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打糍粑作文初中生

时间: 12-19 栏目:话题作文

1打糍粑

“腊二八,打糍粑”,这是恩施土家族的民间习俗。每到农历腊月二十八,农家庭院热闹非凡,几家人合伙打糍粑。为什么要几家人合伙呢?因为打糍粑必须多人合作才能完成。

几家人在一起打糍粑,你一定会担心弄错吧?别担心,他们自有办法。他们把自家的糯米放在自家的甑子里蒸,做完一家,再做下一家。

这一天,院子里的男女老少都十分高兴,大家先分好工:妇女们负责蒸米,力气大的男人负责把蒸熟的米捣烂,老年人则负责定型,至于小孩子嘛,主要是帮忙递东西,或者在一旁“捣乱”。分工完毕,大家各司其职。妇女们将头天晚上泡好的糯米用大甑子蒸熟,然后用瓢或盆把蒸熟的糯米端到碓房里,倒进碓窝,两个大力士各持一根棒杵,你一杵我一杵使劲捣。待捣烂成泥之后,两人人完成后续工作——定型和印花。值得注意的是,糯米粘性很强,容易粘在手上或搁板上,所以必须准备一些芡粉防沾粘。眼看糯米捣好了,几位老人连忙抓点芡粉放在手心里搓一搓,准备做糍粑。一位老人像揉面粉似的把米泥揉成条状,分成小团,几位老人连忙各抓一团去做。他们把米泥放在搁板上揉揉,拍拍,就像变魔术似的,几下子就把糯米团变成了圆溜溜的大糍粑。然后把糍粑交给“美容师”印花。给糍粑印花的盒子叫印盒,印盒底部雕刻着各种图案,有花鸟,双喜和“福”字,还有“龙凤呈祥”等,既漂亮又吉祥。只要把糍粑放在印盒里,用手板按一会儿,精美的图案就印在糍粑上了。

正月里拜年,别的可以不带,但糍粑少不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拜年拜年,粑粑上前”,意思是说拜年带上糍粑才成敬意。

糍粑的吃法跟年糕差不多,煎烤炸都行。土家人尤其喜欢把糍粑切成火柴盒般大小,放进甜酒里煮了吃。

糍粑的储藏方法也很简单,直接把糍粑泡在清水里,过几天换一次水,好几个月都不会变质。如果实在担心时间太长糍粑会坏,就把它切成薄片晒干,再用食品袋装着,放进冷藏室,以后炸了吃。

正月来到恩施,走进土家人的厨房,你一定能看到家家户户的水缸里,躺着白花花的糍粑,馋得让人流口水。

2打糍粑

“年二十八,家家户户打糍粑。”妈妈告诉我,打糍粑是她家乡逢年过节时的一种地方习俗。说起这事时,妈妈的眼里不禁充满了对孩提时代的美好回忆。

打糍粑是件力气活,一般是由男人来做。首先,把蒸好的糯米倒进石碾或结实的木桶里,然后用木杵连续不断地使劲锤打,即使是寒冬腊月,也会累得满头大汗。糍粑打好后,在场的每个人都可以领到一份又软又黏的热糍粑,然后铺成一个厚薄均匀的圆形,这就大功告成了。打糍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既需要有力气,又很讲究技术。

我听着妈妈的介绍,早就垂涎三尺,按捺不住了。妈妈瞧我那馋猫的模样,便提议说:“我们也来打糍粑吧!”我听了喜出望外,忙催妈妈去买糯米。妈妈笑了笑说:“我早有准备。”说着,连忙从厨房里端来一个盘子。我凑上去嗅了嗅,一股浓郁的糯香味扑鼻而来,竟忍不住沾了点儿往嘴里送。

