必须是O型或B型,理由是这两个血型的人遇事沉着冷静,忠诚度高,心理素质好。这种种的歧视,严重破坏了社会上公平竞争的原则。
在公平公正上,一些西方国家值得我们学习。法国政府两位部长曾被发现在一条乡间公路上超速行驶。这两位部长分别是交通部长德罗比恩和内政部长萨尔科奇,他们所乘的轿车分别以98公里和103公里的时速在一条最高限速每小时70公里的路上飞速行驶。正巧的是,他们都是赶去参加法国第一部自动路边雷达测速装置的启用仪式。交通部办公室发言人称,德罗比恩没有否认这一事实。他还补充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交通部长也不例外,赶去参加活动不是借口。”
杭高人是善良的,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通过一些手段,损害了他人利益,造成一些不公正,正像伊索说的“自己生存,也让别人生存,这是公理的法则。”杭高人是理性的,我们应该理解公正是相对的,我们所处的经济文化环境不同、社会条件不同,竞争的最后结果也就不可能完全公正。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与特权、不公正格格不入的。二十年后的社会将由我们这一辈人来主宰,我们一定要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尽力实现“公正”这一核心价值。
2公平与正义演讲稿
公平正义,现在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了。但到底什么是公平正义,却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人们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
就拿人们关心的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正义问题来说,人们对收入差距的看法就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市场经济讲竞争,人的能力有强有弱,承担的风险有大有小,付出的努力有多有少,收入存在差距是必然的,也是公正的;也有人说,有差距是正常的,但要看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还有人说,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是正常的,但超过一定限度就难说公正了。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公平正义呢?
所谓公平正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正,一般来说,反映的是人们从道义上、愿望上追求利益关系特别是分配关系合理性的价值理念和价值标准。但凡有人群且有利益分配的地方,就必然会产生公平正义的问题。但要准确把握公平正义的内涵,必须用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眼光来分析。
首先,公平正义是历史的。公平正义是一个发展着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认识是不同的,没有恒定不变的公平正义的标尺。今天我们认为“不公正”的现象,历史上可能就曾以“公正”的面貌出现过;今天我们认为“公平”的事情,随着历史的发展就有可能逐渐演变成“不公平”。其次,公平正义还是相对的。公平正义的实现受具体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那种绝对完美的公正是从来没有的,只会存在于观念和幻想之中,公正本身就包含着差异和差别。从横向来说,尽管我们的思想理论、政策法规明确了公平的具体含义、原则和评价尺度,但面对的现实世界却是千差万别的。我们所处的经济文化环境不同、社会条件不同、个人禀赋和家庭状况不同,所以并不是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纯粹的起点平等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存在的,竞争的最后结果也就不可能完全公平,在实际中只能求得大致公平、相对公平。从纵向来说,公平的实现也不是瞬息之间一蹴而就的,是要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制约的,是一个发展的历史过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程度如何,公平问题解决和实现的程度也就如何,这不取决于人们的意志和善良意愿。
总之,当我们用历史的、具体的和相对的眼光,来审视公平正义时,就不会被某些表象所迷惑,就不会“刻舟求剑”,把被历史抛弃的公平观念再拾起来;就不会“以矩画圆”,混用不同领域的公平标准;就不会“揠苗助长”,提出不切实际的公平要求。
谢谢大家!
3和谐社会呼唤公平正义演讲稿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国古代对大同的理解,然而,青灯红豆,一叠如山,岁月的黄沙遮住了大同的完满,也让我有些看不清楚你-和谐社会。
我突然想起了王赋余案,一个底层罪与罚的正义之辩。王赋余是弱势群体的一个成员,受到社会的一种势力不公正的凌辱,最后走投无路了,就采取了非常极端的手段,构成了严重的刑事犯罪,不错,这与79年的蒋爱珍案十分相似,这种人命运的详细性,一方面可以看到人性中弱者反抗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我感到很可悲,过了十几年了,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而且不是孤立的个案,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们的社会让王赋余觉得在高墙内比打工还要好,因为“不受骂,不挨打,有人权。”如果弱势者权利保障机智确实或者失败,能不能把犯罪的责任全部推给王赋余?国家,社会,王赋余,如何分摊责任?当我们听到他说到:“我就是想死。死了总没有人欺负我了吧。”这时,我不禁要问,他为什么会这么绝望,他代表的一部分农民工为什么会这么绝望?
