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荡的作文
1芦苇荡
初秋的芦苇最好看。
——这是小敏告诉我的。
过去了这么多年,当我们再次见面的时候,这句不着边际的话清晰的浮现在脑海中。于是我说我想念芦苇了,小敏就又像几年前一样,领着我走向芦苇边上。
芦苇已经过了时节,细小的呈丝状的残穗在微风中飘摇,最终还是经不住撩动脱离的母体。苇杆已经泛黄了,显出风烛残年的疲惫。一只黑红色的鸟窜进了芦苇丛,有力地蹬了一下苇杆就消失在天幕中,但芦苇明显没有经受住这只鸟的折腾,折断然后横到了水中。
我很失望。小敏说,莫急,过了年的芦苇生出来才最好看。我点点头。对面很高很高的老树的低枝上歇了几只灰溜溜的母鸡,它们咕咕咕地小声争吵着,吵得激动的那只刚抬起它小小的脑袋就挨上了它头顶上那片叶子,碰了一头的灰,从树上惊叫着逃下来了。
我和小敏站在芦苇边上说了很久很久的话。
小敏说她初二了她很想认真念好书。
小敏说她基础不好又没人教连高中都考不上了。
小敏说她不想像这个角落里的女子一样到了十八就结婚生子连走出去的机会都没有。
小敏哭了,她说她很后悔很失望。但是我只是呆呆地看着她流泪然后把袖子当成纸巾给她擦。
最后的时候,小敏说万一不行她就去上职高。我看着她纤细瘦弱的身影心里酸酸的。
我忽然记起来了,五年前的初秋,小敏带着我来到这里看芦苇。那个时候正是日落西山,殷红色的晚霞浸透过了山的边缘,温柔地将芦苇的白穗包裹起来,最后侵蚀,吞食。芦苇在晚风中轻轻地荡起来,荡起来,比多情的紫罗兰绕上铁窗时更让人心醉。小敏那句“初秋的芦苇最好看”便在脑海里疯狂的来回播放。
寒假毕竟短。临近回宜昌的时候我到小敏家住了一晚,我看见小敏的房间里贴着很大张的芦苇照片,我轻轻地对小敏说——
对啊,初秋的芦苇最好看,好看得让人心醉。小敏的眼眶红了,其实我没说完,好看得也让人心碎。
2芦苇荡
“春夏芦荡一片绿,秋后芦花赛雪飘”,我们在芦花赛雪飘的季节里来到了沙家浜芦苇荡。
芦苇荡是芦苇的世界。这些芦苇一丛丛、一簇簇,密密匝匝,紧紧挨在一起。当年新四军就是靠这芦苇荡跟日本鬼子周旋,来打败日本鬼子的。一阵风吹过,芦苇随风飘荡,婀娜多姿,美极了!
走过东进桥,我仔细端详起着一竿杆芦苇,发现它的茎非常细,像我们用来织毛衣的针扦子一样,可是又有些像竹子,因为它是一节一节的,有的可达两米多高。叶子是披针形的,它两端狭长,中间宽,不过最宽的地方也只有2两厘米。芦苇的顶端托者着白灰白的芦花,芦花像小松鼠的尾巴,还像一个个白色椭圆形的绒球,风一吹,它就漫天飞舞。
这些芦苇把阳澄湖团团围住,阳光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像是嵌了无数的宝石。碧水之上,橹声咿呀,渔歌阵阵,我一看,原来是乌蓬船摇了过来,给沙家浜添了些几许古色。这时,一群水鸟飞过来,它们他有时在水中寻找着食物,有时在芦苇中穿梭。,有时又腾空而起,真是有趣极了!
