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做的手擀面作文
1奶奶的手擀面
今天听说奶奶要做手擀面,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小时候住在奶奶家,我最喜欢吃的就是奶奶做的手擀面了,嫩嫩的,滑滑的,吃到肚子里还回味无穷。
一切准备就绪,奶奶要开工了。我很好奇这么好吃的面奶奶是怎么做出来的,于是守在一边仔细观察。只见奶奶把面粉倒进盆里,然后往里加了点水,使劲揉起来,边揉边跟我解释:“揉面可是个技术活,要揉的恰到好处,这面才筋道。”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转眼功夫,一个大面团就被奶奶揉成了。
接下去就是擀面了,得把这一团肥肥的面团擀成一个个薄薄的饼。奶奶把面团放在案板上,用擀面杖使劲往下压,反复转动擀面杖,渐渐的,肥肥的面团变成了“十五的月亮”,而且越变越大,越变越薄。想象着手擀面出锅的样子,我不停地催促:“奶奶,可以了,可以了,可以切了。”“小馋猫,急什么,少不了你的。”看着我猴急的样子,奶奶又好气又好笑。
终于轮到切面了,只见奶奶熟练地捧起“大月亮”,将它对折再对折,然后用菜刀一刀一刀地切成细条。看着奶奶专心致志“打造”面条的样子,我既羡慕又佩服。
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我最期待的,面条要下锅啦!奶奶把切好的面条端到煤气灶边,锅里放满水,打火烧水。不一会儿,锅里的水就“吹起了小泡泡”,奶奶赶紧把面条一股脑儿地倒进锅,面条跟着小泡泡们不停地“翻跟头”,香味不断地钻进我的鼻子,“引诱”着我,我拿起一只碗,凑近锅,准备抢吃“第一口”。奶奶见状,一把将我拉开:“小傻瓜,小心烫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说着,奶奶随手抓起事先切好的配菜,“天女散花”似的撒了下去。顿时锅里更热闹了,红红的番茄、青青的酸菜、黄黄的土豆、薄薄的肉片都跟着面条一起“打滚”。奶奶眼看差不多了,赶紧撒入各种调料,熄火,撒葱。
新鲜的面条终于出炉了!我迫不及待地让奶奶盛了一碗,夹住面条,使劲吹了两口,就往嘴里送。面条就像个调皮的娃娃“哧溜”一下就跑进了我的肚子。
“哇!鲜极了!简直是人间美味啊!”不知不觉,我已吃了整整两碗。
奶奶的手擀面真是“天下一绝”啊!小朋友,有机会你一定要来我家尝尝哦!
2奶奶做的手擀面
今天下午放学后,奶奶问我想吃什么饭?我不假思索地说:“想吃面条,最好是手擀面。”奶奶听到我的号令后,立刻去厨房做起手擀面。下面我就仔细向大家讲述一下我奶奶是制作手擀面的几道工序:
奶奶先将干面粉倒在面盆里,然后加些温水,把面揉成团,过上大概20分钟左右再将和好的面,拿到案板上用擀面杖用力推擀,来来回回好多次,我问奶奶为什么要这样擀来推擀去的,奶奶告诉我说,这样做出来的面更精抖有嚼劲好吃。不一会功夫,奶奶把面擀好了,奶奶把擀好的面来回叠起来,用刀切成细条,用手抓住上面一层轻轻一抖面就成形了。
现在奶奶开始煮面了,她先用电饭锅将水烧开,然后将切得细如麻丝的面条下入锅底,一会儿锅里便煮的开了花,再翻几个滚,就熟了!奶奶三下五除二的将面条捞在了碗里,再加上备好的葱花咸味和几样地道的小菜,那味道真是美极了!
