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作文小学
1竹
竹,向来被文人墨客们所喜爱,我也对熟情有独钟,是什么让大家如此爱竹呢?
竹,扁平的叶片,一柱擎天的枝干,矗立在天地之间,中空有节,它还有紧紧下扎的根,使竹子永不倒下。
郑板桥一生爱竹,画竹,更酷似竹,我只是百年之后在一长叫板桥的纸上走过,走在那条铺满中国式气节的竹子中,我只是百年之后仰慕你的一个小生,啊!板桥!我跟在你的脚印背后,目睹了一个个瘦骨嶙峋的脚印,它们触目惊心啊!你迎风而立的背影让我误以为是西窗下的一棵篁竹。任它东风也好,西风也行,北风也罢。只有你是那样的不折不摧,不卑不吭,站着,迎风送雨,沐霜淋雪。
竹不仅有节气,还是虚心的,正如古人云:“虚心正如古人云:“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它从不夸耀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总是默默的守侯
着。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宁可食我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竹还很有人情味呢,相传,古代有一个帝王叫禹,他死后,他的妃子娥皇和女英痛苦而流下的血泪染红了一种竹,从此,这种竹就有了斑点,被称为湘妃竹。
老家就有一片湘妃竹林,芊芊青翠欲滴,枝枝绿意生凉,竹枝上的斑痕随意洒着如泪轻摇,怔怔的要落下来。[红楼梦]中的林妹妹被称为萧湘妃子,是因为她很喜欢萧湘馆的竹子,她也爱竹的气节,她为了自己的真爱而奋斗,也留下了血泪。
竹还是岁寒三友之一呢,何谓岁寒三友?就是“连锋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依绝壁”的松“等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梅,还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能在如此多的植物中成为三友,竹的过人之处可见一斑。
竹全身都是宝,竹爷有一股大自然的清香,可以用来包粽子。竹的枝干可以用来做椅子。笋子鲜嫩无比,吃起来唇齿留香。
世事如棋,一切都在变,但总有一些东西,坚硬比磐石,柔韧如蒲苇,会长久留在你的心里,不被时光裹挟而去,那就是竹的精神!
2竹
竹子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在公园里,在小院中,在山坡上常常都会看见竹子的身影。
我爱竹子,爱它的样子。春雨刚过,鲜嫩的竹笋就破土而出。它们从土地冒出来,从石缝中钻出来,从沙砾中挤出来……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比钢钎还坚硬,比风钻更锐利,任何阻碍也压制不住它们向上的生机。竹笋贪婪地吸吮着春天的乳汁,几个月工夫,就长成了一片竹林。竹子表面十分光滑,摸上去冰凉舒适。它的整个身体油亮亮的,绿得像一块翡翠。一阵微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像少女轻抚琴弦,像春蚕吞食桑叶,听上去十分惬意。
我爱竹子,爱它的顽强。每当狂风暴雨来临,它们个个精神抖擞,毫不畏惧。即使狂风吹落它们的枝叶,暴雨折断了它们的“脊梁”,它们仍然不肯向暴风雨低头,高高地挺立着,将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它们像一排排坚强不屈的士兵一样,不肯向敌人投降屈服。
我爱竹子,爱它的无私奉献。竹子全身都是宝,它的主干可以做房梁,枝干可以用来加工成笔杆或扇子,既精致又美观。竹片还能做成许多生活用品:如扁担、凉席、竹椅等,竹叶可入药或泡茶,竹根可以做根雕等工艺品……可以说竹子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绿色宝藏。竹子任由人们从它身上索取,却从不抱怨。
我爱竹子,爱它的品质,爱它的坚强不屈,爱它的默默无闻,爱它的无私奉献。在生活中就有着这样的人。5.12汶川大地震中,有数以万计的群众受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武警官兵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着,每天都在废墟中挖掘着,搜寻着幸存者,他们用无私的爱拯救了千千万万的受难群众。这种精神不正是竹子的精神吗?在去年湖南发生的冰冻雪灾面前,电力工人们冲锋在前,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有三名烈士因工殉职,他们的献身精神不也具备竹子的高贵品格吗?
