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鲁迅阜成门故居作文

时间: 11-18 栏目:话题作文

1参观鲁迅故居

春节期间,爸爸带我到北京游玩,我在那里参观了鲁迅故居。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鲁迅生前曾在许多地方居住过,所以现在鲁迅的故居有绍兴、上海、广州、北京等多处,我们参观的是北京的鲁迅故居,也称为鲁迅博物馆。

故居位于北京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鲁迅曾在19XX年至19XX年在这里住过。一进大院,先看到的是鲁迅先生半身汉白玉雕像,沿着小路向西走,就到了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是一个标准的北京四合院,院子不大,北面的正房是鲁迅和原配朱安、鲁迅母亲居住的地方。正房西边的房间为朱安卧室,东边是鲁迅母亲的卧室,中间餐厅北面是鲁迅先生的卧室兼工作室,房间很小,只有一个很窄且简陋的木板床,床上铺着草席,床下有一个很大的网篮。除床外,还有一把旧藤椅和一张木制的写字桌,桌上有一个小闹钟和一盏带玻璃罩的油灯。在这个鲁迅称之为“老虎尾巴”的狭小空间里,鲁迅创作了《野草》、《彷徨》、《华盖集》等大量著作。院子的南面是鲁迅先生的书房兼会客室。院子中间,是80多年前先生亲手栽下的两棵白丁香,因为天气寒冷,丁—香树还没有发芽、长叶。东西厢房是放生活用品的地方。滑着院子西边的小门绕过后边,就是后院:院子中央,是鲁迅先生亲自打的井,井的四周已经围上白色的栅栏,院子北边还有一丛鲁迅先生手植的黄刺梅。

伟人的故居非常简朴,这令我非常感叹。我们今天的条件比鲁迅还要好,我们有什么理南不好好学习和工作呢?

2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位于北京阜成门内三条胡同21号,从19XX年5月到19XX年8月,鲁迅先生一直居住在这里。

推开两扇黑色的院门,穿过短短的门道,眼前就出现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院里有两棵枝叶茂密的白丁香,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这是鲁迅先生19XX年4月5日亲手栽种的。

小院里的南房是鲁迅接待青年朋友的地方,有时鲁迅自己也在这里休息。

东房曾经是女工的住室,以后用来堆杂物。

西房当年是厨房,现在是“故居”管理人员的值班室。

北房有四间。西头一间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鲁迅自己称它为“绿林书屋”,人们把它叫做“老虎尾巴”,因为它是扩建时展接出来的。东头一间是鲁迅母亲的卧室。

“老虎尾巴”是所有屋子最小的一间,室内放着一个老式的三屉桌。桌上摆着一盏煤油灯,它使我们想起当年还没有电灯的情景。油灯旁边放着一个普通的木制笔架,一只装在硬木盒里的砚台,还有一个旧马蹄表和一个烟灰缸。一只盖碗像不久前刚用过的一样摆在桌上。桌子一边是个牛皮纸箱,另一边是个什物柜。桌前一把藤椅,墙上挂着一幅炭画和一幅藤野先生像。屋子另一侧放着茶几和木椅,茶几上方的壁上挂着一幅题字:“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鴃之先鸣。”

北房西侧的小门,通过后面和室内的陈设,都是极简朴的。就在这里,鲁迅写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包括《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

鲁迅故居,北京这座简朴的四合院,是人们永远敬仰的地方。

3参观鲁迅故居

周日的上午,我怀着敬仰的心情和妈妈来到了阜成门内的一个胡同里,因为鲁迅先生的故居,就静静的坐落在这。

北京的初春还是有些凉意,但我看到大门口桃树上的花苞,我的心里顿时温暖了起来。人一进门,就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幽静的四合院,淡淡的阳光洒在房檐上,一点也不显得冷清,似乎还有人居住在这里。这个青瓦灰墙四合院很小,院子的中间有一棵大的丁香树,听故居的管理员阿姨告诉我这棵丁香树是鲁迅先生亲手栽种的,算算到今年都86年了,活的可好了。我想鲁讯先生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里到了春天肯定是滿园飘香了。

院子北边的房子是正房是鲁讯先生的母亲和妻子朱安的卧室,西边是厨房,东边是女工们的卧室,南边的房子是鲁迅会客和藏书的地方。堂屋的后面,接出的一间小房子,是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这里每间房子的布置都是鲁迅先生亲自设计的。家具都是深色的非常古朴典雅,摆设也很整齐对称。房屋的后面还有一个小院子,有两棵枣树,不过是后来补种的。(就在这个四合院,鲁迅先生在此居住的两年期间完成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印行了《中国小说史略》、《热风》等著作,同时还主持编辑了《语丝》、《莽原》等周刊杂志。

