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红色情结大学作文
1我的红色情结
我没经历过战火,但我特喜欢战争片;我的家乡穷得连战争贩子都不屑一顾,但我特憎恨战争;我的祖祖辈辈都没有被日本人蹂躏过,但我特恨日本人;我没有一点音乐细胞,但我特喜欢听革命歌曲,也特喜欢哼几声;我没上过井冈山,也没上过延安,更无缘认识革命老前辈,但我一直崇拜着他们。究其原因,无疑是缘于我心灵深处的红色情结。
打小起,我看的是《地道战》,听的是《打靶归来》;看的是《平原游击队》,听的是《团结就是力量》,看的是《铁道游击队》听的是《微山湖之歌》;看的是《长征》,听的是《十送红军》在耳濡目染中,我幼的心灵里便培植了一粒粒红色的种子。长大成人后,生活变了,环境变了,但那一粒粒红色的种子却在心灵深处发了芽,长成了一棵棵红色的大树。
说来也许别人不信,人虽不到半辈,但吃尽的苦水却如海深。可我却岿然不动,心如泰山。何以能如此,有一句话可以为证: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
毛主席他老人家说得对,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我想,这应该是他对自己人生最精彩的概括。精神就是力量,就是发酵元素,就是前进的动力。推而广之,就大处说,讲的就是一个民族要有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图腾,一个国家有自己的精神信仰,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主流旋律。日本人的国旗图案是太阳,这里藏着小日本大的野心,地球是圆的,他们希望他们能够一统全球;太阳是红的、圆的,他们希望自己民族是就是那永不落的太阳。就是这个可恶的日本小太阳,曾用自己的铁蹄践踏着别人尊严,染指了别人的信仰,荼毒了别人的心灵,饕餮了别的民族的鲜血。这在我们看来,日本人的精神是邪恶的精神,是妖魔化了的变态精神。但从其本民族来说,它却振奋着其民族的心灵,成了其民族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力支柱。从小处说,说的就是一个人要有一种精神元素滋润。司马迁遭受腐刑而没有自戕,是为了“将以有所为”,欲能完成其未完的恢弘巨著《史记》;革命前辈之所以能在白色恐怖下临危不惧,是因其心里装着一个信念;无数的芸芸众生之所以在油米柴盐的人生里活得心宽体胖,是因其心里有着“将苦难吞进,然后吐出”的精神准备。
可在如今这个物质生活水平日趋提高的时代,在如今这个流行色盛嚣尘上的社会,在这个快乐旋风漫卷一切的日子里,许多人何以天天喊着“老子正烦着,别惹我!“活着真没意思”“我空虚着,你空虚吗?”等等郁积于胸的苦水,无疑是与其内心没有精神信仰有关的。可见,物质是铁,精神是钢,要想活得人生自在,精神元素是少不了的。
可见,人不但要有点精神,而且要有一点红色经典精神。
2红色情结润我心
在我的骨子里,有着浓郁的红色情结。
这情结源于代代相传的基因。我的老家在赣南的一个小山村。在家家送郎当红军的年代,我的曾祖父加入了这支红色队伍,牺牲在革命的战场上。直到现在,那块“光荣烈属”的牌匾还在老家房子的正堂上熠熠生辉。
从此,曾祖父当年的那腔鲜红热血,和我们这些晚辈们的血液一起在血管里奔涌。
这,也许就是“血缘”。
这情结还源于我对红色书籍的挚爱。自打进了学堂,开始识文断字,我似乎对红色的经典书籍有种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痴迷。
孩提时代,红色书籍里的英雄,是我们膜拜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记得有本名叫《井冈山》的书里记载着黄洋界保卫战的故事,书里的情节、场景,甚至红军指战员们的对话,我们百看不厌、屡屡模仿。
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原以为我会慢慢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尤其是学习了“吴下阿蒙”的古文之后,也曾下过决心,一定要谨记“开卷有益”的教诲,养成广泛涉猎的习惯,读各种各样的书,获取方方面面的“营养”。可这份决心,在我每次来到书店的时候都被抛到了脑后,甚至忘却。《长征》《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苦难辉煌》……一本本、一册册,靠在赣县某家书店的椅子上,读着书里的故事梗概,我就像个又饥又渴的孩子,而这些书正如香喷喷的面包和甜滋滋的清泉。许久,我都舍不得放下。直到在书店老板面前掏出仅有的零钞,才想起该回家了。
