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作文推荐一本书
1向你推荐一本书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
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2向你推荐一本书
这本书,
宛若丝丝烟火在雾霭中扑朔,
宛若缕缕温暖在寒冬中升腾,
宛若灿灿笑靥在悲伤中明媚。
《罗兰小语》,这是罗兰作家为我们青年写下的一本正能量的书,她勾勒出我们的青葱岁月和璀璨韶华。
最初的最初,刚听说这本书,是在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推荐我们去阅读的,我记得她说过,这本罗兰小语伴着他的大学时代,当她遇到失意时,便会寻出来读上几章,心情便会明媚许多。
后来几次在书店都没能邂逅这本书,直到一次很难得的机遇才让我真正接触它。
这是一本随笔,小语录,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大文章。然,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底蕴,洋溢着中国式的哲思、睿智、通达。风格排版随意而又简单,质朴无华,翻开书阵阵油墨香便沁入心扉。
我喜欢罗兰明媚而又略带忧伤的文字,仿佛有一种魔力吸引着我,让我着迷,他用睿智而又犀利的眼光来看待正是青春年少,张狂岁月的我们。她用温润如水的语言化解了一道道心灵上的褶皱,抚慰着我们渴望温暖的孤寂的心灵。她从未用冰冷坚硬的笔调来告诫我们该做什么而不该做什么,反之,他总用淡淡喜悦的文字来鼓励我们应该勇敢的去闯去畅想未来。我们不该害怕失败或倒下时没有双手来将你扶起,你可以足够强大的自己站起,纵然前方一片黑暗,又有什么关系,只要你相信,总有一盏灯会为你亮起。
一位大师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
然我说,生活中不是缺少温暖,而是缺少一颗会感恩的心。
一盏茶,如果清淡无味甚至略带苦涩,然而几经回味,几经品尝,甘草茶叶的韵味才会在味蕾中满而开来。
一斟酒,怎样才能做到酒香而质纯。唯有经过几个月的发酵,酝酿,等待,才能出去涩然之味,在月下品时余香绕梁。
品茶如酿酒,酿酒如熬药,熬药如读书。
一本好的书值得几经推敲,反复琢磨与品读,钻研至深掘,才能深刻领悟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然后融入骨血,刻入心间。
《罗兰小语》值得如此,你更值得去品读。
穿过浓浓的雾霭,越过漫长的隆冬,淌过流不尽的悲伤。明媚的青春韶华,一路有罗兰小语伴着你。
3向你推荐一本书
“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有史以来人类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这段话是来自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部著作。这段话使我终身受益。我一开始看这本书就爱不释手了,它成为了我的“贴心朋友”。事实的确如此,正如海伦所说的那样,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它甚至神奇到可以创造人间的奇迹。
这本书是爸爸送我的开学礼物,说希望我也能学习海伦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本书写的是海伦自己一生经历的事。海伦在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那是她人生中最大的灾难。这场灾难使她成为了一个盲聋哑人。当时的她完完全全是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不能和人正常交谈,看不到生活着的美丽世界,听不到窗外那愉悦的鸟叫声。她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痛苦!她挣扎过,可是,在心底回应她的却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寂静、最后,她改变了,那是缘于她的老师——沙利文耐心的教导和她自己不懈的努力!她的努力,让人敬佩,让人心疼,她像一块海绵,尽情吮吸着知识的甘霖,那是她成功的秘诀。
海伦非常想要看一看她生活的世界是怎样的。她在书中写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看她们善良,看她们温厚与友谊,这也是我的生活中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一件事。还有,我要看看世界,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不过嘛,当然是要去博物馆。第二天,要去看看黎明,看曙光,还有通过艺术来搜寻人类的灵魂。最后一天要看我生活的地方,那是多么美好!”
三天,那只是三天,对于我们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只有三天,这个三天对于海伦来说是多么珍贵呀!那是海伦从小到大梦寐以求的,她是多么渴望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啊!回头想想我们生命中有多少个三天呢?也许谁也不曾数过,也觉得没必要数。跟海伦比起来,或许我们太幸运了,那我们是不是要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呢?因为人生难以预测,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会失去现在拥有的一切,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时,每一秒!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
我非常喜欢《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现在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让它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它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书,会给你带来许多有益的人生思索。
4向你推荐一本书
“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书”,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训。是啊,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离开了书,人们的生活将是一片空白。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一本书,书名叫《贝多芬传》,它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撰写的《名人传》之中的一篇。
《贝多芬传》记叙了贝多芬一生的坎坷历程。贝多芬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家庭,相貌及其丑陋。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做了一名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1792年11月他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1796年他的耳朵出现了一系列令人发难的问题。之后,由于他的残疾(耳聋)和多方面因素,他多次失恋。这时他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他受到世人的瞩目,赢得了极高的荣誉,可与光荣接踵而至的却是最悲惨的命运,经济困窘、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但是这一切都没能使贝多芬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扭转了当时维也纳轻浮的曲风。1827年3月26日,在那个风雨交加的日子,这位音乐巨人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这似乎是在导演一个悲剧,其实不然,它是在诠释坚强,教我们挫而不折。贝多芬,自身相貌的丑陋,屡屡的失恋,身体的残疾,人生种种严峻的考验似乎都交织在他身上,但他并不抱怨上天对他的不公,而是凭着上天赐给他的音乐天赋去继续他那残缺不全的人生。他那种沉痛不会有人理解,他那种哀伤不会有人体会,他那种毅力也非常人所能想象。生活中具有贝多芬精神的人又能有多少呢?一些人一遇到挫折,就胆怯、退缩,最终一事无成。也有一些人会拼搏以下,但因为有一颗容易满足的心而浅尝辄止,最终放弃了。自然,有一部分人会坚持自己的梦想,勇敢的挑战生活中的困难,一直坚持到达胜利的彼岸。没有挫折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上帝是公平的。
贝多芬的事迹感染着每一个读过他的人,《贝多芬传》不仅仅是一本好书,更是你一位知心的挚友。那是一个光辉的形象,一种永恒的精神,一盏心底的明灯。把它印在心底吧,不要让它只是一闪而过。让它沁入你的整个肺腑,成为你最美丽、最纯洁的天使,在你遇到挫折时激励你:不要放弃,战胜它!
5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顽皮的春风挑逗着我凌乱的头发,而我的眼眶中饱含泪水,想有“脱壳而出”的欲望。细眼看,怀里抱着一本《城南旧事》。
想知道我因什么而热泪盈眶吗?
那是因为我看见了《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我们渐渐长大,童年也将渐渐离我们远去;我们即将小学毕业告别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担负起生活的责任。
我非常喜欢里面的一句话:“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是呀!多么的矛盾,但我们内心不就是这样的矛盾吗?既想长大又怕长大后生活的坎坷。原本都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转眼间就变成成熟稳重的毕业生,人生何尝不是这样的矛盾呢?
好想把时间停留住,可它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地溜走了。散步的时候,日子从我懒散的步伐间跃过;休息的时候,日子从我的枕边流过;写字的时候,日子从我的笔尖跨过;回忆的时候,日子从往事中溜过。
《城南旧事》是着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初版19XX年。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可视作她的代表作。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它满含着快乐而略带忧愁的基调,多了些辛酸的味道,也多了些阳光明媚的色彩,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
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文章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文章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本文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我们又何尝不是想念着童年生活中的一切;想把它狠狠地抓在手中,可它却像沙子一样,抓的越紧它溜得越快。
每当我拿起这本书时,总不忘带着一种淡淡的忧愁,但它总会告诫我珍惜时光。我现在把它介绍给你,希望你能从中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