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晋城名人赵树理作文

时间: 12-17 栏目:话题作文

1赵树理

在一次偶然的上网之中,我不经意间发现我们晋城市的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赵树理先生的一些有关资料,我情不自禁的看了起来。

赵树理是沁水人,是文学“山药蛋派”的开创人,对我们国家的文学史有着特别大的影响。其中,有一件事对我的印象最深刻。有一次赵树理到农村采风,住在一个房东家里。房东的孩子非常喜欢写作,那些天里,他正准备把自己一篇刚刚写完的作品寄到报社,听说赵树理在自己家里,就急切的找到赵树理,希望赵老师可以帮他修改一下。赵树理接过他的作品,读了一遍后对他说:“你拿回去修改这篇作品,明天再那给我看。”

然而连续七次赵树理都说了这样的话,直到第八次,赵树理才对他说:“嗯!很好,你可以把这篇作品寄给报社了。”房东的孩子听了他的话,心里很是不解,为什么要修改这么多次呢?一次难道不行吗?于是他就去问赵树理,赵老师意味深长地对他说:“我之所以写文章写得好,是因为我有真经。我的真经其实就是一个“耐”字,一个“改”字,写文章只有耐下性子,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从这件事中,我体会到了学作文也只有耐心地写,精心的改,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来,所以,我今后写作文也要耐下性子,反复推敲、反复修改,这样我就可以写出好的作文来。

2农民作家赵树理

同学们,你们知道第九册语文课文《手》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农民作家赵树理。赵树理出生在山西农村,年轻时种过地,干过泥水匠,赶牲口拉过脚。当了作家以后,仍保持着农民的本色。他塑造了许多有影响的农民形象,被誉为中国农民的“铁笔”、“圣手”。赵树理是如何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呢?很重要一个原因,是他长期和农民生活在一起。他要写农民,就到农村体验生活。

白天,他与农民起下地犁地撒粪,下种锄苗,割庄稼打场,样样农活都很在行。晚上,碰到农民集会,他第一个赶到会场,先把炉火烧旺,开会前先给社员讲故事,说笑话,唱梆子戏。农民们围着他,就像数九寒天围着一盆火。由于赵树理如此地与农民们生活在一起,因此写出的作品非常真实,而且通俗易懂。正如他的那部《三里湾》,识字的人爱看,不识字的人爱听。他们都说:“这本书写的农民真像农民。”

赵树理深人生活的故事确实给我们以启示:闭门作文是写不好文章的。要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上一切有益的活动,留心观察,细心体会,然后才能用我们手里的笔把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反映出来,写出出色的文章来。

3家乡的名人——赵树理

我的家乡晋城,山川秀丽,物华天宝,这里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曾哺育和造就了一大批历史名人,现代著名小说家——赵树理就是其一。

赵树理,原名赵树礼,1906年出生在沁水县尉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年时代外出求学于长治的山西第四师范学校。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致力于革命文艺工作,写出了许多反映农村社会生活、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小说,如《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全国解放以后,他继续深入农村生活,耕笔不辍,驰聘于文坛。他的作品把混沌稚朴的民俗变成活生生的文学创作题村,深刻地反映了30年代到60年代太行地区的农村生活,为找们展出了一轴轴生动的农村风俗画卷。由于其作品乡土气息浓厚,新鲜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即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流派——“山药蛋派”。

赵树理为什么能把小说写的这样打动人心呢?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一次他下农村,住在一农家。房东小李想向这位作家求点写作“真经”。赵树理就建议他先写篇表扬好人好事的稿件给他看。赵看完送来的稿子后说:“你先改一改,明天再让我看。”第二天,小李送上改过的稿子,赵说:“你再改一改,再送给我。”第三天,赵看完改过的稿子说:“我看你会改,再改一遍。”第四天小李送上改过的稿子,赵看后说:“你改的有门路,再改一遍吧。”直至小李送去接连改了七遍的稿子时,赵看后才说:“你可以寄到报社去了。”小李照办后,回来问赵树理:“你是天下知名的大作家,有那么多写作经验,为啥就不肯教教别人呢?”赵说:“我把真经不是都告诉你了吗?”小李不解。赵树理解释说:“我的真经就是一个‘耐’字,一个‘改’字,写文章只有耐下性子、反复推敲、反复修改,才能写出好文章。”哦,赵树理的“真经”,就是让人在“修改中去领悟”,这也印证了“好文章是练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说法。

这就是我家乡的名人——赵树理,他是家乡人民的骄傲!

4农村的“铁笔”“圣手”赵树理

现代作家赵树理,在反映农村生活方面,在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而被人们誉为描写农村的“铁笔”、“圣手”。

赵树理是山西省沁水县人,出身贫农家庭。他从小参加生产劳动,过着被剥削的艰苦生活:很小就喜爱民歌、民谣、鼓词、评书和地方戏曲,还是个摆弄各种乐器的好手。这些经历,对于他通晓农业生产和北方农村的生活习俗,熟悉农民的文化风尚和艺术爱好,培育自己创作的大众风格,提供了有利条件。

1943年,抗日敌后根据地太行山区一个村子里,有一对青年男女相爱。村长,一个有妇之夫的富农子弟,因追求这个女青年不成,就联合几个村干部暗地开会,用腐化罪名斗争男青年,最后竟把他活活打死。此时,赵树理正随工作单位驻在这里。他马上根据这个案件,创作了著名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热情歌颂为争取婚姻自由与封建势力及思想做斗争的农村进步青年,刻画了小二黑、小芹、二诸葛、三仙姑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彭德怀同志为《小二黑结婚》的出版题词,对该书给予这样的评价:“像这样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随后,赵树理参加了太行山农民的减租减息和反奸反霸斗争,并以此为题材,又创作了被誉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的《李有才板话》。郭沫若评论《李有才板话》说:“我是完全被陶醉了,被那新颖、健康、简朴的内容和手法:这儿有新的天地,新的人物,新的意义,新的作风,新的文化,谁读了我相信都会感兴趣的。“1945年冬,他又发表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表现一个村庄的农民与地主20年间的斗争历程。与此同时,还写了许多优秀中、短篇小说,如《盂祥英翻身》、《地板》、《福贵》、《小经理》、《邪不压正》、《传家宝》、《田寡妇看瓜》等。在短短几年间,赵树理就以积极贯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并最早取得丰硕的成果,成为解放区最受群众欢迎的代表作家,成为写

农村的“铁笔”、“圣手”。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