其实道理很简单,他的对手非常强大,甚至一个包工头对他来说就好像一个专制君主一样,说给钱就给钱说不给就不给。为什么没有办法,因为他太弱了。他弱,是因为没有知识,没有财产,没有权利么?这都是次要的,关键是他没有一个组织的表达,没有一个制度性的表达途径。比如王赋余去找法院,审理的时间将非常长;他去找劳动部门,劳动部门可能也帮不了他太大的忙。那他还能不能去找别人呢?没有别人了,所以他只有自救,自救的途径不一定很有效,而且容易犯罪。
什么叫弱势群体?不是看群体人数的多少,而是看他能不能系统的表达他的声音,是不是能让他的声音教快地被决策者听到。是不是他的声音能被决策者考虑。决策者不是非等到闹出乱子了,酿成事件了,才注意到这些问题,这不是现代社会好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机制。
最大的正义就是让弱势群体享有和其他公民同样的权利。其实,享有权利仅仅是个形式,享有权利不等于什么都得到了,他们可能仍然一贫如洗,但要有恩的尊严,被当做人来看待,这是最大的正义。社会注意和谐社会必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事实证明,一个嫌贫爱富,只说空话不做实事的政府,决不会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政府,一个人心浮躁情绪消极工作疲倦的政府,决不会是高效的政府,一个群众有话无人听,有冤无处诉有难无人抚的地方,决不会是和谐稳定的地方。
我并非批判我们的政府,相反,我对她充满了信心,相信她必将建设成为一饿服务型,开放型,责任型,与法制型的政府,因为她一直努力,并且必须努力,唯有如此,才能让任命觉得社会依旧年轻,依旧令人有所梦,有所爱,而不仅仅是有所赢,有所赚。而我们呢?作为21世纪建设祖国与社会的新鲜血液,我们更应该明白,肩上担子的分量,而这决不是我们生命中不能承载之中,最后,我想以一句话与诸位共勉: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4与廉洁诚信同在,与公正俭朴同行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与廉洁诚信同在,与公正俭朴同行》。
廉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有许多杰出的先人就把廉洁二字看得象生命一样,甘为廉洁奉献终生,像包拯、林则徐等他们不仅美名千古扬,而且留下“两袖清风”、“高风亮节”的高尚品德激励后人,使我们明白做人的崇高境界,从而有了做人的更高追求。
我想,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定要传承先人的美德。坚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把这一优良品德的养成贯穿于学习、生活和为人行事的一言一行之中,节制贪欲,不为物所诱、不为利所惑,洁身自好、廉洁自守。
坚持做到在家敬父母,积极主动做家务;在校尊老师,爱同学,清洁卫生尽心尽力;学习上自主勤奋能创新,独立作业不抄袭,考场上不作弊;不撒谎不骗人,与人交往讲诚信,处事公平为人正直,坚持实事求是。生活上不比吃,不比穿,干净大方要得体;教室里不开“长明灯”,洗手间里不淌“长流水”,餐厅就餐人人当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文明有序走路队,学校班级形象不能毁。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让廉洁的清风吹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同学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愿我们所有的同学都能够与廉洁诚信同在,与公正俭朴同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继续了解学习反腐倡廉的知识、故事和人物,自觉把“廉洁”作为心灵的准则和行动的指南,培养“廉洁、诚信、公正、俭朴”的品德,将来做一个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为全社会的廉政文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为祖国、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