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有关端午节作文初三

时间: 04-29 栏目:话题作文

1端午节

闻着粽子的香味,我馋得直流口水,迫不及待拿了一个粽子,剥开粽叶,哇!里面包了肉,香菇、小虾米等佐料,好吃极了。

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三大传统节日之一,“五”通“午”,端午节又名“端五”,另外又称“端节”,“午日”、重五。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相传在五月初五这天,屈原投汩罗江自尽,人们怕屈原的尸体被咬龙水兽吃了,因而纷纷划船下江捞救。可是河水很急,早已不见屈原的身影了,于是人们往江中投饭团,外系五彩绳,鸡蛋等食物,让蛟龙水兽有东西吃,就不会伤害屈原了,。渐渐地就流传着在端午节这天要划龙舟、包粽子的习俗了。

以前的端午节我没什么印象,可是今年的端午节,一大早妈妈就端来一盆香喷喷的粽子,一个个清翠清翠的。粽子的形状有棱形的、四角形的、有肉粽子、也有八宝粽、还有碱粽等各式各样的。看上去真不错。闻着粽子的香味,我馋得直流口水,迫不及待拿了一个粽子,剥开粽叶,哇!里面包了肉,香菇、小虾米等佐料,味道一定好极了,我三五口就吃完了一个粽子,接着又拿来一个,妈妈告诉我说,粽子虽然好吃,但不能吃太多,吃多了消化不好,叫我吃二三个就可以了,可是味道太好,我觉得吃不够,呵呵……

我们一家人围着吃粽子,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感觉好温馨!

2端午节

端午节又要到了,我又感受到了那种真我纯我的意境。

小时候,我只知那端午节吃粽子。吃着香香的粽子,我问妈妈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妈妈告诉我,那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纪念他不愿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纪念他至真至纯的真我风采。

大一点儿后,又是端午节,我看到了有关屈原的国画。画面上的屈原解衣散发,白衣乌发任风吹拂,口中似在狂吟高歌,不拘礼法,完全自我。这时,我又想起了妈妈的话:至真至纯的真我风采。

再长大一点儿,从史书中了解到了屈原的伟大,也在他的诗中领略到了真正的他。屈原爱国,死谏楚王;屈原浪漫,著有《离骚》。但这只是表面,我更爱的是他狂妄张扬的个性,爱他的真我风采。

在众人皆醉得麻木环境中,他选择了一人独醒。

在世人皆浊的肮脏社会中,他保持着一人独清。

离开了王都,他投入汨罗江中的波浪。

褪去了华服,他裹上出水芙蓉的碧叶。

他狂放的高歌与散飞的长发释放着他的狂妄与任性。

他愤然地罢官与冲动的投江展示着他的清高与孤傲。

他天真地处在官场,认清了世人的丑恶与腐败。

他诚恳地到处游说,认清了众人的沉睡与昏醉。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对他如此的敬重。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要纪念他,纪念这种精神。这正是端午节的意义所在。

正是他的真我风采让他达到了仙的境界,让我也为之放歌,放歌在这飘着粽香的端午、真我纯我的端午、至真至纯的端午……

3中国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

岳阳汨罗市屈子祠镇屈子祠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端午节文化最为深厚的地方之一。在中国很多地方只过一个端午节,而秭归却有三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每到端午节,秭归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纪念屈原、举行仪式公祭屈原,此外还有挂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每逢端午,华东的江浙一带,老百姓喜欢晚上划龙船,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而贵州的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

除祖国大陆在端午节有赛龙舟的风俗外,清朝乾隆年间,台湾也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举行龙舟竞赛。而在香港、澳门等地,端午节龙舟竞渡的风俗。