这些英勇的战士,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光荣地献身祖国,他们值得我们歌颂,值得我们学习。我也要像竹子一样,做一个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人。
3竹
我爱亭亭玉立的小草,我爱香气扑鼻的花儿,我更爱清秀挺拔的竹。
身穿绿色盛装,高高挺立着,这就是我最爱的——竹。
我的窗前种着几株竹。
我爱竹——
爱它那清秀挺拔的气质。每天早上起来,带着这种初醒的慵懒感觉拉开窗帘,一幅翠竹图便展现在眼前,顿时,一种清新的感觉流进心底,加上令人陶醉的绿色,往往忘了早上时间的宝贵,久久伫立在窗前凝望。那碧绿的竹叶,再托上几滴圆滚滚、亮晶晶的小露珠,越发绿得发亮,绿得心醉;那竖立的竹干,高高傲立在窗前,显得清幽、雅致。
我爱竹——
爱它那清丽脱俗的风韵。竹子终发常青,若以此比人便为“青春永驻”。想想看,一个人若永远充满青春活力,不也会像竹子一样吗?绿色象征着活力。
我爱竹——
爱它那坚强不屈的性格。暴风雨过后,院里的花尽是花零叶落,唯有竹,那清秀挺拔的竹,仍潇潇洒洒地、高傲地站立在窗前,不时向我露出满不在乎的笑容。
我爱竹——
常幻想自己也是一株清秀挺拔的竹。
我爱竹——
希望能把自己锻炼得像竹一样,坚强地走向人生的坎坷之路!
4竹
竹子是我国古代的正直代表物,谚语有“君,当如竹”之说,可见竹在古代劳动人民地位多么重要啊!
古代,有许多关于竹子的成语,如:胸有成竹、势如破竹、鲇鱼上竹、竹马之好、竹苞松茂、丝竹管弦、书功竹帛、金石丝竹……这一切说明古代劳动人民对竹子是多么喜爱.
竹还是一个大家庭,竹,学名Bambusoideae(Bambusaceae),禾本科多年生木质化植物。竹枝杆挺拔,修长,亭亭玉立,袅娜多姿,四时青翠,凌霜傲雨,倍受我国人民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兰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我国古今文人骚客,嗜竹咏竹者众多。据传,大画家郑板桥无竹不居,留下大量竹画和咏竹诗。大诗人苏东坡则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竹的种类很多,合计种、变种、变型、栽培品种计500余种,大多可供庭院观赏,着名品种有:楠竹、凤尾竹、小琴丝竹、佛肚竹、大佛肚竹、寒竹、湘妃竹、冷箭竹、大箭竹、唐竹、泰竹、大泰竹、孝顺竹、粉单竹、牛耳竹、方竹、四川方竹、龙拐竹、车筒竹、青皮竹、粉单竹、短穗竹、黄竹、花秆黄竹、巨龙竹、拐棍竹、光巨竹、阔叶箬竹、水银竹、人面竹、毛竹、花毛竹、花竹、紫竹、斑竹、龟甲竹、淡竹、刚竹、苦竹、金竹、龟纹竹、银链竹、玉边竹、茶秆竹、矢竹、泡竹、罗汉竹、苗子竹、鹅毛竹、刺竹、菲黄竹、华箬竹、墨竹等。竹除观赏外,还是优良的建筑材料,竹笋是美食,可制成笋干或罐头。
从土里面钻了出来。指竹子成材后,做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扁担、箩筐等,为人们做好事。春天竹子破土而出。竹子生长的情况。竹子的用处可大了!
竹从枝到叶,从根到梢,全奉献给人们,它们真是默默无闻、给人无私奉献。
5竹
我是一株竹,一株翠竹,我住在宜宾的蜀南竹海。我的家乡优雅美丽,是中国十大最美的森林之一。有许多人都到我家乡来旅游。“十一”长假,有个马小荷同学和她的爸爸妈妈也到我家旅游。见证了我们竹子家族的美丽和壮观。
我长得苗条、挺拔,身穿环环相连的紧身衣,显得很精神。茂密的叶子,青翠欲滴,那是我的秀丽长发。我的根深深地扎进泥土里,任凭风吹雨打,决不断头折腰。
美丽的蜀南竹海,住着我们竹子大家族,漫山遍野,都是我的兄弟姐妹,爷爷奶奶,爷爷的爷爷、奶奶的奶奶……我们家族的所有成员都只喜欢绿色的衣服,年纪大点的着墨绿,年轻一点的穿深绿,再年轻一点的是翠绿,更年轻一点的是淡绿。我们站得笔直笔直,一排排,一丛丛,一片片耸立在座座小山上,连成一片竹子的海洋。走在林间小路上,你可感受到绵绵春意,阵阵清幽,无比惬意。当你坐上盘山索道,更为壮观的景象立刻呈现在眼前,索道舱从竹梢滑过,感觉想在蔚蓝的大海上冲浪。
我们竹子还可以做成好多美味佳肴,如竹笋、竹衣、竹胎、竹蛋、竹帽多可入菜。马小荷今天就大饱了口服,有竹笋顿鸡汤,青椒炒竹衣,玉米炒竹胎和泡椒竹蛋,真是让人垂涎欲滴啊!
