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我的恋旧情结作文

时间: 12-17 栏目:话题作文

1我的恋旧情结

当脑海出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已经将自己置身于背信弃义的行列,和“喜新厌旧”、“背信弃义”、“不地道”等词联系到了一起,随后,诸多的纠结和不安像电流一样,滋滋地穿透胸膛,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鱼的时候,她竟然哈哈大笑,感叹道:姐姐真是个性情中人!

不记得是〇九年还是一〇年,赵勇班长用班费给大家一人买了一杆银灰色英雄牌的钢笔,当时单价大概是28元/只,起初,我并不是怎么喜欢这只钢笔,一是因为银灰色不是我喜欢的颜色,二是因为这笔不秀气,沉甸甸的,总觉得攥在手里很笨重。既然领导发了,就凑合着用呗,反正没花自己的钱,讨来的饭就不能再嫌凉了,不曾想用着用着就喜欢上了这小东西,它不仅出墨流畅,用着顺手,而且写出来的字给人以刚劲有力之美感,于是,我时常不免内疚于起初对它的冷落了。

就这样,这支钢笔一用就是五年,五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们相依为命,共患难于每一个白、中、夜班,写下多少个重要的数据,记载过多少条重要的工作记录,我记不清了,期间也有发过两杆新的钢笔,可是都不如这老伙计用着顺手,一直不舍得换下.

春去秋来,花开花谢,我这老伙计和我一样,尽管岁月的痕迹斑驳了容颜,仍然拖着残缺的身躯,奋战在一线,不矫情,不气馁,尽力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于行云流水之间,纵横挥洒。

几日前,现任班长开亮又发了笔记本和一支钢笔,摸着新笔滑溜溜的笔杆,再看看旧笔因漆脱落而斑驳陆离的笔杆,竟然有了想换下了那支钢笔的歪念,可这想法刚在脑海里一闪,一股犯罪感却油然而生,感觉这行为就是“陈世美”行为,喜新厌旧,罢了,还是继续和老战友并肩作战吧,有人说,女人一开始恋旧,就是在开始变老,的确如是。

念念不忘那杆新笔的光鲜,还舍不得旧笔陪伴已久的情谊,我一直在“换与不换”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总想给自己一个换掉的理由,忽然间,脑子里冒出一句话:喜新厌旧不值得提倡,辞旧纳新犹可商榷。于是乎,我依依不舍地把旧笔放进文具袋里,伙计,这些年辛苦你了,你也该休息了,过几年,我和你一样也回去休息,人生的聚散离别,谁又能阻止?山一程水一程,这或许就是宿命吧。

2我的恋旧情结

快递到了,拿着身份证出去领回老公为我网购的一款小米手机。

在此之前,我仅使用过两个手机。

第一个手机伴随我了将近十年时间,当身边的同事、朋友追逐着时尚频繁地更换手机时,我依然我行我素,面对别人善意的玩笑,自我解嘲道:“我可以做三星手机的代言人了。”

可当我开通了校信通彩信,接到手机短信提示我的手机接收校讯通彩信异常后,一向推崇生活简朴的我却毫不犹豫地选择更换了手机。理由很简单,我不想错失校讯通这个身边的教育专家带给我的每一次学习机会。

当3G手机漫天卷地地袭来,已被大多数人接受并使用时,我依然对我的手机情有独钟,它功能简单、操作方便,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关键是里边存了500多条校讯通彩信,一直舍不得被我删去,闲来无事总喜欢打开浏览一番。如此算来,它也伴随了我近四年光阴。

中午儿子来我们单位吃过饭,迫不及待地跑到别的科室,找一同事帮忙打开后盖,装上电池、手机卡,戳戳点点,好好地兴奋了一阵,而我的心情却没有他那么简单。

从外形上看,新手机屏大、机身薄而轻巧,在它的对比下,我的旧手机简直像个玩具,式样陈旧、笨拙得有些可笑了。

看到我的旧手机静静地躺在办公桌上,像个失宠的孩子,我的心中酸酸的,一想起这么多年来它默默地陪伴在我身边,分享我的喜欢哀乐,心中总有着很多不舍,很有些替它难过。

朋友喜欢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可我不一样,总是舍不下旧的过去,旧的事物。

昔日的人,过去的事,曾听过的歌,曾看过的某一篇文章,时刻浮上心头的一句话,还有那似曾相识的场景,所有的过去就像一阵来去不定的风,随时随地有可能不请自来。

常常回忆起童年时代,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上学、做作业、玩耍、给鸡兔拔草(以至于现在在野外看到兔子爱吃的几种草,还很有感情);甚至借一次工作中下乡之机,又回到儿时常常玩耍的地方,然而现在那里已是物是人非了,只有徒增伤感;常常回忆起四年的中专生活,正是十几岁的青春年华,那个方方正正的校园、那里的老师、同学,甚至梦中常回到那个住着八个女生的满满的寝室,又在一起嬉笑争吵。

拉开抽屉,里面仍然留存着儿时喜欢的盒子,里面装着当时认为的各式各样的“宝贝”,那里有一个小女孩美丽的梦;打开书柜,书架上依然放置着上学时奖励的精美的日记本,老师鼓励的话语还清晰的记在首页;恋爱时老公送的粉饼(如今只剩个空盒子)和真丝手绢,更是被我精心保留着,看到它,似乎又回到了昔日甜蜜的时光。