4我眼中的端午节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来到了,这个节日是我盼望已久的,因为在这天我可以吃粽子、系五彩线……小时候常常听太姥姥讲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战国时楚国人,他非常忠诚于楚王,但屡遭排挤,被流放,最后投汩江而死。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赛龙舟。百姓们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这样一来,大家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屈原。听了太姥姥的故事,我常常猜想:是什么样的人物才能赢得这么多人的敬佩和爱戴?从那时起,屈原这个英雄般的人物就走进了我的心底,我开始对端午节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听太姥姥说,在传统的端午节里,人们有举行划龙舟比赛、吃粽子、系五彩线、挂蒿草,配戴香包习俗。

端午节有这么多的习俗,真是太有趣了!真想亲眼一见。“妈妈,快来!你看,那就是赛龙舟!”“在哪?”同样对端午痴迷的妈妈赶紧放下了手里的报纸,同我一起聚精会神地看电视上那精彩动人的画面:船是狭长、细窄的,船头装饰着龙头,船尾装扮着龙尾,再着上红、黑、灰等鲜艳的颜色,龙舟栩栩如生,仿佛真的游龙一般在水上穿梭嬉戏。船上三五十个挠手齐心协力、动作一致,一时间,鼓声阵阵,号角响亮,一时间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龙舟比赛真是热闹而激烈啊!粽子是我最爱吃的了。粽子个头较小,为斜四角形。多以红枣、豆沙为馅。因为在北方,每年吃的都是蜜枣粽,但今年不同了,妈妈和姥姥亲手给我包了蛋黄肉粽、鲜肉粽和梅菜肉粽,实在是太好吃了,让我吃个肚子溜圆。端午节系五彩线、戴香包更是我的最爱。太姥姥在世时,每逢过端午节,她都会提前给我做好五彩线和香包。

香包呈小葫芦型,里面装的香草,香包的面是用红色提花的缎绸做成,非常漂亮。端午节早上一起床,太姥姥就给我的胳膊和脚踝处系彩线,把香包带在脖子上。太姥姥说,这样可以防止蚊虫咬,又可以避邪。这个香包至今我还保留着。虽然,太姥姥已离开我很久了,但每当我看到那个精致的小香包时,她那慈祥和善的笑容就浮现在我的眼前。现在太姥姥不在了,做香包这个任务每年端午节就由姥姥来完成了。虽然,姥姥做的香包没有太姥姥做的那么精巧别致,但我一样喜欢。

这是老人对孩子的真挚牵挂。在国家已经把端午节列为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了,同时这天也列入国家法定节日。我非常喜欢这个节日,因为它带给了我对美食的鉴赏和对古人的追亿之情…

5端午情思

芭蕉绿了樱桃红,岁月太匆匆。一眨眼就到了粽子飘香的时候,“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的情怀也深深渗透我的心灵。

放学后站在公交站点等候公交车,看着车水马龙,手中拿着各大超市派发的促销传单,抬头望着对面湛蓝空中飞机行过的路线,一道弯弯长长的,带着悠悠的白云,缕缕粽香都已倾入鼻中,过节的情景又回忆在脑海里……

端午节快到的时候,总会去摘箬竹叶,把箬竹叶一片片洗净等待着包粽子。每家每户还会在门前挂上割来的艾草和菖蒲,一大清早,整个村子都散发着艾草和菖蒲的馨香,待粽子放锅里焖熟之后,灶前屋后便弥漫了箬竹叶的清香,母亲还会从坛子里掏出裹有红泥和黑烟灰的咸鸡蛋来,待母亲用刷子刷去结得牢固的红泥和烟灰之后,便放入锅里煮,煮熟了,还会挑出一些染上鲜红的色,我特别喜欢得到这红色的蛋,总感觉它比没有染色的蛋更加的好吃好看好玩。去做客的时候,还会有一个网袋,红色的鸡蛋就装在网袋里,网袋挂在脖子,感觉别提有多神气,犹如带了无比珍贵的首饰似的。得到的红蛋都放在网袋里了,一个都舍不得吃,还要带回家当着别人的面炫耀一番……

