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纣王的作文
1商朝末代君主——纣王
据《史记》记载,子受“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好酒淫乐,嬖于妇人”,“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看起来子受实非贤君。
现今大多数人认为子受为人凶残成性,杀害忠臣义士,如其叔父子干;囚禁异己,如姬昌被幽禁羑里七年之久。还有为了观察胎儿,竟残忍地让人剖开孕妇的肚子,想知道冬天光脚过河的农夫为什么不怕冷,竟叫人砍掉他的双脚。此等暴行岂可谓之王哉?
最让人怒指的便是袒护妖妃妲己,为了妲己子受彻彻底底成为了历史上暴君的典范。据说妲己“杏眼桃腮,冰肌玉肤”,加上自制的“燕脂”,真乃仙女也。纣王曾为了讨妲己的欢心命工匠做象牙筷子,工匠在牙柄上琢满游龙戏凤的图镂纹,很是精巧玲咙。那天,工匠进殿献纳这双筷子,纣王见后大喜,当即传给群臣观赏,无不喷喷称奇,唯独子胥余沉默无言。《韩非子·喻老》中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司马太史也认为这是亡国的前兆。
自此之后,王朝开始进入衰退时期。
纣王开始享受生活,花耗巨资用来建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修建豪华园林,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使国库空虚,财务方面几近崩溃。
加之其刚愎自用,听不进正确意见,在上层形成反对派,杀比干,囚箕子,年年征战让他失去人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年年征战,失去人心。他在讨伐东夷之时,没有注意对西方族的防范,连年用兵,国力衰竭,又需面对其因长年征战而日积月累有增无减的大批俘虏如何处理等问题而造成负担。
对内不得不使用酷刑,来镇压人民,阻止暴乱发生,王朝内部出现危机。
于是在内忧外患之中,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西方11个小国会师孟津,乘机对商朝发起进攻。
牧野之战,大批俘虏倒戈,周兵攻至朝歌。帝辛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焚于火而死”,商亡。
帝辛死后,葬于淇水之滨,今墓尚存。
2我最瞧不起的人——商纣王
商朝有一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君王,他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蛮横独断,对国事不闻不问,对百姓实施残酷的暴政……大家一听便知道他是谁了吧,对了!他就是把商朝送,末路的最后一代君王——商纣王。
姬昌的儿子记法面对百姓的疾苦,朝政的荒芜,终于忍无可忍,但并没立即向商发起进攻。而是打着商朝属国的名义用了几年时间试探当时天下的形式,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保存和积攒自己的实力。
与姬昌一战战败后商纣王还是天天将国事抛在一边,整日与一名叫妲己的女子在一起做谎诞的事情。可他的叔父比干、兄弟箕子还有微子还为这个走进末路的王朝而尽心尽力,进宫劝谏,可商纣王,却根本没有领会家人的良苦用心,还把叔父的心挖出来,把箕子贬为奴隶,微子无可奈何,只好隐居家乡。
第二年春季,姬发的军队与各路诸侯的军队会和,向商纣王攻去。可他整日不管朝事,哪有什么像样的军队迎战,虽说他有大军七十万,可全都是奴隶和战俘,只把一点点士兵留在自己身边。
沙浪滚滚,杀气逼人,战争终于拉开了序幕,商纣王的七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姬发的军队走去,可就在两军相遇之时,商朝的大军却都向着自己的君王冲去。想着这些年来百姓的疾苦,朝政的荒芜,士兵们各个勇猛冲杀,商朝军队一时无法抵挡,溃不成军。
商纣王可真是一位昏君,引起了士兵的暴动和叛乱,我们要考虑的长远,永远鄙视这样的小人。
3商纣
历史学家郭沫若专门进行考证后做过翻案文章,认为“后人是深受了周人宣传的毒。”郭沫若说:“商纣王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他的英雄末路“有点像后来的楚霸王”。20XX年11月,毛泽东在阅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后的谈话中表示同意郭沫若的考证,认为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又认为,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
