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善念高中作文
1培植善念
过去,西藏有一位高僧叫潘公杰,每天打坐,在面前放黑白两堆小石子,来辨识善念恶念。善念出现时,拿一颗白石子放在一边;恶念出现时,取黑石子。
佛法中的善念是利益大众,恶念则不简单指杀人越货。在脑中转瞬即逝的享乐之念,以及贪慕、忌妒、嗔恼等都可称之恶念,而欺诈偷盗已是罪恶了。
以现今的角度阐述,善念即仁爱,而恶念不过是欲望。欲望是什么?“是我们保持生存的主要工具”(卢梭)。由于欲望的指引,人生克服种种困难走向满足。“因此,为了保持我们的生存,我们必须看自己,爱自己要胜过看其他一切东西”(卢梭)。可见自私的本性已经深植人性之中,所谓欲望实为生存之道,不应有善恶之分。然而,爱自己须有一个限度,超过此限,就可能变成恶,甚至罪。而人的欲望恰恰是永无止境的。因此,为了共同的利益,爱自己还应该爱我们生存的环境,注意到别人也需要爱。不能推及他人与环境的爱,叫做冷酷,这就是恶的生成。
一个人把爱兼及他人与环境,包括植物、动物,佛法称之为“慈”。如果目睹苦寒之中的贫儿老妇,心里生出一点点同情心,则是另一种大善。这种情怀,即所谓“悲”。慈悲两字,听起来有些苍老,有人甚至会觉得它陈腐,实际它穿越时代,是凝注苍生的大境界。今天流行的“关怀”以及“温馨”,不过是它的现代版,内涵如一。
善念其实是小小的火苗,倘若不精心护佑,它在心中也就旋生旋灭了。并非说,只有造福万代才叫善。譬如有人建议削平喜马拉雅山,让印度洋的暖流涌入,使干旱的西北大地变成热带雨林。此善大则大矣,却要我们等待太久。古人有诗:“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虽然琐细,读后感觉心中暖暖的,大过印度洋的暖流。
潘公杰大师在黑白石子中辨识善恶二念,到晚上检点,开始时黑石子多。他掴自己的耳光,甚至痛哭、自责:你在苦海里轮回,还不知悔过吗?三十多年之后,他手下全变成白石子了,大师修成菩提道。
我们达不到高僧那种至纯之境。爱自己原本也没有错,我们是凡人。然而无论“利己心”走得多远,有善念相伴,你都会是一个好人。
2培植善念
人们常说:“人之初,性本善。”是啊,在伴着响亮的啼哭降生的那一刻,谁不善?谁又能够不善?那是一种最质朴、最美丽的善良,因为没有尘事的影响,没有利益的诱惑。此刻,猛地看到这个标题——培植善念,才突然惊醒:培植?善念需要培植?它难道不是人与生俱来的最质朴、最美丽的品质吗?
原来,早有什么东西在不知不觉中酝酿着,慢慢发酵,淹没了心中的善,让人变得自私、鄙俗,更无从谈起那最质朴、纯洁的善良。那么,是什么在作祟?是社会名利的纷争?是人类的自私冷漠?或者只是人们真的对一切都习惯了,习惯了在生活中任凭自己的心渐渐冷却?
上学路上远远看见一位老农蹬着一辆载满货物的三轮车吃力地爬着坡。走到一半,实在爬不上去了,紧紧地蹬着车,上也不是,下也不行,怎么办呢?我想他需要善良的人帮助。几个青年骑着自行车,吹着口哨,轻松地从老农身边爬上坡,不屑地瞟了瞟老农和他的车,迅速走开了。几个戴着红领巾的孩子来了,热情地帮助老农把他的车推上坡,然后继续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了。
不需要很长时间,你看到困境中的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你内心的真实想法,然而,是什么使青年与少年内心的想法相差如此之远?
纷繁的现代生活,人们习惯了为自己这样或那样的目标忙碌奔波,渐渐习惯了一切,也对一切付诸一种近乎冷漠的态度。是生活的重担太折磨人,亦是纷繁的社会太考验人,谁也无法保证在缤纷的大千世界永远坦荡,永不褪色。
然而,又有什么比那可贵的人性更温暖呢?一句问候,一声歉意,一份关怀,永远是人与人之间最善意的交流,那是一份关爱,一份温暖,让每一个人感动。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作为即将迈入人生另一个殿堂——大学的我们,亦作为即将涉入社会生活的我们,要经受住社会对我们的种种考验,斩断生活中的丛丛荆棘,无论遇到什么,切记在心中保存那一抹最珍贵的善念。也许在经历种种考验和丛丛荆棘后,我们会有所动摇,但是,怕什么?那就用心去培植,用心去浇灌吧,让“善念”那朵晶莹的圣洁之花盛开在我们心中,永不凋零!
3培植善念
厚德载物需要培植善念。“人之初,性本善。”这句古老的三字经道出了深奥的哲理。既然人性本善,为什么还会出现罪不容诛和舍己救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呢?这些都是在后天的环境中形成的差异。如果你种下恶种,就会得到恶果;如果你种下善念,就会收获善果。
那么,什么才是善念呢?
我觉得很简单,就是没有恶意。看到别人身陷困难,需要帮助,你不会有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之意,而是有雪中送炭、伸出援手之心,这就是善念;看到别人取得成功,获得成就,你没有嫉贤妒能、破坏他人好事之意,而是有诚心祝贺、虚心请教之心,这就是善念;当自己获得胜利,而别人功败垂成时,你不会有过河拆桥、上屋抽梯之意,而是有真心帮助、共同提高之心,这就是善念……这些都是很平常很普通的善念,如果你有普渡众生,博爱一切,救民于水火之念,那就是最高级的善念了。长此以往,就可以达到冯友兰先生所说的道德境界,甚至天地境界了。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培植自己的善念呢?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离开了群体,谁都没法生存,要想在群体中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培植善念。一个不善之人做出了坏事,会令他人厌烦、愤怒,久而久之,就会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就会被人群孤立。有谁想成为这种人呢?不想,那就得培植自己的善念,做一个以人为善之人,去赢得众人的敬仰。假如我们的社会,人们都不心存善念,那情景真的无法想象,恐怕就会象鲁讯先生在《狂人日记》里描写的一样,人人都生着一双狼眼,虎视眈眈地盯在别人身上,对谁都想置于死地。这样的社会必将灭亡,与我们提倡的建立和谐社会南辕北辙。因此,要想实现和谐社会,就必须人人心存善念。
怎样才能培养起自己的善念呢?
这是一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只要不为一己私利,而是处处为他人着想,在自己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将别人的损失降到最低。如果我们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能如此想问题,那就算是在心里种植善念了。但要真正做到大善大义,那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了,它需要在任何时候都以大众利益为重,甚至需要舍己为人的态度。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求所有人都达到这种境界,只要绝大多数人能达到前种境界,就盛世太平了。
只要我们齐心种下善果,就会开出和谐社会的美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