那时幼稚的表现,那时纯真的年华,那时的端午节。我无妨想象当有一天,我离开了这个村子,离开村子里的人时,将是怎样的一番情形,那是怎样的一番不舍与留恋啊!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那些在外漂泊的游子们在外过了不知几个端午节,不知道守了几度闲愁,不知道错了多少年华。都说“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我想,那份最淳朴的乡情是无法忘怀的,或许,某个游子正听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杯觥交错和爽朗的谈笑声,心中有种说不出是孤独还是落寞的滋味,淡淡的,想着八千多个日日夜夜就这样滴在时间的流里,像针尖滴在海里,悄然无声,穿梭于人流之间,夏日的街道郁郁葱葱,将思量编织成文字,像我一样,像我一样的执笔于纸,写着浓浓的端午情思。

6欢乐的端午

什么节划龙舟?什么节吃粽子?什么节佩香囊?当然是端午节了!

记得那天早晨,我被一阵奇怪的声音吵醒。我拖上拖鞋,伸了个长长的懒腰,走了出来。咦?妈妈在干啥?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不解的望着妈妈:“妈妈,你在干啥?”妈妈抬起头,有衣角擦了擦汗说:“今天是端午呀!赶着做粽子呢!”“我也要!我也要!”我大喊道。这时,爸爸正巧醒了,说:“要不咱们一起来做粽子吧!”“好啊!”我一口答应了。

我们开始做粽子了,爸爸熟练地抽出两张粽叶一头一尾的反方向重叠,放入一些肉,蘑菇,米饭,鸡蛋,又马上包好。又用绳子把粽子包好,一个粽子就好了。我惊讶地望着爸爸,问道:“爸爸,你咱么做的那么好呢?”爸爸抬起头说:“哈哈,想当初,我可是镇子上的粽子高手呢!”妈妈哈哈大笑,做出了一个粽子,我看了连忙为妈妈鼓掌。爸爸看了不服气了,抽出粽叶,开始做粽子。很快又做了一个粽子。我看了一下,好家伙,妈妈的不错,爸爸的也不赖。后来他们就自己做自己的了。

看了好一会儿,我也不甘落后,拿起粽叶,学着做。先用手把粽叶卷成一个漏斗状,然后放入一些肉,米饭。谁料没捏好,米饭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落在地上,又像一个个跳水运动员一样,落在地上。望着地上的米粒,我像放了气的气球一样,焉了。一旁的妈妈鼓励我继续努力。我心中又涌起了勇气,重新做了一个粽子。可是做出来的却是个大瘦子,爸爸笑的前俯后仰,上气不接下气。我很高兴,头次做就能做那么好。我把粽子放在粽子堆中,但是它那么显眼,我决心再做一个更好的。后来经过我的不断努力,终于把粽子做得有模有样的,我的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吃饭了,看着热气腾腾的粽子,我们一家人都沉浸在幸福中。

7家乡的端午节

对过节的兴趣越来越淡了。春节便春节,在冰箱里多放些东西,坚持几天不去菜市场而已。中秋便中秋,买来月饼也不吃,做做样子罢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的香味越飘越浓的时候,我们刚好学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鸭蛋》一文,平淡幽默的语言,侃侃而谈中流露出对故乡和儿时生活的眷恋,这种情愫抓紧了我,让我也深深的陷进了对家乡的怀恋之中。

家乡的端午节是有很多讲究的。包粽子,粽叶有要求,新鲜的芦苇叶,碧绿碧绿的,或者是槲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到位,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饱满的蜜枣,花生仁,葡萄干,都早已泡好,勤劳的女主人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再用丝线层层缠绕,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爱用火炉,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炉子上,能焖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孩子们一起床,揭开锅,就是热腾腾的粽子,屋子里,院子里顿时都弥漫着芦苇叶和粽子的香气。除了吃粽子,还要吃煮熟的大蒜,鸡蛋。这几种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圆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红色的椭圆的鸡蛋,碧绿的不规则形状的粽子,从颜色的搭配到形状的组合,都煞是好看。熏艾蒿,我们这里离山远,艾蒿都是从集市上买的,在端午节这天挂在门楣上,过几天干透了,取一两只在屋子里点燃熏一下,至于熏的目的是什么,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说是熏蚊子的,我想可能还有更多的东西,比如蜈蚣,蝎子什么的,大概类似其他地方的熏五毒吧。带香包,鲜艳的布料做成各种形状的饰物,里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孩子们心爱的饰物,挂在脖子上不时的嗅一下。系五色线,手腕脚腕都要带。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黎明时分却去田野里拔“圣草”了。这里说的圣草,加引号,是我实在想不出当时大人们怎样说的。