家里没有石碾和木桶,也没有木杵,我们就用米袋子代替石碾,用铁锤代替木杵。妈妈先把热气腾腾的糯米倒入米袋中,然后叫爸爸用铁锤往米袋上不停地锤打。我看着爸爸打得那么起劲,心里痒痒的,就嚷着叫爸爸让我也来过一把瘾。爸爸一边把锤子递给我,一边叮嘱我千万别砸到手。我接过锤子,左手扶着米袋,右手抡起锤子,打得不亦乐乎。可是,才打了几个回合,我就感到胳膊又酸又累,只好败下阵来向爸爸求助。经过爸爸的千锤百炼,糍粑已经见不到颗粒状了。这时,妈妈叫我赶紧洗手,并告诉我一个小秘密:洗好手后别擦,糍粑不易粘手。我洗完手,迫不及待地揪下一小团,放入口中嚼了一下。“啊,真香甜,真软糯啊!”

我吃着父母亲手给我打的糍粑,吃出了家乡的年味儿。

3打糍粑

糍粑,我们在食品店和菜场都可以买到,却很少有机会吃到现场制作的糍粑,而制作糍粑的工具更是难得一见。今年暑假,我有幸在老家看到了打糍粑,而且是最原始的打糍粑。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打糍粑的工具,石臼和舂(chong)。石臼:是人类以各种石材制造的,用以砸、捣、碾磨药材、食品等生产工具。在进入电气化时代后,石臼逐渐被淘汰。在许多农村,被淘汰的石臼依然保存完好,成为许多人怀旧的对象。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使破碎或去皮壳。

清晨,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迎着扑面而来的丝丝清凉回到了老家。奶奶端出一木桶热气腾腾的糯米饭,来到糍粑制作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独特的“机器”。一根约三四米长的木头,前端装有一个长方体的石块,像一个“石榔头”,中间一个活塞,类似于跷跷板,这就是舂。“石榔头”正下方有一个大石碗,这是石臼。奶奶把木桶里的糯米饭倒入石臼,顿时,一股糯米加着木桶的香味四溢,毫无疑问,这肯定会是一臼最美味的糍粑。

再看这边,打糍粑开始了!二个壮汉站在舂的末端用力地踩着。奶奶则在前面不停地翻动石臼中的糯米饭。壮汉们在后面一边喊着号子,一边熟练地有节奏地踩着,围在脖子上的毛巾似乎已经浸满了汗水。奶奶趁“石榔头”抬起的瞬间迅速翻动糯米团,使每个部位都受到均匀地打击。还不时地向“石榔头”上摸水,这是为了保持它的润滑,不让调皮的糍粑粘到石榔头上。“机器”随着壮汉们的踩动“吱呀吱呀”地唱着古老而朴素的歌。约过了10多分钟,经过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一粒粒糯米消失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特大号的糯米团。到这个时候,这一臼糍粑可以完美出锅了。

奶奶端着一大团糍粑回到家中,摘了一小块压成薄薄的圆形,将事先准备好的芝麻花生馅包进里面,我迫不及待地接过糍粑饼,咬了一口。哇,外面细腻柔软,里面香甜可口,刚出炉的糍粑就是好吃!

这古老的“机器”给村里人送去了美食,也给村里人送去了欢乐和怀旧。

4打糍粑

今天,李卓姐姐带我去她外婆家去看一个现在很少看到纯手工的年货工艺——打糍粑。

打糍粑的工具可是以前老祖宗靠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明的好东西,现在人们在街上买的糍粑都是机器压成的,虽然形状一样,味道却大相径庭。

到了外婆家,外公他们已经把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几十斤糯米几天前就泡好,现在已经清洗干净放进了蒸笼里。二十分钟以后,大灶上面烟雾缭绕,厨房里弥漫着诱人的香味。糯米已经蒸熟了,大家抬起蒸笼,将蒸熟的糯米饭倒进干净的大缸里。四个很壮的叔叔一个人拿着一根特制的打糍粑的棍子打起来。