我们竹子更有值得世人称道的品质:坚韧、正直、团结,风过而不折。从古到今,有多少赞美我们竹子的诗,比如《题竹石》里说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保护着土地,避免水土流失,还给人类带来清新的空气,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造福人类。
竹,清秀挺拔的竹,团结坚韧的竹,无私奉献的竹,哦,马小荷同学,还有那些旅游的匆匆过客,你们可真正了解和懂得我们吗?
6竹
我喜欢竹,小时侯在崇明岛“插队落户”,曾迷恋村前宅后的竹园。干活劳累时,躺在竹荫里休息,听风吹竹叶幽响不绝,看眼前天光绿影班驳,记忆中和竹子有关的古诗纷纷涌上心头。
最熟悉的是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诗从小就会背,在乡村竹园里独自吟诵时,却难以体会它的妙处。那时,衣衫褴褛,面有菜色,饥饿,疲惫,没有明月相照,更没有古琴可弹,哪里来那一份闲适和风雅?
倒是想起李商隐的《湘竹词》,有些共鸣:“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写诗需要灵感和情绪,读诗其实也一样,不同的心情和处境,读相同的诗,也许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在城市里生活,和竹子相处的机会不多,读古人的咏竹诗篇,似有清风扑面。
南朝刘孝先的《咏竹》,是最早以竹为题的诗:“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人上宫琴。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那也许是诗人以竹自比,感叹怀才不遇,最后那两句很有想象力。
唐诗宋词中,写到竹子的诗不计其数。李贺写过一组咏竹诗,流传虽不广,其中有佳句:“风吹千亩迎风啸,乌重一枝入酒樽。”
苏东坡的爱竹,也许前无古人,竹子和他终身相伴,不管到哪里,他的眼帘里不能没有竹荫,“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他的名言。年轻是,东坡咏竹有豪迈之风:“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中年看竹心情平淡:“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窗扉净无尘,几砚寒生雾”;到老年:“累尽无可言,风来竹自啸”“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由豪迈到平静恬淡。这是他人生的轨迹,而诗中之竹正是他不同时期的心态写照。
唐诗咏竹诗句中,读来最亲切者莫如刘长卿《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中的那两句:“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荫待我归。”这句诗句中,竹子是忠诚亲切的朋友,永远默默地站立在那里,以清凉的绿荫迎候诗人的归来。
7竹
我在万紫千红,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里。唯独钟情于她—竹。那是因为她有坚强上进的精神,也有朴实而美丽的气质。
竹子能够在荒郊野岭中生长,也能在贫瘠的土地中生长,她有顽强的生命力。正如郑板桥所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诗人对竹子是多么喜爱。的确,竹子是美丽的。每当我看翠竹时,总会使我忘记世间的一切烦恼,带来欢乐。人们赞扬白杨树是因为它有力争上游的精神,喜爱垂柳是因为它有柔软的枝条,婆娑的姿态。我觉得竹子都具备这些。难道不是吗?你看那傲然挺立的竹竿子不就有力争上游的精神吗?那随风起舞的枝条绿叶不就有柳树那样的柔美吗?
竹、梅、松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它们在冬天依旧是翠绿如常,幽香袭人,然而三友中的竹,却更具有不平凡的气质。她和松树一样碧绿常青,和梅花一样挺霜傲雪,她还具有中通外直、不屈不挠的气概。难怪自古以来人们都称赞她。
竹对人无所求,给人却是极好的东西。有的用来作箭矢、编织竹器;有的用竹子做栋梁之材,修建房屋;还有的做成竹笛、箫等乐器,给人们以欢乐;还有的被当做燃料烧成灰,她却毫无怨言。
啊!我爱竹!啊!我赞美竹!