长辈告诉我们,月宫里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捣药,这些药是要在端午节前夜,洒在各种草木上,河水里。在端午这天太阳没出来之前,这些药还停留在草上,如果这时拔回来,熬制成水,用这水来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当然非常相信,天蒙蒙亮,我们就呼朋引伴的出发了,向着蒙着神秘面纱的田野,我们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圣使命。农历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气凉凉的,清爽滋润,周围都静悄悄的,你无意的一台眼,也许就逢上邻家来挖野草的孩子。相视一笑里,多少欢悦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这一天提前被惊醒了,那茁壮的青草上,露珠还在转动,我们需要的草是有讲究的,如猫猫眼,一摸眼就红的那种草,今天不怕它,就采。还有车前草,节节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采回家,这样那些神秘的药才会有效啊。慌慌张张的回家去,抬头看看天空,战胜了太阳般的自豪。现在想来,还觉得那种神秘如格林童话中的哪一篇,太阳一出,万物回复原貌的神秘。

又要端午节了,谁还会去野地挖草呢,给孩子洗澡,有专门的沐浴露了,粽子也懒得包了,吃不了几个,干嘛哪么费劲,买几个就好了嘛。可是,在种种过程里藏着的细心,乐趣,也买些就可以了吗?在能亲自做的时候,不要买了吧,因为一个简单的“买”字,让我们失去了多少美好的东西啊。

8又到端午

粽叶飘香,又到端午。关于端午的种种传说,又再现脑海。望向湖畔,忆起楚国一代伟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关于屈原,连他是哪朝人自己都不大清楚,唯一能够明白的,就是屈原不忍看自己的国家灭亡,投至泊罗江。上历史课,说屈原大无畏,拥有大胆质疑的理性精神,屡次劝说楚王莫信秦。可提议不被认可,反遭迫害,流放人间,直至江中,以示清白。

相传屈原投江前遇一渔夫,渔夫惊讶:“子非三闾大夫也?”可想当时屈原苦笑,浅浅摇头。遇问之为何落得如此田地时,无奈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夫反问:“何不与世推移?”屈原不从,大叹:“安能以皓皓之白,而以蒙世俗之尘埃乎?”至此稍觉屈原似乎太过自负,而且暗想屈原也傻,为何不看大局之势而行,非得自寻死路?留得青山不怕没柴,日后再细想怎样挽局不好吗?

关于疑问,自看前人评价屈大夫,至王逸叹:“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方才明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苦心。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五月初五,泊罗江畔一声水响,既而化为宁静。已明白屈原的志向,投江乃示忠心,明清白,便想明为何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一直不见尸体,于是后人为寄哀思,于此日荡舟之上,投掷米团,免遭鱼虾攻其身。

细想屈原投江时,又是怎样一种情怀?是心中大释?还是含悔而死?想到渔夫走时的莞尔笑歌环绕江前,便明屈原带上清白而去,留下淡然而离。他笑叹今朝,笑看释怀。不与多言,只以《离骚》献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惜未将真理求出,自先奔赴湘江,留下离骚,让世人明孰是孰非。

屈原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不过红尘一瞬,两千多年的岁月也是转眼即逝。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那众人皆醉我独醒,不允世俗尘埃染皓皓之白的屈原,终将留予世人心中,一代又一代地看其释怀一切,淡然一切。

粽叶飘香,又到端午。端午之际,屈原仍在。沧浪之水,或清或浊,难以明确。只能遂去,不再复言。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