啊,这儿真美!有婀娜多姿的芦苇,有古老风情的乌蓬船,还有生机勃勃的水鸟……
3芦苇荡
风拂过那苇塘,原来静静的池水也泛起一层层轻轻的涟漪,我独自一人站在塘边,每一层涟漪,就是一段故事,一段历史。我倾听着风声,水声,思索着当年那一个个壮志人心的故事。
倾听风声,惊心动魄。看着这一片安详的景色,三三五五的人家坐落在明亮池塘边,深夜中,却依旧灯火通明,那散发着黄晕的光散发出令人备感温暖的气息。空气中,夹杂着芦苇淡淡的香味;那塘水平静而又清澈……但我在空气中似乎捕捉到一丝丝硝烟味,虽然很淡,但我立刻心跳加速,我突然想起敌人发出的一声声炮响,浓重的硝烟味使原本清新的空气变得污浊,使原本清澈的塘水变得混浊。那动魄的炮声与令人窒息的枪声奏成一部令人难忘而悲惨的交响乐,在那战火年代的人们不堪那整夜不得休眠的日子,向敌人反抗,却留下了一个个用鲜血染出的悲壮故事……血色的芦苇,那芬芳令人陶醉的气息已被硝烟掩盖在芦苇丛中,一只白鹭吃力扇动那残缺的翅膀飞出,一阵划破天际的哀嚎,响彻云霄。
倾听水声,钦佩不已。望着塘边矗立着的木船,无情的岁月早已在它的身上刻出一道又一道裂痕,船边的那根竹篙仍在,别看它质地轻,但在老艄公的手上,它却成了最能对抗敌人的拿手武器。就是它,谱写出一段段雄心壮志而感人的英雄故事。看着那随风荡起的涟漪,我不禁想起当年那个皮肤黝黑、自信的老艄公从塘上划船而过,一次次护送着子弟兵安全渡过。就算是子弟兵被敌人伤着一根寒毛,也会让他痛心不已,正是他那充满责任的、对待敌人铁一般的心,让他机智地与敌人对抗,没有枪,没有炮,只是一根貌似不起眼的竹篙奏响自己人生中最辉煌的乐章。虽然那些战争残酷且让许多人流下鲜血,却让人感悟到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英雄们对敌人的怒吼随着那一阵阵清风飞向天际,响彻云霄。
一株株细细的芦苇中,淡淡香味之中,仍能闻到英雄们的气息,听得见英雄们一声声的怒吼,塘水时起时落,不变的是英雄的故事在人们的口中代代相传……我离开了苇塘,想起那明天火红的朝阳,那水声、风声会更美,让我们好好活着,品析那战火年代里永垂不朽的英雄故事,倾听英雄们用自己的双手谱写出的段段华彩乐章。
4青青的芦苇荡
难得假日里全家有这么空闲。吃过午饭,我们骑车前往太湖岸边。走了不到半个小时,就来到了目的地。放眼一望,小小的渔村码头已经是人满为患,没有了往日的宁静和清闲,汽车、摩托车纷拥而至,烧烤的、钓鱼的是各忙各的活,人们尽情地享受着生活的乐趣,我们一看这种情况,决定还是去寻找大自然的原貌吧。
中午的阳光照到湖面上,一望无际的太湖就象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波光粼粼,随波荡漾,波涛拍打着湖边的岩石,激起了无数的小浪花。突然,我望见了不远处的岸边有一片青青的芦苇荡,在徐徐的微风中左右摇晃,形成了一波一波的绿浪,芦苇高高的身材,顶着蓬松的芦花,随风起舞,就象身轻如燕的舞者。细长细长的叶子,好似飘逸的长发,显得那么潇洒、自在。
外婆说:“芦苇叶子可以包粽子,我们采集一些吧。”于是,全家人七手八脚忙开了。爸爸拨了一根芦苇杆,把头部折成了一个弯钩,就成了一件摘芦苇叶的好工具。不一会儿,我们就采集了一大把。一想到香味诱人的粽子,我立刻垂涎欲滴。芦苇杆还是编织凉席的原材料,农家还经常用它围院子,做篱笆。听说芦苇荡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打击日本鬼子的好战场,曾经让敌人魂飞魄散。哇,芦苇还真了不起啊!
