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蓝印花布600字作文
1一块蓝印花布
我妈也真是的,什么东西不能买,偏要买一块蓝印花布做书包送给表姐小玲。我知道,我们家乡的这种布是乡村阿姨最喜欢的。她们剪一块披在头上,扎在腰间,确实够美的。可小玲是在美国,那是个有洋味儿的世界,她会稀罕家乡这个带土味儿的书包吗?我跟妈妈嘀咕了好多回,可妈就是不理我。
于是,我只得求助爸爸,爸爸可是我家最能拿主意的人了。谁知道,爸爸眨巴眨巴眼睛,挺神秘地说:“嘿。你妈的主意绝了!”“绝?绝在哪儿?”我更加纳闷了,硬要缠着爸爸说出其中的奥妙不可。爸爸问我:“你认为蓝印花布土气是不是?土气的东西难道就不美吗?”我回答不上来了。
哦,我想起来了。昨天,爸爸带我到纺织博物馆去。在那里,我看到了好多好多用蓝白分明的蓝印花布做成的时装和工艺品。讲解员阿姨告诉我:蓝印花布是咱们南通著名的手工艺品。它用纯棉白坯布作面料,以天然植物靛蓝为染料,经过刮浆、染色、晾晒等民间传统手工艺制成,在中国称得上宝贝了,还远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呢!怪不得那回电视里播放北京时装模特儿穿的全是用南通的蓝印花布做的服装,引得那么多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伸长脖子瞪大眼睛看呆了。我终于明白了,正是在这蓝印花布的土气里,不断地流出了天然的美,纯朴的美。怪不得呀,妈妈就是要把这充满土味的美寄到美国去。我眨巴着小眼睛在爸爸耳边说上了悄悄话:“妈妈的主意真是绝了。”
我忙吵着让妈妈带我去买蓝印花布,可妈却一本正经地说:“怎么,你不觉得蓝印花布土啦?”咳,妈还逗我呢!
在布店里,我特意挑了一块蝴蝶图案的蓝印花布。我想,我要把对小玲的祝福,全部粘在蝴蝶的翅膀上,让它飞到小身边去,让远在美国的小玲姐时常闻见南通的乡土味儿。
2走近蓝印花布
今天下午,我们江海小记者参观了南通纺织博物馆。来到纺织博物馆,看见里面陈列着我们南通的特产——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是中国民间传统纺织工艺之一,最早出现于汉代,又名“药斑布”。它格调朴素、高雅,寄寓着我们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调。我们继续向前走着,突然看到了一个车不像车,上面还连着无数条线的奇怪东西,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古代纺纱用的纺车。我用手摸了摸纺车上的线,感到线上带有棉花的手感,我好奇地问老师:“这是为什么?”老师笑而不答,向四周望了望,说:“你猜。”我随着老师的目光向四周望去,突然盯住了墙上一幅图,图上画了许多人在摘棉花。“明白了。”我兴奋地叫着,“这线是用棉花纺出来的。”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
我们又来到一间房屋休息,这里的一切都离不开蓝印花布,窗帘是蓝印花布,沙发、家具也全都用蓝印花布铺在上面。我们各自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来,用手摸了摸,挺舒服。休息了一会儿,我们来到了另一个房间,这个房间里展示了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讲解员告诉我们:“蓝印花布全凭人工手纺、手织、手染而成,其图案全凭手工镂刻,花版镂空后,经过刷桐油加固,然后再用石灰拌黄豆粉,加水调成糊状,通过花版刮在布上,待布浆晾干后,投入缸内染色,染后的布呈深蓝色。被浆过的地方还是白色,然后刮去浆就出现镂印的花纹。”我想:那些工人们制作蓝印花布真是不易。最后我们还看到了用蓝印花布做的伞、衣服、领带。
通过今天的参观,我又进一步了解了蓝印花布,它是我们南通人的骄傲。
3学制蓝印花布
我们来到制作蓝印花布的地方,每个小朋友都欣喜若狂。
开始制作了。每个人都发到一块雪白的小手帕。我们按照师傅的要求,经过三次对折,把手帕折成一个三角形。然后师傅要我们把三个角分别扎紧。这下可热闹了,男孩子大都不会,拿着三角形的手帕愁眉苦脸的,有的甚至大喊大叫:“我不会!我不会!谁来帮帮忙?”他们边走边喊,像叫卖的小摊贩。那些会扎的小朋友,三下两下扎完了,连忙拎着像三角饺子的手帕放进颜料桶里,在桶里浸一会儿,拎出来。啊,雪白的饺子变成乌黑的饺子了,有的变成一条小黑鱼,还有的变成一只小老鼠,真是神奇啊!接下来还会变成什么呢?我扎的手帕能变成像蓝印花布馆里看到的看戏的图案、年年有余的图案吗?我心里暗暗地想着。
接下来,我们把手帕晾了半干,解开绳子。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手帕,啊,我的手帕上有一个像圆圆的太阳,又像一轮皎洁的月亮,四周有不同的半圆形,这些图案都是白色的,其他都是蓝色的,蓝白相间,虽然手帕没有大师做的好看,但我很满意。再看看其他人的,呵呵,图案各不相同,有的像乌龟,有的像一朵朵白云,有的像地球村……小朋友们举着自己的作品到处炫耀:“看我的,做的好看吧!”“我的更漂亮,像颗宝石呢!” ……
小朋友们相互欣赏着作品,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