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户原理作文
1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的理论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的一次实验。在这项实验中:一位学者找来两量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把它们放置在中等阶级社区和杂乱街区,他把停在中等阶级社区的那辆车的车牌摘掉,顶棚打了个洞。结果这量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杂乱街区的那辆车摆了一星期却仍旧完好无损。而把这辆车也打一个洞,结果仅过几小时这辆车也被偷走了。以这个实验为基础得出“破窗理论”。
一位企业老经过仔细观察发现的现象:当一栋房子的窗户玻璃出现第一块破损后,如不及时修补,很快,其他玻璃会接二连三的遭到破坏,如果及时修补,其他玻璃极少在被破坏。其实,破窗效应在日常生活之中广泛存在,学校也不例外,干净的校园如果有了第一片废纸,如果不及时清理,很快会更多垃圾出现;雪白的墙壁有了一个脚印,如不及时清楚,就会有更多脚印显出;学习中,如果有一天未按时完成作业,哪怕只是留下一条“小尾巴”,如不及时切除,往后的“小尾巴”就会越长越多,学习成绩就会慢慢下降!
人们的普遍心理是:如果在洁净的地面上丢下第一个垃圾,会很犹豫,而在肮脏的地面上丢垃圾会心安理得!
公众的麻木不仁,坏的行为就会滋生、繁衍。“破窗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应尽量避免出现能引起不良反应的“第一次”,如果“第一次”不可避免,应及时修补,从而避免不良的连锁反应!
2破窗户
将两辆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车停放在相同的环境里,其中一辆车的引擎盖和车窗都是打开的,另一辆则封闭如常,原样保持不动。
打开的那辆车在3天之内就被人破坏得面目全非,而另一辆车则完好无损。这时候,实验人员在剩下的这辆车的窗户上打了一个洞,只一天工夫,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人打破,内部的东西也全部丢失。
这就是著名的“破窗户理论”。其结论可以归结为:既然是坏的东西,让它更破一些也无妨。对于完美的东西,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维护它,舍不得破坏;而对于残缺的东西,大家就会去加大其损坏程度。这与道德似乎没有多大关联。人们也曾经用这理论在一座城市里做过类似的实验。
在一条街道上,先是扔了一些生活垃圾。没过几天,这条街道就被铺天盖地的垃圾覆盖,碎纸和塑料袋乱飞。同时,人们把另一条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并维护了好几天。这之后,每当街上出现脏物时,总会有人自动把它扔进垃圾箱;如果碰到外人往地上乱扔垃圾,还会有人制止。
既然这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惯性,我们就有必要把它引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来:让自己的人生干干净净,不要在上面乱扔垃圾,更不要轻易打破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户。
3“破窗理论”给我们的警示
打开引擎和车窗的汽车,停放三天就被破坏得面目全非;封闭如常的汽车,依然完好无损。车窗被打破一个洞,不及时修补,很快所有的车窗也会被打破了。这就是“破窗理论”。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犹如一辆汽车,而我们身上最初的缺点错误,犹如汽车被打破的第一扇窗。对自己最初的错误,如果不能及时反省、改正,我们就很有可能会犯的错误,甚至发展到后悔莫及。“小时偷针,大了偷金”,等到到了穷途末路,痛哭已经毫无意义。
这就是说,我们必须管理好自己生命中的任何一扇窗。我们必须严于律己,无论生活还是学习、工作,都不能去沾染任何一点恶习,而要像莲花一样即使处在污泥中,也要保持高洁的品行。我们要经常地检修我们生命的车内车外,我们要经常地擦拭我们生命的车身。只有如此,我们生命的车才有可能“安全万里行”。
“破窗理论”告诉我们,坏东西会坏得更快,完美的东西常常能得到人们不由自主地保护。
“墙倒众人推”。在这件事中,“墙”本身也有站得不稳,站得不直的缺点。要想不被众人抛弃,自己就应该多用知识、美德来充实自己。“天助自助者”。“自助者”不仅人人助之,而且连老天也助之。这原因就在于“自助者”有坚定不移的梦想、追求,有坚强不屈的意志、精神。“自助者”能使自己的生命之车展现出完美,展现出魅力。
司马迁遭受宫刑,用编着《史记》补好了自己饱受凌辱的生命之窗。曹雪芹家道中落,用创作《红楼梦》修好了自己的贫困之窗。爱迪生不停地做小板凳,补好了自己的笨拙之窗。霍金用他顽强的生命、顽强的探索精神,修好了他身体的残疾之窗。
我们每个人都要首先保护好自己的生命之窗。然而,万一我们的生命之窗有了破损,我们一定要最快地修补好它。人生最感人的,是人格魅力;人生最被鄙视的,是自暴自弃。
“破窗理论”使我们醒悟,给我们警示。愿我们牢记:天道酬勤,天助自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