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描写三味书屋作文

时间: 11-01 栏目:话题作文

1我的三味书屋

我的书房名叫“三味书屋”,是我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起的名字。“三味书屋”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书房罢了,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好。不过,里面却藏着无穷无尽的知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三味书屋”。

走进“三味书屋”,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西墙上贴着的一张奖状,这是我在二年级时获得的优秀班干部奖状;墙上还贴着许多名人字画,有拿破仑的、爱迪生的……。东边墙上贴着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地图左边有一张乘法口诀表,它可是我学习口诀的好帮手。

“三味书屋”的西南角有个小书架,那位置虽然不起眼,但还是很惹人注意的。书架的上下前后左右都是棕色的,别看颜色不好看,可是上面的书却很多。书架分三层,第一层放着故事书,有《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勤奋好学故事》等;第二层放着作文书,有《百家作文》、《快乐作文》等;第三层比较大,所以放的书多,有世界名著:《金银岛》、《白鲸》、《罪与罚》、《王子复仇记》等。书架上的书,有的是我从北京图书大厦买的,如《樱桃小丸子》;有的是从唐山书城买的,如《小学语文阅读训练80篇》;《中国少儿百科全书》四卷本是我在丰润新华书店买的。你们看网,我的书多吧!

书架的旁边有一张棕色的写字台,写字台的上面有台灯、台历、笔筒等物品。每天我放学回家,就在这张写字台上读书学习。写字台的旁边有一张带有彩灯的床,每天晚上8点半,我都准时睡觉,休息好才能学习好。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星期天,我们班组织了班队活动,来到了鲁迅先生小时候生活、学习过的地方。

我们先来到了鲁迅祖居,爸爸跟我说,鲁迅祖居也叫周家老台门,它坐北朝南,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从正门进入,走过几段曲曲折折的走廊,穿过客厅、书屋便来到百草园,这里就是鲁迅小时候常和伙伴们嬉戏玩耍的地方,园里有几株百年古树和一口水井。从故居出来,经过一座石拱桥,我们便来到了著名的“三味书屋”,这是鲁迅小时学习的地方。鲁迅小时候用过的那张书桌上刻着一个“早”字,爸爸告诉我,鲁迅小时候有一天,上课迟到了,先生为了惩罚他,用尺子在他的手掌上打了三下,鲁迅为了让自己记住以后不再迟到,于是在书桌上刻下了这个字。鲁迅先生以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够看到这个“早”字。

我也应该学习鲁迅先生这种爱学习的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有用的人。

3从鲁迅故居到三味书屋

12月27日,我们少年通讯社的同学们出了一趟差,把上课地点挪到了鲁迅的故乡绍兴。

坐着大巴经过近两个小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个字——大。房屋一间连着一间,前厅、书房、卧室、浴室、缝纫房、客房、餐厅、药房,再加上各式各样的祠堂,随处可见的天井,走得我晕头转向,像在穿越迷宫一样。鲁迅故居给我的第二感觉是两个字——古朴。房屋都是木头结构的,桌椅上的雕刻精细美观,祠堂里的每一把凳子上雕刻的图案,一模一样,简直像是复制的。门窗特别漂亮,方格形的,花朵样的,龙纹的,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鲁迅故居给我的第三感觉是三个字——有文化。祠堂里随处可见的是鲁迅先生的亲笔书画,就连卧室也挂满了鲁迅的诗词。端庄典雅的楷书,龙飞凤舞的行书,古色古香的隶书,虽然我读不懂上面写了什么,但是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绍兴之行最让人难忘的就是三味书屋了,这是鲁迅小时候上课的地方。为什么叫三味书屋呢?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三味即“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做大官;“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向往山珍海味;“诗书滋味长”就是体会书中深奥的内容,从而体会深长的滋味。走进三味书屋,大家最感兴趣的是鲁迅的座位,特别是他桌子上那个远近闻名的“早”字。我曾经听说,一次鲁迅为了给父亲抓药,上学迟到了,被老师批评了。鲁迅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在座位上刻了一个“早”字,以便提醒自己以后不能再迟到了。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这次体验活动,使我知道了很多,学到了很多。