平日打理自家的书柜,便不难发现,占据的位置最多的,还是那些红色书籍。从红色理论的论述,到红色故事的叙述,再到红色旧址的描写。集中起来,真能装上好几箩筐。其实,令我骄傲的远远不止是这些书的数量,更是书的质量。经常一个人,躲在家里,手捧红色书籍席地而坐。书里的勇敢和坚定,革命先辈们对信仰的忠诚与热爱,一次次在的我脑子里激荡。而我的心,也总是一次次被拉扯着,总是为反动派的恶毒而怒火冲天,为革命者的大义而泪水长流……
阅读的路上,行囊里背着满满红色书籍,我一路走,一路读,留下串串思考。革命的不易,和平的珍贵,信仰的力量,以及百姓们的辛苦与幸福,这一系列的思绪汇聚在一起,便成就了一股势不可挡的红色基因。
这基因,也是我血液里不可缺少的部分。
于是,我更加缅怀着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更加珍惜眼前的和平日子。更重要的是,我要用自己的行动,为这片红色江山努力。
3红色的情结 ——我与红领巾的故事
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路标。少先队是温暖的集体,是我们成长进步的摇篮。我们都曾是光荣的少先队员,都曾在少先队组织里茁壮成长,都拥有一段与红领巾紧密相连的激情回忆…但更多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永远的红领巾情结。
进入适龄儿童的我,告别了那令人怀念的幼儿时代,踏入了小学的校门,经历了让人终身难忘的时刻:光荣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少先队,成为一名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当宣誓仪式伴随《共产主义接班人》振奋人心的歌声进入高潮,我们这群祖国未来的“花朵”齐刷刷地举起右手臂,五指紧握成拳,在鲜艳的少先队旗下进行了庄严的宣誓: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往后,随着年龄的递增和知识的丰富,我也一步步地在书本里知道了红领巾、共青团徽国旗、国歌的来历和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身躯堵敌人的机枪眼等一个个革命英雄事迹,也对祖国荣誉有了深层次的理解。每当学校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我都庄严地举起右手,行少先队员礼仪,一幅幅革命先烈英勇战斗的场面就随风飘扬在五星红旗上,一个立志报国的信念也因此而愈来愈强烈。
校园里,红领巾陪伴我们阅读着一篇篇充满爱意的稿件,倾听着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分享着一份份难以忘怀的快乐,追忆着一段段永不褪色的童年时光。在与红领巾一起感动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少年先锋队走过的光荣历程,强烈地感受到红领巾对于一代又一代少年的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祖国是生命的摇篮,是哺育全中国人民的母亲。记得小学时,我常对自己说:“我是一名戴着鲜艳红领巾的中国人,我为此而感到骄傲!”我坚信,只有心系祖国才会健康成长。只要有一颗跳动、感恩并像红领巾一样鲜艳的心,那么我们的生活也会更红火。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这样说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确实,祖国未来的宏图要靠我们去描绘,到那时,我们将成为保持蓬勃朝气,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经历风雨,在世界中巍然屹立。我们的民族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这是中华之魂,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而人类的精神世界好比是一座高不可攀的高山,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就是做一个攀登者去攀登这座高山,因为山的顶峰有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我相信只要有红色的信念,那么任何挫折磨难都将被克服。
红色,是我们燃烧的希望!60年以来,红领巾给了我们多少鼓励和信心呀!我们都知道,国旗是用无数战士的鲜血染成的,而红领巾又是国旗的一角,我们要用文明去洗涤它,用信用去守护它,让红领巾永远不会被玷污,永远不会被侮辱!我们会永远在红领巾的陪伴下,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红色的信念会让我们摒弃世俗的羁绊而更加奋发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