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初中语文新课程培训总结

时间: 10-22 栏目:总结

1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总结

通过这次研修,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首先,新课程理念标准认为,课程不是教材,教学也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或是“知识移植”的过程。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这种教学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个性的、参与教学环境中的教学。要想有效的实施语文课堂课程资源的开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明确目标

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语文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时,提倡教学中要以“口语交际”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语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改变语文教学方法

过去的在语文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自由练习很少,口语、听力非常差。现在我们要转变这种模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呢?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后,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模仿、会话、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虽然我们的教学条件有限,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运用实物、自制教具来使课堂形象生动。

2、创造性运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的教学只是要求讲解知识点,而现在的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从独立学习转向了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变化,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式学习。

3、要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怎样能使学生动起来:

(1)激发学生在课前准备阶段动起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我们在备课时,不仅仅局限于我们老师自己备,同时也可要求学生参与。如我们在准备教具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尽可能做到自己手里有什么,学生手中有什么。比如在教26个字母时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自己制作一些字母卡片;在教0--10的数字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电话号码、门牌号、邮编等卡片。

(2)引导学生在导入新课阶段动起来。是否成功地导入新课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顺利进行。我通常都是都是通过值日报告来导入,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口语,一方面训练其他学生的听力。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每天如此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如果教师能增加一些新花样,变换一下方式的话,学生的注意力一定会保持集中。如可以小竞赛、讲故事、做游戏等等。

(3)鼓励学生在练习中动起来。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在操练中我们不但要学生动口,而且还应让学生动脑、动手、动表情、甚至可以把教室当作舞台让学生去表演。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直观的情景下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语文作为一门与汉语完全不同的语言学科,它有它自己的词汇、语音和语法规则。只有对这些知识掌握牢固,并达到一定的深度和熟练程度,才能比较自如地运用语文进行口头或笔头交流。

教师以学生的语文学习为中心,扎实抓好课堂教学,让学习落到实处。现在很时髦的提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对于有些连语文的皮毛都尚未闹懂且情绪极易波动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很少有人知道教学的重难点,很少有人掌握得了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所以我个人觉得课堂的主动权还是应该属于老师的,老师来安排和调节课堂教学活动,监控教学过程。

2初中语文新课程培训总结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尽管主要任务是要顽强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但是课改是一项综合性改革。因此,在语文学科实施新课标,进行课改中,不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具体操作层面上都发生巨大转变。大致体现在十个方面。   

1、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新课标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不少时候会把教师请下讲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与此同时,还要接受学生对教师服务质量的评判。这种角色意识和授课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标的基础。  

2、围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坚持实践性教学原则,着重培养学生8种习惯:1)、默读和“速读”习惯。;2)、圈点批注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3)、置疑和发问习惯;4)、使用工具书和看书下注释的习惯;5)、按照先指明X页X段X行再回答问题的习惯;6)、分析字结构记忆生字的习惯;7)、写完作文先读一遍和修改文章的习惯;8)、集体讨论的习惯。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阅读、探索、思考、质疑等过程。   

3、走出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坚持多元化教学形式。“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将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外出参观、考察、实地测量、现场制作、模拟面试、辩论会、排练节目、座谈会、赛诗会和“上网”搜集有关资料等都将成为语文教学的形式。 

4、教师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谈创作过程和站在读者角度谈学习过程和学习体会,给学生以示范。新课标 要求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将使教师再不能以学生大脑为容器------一味地灌输知识,一味地把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归拢到教学参考书的答案上,甚至强迫学生背答案;而应该以教师自己学习的过程为示范,使学生通过一次次模仿形成学习能力。 

5、突出教与学的互动,教学由实施预案向增加准备如何回答学生现场提出的问题转变。课上学生会主动提出的问题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这种现场发散式提出的问题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这就需要师生间互相尊重、欣赏,相互交流、沟通、理解和补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6、讲读和阅读教学以课文为单位和与 “教学单元”为单位相结合”设计、施教。新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课文间有较明显的内在联系,可按照教学单元组织学生进行 “求同与求异”的合作、探究式学习。 

