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河下古镇的作文
1游河下古镇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空气清新,阳光柔和,大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可是个游行的好节气。迈着轻盈的脚步踏在油柏路上,面迎着微风,想象着古镇,多么惬意。
这次春游的目的地是河下古镇。美丽的河下坐落在我富饶的家乡——淮安。它在中国古代一直是辉煌灿烂,风流潇洒。现在的它,在人们眼里已经是文化重镇,军事重镇,盐商重镇,中医重镇和美食重镇。两千多年来,她在风吹雨打下,已破烂不堪。可经过修建,当年繁华的淮安明珠便又站在了我们眼前。
接近一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魂牵梦萦的河下。远远望去,她多像一个静坐的仙子。走在已有两千年历史的石头路上,两眼望着古色古香的小街,不禁想起了当年这里的热闹情景:有的在店门口吆喝,有的东奔西跑在街上,不是买吃的就是买衣服,或许有人在众人的注视之下表演“铁砂掌”,还有许多孩童嘻嘻哈哈的围在一起做游戏。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走到了文楼。当年的文楼汤包可算是文明了天下,许多人慕名而来,把餐厅挤满,人人嘴里都留着蟹汁,口口声声叫着:“好吃,好吃!小二,再来一份蟹黄汤包!”
挤出小街,走上了平坦而又的广阔的大道。走过了拱桥,已经累了,便找了一个台子坐下休息。正巧,台子对面就是梁红玉祠,休息够了就踏进了祠的大门。这是个小院子,四方有地,而满地都是绿,只是有几株黄黄的油菜花点缀了一下这片地。走进正房,还有迎风招展的彩旗和梁红玉的画像。
走出了祠,遥望着梁红玉石像,情不自禁地想上前张望。在欲想的逼使下,我走上了通往石像的桥。用手摸摸她的战袍,心中莫名地荡起了一种激情,一种励志要为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激情。
放眼望着湖,一片绿。风吹过杨柳,柳枝随风飘。
离开了古镇,回头望着门,金色的“河下古镇”四个大字在花花绿绿间永久的立在了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走出了古镇,也忘不了那情景。夜晚,灯光明火一定会把它照得更加美丽。
				
2河下古镇游
今天上午,老师告诉我们下午要去河下古镇踏青。班级里顿时一片沸腾,好不容易熬到下午,我们像出了笼子的小鸟,在老师的带领下,出发了。
河下古镇位于古运河东畔,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多年来,由于时代已久,破落不堪。近年来,在政府的重视下,古镇已被重新规划和修缮一新,重现当年繁华之势,如今,她是镶嵌在古城淮安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达慕名已久的河下古镇。这里,人流如织,商贾云集,叫卖吆喝,不绝于耳。踏着青色的条石,看着路旁古色古香、青砖琉瓦、雕梁画栋的古房,我仿佛穿越了两千多年。路边有不少各具特色的店铺:李家纸扎、徐家小吃、周易占卜、菊通医馆……
走过木板桥,桥边的梁彩幡巾迎风招展,在阳光下格外鲜艳夺目。通过九曲桥,仰头观望,三层楼高的汉白玉梁红玉塑像一目难盖,只见她左手紧握宝剑,右手力攥鼓锤,双目凝视远方,英姿飒爽、威风逼人。我眼前仿佛重现她当年指挥千军万马、擂鼓战金山的情景。
最热闹的是《西游记》大舞台,每天都有专业演员来表演。有些老百姓还自己上台,自编自导,自娱自乐,凸显楚州人民对《西游记》文化的领悟和喜爱。有的外地游客也情不自禁地走上舞台,积极参与。
夜幕降临,河下古镇灯火通明,五光十色。一盏盏红灯笼沿途悬挂,更显古镇的韵味。一座座玉石桥横跨在穿镇而过的小河上,什么“红玉桥”、“屯盐桥”……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晶莹剔透。夜晚的琼楼玉宇被灯光包裹着,倒影在河面上,放眼望去,河里、岸上都是画。月光下,波光粼粼,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
美丽而历史悠久的河下古镇,令我流连忘返。欢迎你也来此地一游,或许你的感悟比我深刻呢!
3河下古镇
楚州有一座古楚风格、文化厚重的古镇,那就是——河下古镇。 从写着荡人心魄的“河下古镇”的大牌坊转弯向前走是一条平坦的石间小路,石径旁有三三两两的竹叶,随风摇摆,沿着石径向西走,有几棵参天大树,长的枝繁叶茂,好像在说:“河下古镇,我们永远守护着你,为你遮风挡雨……”
河下古镇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顺着小河向东走,你就会看到河里的小鱼游来游去,好像在和游客们戏嬉,又好像在提醒游客们不要忘记河下古镇的古色古香的建筑以及美景。 再向东走100米你就可以看到“梁红玉擂鼓抗金兵”的汉白玉雕像,那飒爽的英姿,我可以想象到当年巾帼英雄的风采,每当傍晚时,所有的霓红灯都亮了,远远的看去像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河两边的灯也亮起来了。可以看到华灯映水的景象,河水也变成晕黄的,看了真让人陶醉在这人间仙境里。路边五彩的路灯也亮起来了,从远处看,就像一个个小灯笼,微风一吹,来回摇摆,好像在和行人的招呼。
远处传来了悠扬地琴声,像一丝微风,从我的心田上掠过,让我陶醉在这天籁之声的琴声里,久久不愿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