8竹
我家阳台上有一盆竹子亭亭玉立,它笔直地站在花盆里。我家阳台上的花数它的年级最大,它就像一位勇士,保护着自己的兄弟姐妹们。
当每天清晨我给它浇花时,它都是青翠欲滴,叶子上不时会有一滴滴露水。我家的竹有地下根状茎。节明显,各节生芽,地下茎各节的芽可萌发成各节的分枝。竹竿上有叶无柄,分枝上的叶为营养叶,批针形,具短柄。在某些地区,也有丛生的竹子,但我家的就是丛生竹。你们知道吗?竹子的一部分还可以入药呢!竹青可以去火清凉的药材。将新鲜的竹片放在火上炙烤得到的汁就可以治疗咳嗽和化痰。竹子是一种常绿多年生长的植物,一般的竹子都是在春,夏,冬生笋,而且有年份之分,所以和其它植物不一样。但是我却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竹子是一节一节的?而且还是直的。
春天,它沐浴着春雨和春风。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几根竹杆抽出了绿色的嫩叶。在微风中,在春雨下,竹子依然挺着身子,从不向风雨屈服。
夏天,它沐浴着阳光,也抵挡着阳光,阳光向它洒去,它却不屈服,依然摆出它那高傲的样子--挺着胸,笔直的站在花盆里,还更亭亭玉立了。
秋天,它沐浴着秋风,也抵挡着卷卷而来的沙子。秋风和沙子向它扑去,它也不屈服,摆着无所谓的样子,它好像在说;“哼!我才不怕你呢!”它好像当这是一种享受。
冬天,它抵挡着寒风。当寒风呼啸时,它更是无谓,只是笔直的站着,好像把这件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俗话说得好“只要有问题,必定有答案。”所以,我来解决我提的问题吧!其实,我先去问爸爸,爸爸那时很忙,就顺便说了一句:“因为竹子是空心的。”我一上网一查,原来如此:竹子是空心的。从植物进化看,应该竹子的茎最初也是实心的,因为茎加强了机械组织和维管束,将中心的髓部退化,所以就成了管状结构,而且很滑。
我爱竹,我更爱竹子: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是正直;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是奋进;竹外直中通,襟怀若谷,是虚怀;竹有花深埋,素面朝天,是质朴;竹一生一花,死亦无悔,是奉献;竹玉竹临风,顶天立地,是卓尔;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是善群;竹质地犹石,方可成器,是性坚;竹化作符节,苏武秉持,是操守;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是担当的十大精神。
9竹
我本不喜欢竹。
竹子光溜溜的,只有最上面有一点少少的且扁扁的竹叶。既不能为人们遮风挡雨,又有一定危险性——竹叶中暗藏着蛇,而且竹叶上有一些很小的刺,稍不注意就会割破手指。
在一个夏夜,我在一个公园的小路上散步。走在石板路上,月亮正安详地俯视大地,茂盛的树叶拦不住夏夜的燥热,几根冰棍根本降不下逐渐上升的体温。这时,吹来一阵微风,不同于早上干燥的热风,风是清凉的,还带着一丝清香,我细细一闻:哦,原来是竹叶的清香。原来小路旁边种满了竹子,用手一摸,早上看起来十分难看的竹在夜晚触摸下,竟如此光滑,在柔柔的月光下,竹显得更加高大挺拔。
洪水来了,水到的地方一切都被摧毁,唯有那防洪堤上的竹林仍竖立着,不曾有倒的迹象。是竹,用自己细瘦的身体,深扎于泥土的根,保护了防洪堤,削弱了洪水的威力,保护了防洪堤后的人们。
竹是柔弱的,竹也是刚毅的。竹虽然其貌不扬,虽然没有梧桐树那样挺拔,虽然没有梅花那样香,虽然没有玫瑰那样妩媚,虽然没有银杏那样珍贵,但它有着其它的植物所没有的坚韧刚毅。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竹一样的人,他们生活在基层,不曾被人注意,他们为了城市建设,为了家庭,不辞辛苦地工作,不曾叫过累,他们就像竹子一样。
在公园,一块角落里,种着几棵劲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