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老师读道德经心得体会

时间: 03-22 栏目:心得体会

1老师读《道德经》心得体会

用智不及无知

《道德经》通篇潜藏的一个主题意识是,反对技巧,反对知识、反对乱为,主张静待事务自身的发展,自然成。道家强调乱用知识、乱用技巧、乱用智力,是很危险的事情。不作为,无知识、无智技在道家眼里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主张靠事物发展的根本道理,靠事物的自行演化,不劳而获,是道家的根本思想。

几千年来,道家的以上思想被视为保守、落后甚至反动。我现在认为这种看法可能是不识货的体现。道家强调不作为,无知识、无智技的基础是认为大自然自身会以最合理的方式存在和发展,顺着自然本有的发展事态、追随自然的节奏是最聪明的做法。乱思、乱想、乱研究、乱动颠倒了本末,把人的参与视为自然发展的主要条件,其实事物的发展是事物的自然属性,没有人的干预就能自然发展下去,如果人过度干预会破坏事物最合理的自然发展。一个“有知者”在干预自然的过程中,造成的麻烦比产生的利益大得多!人类那点可怜的“智慧”在大自然的固有智慧面前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个人认为道家的思想是非常高深的哲学,对投资有强大的指导意义。

道家强调知道最根本的道理、逻辑和规则后,必须要追求愚、笨、傻、呆,必须少做少为,少思少想,别求知、别发展智力、别发展技巧。严格来讲,道家这个思想对现代科学技术不是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但是对投资来讲,道家的这些观点是最正确的。投资你想得越多,出错的概率越大,你操作的越多,赔钱的风险越大,掌握的知识越多,自以为是的可能性越大,你觉得自己聪明,乱为乱动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少掌握点知识,能不做尽量不做,投资成绩自动提高。你知道终极的总道理就可以了,你知道真正的本质性逻辑和法则就可以,其他的东西能不知道就不知道,能不清楚就不清楚,太知道太明白是有害的。

圣人不为大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提出了一个与巴菲特的想法一致的观念:“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圣人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是说,杰出的人并不直截了当的去追求大事,难事,而是有意识的不做大事,不做难事。他们做什么呢?他们做的是比较容易成功的小事。对大事难事的把握和控制,在于从简单容易的方向下手,实现远大的目标,不与高难度的问题正面交锋,主动的避开高难度的问题。从小的地方做大事,而不要直截了当的构建一个大的格局,大场面。这样因为没有难度,就没有太大的失败可能性,不断的积累小的成功就能实现成其大的目标。把老子挖出来进入中国股市,会做得好,老子肯定是不懂现在经济,财务经济,金融学说,但他有大智慧,从简单入手,从易处入手,避开难的和大的,从而终成其大。

这个理念也正是巴菲特的核心理念之一,甚至也是巴菲特成功的根源之一,巴菲特:“我从不试图跨越七英尺高的栏杆,我所寻找的,只是容我轻易跨越的一尺栏杆”。巴菲特的意思是“我不做高难度的事,只做杀鸡宰羊的事!问题的难度降低后,错误自然不会发生。”

提升成功率的根本办法是为其易,为其细,为其小,不为其难,不为其大,不为其烦,逐步积累在时间的作用下能够成其大,成其功。这其实才是根本的成功之道。

2上善若水--读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

近期以来,我抽空读了老子《道德经》一书,受益匪浅。“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能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这段话的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应当像水那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正因为上善的人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老子是我国先秦道家学说的创立者,他十分推崇“上善若水”。老子以水为喻,择其善者,利者而论之,体现了老子的道德理念,更深刻地反映了老子的处世哲学。因为这“七善”蕴含了立身处世的方方面面,老子把他理解的天人关系、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处世谋略,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等一系列思想融合到一种理念当中,归结到“上善若水”这一“水德”上。老子从水的品德出发,阐述圣人的高贵品质和处世原则,最后总结归纳为“夫唯不争,故无忧”。这句话是老子论述“上善若水”的根本主旨,他认为,唯有做到不争名、不争功、不争利,才不会有任何过失和过错,也不会有任何忧患。水的特性近于道的特性,而圣人的特性就是水的特性,圣人与世无争不主观妄为,其结果是能获得别人得不到的东西,这是不争的好处。要做到不争,就要顺应自然法则,只有效法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才不会有过适和忧患。老子用水性来比喻上德者的人格,有道德的人,就应当效法水的柔性,温良谦让,无私奉献。那么,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园丁,我觉得确应如此。

