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作文
1孔繁森事迹
新时期gcd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父母被震灾夺走了生命。他将这3个孤儿接到家里,担负每次下乡总要接济生活贫困的藏族群众,有时不到半个月,工资就所剩无几。领养了3个孤儿后,孔繁森经济上更加拮据。为了不让孩子们跟着他受苦,他悄悄地来到了西藏军区总医院血库,要求献血。护士认为他年纪已大,不适合献血,他就恳求护士:“我家里孩子多,负担重,急需要钱,请帮个忙吧!”护士见孔繁森如此恳切,只好同意他的请求。1993年,他先后献血900毫升,共收取医院按规定付给的营养费900元,都用于生活补贴。
在外人眼里,一个gcd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
孔繁森的一生总是把这句话: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当成自己的人生格言。
2孔繁森的故事
妈妈从图书馆为我带来一本《爱国主义丛书》,最吸引我和感动我的是——孔繁森的故事。孔繁森1944年7月出生在山东聊城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从他懂事那天起,在父母那里得到的就是清清白白的为人、实实在在做事的教诲,1966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9年和1988年,他两次从山东到西藏工作,历时十年之久,第一次进西藏担任岗巴县委书记,三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
1993年春天,年近50岁的孔繁森再次赴藏任阿里地委书记,在阿里不到两年后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398个,行程达八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留下孔繁森深深的足迹。孔繁森还领养了三位在地震中失去亲人和家园的孤儿,一人孤身在外地工作,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辛苦和劳累可想而知,工作了一天的孔繁森晚上回到家,只要给孩子们准备饭菜,还要教他们一起娱乐。收养孤儿后,孔繁森的生活更加拮据,他曾三次以“洛珠”的名义到医院去卖血,多么可敬的老人啊,孔繁森爷爷虽然和我们永别了,但是他的形象,永远屹立在西藏人民的心中,永远活在祖国人民的心中。
3孔繁森读后感
读完这篇感人的文章后,我深有感触。这是在1992年,拉萨市黑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赶赴灾区。在那里,他收养了12岁、7岁和5岁的三个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孔繁森将他们带回拉萨,照管他们的生活,教他们读书识字,夜里孔繁森就同孩子们挤在一张大床上睡觉。年幼的孩子常在夜里尿床,他就不厌其烦地洗换床单。节假日只要有空,他说带上他们逛公园,逛商店,给他们买衣物……孔繁森虽然是副市长,但他每次下乡去,总要带些自己的钱给生活困难的乡亲,往往一月刚过半,工资就花光了,有时连养伙食费也不够交。他自己经常吃榨菜拌饭,却不愿让孩子和他一样受罪,钱不够怎么办?孔繁森就献血换钱来给孩子添补营养。市长格桑顿珠见孔繁森负担太重,领走了曲尼。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因车祸殉职,年仅50岁。
从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孔繁森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每一样东西……都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关心。像雷锋一样舍己为人。只为他人着想,不顾自己,把别人的生命只为他人着想,不顾自己,把别人的生命 看得比自己的还要重要。为此,我想到了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的话﹕“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犹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对啊!用这句名言来形容孔繁森正是恰当 。他这种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
4关于孔繁森
在西藏高原,在齐鲁大地,在全国各地,一个响亮的名字传遍城乡。这个名字就是孔繁森。
孔繁森生前两次赴藏,历时十载,为西藏的建设、发展和稳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每到一个地方,孔繁森都努力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在岗巴县工作期间,他和群众一起收割、大肠、挖泥塘;在拉萨工作期间,他跑遍了全市8个先区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他跨高山、涉深谷、过草原、访藏胞,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他团结和带领当地干部和群众为“新时期的雷锋”、“90年代的焦裕禄”、“新时期干部的楷模”。——摘自南方网讯
孔繁森,您真了不起,每次都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被人民群众称为“新时期的雷锋”。
5最让我感动的共产党人——孔繁森
孔繁森是一名值得我们尊敬的共产党人,在他生前的几年里,做了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事。正如孔繁森说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我们共产党员无论在哪里工作都是党的干部。越是边远贫穷的地方,越需要我们为之去拼搏、奋斗、付出,否则,就有愧于党,有愧于群众。”
“率领群众致富,是我们的天职。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这样,我们党才有威信,国家才有希望。”“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
孔繁森的一生基本上是在西藏度过的。1992年时西藏拉萨市发生了地震,孔繁森在废墟中找到了3个藏族孩子,由于这3个孩子的父母下落不明,所以孔繁森便把这3个孩子领养了——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5岁的贡桑。
孔繁森还以“洛珠”的名义献血3次,每次900毫升。每一毫升都蕴含着孔繁森对每一个人深深的爱。
1994年11月29日,在他完成任务返回阿里的途中,不幸发生了车祸,时年50岁。在他的葬礼上,有一幅挽联,上面写着“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
正如书中写到“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6我崇拜的英雄——孔繁森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敬的英雄,我心中也有崇拜的英雄,这个英雄就是孔繁森。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就是孔繁森调入西藏工作前的铭志。
孔繁森把党和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唯一选择,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到第一位,丢下家人及年迈的老母亲两次赴西藏工作。
1992年,拉萨市黑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赶赴灾区。在那里,他收养了12岁、7岁和5岁的三个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孔繁森将他们带回拉萨,照管他们的生活,教他们读书识字,夜里孔繁森就同孩子们挤在一张大床上睡觉。年幼的孩子常在夜里尿床,他就不厌其烦地洗换床单。节假日只要有空,他说带上他们逛公园,逛商店,给他们买衣物。孔繁森虽然是副市长,但他每次下乡去,总要带些自己的钱给生活困难的乡亲,往往一月刚过半,工资就花光了,有时连伙食费也不够交。他自己经常吃榨菜拌饭,却不愿让孩子和他一样受罪,钱不够怎么办?孔繁森就献血换钱来给孩子添补营养。市长格桑顿珠见孔繁森负担太重,领走了曲尼。
1993年,孔繁森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途中,因车祸殉职,年仅50岁。
每次一提起孔繁森或看到他的像片,我都不禁热泪盈眶。他是个勤政廉洁的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好公仆。我自己也是一名班干部,却没有以身作则,平时很少去关心班上的同学,我的所作所为与孔繁森相比是多么渺小啊!
他一身的清贫,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