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的段子
1. 让心灵宁静根本不是佛教的目的。佛教的目的是了解实相。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佛教老师宁可你有一个动荡但看到实相的心,而不是一个长久平静却见不到实相的心。
2. 佛祖想减肥又不好意思说,为了减肥,佛祖吃素,自称是为了不杀生,为了减肥,佛祖走遍四方去锻炼,自称是为了弘扬佛法,为了减肥,佛祖割肉喂鹰,这么狠的招都用了,当他发现猴哥整天湖吃海喝,还是比他瘦时,怒了,压了猴哥五百年……
3. 猪的四大理想:四周篱笆都撤掉,天上往下掉饲料。世界屠夫死翘翘,全球人民信回佛教。
4. 佛说人生:1、原谅别人,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2、时间可以流走一切烦恼。3、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你会很痛苦。4、经常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5、人不全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人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而已。6、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7、痛苦是因为你的修养不够好。
5. 一个人死后到了西天。佛祖说:”你此生一心向善,来世你想要什么?””我想要房子。”佛祖点点头。”给我一部好车。”佛祖又点点头。那人接着说:”我还想娶二房三房,***三奶!”佛祖打断他的话:”别再绕弯子了,你直接说想当领导干部不就是了!
6. 佛的化身有信仰支持,经过无数劫难,佛教已经具有一种自我复活的机能。但少年很危险,他只是生活方式,他不是意识形态。生活方式是自然的,没有什么标准,只要因此可以生活下去,它就是对的。而在我们时代的生活观念看来,生活方式只有进步和落后这个方向,没有少年这个方向。
7. 依佛教释尊的看法,万物不灭,始终以成、住、坏、空的顺序循环不已,永不止息。释尊也认为,万物皆苦于无止境的变化及冲突。然而,受苦受难的人们因为期待永生与灵魂不灭,愿意忍受这些痛苦,就因为存有这种期待,遂产生永远无法满足的私心,导致恐惧及忧虑的产生。
8. 大爱无言。佛教人放下,让人懂得悲悯,学会宽容。在长满莲荷的池中放生,相信今生所求之愿,一定会得以圆满。在佛前点亮一盏酥油灯,相信今生走失迷途,亦可以重新找到出路。在求佛的路上转动经筒,相信起伏跌宕的命运,从此会云淡风轻。
9. 佛教的教义说佛有三个身体。它们必须被了解。第一个身体称为法身、宇宙身、神身,你可以称它为神。第二个身体称为报身——第一个身体和第三个身体间的桥梁。你可以称它为灵魂。第三个身体称为化身、肉身。
10. 佛教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因为心量大,所以才是能成为佛祖、菩萨。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你的心量是能容一家人,多能做家长;心量是能容一县之人,就能做县长;心量是能容一国之人,那你就是能做国家领导。
11. 他说佛教是她的信仰,而她是他的信仰。于是他负了民众,兴建佛寺,迎接佛僧。而后佛僧们遭遇血腥驱逐,却使她伤心,郁郁寡言。他无能为力,她心生怨恨,再也不相见,但他如何做到。她让他离开,而他又怎会离开?世间情,怎堪这般不离不弃。
12. 基督教污染了整个世界。现在即使印度教徒也认为德雷莎修女是真正的圣人。耆那教徒认为,佛教徒认为,除非你为穷人服务,除非你为老人服务,否则你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宗教性的人。
13.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人为什么信教,也许是一种信仰,精神寄托,但人的主宰只有自己,如果只是盲目信教,迷失自己那么你只是个坠入深渊的恶魔罢了。
14. 我问一个佛教徒:“你日复一日捻着佛珠,念着佛经,究竟想得到些什么?“他回答说:”我渴望失去点儿什么。““啊?”“失去贪、嗔、痴和怒。“
15. 中国人得意时信儒教,失意时信道教、佛教,而在教义与已相背时,中国人会说,“人定胜天”。中国人的信仰危机在于,经常改变信仰。
16. 一个人信不信佛教,这个一点也不勉强。佛陀也曾说过:“对于不信佛的人,如果非要给他讲法,这大可不必。”然而,每个人都难免生老病死,而佛教中,正好有面对这些问题的最好秘诀。你如果用了其他方法都无济于事,那么试一试佛法,又有什么损失呢?
17. 佛教徒一向给人的形象一直是温和的,那么对异端的态度呢,既然说禅宗,禅宗最出名的六祖慧能不得不说。禅宗流传到后来的主要是惠能的南宗。当初禅宗的五祖弘忍要传衣钵,让命诸弟子作偈以呈,以神秀的偈子水平最高,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