4三味书屋情

随着那一声“俯首甘为孺子牛”誓言的指引,伴着课文中“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清脆的背书声,仿佛有着一股别样的力量,牵引着我,带我来到这大文豪鲁迅先生的故居中。

站在那堵门前,这位大文豪的形象,陡然的出现在了我的脑海中,瘦小单薄的身板,却可以背负起那黑暗社会带来的压力,矮小的身形,却能让几经衰落的中国又重新走上和平之路,是什么力量,令他干出这样惊天动地的业绩呢?我怀着那重重的疑惑,跨进了它。

这是一片菜园,虽小却一点也不失青翠绿色与蓬勃生机,几百年的岁月过去,无形的留下了,那刀刻般岁月的痕迹,菜地的正中央种植着一棵大树,根茎粗大、枝叶茂盛,默默地立于此地也已几经几百年了吧。它默默地注视着这百年来的风风雨雨,为年幼的鲁迅,带来那一片的绿荫,看着他一天天的长大,为他带来那一份份的喜悦。难怪鲁迅在文章中写到:这是我童年之中的一方乐土。

望着那一片的绿色和那有些发红的泥地,我仿佛感受到了鲁迅那时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的鲁迅是快乐的。在那时的他眼中,一切还都是那样的美好快乐,远离喧嚣,没有那社会带来的压迫。童年为鲁迅留下了许许多多值得用一生去怀念的地方,正是这样的留下,让鲁迅对后来社会的黑暗而不满,他怀念自己在此地留下美好的时光,正是这块地给予了鲁迅反思与勇气。看向你去那片菜地,仿佛看到了鲁迅处于脑海深处的记忆,趴在土地上,掘何首乌、摘覆盆子、捉蟋蟀……

但这只是我所寻答案的一半,而那另一半,也是那最有价值的另一半,却还在那三味书屋之中,我抬起脚,继续向里走去,不多时便来到三味书屋。

就是那一幅画卷,几张古木书桌便构成了所谓的三味书屋,书屋不大,却四处充满了书墨香,古檀色的书桌尽现古朴典雅的气息,仔细地看向那摆于最中间的书桌,终于模模糊糊的找到了那个令鲁迅羞耻的字眼:早。虽书桌再已不是那时的书桌,但是,那一笔一划、歪歪扭扭的字体,还是令人鲜明地感受到了这位大文豪的决心,眼前仿佛展现出了这样的一幅画面:一群小童坐在书书桌旁,画卷前仿佛站着一位手持戒尺的先生,正摇头晃脑的教孩子们背诗书。

这时的鲁迅的确是过着一种枯燥无趣的生活,但是,在这摇头晃脑的过程之中,远大的思想与主张也随之进入到了鲁迅的脑海之中。黑暗的社会中,即使拥有勇气与明辨是非的心态,但假如没有力挫群儒、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能力,变也无法在那时的社会之中立足,鲁迅的真谛与他一生取得成功的智慧莫过于此吧?

离开三味书屋,带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与真谛。

5我家的“三味书屋”

提起鲁迅,他家一定会想起那著名的“三味书屋”。说到这“三味书屋”,还别说,我家也有一个“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第一味——杀虫剂味

最近夏天,天气也热,家里也放了许多的糖呀、冰淇凌之类的,楼下的蚂蚁、小强、蜘蛛一闻到了这味儿,一个劲的向我们家爬。我有是个“贪吃鬼”什么零食在我这没有!瞧!我听着英语时吃薯片,听完后把薯片扔一边儿;做数学作业时吃果冻,做完后把果冻盒也扔一边儿;做语文作业时吃冰淇凌,这冰淇凌的一滴一滴的像下滴地板上总要留下痕迹……这样一来,这书房里什么虫子都有,蚂蚁、小强、蜘蛛,都在这零食中欢乐的成长!

但是我也是一个怕虫子的人,只要发现一只蜘蛛就要大叫,爸爸也没有办法只好用杀虫剂来帮忙啦,所以你只要一进书房的门就会有一股苹果味的杀虫剂味扑鼻而来的!