在故居的东边,有一个陈列大厅,摆放着各种展板和实物,浓缩了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在绍兴的”部分主要展示了从鲁迅先生在绍兴时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他经历了家道的败落,也由此体验了人生的辛酸。接着,“在南京”、“在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唤醒沉睡的国民,激励人们革命救国。在他看来,一个民族的命运,远远重于个人的得失。鲁讯先生的一生,是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精神,也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看完这些,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的精神鼓舞着我,我不但对鲁讯先生更加敬仰了,而且,心里真的明白了什么叫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4鲁迅北京故居参观记

周五下午,没有什么事,就查好了路线,坐地铁,到北京阜成门内门口西三条21号的鲁迅故居去。这是埋藏在心里已久的愿望,今天终于遂愿了。

拐进胡同,迎面看到一处很宽阔的院落,大门口写着“北京鲁迅博物馆”。走进院子,迎面是“鲁迅生平陈列馆”,我没有急着进去,而是向左走,进入胡同深处,见到了一座白墙灰瓦,比较低矮的四合院。院门是黑色的,很古朴,古铜色的门环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大门的右侧,是郭沫若书写的“鲁迅故居”四个遒劲的大字。走进院门,如此近距离接触这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文化斗士,民族的脊梁,心中有些激动,不由得屏住了呼吸,只怕惊扰了他的精魂。

这是二进的校园,进入二门,是一座方方正正,齐齐正正的小院子。南房三间,北房四间,东西各一间小厢房。再往里走,穿过一截小过道,后面还有一个十多米见方的小院。前院的三株丁香树和后院的黄刺梅是19XX年4月5日鲁迅请云松阁的花匠种植的。(当年在后院还种了榆叶梅、碧桃、花椒等树,后来都枯死了,现在有的已是建馆后补种的了)60多个年头过去了,丁香已长成枝叶茂密、花叶丛生的大树了。灰色的砖墙,朱红色的窗棂与这郁郁葱葱的绿叶相映衬,使这小院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所有的屋子都上了锁,只能透过窗子向里望。南房是鲁迅的会客室兼藏书室。里面书箱林立。临窗放着两把籐椅,东边放着两把大的木方椅,靠南墙是两个大书柜,非常古朴。不由得遐想起来,那时都有谁曾是这里的座上客,和先生嬉笑怒骂,谈笑风生。

东厢房是当时女工住的地方,西厢房是当时的厨房。北屋东西两房间分别为鲁迅的母亲和朱安夫人的住室,中间一间为餐厅。最有个性的是北屋当中一间向北凸出一小间,面积仅8平方米,是先生的卧室兼书房。俗称“老虎尾巴”,鲁迅自己称它为“灰棚”,并说:“这是房子中最便宜的一种。”鲁迅也曾带讽刺意味的称它为“绿林书屋”,这是为反击当时诬蔑他为“学匪”的人。建几间配房的事常有,可活生生在正房中部向后接的人一定不多,人们常说“老虎尾巴摸不得”,可这明明是在老虎屁股后边接尾巴呀!也不知道鲁迅先生动工前是否让风水先生看过!

正屋的门紧锁着,我特意绕到后院,从大大的玻璃窗向里往,除了斯人不见,一切依旧。桌子靠南是一个书架,里面放着茶叶罐、点心盒、花生筒等等。书架前挂一棉织物,从质地和图案看,也是十分古老和陈旧的,书桌北面是一个白皮箱,当年上面总是堆着各种书刊。西壁下是两把椅子和两个茶几。一个茶几上放着石刺猬头。这刺猬头造型极为奇特,它是坐在一个莲花上的,估计可能是一个佛像改制的,因为刺猬是不会坐莲花的。这石刺猬是用来压碑帖拓片和修整过的书刊的。三屉桌前放着一张磨得发光的籐椅,桌上放着鲁迅用的茶杯、烟缸、笔架、笔筒、钟等物件。书桌左角立着一盏不大的煤油灯。在那个年代,这盏煤油灯伴随着他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

在小院里久久伫立,之前,是在他的文字里徜徉,那有些沉重、压抑,哀伤但不绝望的文字,是民族的灯盏,……。今天,在他生活的校园里,我仿佛又看到了他冷峻的面庞,看到了一对浓眉下流露出的睿智和忧伤。

走出小院,因为快到下班时间了,只能匆匆到鲁迅生平陈列馆看看。从绍兴、到日本、到北京、到广州、到病逝上海……他伟大的一生,令多少后来人赞叹。在最后一张照片前停留,那是先生病逝时的照片,两腮深陷,瘦骨嶙峋,心痛!心酸!照片旁边挂着曾经盖在先生身上的那面旗帜——“民族魂”!名至实归!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