如果抛开周朝为显示伐纣正义性而做的歪曲宣传和后世文学想像,以科学研究和考古成果为准绳,应该肯定纣王开拓山东、淮河下游和长江流域的功绩。商朝疆域的扩展,促进了中原文明的传播,有助于华夏大地的生产力发展。《史记》上说纣王本人“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手格猛兽”。当时商军已使用战车,装备青铜兵器,出征兵力最多时达1.3万人,这足以称雄黄河和长江流域。不过商朝开拓疆土达到高峰时,西周联合一些早怀二心的诸侯突然发起“武王伐纣”之战。纣王因主力军在外未归,仓促组织充当奴隶的外族人俘虏保卫首都朝歌(今河南安阳市附近)。两军在牧野遭遇,主要来自东夷的奴隶不愿为仇家卖命打仗,纣王又缺少嫡系骨干监管,结果出现战场倒戈。经过一番“血流漂杵”的厮杀,商军崩溃,周军乘势杀入朝歌,心高自傲的纣王自焚。殷商就此覆亡于突然事变。
商朝在首都附近的牧野一战而亡,事先并无边境交锋,现代人恐怕会感到奇怪。若研究当时的历史条件可看到,夏、商期间地广人稀、部落林立,统治者还没有大面积的疆土意识,只有“点”的概念。商以首都为统治中心据点,以向周围部落联盟不断征伐的方式巩固统治和扩大贡赋区。据殷墟出土甲骨文记载,商灭亡前几十年间曾上百次征伐其他部落。纣王因自恃强大,一直未认真考虑国都设防,将安全寄托于单纯攻势之上。
河南二里头的考古发掘证实,夏代都城就建筑过城墙。在冷兵器时代,筑城是最主要的防御措施,里面有一定守兵和充足粮食,便可坚守待援甚至能拖垮攻城者。商后期在朝歌建都270余年,殷墟考古发现其城区面积达24平方公里,却没有筑墙,只有一条与洹水相连的壕沟。这样一旦在野战中失败,国都即危,从远方调兵都缓不应急。纣王东征南讨连战连捷,获得大量奴隶和财物,位于西方的周文王又装出一副谦恭模样纳贡,这使他几乎没有忧患意识,自然会享受淫乐。商朝人又迷信占卜,出土甲骨文的内容多是问神鬼讨凶吉,更使当权者不能理智地看待局势。武王伐纣的成功,可谓有效利用了对手长期总体性用兵方略的失误,掌握有利时机以弱袭强一举成功。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中国古代兵学,正是在一次次战争的感性知识积累中逐渐发展起来。西周灭商之后马上以前朝为戒,一方面继续征伐不听命的部落方国,一方面在各统治中心修筑坚城,进攻与防御兼备的思想就此树立起来。古往今来的军事史都证明,攻防是战争中的互为依存的两个方面,矛与盾缺一不可。商朝在武功到达鼎盛时突然覆亡,正是缺乏防御观念和忧患意识的例子,这为后世留下可令人深思的殷鉴。
4商纣王的象牙筷子
商纣王在刚开始请工匠用象牙为他制作筷子的时候,他的叔父箕子就表示出了一种担忧。箕子认为,既然你使用了稀有昂贵的象牙作筷子,与之相配套的杯盘碗盏就再也不会用陶制土烧的笨重物了,而必然会换成用犀牛角、美玉石打磨出的精美器皿。餐具一旦换成了象牙筷子和玉石盘碗,你就一定不会再去吃大豆一类的普通蔬菜,而要千方百计地享用牦牛、象、豹之类的胎儿等山珍美味了。
紧接着,在尽情享受美味佳肴之时,你一定不会再去穿粗布缝制的衣裳,住在低矮潮湿的茅屋下,而必然会换成一套又一套的绫罗绸缎,并且住进高楼大厦之中。
箕子害怕照此演变下去,必定会带来一个悲惨的结局。所以,他从纣王一开始制作象牙筷子起,就感到了一种不祥的恐惧。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箕子所料。仅仅只过了5年光景,纣王就演变到了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地步。在他的王宫内,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兽肉,多得像一片肉林;厨房内添置了专门用来烤肉的铜格;后园内经过酿酒后剩下的酒糟已经堆得像座小山了,而盛放美酒的酒池竟大得可以划船。纣王的腐败行径,不仅苦了老百姓,而且将一个国家搞得乌七八糟,最后终于被周武王所剿灭。
箕子能从象牙筷子的苗头,推断出商纣王必然亡国的命运,深刻地说明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如果对小的贪欲不能进行有效的遏制,任其发展,最终必然会酿成大的灾难,造成大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