芦苇荡,好美的芦苇荡!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你是那么悠闲自得,充满了自然的美。青青的杆,绿绿的叶,处处都透着生命的活力。我爱你,青青的芦苇荡。
5熟悉的芦苇荡
这次月考成绩出来了,唉!大失所望,又考砸了,爸爸妈妈还在唠叨个不停,我心里忽然有一种委屈,起身“摔”门而去,来到我熟悉的那片芦苇荡。远远望去,柔韧的身躯擎着一缕雪白,它们你依着我,我偎着你,像一对对亲密的伙伴。一阵风拂过,那一缕缕雪白便轻轻地摇曳着,像妙龄少女洁白的帽缨,像老人的白发。绵延的芦苇一眼望不到头,像是无数整装待发的士兵,号令一下,便会排山倒海一般涌来。看着看着,心中的那份委屈渐渐消失,发现原来芦苇荡也这么美。
更动人的,便是那纷飞的苇絮了,多么的纤细呀!像是妈妈一针一线织出的罗缎。对,妈妈,刚才应该没吓着她吧?你看,那些苇絮在空中飞舞着,像鹅绒一般跳着轻盈的舞,又似调皮的精灵欢闹着追逐着风,它是风的尾巴。它们不似柳絮的柔弱与忧郁,而是快乐地沐浴着秋日的阳光,演奏着生命的交响,似乎每一缕苇絮都是一个美丽的心愿,都是一支动听的赞歌!
忽然,“啾啾——”一阵清脆而诱人的鸟鸣从芦苇中传来,我心想,为什么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这片芦苇荡是如此迷人,或许是因为它太熟悉,我每次来都没有细心地去欣赏它吧!
时间不早了,也该回家了,不然爸妈又该着急了。于是,我走上岸,回头一看,那一片芦苇依旧倚着风,招摇着,像是大海中翻滚的雪白的浪花,原来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那片芦苇荡。
6家乡的芦苇荡
每当想起家乡,我就不由得要想起你,芦苇荡!你虽然没有太湖那么美丽、西湖那么闻名,但在我的心目中,你却有慈母一般的情怀!是你,哺育了家乡的一代又一代人;是你,看看找在你的怀抱里长大。
芦苇荡啊,叫我怎能把你忘记?春天的荡里,“萎篙满地芦芽短”。姑娘们卷起裤腿,脱了鞋,赤着脚,在干滩上就那么来回地走着,你的脸上就含着笑。这时候,我真想有一个画师能给你画一张画或请摄影师给你留个影儿。芦苇荡啊,你总是会给人好心情!
记得小的时候,一到夏天,一群小伙伴便来到这荡里游戏,到芦苇丛中去捉迷藏,有时我因忽然看到一条水蛇而惊叫起来,只好成了他们的俘虏。我们用芦叶做成芦叶哨,一吹起来.整个声音就在芦苇荡上空盘旋,家里的祖父也就不必为看不见孙子而担心了。我们把衣服脱个精光,放在刚被捣空的鸟窝里,一个猛子就扎进水里去,平静得像镜子一样的河面立刻溅起很高的浪花,惊得坐在荷叶上的青蛙一头栽入水里去了。等我们从河底一路爬过对岸,一头钻上来。扯去头上的水草,回身欣赏那一串泛起的自泡,简直惬意极了,那白泡一个挨着一个,阳光照在上面,形成了一条彩带,五颜六色的,一会儿就像眨眼睛一样,一眨就不见了。
儿时的我怎能不惊叹这是一个杰作呢?可爱的芦苇荡啊,你给了我梦一般的童年!秋天,荡里的菱角熟了,又肥又大,鲜润的肉儿吃在嘴里可美啦!还有那莲子,就更不必说了,我至今还记得“采莲南塘秋”的诗句呢!每当八月中秋,家家团圆桌上,都摆上新鲜的菱、藕,小子们一边吃着自己弄来的东西,一边偎依在奶奶的怀里听讲月亮的故事。芦苇荡啊,是你,养育了这一方人!入了冬,西北风就起劲地吼,一轮一轮的芦花浪,一眼望不到边。一到收获季节,但见银镰飞舞,一大片一大片芦苇被放倒,从宽厚的肩膀上一批一批地运到农场上,又从巧妇们的手里织成芦席,搭上轮船,远渡重洋。芦苇荡,这,就是你的奉献!不知此时的荡里可还有蛙鸣,你该不会寂寞吧?雀儿一般欢腾的孩子们,一个个雀儿似的展翅飞走了,飞远了。
而你,芦苇荡,却依然守着这一方天地,没有怨怒,没有愤激,任由岁月肆意地在你的脸上刻画道道皱痕!一如我那年老的娘!我要怀着热情去看你,你还能深情地抚摸我吗,家乡的芦苇荡,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