这打糍粑可有讲究了,四个人两两相对而站,相对的两个打下去,另外两个就抬起来,并且一边打一边围绕大缸旋转着走动。糍粑棍两起两落,很有节凑感。老爸看着他们打的轻松,也吵着要打几下,谁知道接过棍子,黏糊的糍粑扒着棍子提都提不起来。好不容易提起来了,却把另外大家的节凑打乱了,大缸被拽的在地上直打转。爸爸累的满头大汗,只得将棍子交给会打的叔叔。在这个时候只能是高手优先,新手靠边了。

十几分钟后,四个叔叔分别将他们手中的棍子对面相互交换,交换后用劲拽,缸底的糯米都被翻上来,翻上来又开始打。经过多次交换,二十分钟以后,糯米被他们全部打成了黏成一起的糯米糊。另外一个伯伯用冷水将手打湿后,将糊状的糯米抓一把在手上捏成团,再在洒满面粉的桌上压扁,这样一个美味的糍粑就做成了。旁观的我们口水直流三千尺,我抓住机会,赶紧拿起一个,沾点糖,咬了一口。软软的,黏黏的糍粑,吃在嘴里,又甜又香,回味无穷!

这就是我在宁国看到的打糍粑,现在一定有很多小朋友没见过吧。下次我也带你们去看看吧!

5打糍粑

明天就是中秋节了,外婆去街上买了糯米,准备给全家人打糍粑。

首先,外婆把糯米泡上十几个小时,再放进蒸格里蒸上半个小时。然后外婆把蒸好的糯米放到一个洗干净的布口袋里。接下来就是打的工作了。外公用一个小铁锤使劲地往布口袋上捶打,房间里充满“砰砰砰”的闷响声。我被吸引过去了,觉得很好玩,很想去试一试。在我的请求下,外公同意了。我接过外公手中的锤子,高兴地开始捶打。举起锤子时,觉得铁锤很重,糯米又很粘,一锤下去,“咚”铁锤被粘住。“咚”铁锤又被粘住了……哎!打糍粑可真费劲呀!最后要把糯米打烂、打细腻就可以了。

接着,外婆抓了一把打好的糯米,把它搓圆,再把它压得扁扁的圆圆的好似中秋月亮,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我也学着外婆的样子,来做糍粑。打好的糍粑又白又粘,一抓,手上粘满了黏黏的糍粑。外婆看见了慈祥地对我说:“用热水把手沾湿就不粘手了。”于是沾了点热水,咦!真的就不粘手了。可是要把打好的糍粑搓圆也很难,最后我做出来的糍粑可难看啦,凹凸不平,而且还是椭圆形的。

全部做成糍粑之后,外婆又把一个个圆圆的糍粑放到烧好的油锅里炸上一两分钟,这时糍粑就可以吃了。外婆把热烙的糍粑端上桌来,我用筷子把其中一个夹起来,往一个有糖的大碗一沾,再放进嘴里咬上一口R22;R22;哇!外酥内软,又香又甜又糯的美味让我沉醉了。

我们全家人都开开心心地过了一个甜美的中秋节!

6打糍粑

四季发财,啪啪,五谷丰登,啪啪……”村子里传来了汉子们一声声粗犷的吃喝声。八成是又有了什么喜事。爱凑热闹的我不由自主地寻声找去。噢,原来是一群大伯大婶们在准备年货——打把把,难怪这么热闹呢!

说起打粑粑,可有些讲究呢。到了腊月二十三四,预先约定好的几户人家,抬着早已浸泡一天一夜的饱饱胀胀的糯米凑到了一起。大婶大嫂们主管烧火,蒸糯米饭。只见屋子里一股股白雾腾腾上升,糯米饭的特有香味便弥漫开去,引来了各家的小淘气,一双双小手迫不及待地抢着揭锅盖,看见颗颗白似珍珠的糯米饭,口水都不断往下滴。

“我要……”的“要”字还未落音,只听见“哟”一声,儿个身强体壮的汉子,将那晶莹透亮的糯米饭倒进了早已刷洗干净的圆台形石槽里。接着只见那纺锤似的把把锤上下挥舞,于是,浑厚的山歌声、号子声叫得小山村似乎都在颤动,小淘气们不再要糯米饭了,一个个张大嘴巴,瞪大眼睛,瞧着、瞧着。

那些大婶大嫂们更是忙乎,她们熟练地将打好的把把揉成圆团,再用手把它们压扁得像十五的月亮。然后用力摔到一块木板上晾着……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话不假,听,那不就是。

“大嫂,打了几斗米呀?”

