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南京中山陵作文800字初中

时间: 10-28 栏目:初中作文

1游南京之中山陵

今天是十月一日,我们来到了南京。

绿荫大道

我们先来到了中山陵,在中山陵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条似乎永远也走不完的绿荫大道。

那是一条不宽也不窄的柏油路,两边有沟。沟不宽,里面没有水,可以走一个人,再也容不下第二个人,我喜欢走在沟里。沟的右边也是与它差不多宽的石板地。旁边种着各种各样的树:松树、梧桐……路两旁树的枝条一直延伸到路中间的上方。仰天一望,绿叶遮天蔽日,阳光被一片片绿叶筛选过后,落下一点点细碎的日影,走在树下,阴凉极了!那树杆又粗又大,又分成许多小枝,小枝上长满了绿叶。其中的一根树枝直上云宵。那主干,真粗哇!我一个人抱也抱不过来呢!

一阵风吹过,枯了的手掌形的落叶慢悠悠地从空中飘落下来,落在地上,沟里,有时也落在我的头上。我从头上取下落叶,拿在手中玩转,觉得它的形状是那么美,那么自然,真是大自然的杰作。脚踩在铺满落叶的大地上,发出脆脆的“哧哧”声,真好听。

中山陵

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地,孙中山先生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我们都非常敬爱他。

走完了绿荫大道,我们就来到了中山陵的陵墓入口处,立刻就看到用花岗石切成的碑坊,碑坊上方写着“博爱”两个金色的大字。走了几级台阶,我们来到了陵门。远远望去,青色的琉璃瓦下刻着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再走进去就是碑亭了,一块高约9米的碑石上刻着“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的鎏金大字。站在碑前,我真显得渺小了。从碑亭到祭堂之间的台阶真叫人望而生畏,将近有400个台阶。我拾级而上,轻声数着:“1,2,3……30,31,32……200,201……”终于我们来到了祭堂前,祭堂有三道拱门,门额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六个大字。祭堂的门上方刻着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天地正气”四个字。堂中央有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他庄严地坐在那儿,双目炯炯有神,坚定地凝视着远方。再往里走,是孙中山先生的墓室,他就这样平卧在灵枢上,很平静,很舒适的样子。抬起头看墓顶,是一个巨大且彩色的国民党党徽。

整个中山陵庄严而宏伟,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2南 京 古 迹——中山陵

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这里实在气势宏伟。

中山陵的地处很好。它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尽它周围的建筑物,我们都对它们不陌生,更别说中山陵了,而且我们这次春游就去了中山陵。这座建筑紧依山群、宏伟壮观。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当我们进入中山陵,老师带我们参观了那儿的主要建筑物,如: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高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

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钟摆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我们爬上去,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中山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我们刚才参观的顺序: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

我看得出来,中山陵的建筑风格是中西合壁,钟山的雄伟形势与各个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通过大片绿地和宽广的通天台阶,连成一个大的整体,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更有宏伟的气势。

它的设计非常成功,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在南京解放后,刘伯承任市长时,特地从湖南运来2万株杉树和梧桐树,种植在这里。30多年来,中山陵园不断整修拓新,整个园林面积达3000多公顷。

总的来说,中山墓周围,郁郁葱葱,景色优美,而且气势宏伟,不愧为我们家乡——南京的名建筑。

3游中山陵

在南京紫金山南麓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陵寝。比起中国的许多宫殿,中山陵显得别具一格,青瓦白墙流露出了它的庄严与肃穆。

早晨,在太阳的照耀下,一座牌坊上的青瓦闪闪发着金光。于是我被吸引到它的跟前,牌坊正中写着重两个字“博爱”。这正好体现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沿中轴线向上走,道路两边栽满了苍翠挺拔的树木。阵阵清凉的微风拂过,环境十分幽静。虽然前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但树上鸟儿清脆的鸣叫时刻萦绕在我的耳边。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漫步在道路一旁的小径上。在如此清幽的环境中,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与舒畅。

走进摩肩接踵的人海里,继续前行,踏上一层层的台阶,我来到了碑亭前,周围被几棵松树包围着。青瓦白墙下是一块高大的石碑,上刻“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这几个刚劲有力的鎏金大字是否太过于单调呢?不,因为孙文的思想和业绩非语言文字所能概括,所以没有用太多的碑文。看着这块石碑,我感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崇高与伟大。许多瞻仰者和我一样肃静地仰视着。

最后,走完392级石阶,我来到了祭堂前。除了青瓦白壁,祭堂还有三道拱门和刻写“民族”“民权”“民生”的横额,以及门楣上的“天地正气”四字。进入堂内,顶部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正好体现“三民主义”的伟大思想。祭堂正中有一尊栩栩如生的孙中山汉白玉坐像。他凝视着远方,纹丝不动地坐着,浓密的眉毛,炯炯有神的眼睛,严肃的神情。他仿佛在沉思,仿佛在观赏门外的景色,仿佛在聆听——也许他在倾听人们生活中的欢声笑语——渐渐地,周围更加安静了,可能大家不想打搅他。我怀着敬佩的情怀继续瞻仰着这尊石像。顿时,祭堂内鸦雀无声,整个祭堂充满着宁静与庄严,而孙中山先生也永远长眠在祭堂铁门后墓室里。

中山陵让我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崇高与伟大。青天白日下,回首望去,巍巍中山陵显得格外宁静,格外庄严神圣!