恋旧情结,很多人都会有,只是深浅程度不同而已。我喜欢恋旧,我想,是因为它们承载着我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记忆,也承载着我成长的印迹。

3我的恋旧情结

双节前,在西安读书的儿子打电话说不回家了,要和同学们结伴出游。临到中秋节了,又改变主意,决定先回家与家人团聚。我和妻子喜出望外。孩子们真是长大了,懂得父母的心思了,知道中秋节意味着什么,知道家人在期盼着远游的孩子回家。我一下子竟有些小激动,激动地热泪盈眶。

令人激动的还不仅是这些。儿子这次回来,居然主动提出跟父母回家住,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而在过去,儿子每次放假回来都习惯住在姥姥家。在姥姥家可以睡到自然醒,醒来有好吃的伺候,没有训斥,没有压力。可我还是希望儿子回自己的家住,和父母多些交流亲近,温故自己的欢乐小窝。可是,每次我都是白费口舌,大失所望。我不理解,对自己从小长大的家,他怎么就一点不留恋呢?

儿子四岁那年随父母从山东来到河南永城,在此度过了他的欢乐童年、朝气蓬勃的少年,直到十六岁那年外出读书。儿子外出后,卧室里留下他满屋子的成长印记:床头上是他粘贴的奥特曼和超女头像;房门上是他的漫画涂鸦;橱子里堆满了他各个时期的玩具;小小书架上装满了他历年课本和图书;抽屉里是他的二胡、征文和三好学生获奖证书;打开作业本和日记,稚嫩的文字跃然纸上;床头柜上还摆放着他的小学毕业合影,等等。看着眼前的一切,儿子的成长过程历历在目,温馨充满了房间。我只要回家,天天都要到儿子的房间转悠一圈,温故那份养儿的幸福和快乐。我天天看也不觉得熟视无睹,每次都感十分新鲜、亲切。于是我一厢情愿地认为,儿子没有理由不留恋他温馨的小窝。可是我失望了,我发现儿子一旦从这里走出去,很快就适应了四海为家的游学生活,很快就把“家乡”淡忘了。我实在不能理解,自己成长地方,怎么会轻易会忘记呢?

我不由地联系自己的成长历程。我从农村长大,外出求学的时候,年龄正好和儿子相当。工作多年后又离乡背井到了河南,而后又从豫东去了豫西,从河南又去了贵州,从贵州回到鹤壁,从鹤壁回到永城,又从永城到了郑州。去的地方不能算少,走的里程不能算短,可是,无论走到哪里,山东肥城潘台村永远是我魂牵梦绕的老家,甚至连睡觉都常常梦起。这些年来,农村搞新农村建设,到处修路架桥,填坑造田,圈地建房,维系浓郁乡愁的故乡已经面目全非,可是,儿时的故乡却早已深深印刻在脑海里、骨子里、血液里、基因里,挥之不去。别人辗转反侧不能入眠的时候,一二三数数,或者一只一只地数羊,我则插上想象的翅膀,驾着祥云徜徉在家乡的上空,俯瞰儿时记忆里的一河一塘,一沟一坎,街道胡同,校园和玩伴,还有伴随我快乐成长的各种游戏。这样想着,不觉酣然入梦。

我来河南永城生活了近二十年,感情之根已经深深扎下,实实在在把它当成了第二故乡。这些年,因工作原因,我离开永城在外漂泊,但是家一直在永城。每次回到永城,都有一种踏实的安全感和安逸的满足感觉。我在贵州省会贵阳生活了六年,现在又工作在河南省会郑州,去过的地方不能算少,见的世面也不能算小,可是我心里装的依旧是永城这个偏安一隅的小城。我喜欢永城的山,芒砀山虽然算不上雄伟,却埋藏着太多的历史之谜,承载了厚重的汉兴文化;我喜欢永城的水,一条沱河横亘江淮大地,泽及苍生万物,给永城人带来了福祉好运;我更喜欢永城宜人的气候,年年风调雨顺,旱涝保收,老百姓衣食无忧。这些年,在永煤和神火两大企业支撑下,加上地方长官开阔的思路,永城迅猛发展,日新月异,凡是来过永城的官员、过客,无不OK称赞。据悉,明年郑徐高铁开通,永城即将跨入高铁时代。身为永城人,我为永城翻天覆地的变迁由衷点赞!

心中有爱,眼里就会有美。有时,我会把永城的蓝天白云、晚霞夕照、杨柳碧波随手拍下来上传到网上,晒一晒永城之美,每每得到好友们的热情互动。这说明,大家和我一样喜欢并热爱着永城这片风水宝地。

中国人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就会故土难离。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对山东老家怀有深厚的怀旧情结,对第二故乡永城同样怀有淳朴的恋旧情结。如今我已过天命之年,人生到了“回头望望”的拐点,心里一直在筹划着,如何回到永城过自由自在的读书生活;隔三差五回山东老家踏访成长记忆,走亲访友,重叙友情。光是这样想想,心里已经满满当当的幸福了!

有人给我相过面,说我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我也接受过心理学测试,说我比较怀旧。我深以为是,引以为荣。新近,李嘉诚在回应舆论时引用了著名诗句:“我身本无家,心安是归处”。我觉得,这两句诗也适合表达我的心境。世界太大,诱惑太多,心安是家。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