“三味书屋”第二味——香水味

我家的毛绒玩具都集中在书房里,但是如果抱起来一闻会是一股灰味,所以每个月我都会帮它们洗个澡,洗完后还是会有一些味道,我就喷上妈妈最好闻的香水,所以这些香水味也就溢出来了,这香水为还真香……

“三味书屋”第三位——茶味

爸爸、爷爷都喜欢品茶所以我的书房中又有不少的茶叶,这些茶就是散发出茶味的主角。这些茶因为没有零食好吃,所以蚂蚁们也根本不来茶叶里。这里面有普洱茶、龙井茶、铁观音、茉莉花茶等,所以我在看书时,通常用喝茶来提神那!

怎么样?我家的这“三味书屋”不错吧?如果你要参加就联系我,我随时欢迎你哦!

6百草园・三味书屋

在暑假里的一天,我终于如愿以偿的来到了绍兴,我梦中的江南水乡。

绍兴这个古城,自古英才辈出,从先秦的夏禹到东晋的书圣王羲之,陆游、徐渭,近代的秋瑾、蔡元培、周恩来、鲁迅,留下了太多的故事和传奇。绍兴真是个钟灵之地。

到了绍兴的第二天,我们就来到了鲁迅的故居。我早就想看看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了。

穿过鲁迅家的祖居,便来到了鲁迅家后院这个著名的园子。百草园可真大啊,这是一片环境十分幽雅的园子。以前我想象它是一个大花园,但是见到了才知道,原来这个园子是个大的菜园。在这里我看到了鲁迅笔下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还有紫红的桑葚。还有鲁迅认为有无限乐趣的短短泥根墙。随着导游的讲解,我仿佛看到了鲁迅小的时候,在这个园子里玩耍,捉蛐蛐,找人形的何首乌,在石井栏上跳上跳下。唔,这真是一片有趣的园子啊!难怪鲁迅对它如此的喜爱和依恋。这时,我听见老妈在耳边说:“在百草园里的鲁迅是很逍遥快活的,但是自从到了三味书屋以后,这种逍遥自在的生活就结束了。”我若有所悟:“因为鲁迅在这里过的是最逍遥自在的生活,所以他写的百草园才这么的有趣。”

正像鲁迅笔下所写的那样,出了门向东,走了不到半里,走过了一道石桥,便来到了三味书屋。从一扇黝黑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房遍是著名的三味书屋了。一进门的正中央,便是一块匾:三味书屋。下面是一副画,画着梅花鹿卧在老松下。这是长寿的意思。我开始迫不及待的四处张望,想看看当年鲁迅坐的是哪张桌子,还有它上面刻的“早”字。但是由于书屋被栏杆拦住的缘故,我并不能进到书屋里面去,只能悻悻的在外面看那并不十分清楚的在东北角上鲁迅的桌子。桌上鲁迅亲手刻的那个早字也当然看不见了,只能在三味书屋的门口照了一张相,权做纪念了。

出了三味书屋,我们坐上了乌蓬船。在那一道道荡漾的水波中,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渐渐的离我们远去了。

7“三味书屋”

要说的,并不是鲁迅先生老师绍兴的那个三味书屋,正所谓此“三味”非彼“三味”。此书屋没有牌匾,没有画着树下梅花鹿的画,没有刻着“早”字的课桌,没有……那么想了解此“三味”之解么?且听小女子娓娓道来!

不错!和大家想的一样,此“三味书屋”正是在下的书房兼寝室。说起我的“三味书屋”,那可真叫参观者哭笑不得!

第一味:杂乱无章

无论在什么时候,小小的“书屋”总是书遍及。瞧!椅子上高接近2分米,长3分米的一堆东东,全部是什么辅导书啊,以前的课本啊,什么什么的。床边的柜子上全摆着过去买的作文杂志《创新作文》。这儿三、四本叠着,那儿一本孤单地躺着,再就是地上还掉了几本,显得那么可怜。写字台上,总是挤满了书,杂乱地当着,导致字本就写得不好的我,在字的扭曲程度上又升了一级。书柜,我总是抱起一大堆书往柜子里放,管它是否整齐,只要放稳了,不会落下来就可以了。是的,我很懒,因此很少整理这个书屋。倘若别人要来数落我,我会得意洋洋地说:“此为‘凌乱之美’也!”随之,是我的奸笑:哈哈哈!