今天能够吃到奶奶亲手做的手擀面,我真是太开心了,真希望以后能够经常吃到奶奶做的这种面。
3奶奶的手擀面
麦黄时节,空气中整天流动着醉人的栀子花的香味。
人似乎一天天、一年年地懒惰了,在饮食上是能简即简,不再会为吃而自己动手,有钱就能买到现成的,又何必多此一举?而对于吃的记忆,则是记忆犹新。每年栀子花开,正是麦收时节,更是能用面粉做出各种食物的时候。
对于面粉的加工,父亲好像很是拿手。在麦收之后,父亲会利用雨天,在家做包子和馒头给我们吃。这在现在已不是什么稀奇,但在那时,对于我们苦孩子来说不亚于是在过年。有时会缠着父亲做各种点心,有时为了要父亲为我们做吃的,我们会为父亲挠痒,捶腿,还会呆在鸡窝旁等鸡下蛋,然后拿着热乎乎的鸡蛋去代销点为他买烟。偶尔父亲兴起,还会做大饼,或者用黄花菜、碗豆、韭菜、面粉和在一起炸碗豆饼,比现在街头巷尾人家卖的腰子饼好吃多了。更多的时候是母亲用面粉下疙瘩子来吃,有时加进苋菜、瓠子,放入油盐,或者只是放进粥里面,都很好吃。
对于面粉的吃法,印象最深的还是奶奶做的手擀面,至今还能记得矮小的奶奶站在矮凳上擀面的情形。
手擀面的做法比较繁琐,而且还是个力气活,两支胳膊揉面揉得发酸的感觉至今记得。奶奶做手擀面时都是一做几家,所以她会叫上我们几个大点的孙女做她的下手,围在桌边帮她揉面。她一团团地做好再分给我们,还要不时地检查我们的面团是否揉熟了,有时我们这些没有耐性的孙女会在面团揉得半熟时偷偷溜走,但走不了多远又会被奶奶唤回。奶奶用那根有二尺多长的擀面杖在面团上来回碾动,那面团渐渐地大了、薄了起来。擀一会奶奶再在上面撒一些面粉,直到那面团成薄薄的一层,有桌面大小时,奶奶才会一层层地堆叠起来,然后再切成粗细均匀的面条,用手抓起铺在锅盖上,等到了时间才下锅。而瓠子和着手擀面入锅味道会更佳。一家大小,一大锅的面汤会吃得精光。
自从奶奶走后,我们就很少有手擀面吃了,父亲偶尔也会做,可是后来父亲也走了。有一次特想吃,也想在孩子面前露一手,所以决定自己来做一次。可是做出来的面条下进锅里是一片糊,弄得面条不像面条,疙瘩不像疙瘩,难吃得要命,从此再也没有做过。虽然现在市面上也有许多类似的手擀面,手拉面,而牛肉面,大肉面等各种面条的吃法也是让人过瘾而一次次地流连,但奶奶做的手擀面却是别一样的滋味,在我的记忆里永恒。
4奶奶的手擀面
从小到大,走南闯北,吃过拉面、刀削面、担担面、炒面,还有挂面……然而,唯有老家奶奶的手擀面,最是情味俱全、自然亲切,难以忘怀。
那时候,是计划经济年代,农村实行生产队集体耕作。村里的山地大部分只能种地瓜、花生一类农作物,乡间极少的一些平原地用来种小麦,农家只能像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到麦收后从生产队分到不多的小麦才能吃顿手擀面条。这手擀面其实一年中是吃不上几次的,并不是因做法如何难,而主要是每家分到的小麦不多太金贵,只能逢年过节或老人、孩子过生日时才能吃到。儿时的我,能吃一顿奶奶的手擀面,是一种不小的诱惑和期待。
奶奶做手擀面很有讲究:先是用石磨将新小麦磨成面粉,再在面粉里加入三分之一的黄豆面,这样制成的面条耐煮,面条吃起来有咬头;和面时,要用淡淡的食盐水,以防煮面条时浑汤,面要和得硬一些,奶奶说这叫“软面饺子硬面条”;将揉成面团的面先放入盆里盖上盖需要醒面约半个小时,再往面团里撒一些干面醭,反复揉翻,使面硬柔均匀后,再开始擀面饼;用擀面杖将饼卷起来擀,每擀一个回合,就要撒点干面醭,以防面饼粘在一起;擀面用的是巧劲,需要十来个回合,一直到面饼厚薄相宜约在2毫米以下时,方可抬起面杖,将卷到面杖的大圆饼来回叠加至手掌宽度的面饼墙;最后一道工序是切面,同样讲究技巧,如果用刀切开的手工面条均匀且中间不断,功夫就算到家了。
这时,奶奶将事先从集市买来的杂色蛤蜊煮熟,把蛤蜊肉扒出,再将从自家菜园摘来的鲜嫩芸豆切成小薄片,与蛤蜊肉一起在锅里加盐、葱、姜用油炒成半熟,加入煮蛤蜊的汤一起烧开后,打上两只鸡蛋搅成花,最后在汤里放少许香菜沫,一锅卤子就做成了。那时海里和地里都没有污染,蛤蜊和芸豆都是纯天然的,就连鸡蛋也是山鸡蛋,面条和卤子的味儿,闻起来都是那样鲜美。
当煮好的面条,加上两勺蛤蜊芸豆卤子,吃到嘴里,总在品着这鲜美的味儿舍不得往下咽……确实太好吃了!
奶奶已过世数十年了,但奶奶的手擀面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它寄存着奶奶的爱和我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