4中山陵

背起红包,戴起红帽,举起红旗,漫步南京,感受红色革命。

我、妈妈、弟弟,今天都成了小军人,凌晨四点启程,准备瞻仰学贯中西、为革命鞠躬尽瘁的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

到了!到了!我们终于来到了中山陵了!中山陵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公园,只身在森林公园,我们不禁放慢脚步——来呼吸这里不一样的空气,感受这里的庄严肃穆。仰望着这一棵棵参天大树,多少年来它们在这里守卫着,不管风吹雨打,坚持、坚持……我不由举起右手—向您敬礼,大树摇曳着树枝好像向我示好呢。

走出幽静的森林公园,眼前怱然广阔一新,啊那白玉石砌合而成的博爱坊跃入眼帘,博爱坊有三个圆形拱门,在正中拱门的门楣上有中山先生亲手题写的“博爱”两字,这不正是先生一生的追求吗?

穿过博爱坊并可遥望于三百九十二层石阶上的中山先生的祭堂了,三百九十二层?听了这个数目你一定觉得很吓人吧,我坚定地点点头向妈妈和弟弟招招手:“来吧,革命人是不怕困难的。”听了我的鼓励,弟弟大声说:“向胜利进军,一、二、一……”

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很快我们已步入孙中山先生的祭堂,祭堂中央是先生的玉石塑像,塑像是如此洁白,更衬托出整个祭堂的庄严,塑像是如此清澈,更显示出先生高贵的品质!再看四周的墙壁:密密麻麻雕刻着刚劲有力的正楷字,这是孙中山先生亲笔写的《建国大纲》的全文。我看得似懂非懂,是啊,一个小孩子哪里读得懂中山先生的这宏伟的建国大志啊,再仰望塑像:先生正端坐沉思……,请先生放心,您的三民主义、您的建国大志、您的博爱精神,我们永不能忘、永不会忘。

走出堂外美丽的南京城尽收眼底,这样的中国不就是先生毕生所奋斗追求的吗?请让蓝天白云向你细诉新中国的变化、请让春夏秋冬向你描绘新中国的美丽,再次走下台阶时我的脚像粘了胶水、头像装了弹簧,不由得总是回望、回望这宏伟的祭堂……

背起红包,戴起红帽,举起红旗,漫步南京,感受红色革命!这样的行程没有结束,心灵的洗涤、精神的呼唤,我们更像为了理想奋斗的革命者,坚持、坚持……

5中山陵游记

今天,我们去中山陵游玩。我知道孙中山先生便长眠于此。

走过牌坊,顺着墓道,跨过陵门,那连绵不断的台阶映入我的眼帘。拾级而上,来到第五层平台,可以看见一对大铜鼎,上刻“奉安大典”字样,是当时上海特别市政府捐赠的。大家仔细看,会发现在左边那个鼎下面有两个孔。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是1937年末日军攻占南京时被炮弹击穿的,换句话说,这两个孔是当时留下的弹坑。如今虽早已时过境迁,但这两个弹坑时时提醒我们莫忘国耻。终于登上顶处的大平台。微风徐徐,此处阵阵松涛,更觉伟人浩然正气与天地同存。这392级台阶,高差约70米,总计有大小10个平台。更妙的是,从下向上看时一望到顶,石阶连绵不断,不见平台;而各位现在朝下看时,却反而不见台阶,只见平台。一路登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敬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来到顶处的祭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乳白色大理石铺地。堂内有直径0。8米的黑色石柱12根,四周墙壁下嵌黑色大理石。大家可以看见东西两壁上所刻的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祭堂正中是孙中山着长袍马褂的石刻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阔2。1米。这座雕像是当时世界著名的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郎特斯基受孙中山葬事筹委会之托,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并于1930年塑成后从巴黎运至中山陵的,全部造价150万法郎。坐像下四面的六幅浮雕是截取了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六幅画面。它们分别是:“如抱赤子”,“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授印”,“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看着伟人的光辉业绩,我心中无比敬佩。

如今,作为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旅游纪念胜地,中山陵每年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炎黄子孙与国际友人。人们怀着对中山先生伟大精神的崇敬与景仰来到这里凭吊拜谒。在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今天,面对目前海峡两岸的现状,海内外炎黄子孙都衷心期盼着祖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彼时彼刻,倘若孙先生泉下有知,也必会含笑长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