7、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调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学生将围绕自己对课文中最感兴趣的部分和知识深入探讨、思考和学习。因此,教师分析课文要突破由“从头到尾抚摩一遍”的教学习惯。要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和知识结构的综合性,通过指导学生首先寻找、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其写作手法,并强调学生个体的需求和体验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8、批改作文要针具体文章提出指导性修改意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那种“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层次清楚、语言通顺”颠来倒去的“总批”一去不复返了。伴之而来的是增加眉批,要求教师指出学生的具体文章好在哪里、怎么个好法儿,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9、教师将自觉地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不断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放式教学和探究式和讨论式学习,结束了教师凭借一本教科书和一本参考“打天下”的历史,要求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解答问题,还要为学生提供寻找辅导材料的线索。因此,教师必须建立和实践终身学习思想,才能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

10、教育科研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明显、不可替代。课改最终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第一决不能削弱基础知识教学、否定接受学习。第二不论是对教师和是学生的要求都更高了。作为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学生时代是班里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面对“就近入学”的群体,不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教师从未体验和感受到的,“没有相同的经历,不可能有相近的感受,更很难有相互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一定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学生,必须站到学生的立场设计、实施教学工作。否则,欲速则不达。

3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学习总结

为期将近一个月的网络培训学习就要结束了我回忆整个学习过程,觉得蛮充实的,一边教学,一边学习,忙得不亦乐乎,这是人生的充实吧。我认真聆听和学习了曾晓东、徐敏、何郁、王漫、李卫东、徐国珍几位专家和教授的专题讲座,经常和本校的教师做点讨论,和学习班的老师做点交流,遇到一些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深入领会初中语文新课标的精神实质。下面是我对初中语文新课标学习的几点体会:

1、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推行课改。教育也和其他的行业一样,不断的改革,就能不断的进步。教学工作的好坏,就看课改的好坏。课改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教师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把自己由传道者转变为传法者。这里的“法”就是读书求知的方法。语文学科担负着不可推卸的对

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任务,而我们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起到了放音机的作用,把教材的内容照搬给学生,是传道者。

新课标要求变学生为主体,实现教育民主,因此教师要改变自己九五至尊的地位。教师还应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的好手。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大量的阅读、写作等活动,掌握语文知识、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语文学习技能,从而全

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动态过程。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师的职责是用教材教,把教材做例子,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训练,使学生学会语文,学会思考,学会生活。教师更要由“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语文,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

的。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是能够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可生成新知识新技能的知识,学习知识的过程应该是“鱼”与“渔”兼收并蓄的过程,而“渔”才是目的。教师应由唯我独尊转变为学生的朋友。

2、语文教学的真正课堂不是在教室,而是在广阔的生活中。以前偶尔得知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段话,现在找来觉得感受很深,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进生活,不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的途径。所以我们的教育应力求贴近生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扩大学生学语文的空间,把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生活化的教学。把生活引进课堂,才能真正改变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境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3、自主、合作、探究应成为课堂的常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终身教育需要建立在四个支柱之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就对现代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我们的现代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终身学习,就要有四个学会。四个学会,应该在学校做好基础,从课堂抓起。课堂教学应在自主合作探究上下功夫。自主,就是强调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方式,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倡学生充分自主学习,一位教师说得好,自主就是让学生明确目标,让学生发现知识,让学生参与过程,让学生选择内容,让学生掌握方法,让学生探究疑难,让学生自我检查,学生能提问的教师不先问,学生能描述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自己创作的教师不示范;合作,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通过多项互动的交流,使每个学生增加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学习观点,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探究,指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我发展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课文内容,创设学习的情境,给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逐步掌握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总之,自主、合作、探究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4、语文课堂是学生学做人的殿堂。“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人们留下的至理名言。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也决定了学语文与学做人是密切相关的。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只是仅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特别是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更是任重而道远。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孝心、律己、磨难、待人、环境等方面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公民。 以上是本人在这次网络学习中得到一些认识,说得不当之处还望老师们指正。

4初中语文新课程培训总结

20XX年2月22日,来自全区15所初中的150位老师参加了在东海实验学校举行的的区初中语文新课程第六次培训。这次培训根据我区课改实验的进程和语文教学的要求,紧紧扣住“把握全套教材,提高课堂效率”这一既定目标展开,安排的主要内容有:1、推出三位新人分别执教七、八、九年级下册课文的三堂研讨课;2、学科骨干分年级分册作了教材分析和备课辅导;3、教研员就20XX年中考目标提出了下阶段使用新教材的教学要求。