“要打几斗呢,谁还希罕这个?只是过年了,也做了个团团圆圆的小东西;讨过吉利叹。”李大妈得意地回答说。

“她家去年盖了两层的楼房,还愁么个(什么)?”

“是的。他大伯在城里哪样没有?前天带信来说,几年没吃糍粑了,想尝尝……”

“我啊,不像你们那样,富得流油吃不下去。往年,总想好好地饱吃一顿,就是没得,现在家里彩电、电风扇洗衣机这些用的样样都买起了,想吃点么个也没愁。”只见那胖嫂肉嘟嘟的大手一抛,一个糯米团便飞进了她的嘴。

“你这饿婆,小心给噎死唆!哈哈哈……”

“莫乱讲,好日子才开头呢,谁舍得死呀!哈哈哈……”

“好年头就有好兆头,好兆头又有好年头……”那边的张大妈插不上嘴,干脆打开了她那崭新的影碟音响。那唯恐天下不乱的小淘气们便合着节拍,扭起屁股来,嘴里还奶声奶气地哼着,把大婶大嫂逗得笑弯了腰。这笑声,歌声在小山村上空久久回荡。

7过大年,打糍粑

桔子树到处摆,四周挂上红灯笼。你们猜猜这是什么日子到了啊?

没错!就是过新年了!过年当然也少不了农家风味的打糍粑啦!糍粑的原料就是糯米,妈妈先把糯米放在水里泡了一个晚上,然后把糯米放到锅里去蒸,蒸的过程中还要把糯米翻动几回,目的是让所有的糯米都能蒸熟。我时不时揭开锅盖,想看看米熟了没有。终于,糯米出锅了,它们圆圆胖胖的,活像一颗颗小珍珠。

下面,就是要把糯米打成泥啦!我们用擀面杖当工具,一下一下地捶打着糯米饭。把糯米打成米泥可不是件容易事哦,一会儿我的手就酸得不行。可是想到美味的糍粑,我就又来了力气,继续一下一下地打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把糯米打成了细细的米泥。

下一道工序就是做糍粑了。我拿起一团糯米泥,搓啊搓,还没搓好,就粘了一手。妈妈看见我的狼狈样,便说:“糯米泥是很粘的,要在手上蘸点水,才不会粘手。”于是,我在水里泡了泡手,拿起一团糯米泥,把它搓成一个圆圆的团,然后再压扁,果然就是一个白白的,可爱的糍粑了。我们一起做了十几个糍粑。做好的糍粑要放一个晚上,它们就会从软塌塌的变成硬邦邦的,方便收藏了。

第二天,妈妈说可以煎糍粑了。锅里刚放了点油,妈妈突然叫了起来:“哎呀,煎糍粑要蘸白糖才好吃,我忘了买白糖了。”于是,又急冲冲地去买白糖,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总算买回了白糖。妈妈往锅里放了两只白白的糍粑,油立刻热情地拥抱了糍粑,还亲吻着它们发出“滋滋”的声音。没过一会儿,糍粑就变成金黄金黄的了。糍粑终于出锅了,展现出它金黄的脸颊,可爱极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哇!真香啊!要是蘸点白糖,味道就更好了!嗯~嗯~。”我连忙洒着点妈妈刚买回的白糖。啊,糍粑外焦里嫩,特别是边沿,焦焦的,脆脆的,蘸着白糖,又甜又香。

我吃着糍粑,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味道。啊,那就是自己的劳动成果的味道,自己做的糍粑才是最美味的糍粑啊!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