第二味:情深意重

我承认我的书很多,正因为如此,书柜总是不能不它们全吞进去,不得不被摆在外面,才显得那么凌乱。这么多的书,虽然乱是乱,可是全都隐含着家人对我深深的爱啊!这不,《我是猫》、《羊脂球》、《老人与海》,还有初一时学校为同学集体订购的一套名著,或许就差最经典的四大名著了吧!什么《诗经》、《三字经》古诗词之类的也都是妈给我买的。听她的口气,说是多读名著,对语文的基础有很大的好处,老师也这么说。爸呢,他总是抓到那些作文书、关于奥林匹克、课外练习那些方面的给我,特别是奥数。每逢我和他到书店,他总会看着本奥数书就对我说:“买本这个回去做吧!”可惜我对这些方面的确不感兴趣啊!那感觉就像他买书、学习似的。呵呵,我的小天地还充满了爱的味道呢!

第三味:徒有虚名

美其名曰:凌乱之美、爱的味道。实际上全叫我这个懒家伙给浪费了。书多,的确。可是,名著我彻底看完了的,只有那么几本,没写读后感,看完不久内容就忘记了。奥数书距今为止已经有一年多没翻过了,写字台上的几本辅导书上的作业,也是大片大片的空着。就因为如此,老爸已经不想再浪费钱用在我买书上面。和大人们说的:“买书就积极哟!回去了做不做,看不看呢?”片刻,我无语了。说实在,我挺想改改,这毕竟太对不起政府,对不起父母了。可一想起那么厚一堆……唉!老毛病又犯了。我仍旧一味地买书,一味的懒惰……

不行!我一定得好好看书,不然我的语文怎么有起色啊!决定了,作文写完就看《名人传》,学学伟人!

正在这时,朋友打来了电话。“网上有部电影叫《宝贝计划》,很好笑,里面的小孩很可爱哦!”“是吗是吗?!呵呵,谢谢你啊!我马上就去看。再见!”顿时,我的“三味书屋”中,没了人影。人,早已奔向了电脑,之前的决定,被我忘得一干二净。只有几本书,静静地躺在书桌上……

8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众所周知,鲁迅少年时读书的书塾,但有谁曾想过书塾为何叫“三味书屋”吗?让我用马良的“神笔”告诉你们事情的真相吧:

(一)

三味书屋,其实是书有“三味”。

一味:品味。

读现代的书,可以与同时代人作精神上的交谈;读古代的书,可以承传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书,可以享受和汲取人类文化的成果。“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读书的品味。

高尚的书,世人甚爱之。那是因为体现出一个人的“品味”。挑书像怀孕的母亲挑选合适的婴儿服,都是经过千万次的筛选,每一件衣服都是反映母亲的品味,每一本书都是读者心灵的映衬,这就是“品味”——细细品尝。

(二)

二味:口味。

读书是因为各人不同的口味而改变。追求理想化的人,他们志趣高洁。犹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都是比较爱看一些圣贤之书;追求实际化的人,是属于那种要活得快乐,就要简单些,都是比较爱看一些金钱观的书籍。

读书的口味因人而异。文章像菜肴: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让你尽情享受。

(三)

三味:美味。

就我而言,书很美味。它能使我狭窄的心灵逐渐变大,变得丰富多彩,以至变成一个大的心灵宇宙。

给人以启迪的书,是最美的书。感情是书的主旋律,而爱的书却是精华。最美味的书便是爱的书。我曾看过一本名叫《爱的真谛》的书,它使我明白爱的旋律是多么美妙,使我受益匪浅,原来书美尽在爱美与启迪美。

(四)

读书的过程就像上馆子似的:

首先,挑选——品味;

接着,品尝——口味;

最后,结论——美味。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他人的智慧,通过你的眼睛使它成为可见的,然后通过感觉的门廊,经过想象的天井,进入你心灵的空间,激起你心中的波浪。

(五)

经过我仔细分析,三味书屋的由来就是这三种味道。

我们爱读书。让书与我们共翱翔于同一蓝天下,共遨游于同一大海里。

让书成为我们的灵魂,陪伴我们一生吧!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