“上善若水”启迪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襟怀坦荡,做一个清纯如水的人,洁身自好,纤尘不染,永远保持健康的肌体;启迪我们即使是处于艰苦的环境,也要安贫乐道,恪尽职守,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启迪我们不盲从、不盲争、不争名、不争利,将个人的价值体现在默默奉献的三尺讲台中。

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曾说,地球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作为一名经历风雨洗礼过的一名老教师,理应由比年轻人更为宽广的心胸与气度,更厚重的处世态度,理应有更为高尚的“水德”。年轻时的叱咤风云不再,如何面对年轻人的超越,如何接受即将退休的无奈,都是一个人必然面临的问题。这时候学会“上善若水”,就显得尤为必要,特别提醒自己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去领悟“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幸福真谛。年老是必然趋势,年老是阅历的丰富和内涵的积淀。老教师需要超越自我的樊篱,勇于并善于接纳和认可他人,并也得到众人的接纳和认可,就能够拥有一种清新、质朴、快乐的生活。大海之所以能容纳百川,是因为他的位置最低。老教师更需要不断地超越自我,以博大的胸襟对待党的教育事业,净化自己的道德心灵,不断在工作中取得新的业绩。

老子教诲我们不争,不是让我们消极避世,听天由命,他是在教导我们不要去争权夺利,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老子用“上善若水”讲述了一连串人生哲学的行为准则,无疑对我们立身处世具有重要的启迪。

水能以娇弱之躯将顽石击穿,让我们看见了它的执着;水从万丈悬崖飞流直泻,让我们看见了它的勇气;水百转千回终究东去,让我们看见了它的坚定;水潮来汐去从不违天地,让我们看见了它的诚信;水滋生万物无有所取,让我们看见了它的无私;水蒸升九霄千姿百态,让我们看见了它的超越。水对我们如何做人的启迪是如此丰厚广博,难怪先哲要生发出“上善若水”的赞叹!

3初读《道德经》的一些心得

对于《道德经》一书早已有所耳闻,很多经典名句都出于此书。但总是觉得此书太深奥、太玄,一直都不敢真正的接触它。在去年回家过年返回之时为了打发坐火车的时间,在一地摊买了一本《道德经》,上火车后一口气读完近二十章,回来很快读完这本经书。才发现《道德经》它包含了古人如何治国、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诸多方面的道理,涵盖古今,包罗万象。《道德经》是一部生活百科全书,感到从中获益匪浅。

最令我难以忘记的是此书的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水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东西,老子借用水的无形无体的特征来比喻人的心法(思维)也应该达到无形无体的境界。人因为受到形体的影响,所以总是难于达到“无”的境界。老子认为心法就要如同水一样不受形体的拘束,如此才能使心法获得无所不能的效果。老子把“道”作为宇宙的第一个因素,把“德”作为宇宙的第二个因素。能找到这两个因素,就等于达到了“上善”的境界。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就会表现出:“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水无私地滋润万物而不图回报,就象今年5、12汶川大地震中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援队员以及那些为灾区人民慷慨解囊的社会各界人士都充分体现出了这种上善的境界、大爱的境界。

第八十一章所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一章我觉得也很有意思,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说的就正是这个道理。真话,可信的话说起来一般不那么好听,因为这样的话常常指出你的缺点或错误。在古代,很多有作为的皇帝都设有谏官一职,用以专门给皇上进忠言。连自认为是天之子的皇上都认为自己有不足之处,何况一般的人呢?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逆耳之言时,不要反感,应冷静的自我反省一下。“美言不信”即好听的话往往不可轻信,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

还有在第七十九章里教会我们做人应想得开点,大度点,不要总记着一些怨恨,这样才能活得更洒脱点。“大怨”里说:“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如果把一个人所有的怨气都翻出来,不就会越想越气,甚至使怨恨更盛,而心中充满怨气,又哪能会有心去作善事呢?这样是修不好道的,做人也会觉得很累。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整天不开心,人更容易衰老,有时甚至会生病。若人的一生总是处于这样一种心境之下,那该是多么悲惨!若换一种心态,胸怀广博一点,把众多怨气都抛于身后,洒洒脱脱,这样才会感受到原来生活如此多彩!

《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名《道德经》。是一部值得仔细阅读好书。鲁迅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胡适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卢川芳郎说:“《道德经》有一种魅力,它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