担任这次开课任务的是顾国和中学的胡东老师、长江中学的陈卉老师、联合实验中学的徐艳老师,他们选的课题分别为七年级下册的演讲词《真正的英雄》、八年级下册的散文诗《浪之歌》、九年级下册的现代诗《我用残损的手掌》。三堂研讨课根据年级要求都在如何用好教材、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与运用汉语言方面下了功夫,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上作了有益的尝试。

胡东老师的课,教材处理独到,教学环节合理;刘飞耀老师用三个“紧扣”对其作了评价,即紧扣单元重点,紧扣课文内容,紧扣学生实际。陈卉老师的课,阅读层次清晰立体感强;用赵霞老师的话即可印证:教学过程先是抓住海浪与海岸的特征以及两者关系品味‘爱情之歌’,接着适时穿插作者和背景介绍,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寻找‘爱’的诗句理解‘爱国之歌’,最后要求通过寻找能够体现爱国之情的形象进行仿写的训练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徐艳老师的课,用主问题带动整首诗的感知与品读,多媒体课件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功能;王飞君老师联系这堂课准备的过程与呈现出来的结果,用新课程的理念作了具体而中肯的点评,肯定她的教学:内容把握正确,突出主体地位、注重学法指导、开发课程资源、学生学有所获。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大家也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公开的课堂教学实践操练,就个人和学校来说,锻炼了青年教师,促进了校本教研;对全区课程培训而言,提供了讨论的话题,使全体实验教师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语文教学主要任务的理解。

教材分析和备课辅导由区骨干教师刘飞耀、赵霞、干红姿三位主讲。刘飞耀老师作了题为“将课文运用到底”的发言,他把分析重点放在整个七年级的阅读教学上,既瞻前又顾后,对下册教材与上册教材在内容、目标、要求、教学策略等方面作了对比分析,还提到了后面几册教材中与之有关的联系点;另外他结合自己教学介绍了课文细读的方法和课堂切入的策略。赵霞老师重点分析了八年级下册教材,整个讲座为老师们提供了详尽丰富的备课资料,包括教材的主要内容,每一个单元甚至每一篇课文的要点,八下教材在整个初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是赵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提炼出来的几点想法,诸如“主问题引领、多角度阅读”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教学思想与方法。干红姿老师的讲座立足九下课本,统领全套教材,对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文学作品从教材内容、教材地位、教学重点、教学建议等方面对阅读教学作了具体生动的讲解和辅导,并对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也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整个讲座有重点,有条理,分板块,作对比,有点有面,穿点成片,条分缕析,脉络清晰,给全体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研员胡懿行作了培训总结,肯定了研讨课的亮点和备课辅导的作用,提出了本学期教学的五点要求,特别强调了面对中考应采取的态度与策略。

一天的时间,显然消化不了丰富的内容,要想把这次培训的重点——俯瞰全套教材,把握各段重点,力求穿点成面,提高课堂效率——落实下去,还有待于全体老师一如既往地实践、思考、认识,循环往复,完善提高,因为培训只是新课程实验进程中的又一个新的起点。

5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培训总结

按照县教育局和中心学校的有关工作安排及要求,我校对语文组全体教师进行了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培训,此次培训的内容是:新课程标准与理念及《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中的有关章节,重点研习初中语文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教学法。此次培训组织严密,要求严格,参训教师学习态度端正,听讲认真,能自觉遵守纪律。

通过培训广大教师更新了观念、转变了思想,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掌握新课标的主要内容,深刻领会新课程的核心和精髓。从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到教材教法,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广大教师从思想上、认识上、理念上进一步明确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任务,更新教育观念、掌握课程标准、探索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以适应新教材对教师的要求。确保新学期开学之际,使承担新课程教学任务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顺利走上讲台,担负起新课程的教学任务。

教育部提出建立校本研修制度,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加强校本研修是开展新课程教师全员培训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学习型组织和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培训结束后,每个语文老师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对《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一书进行了自学并将所学教学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语文组利用周二语文教研的时间,形成了一整套集体备课、研讨教材、教学设计、研究交流、听课评课制度,推进了学校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校本研修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

课程改革实验不是简单的教材更换,而是涉及到教育领域整体改革的系统工程。为了最有效的让教师积极参与到新课改实验中,我们以课题研究来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倡导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研究解决新课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推进新课改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丰富了新课程改革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校语文教师的授课技能和水平,优化了45分钟的课堂教学,提升了教学质量。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