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坚守的高中作文
1创新与坚守
创新,是以未来发展为目标进行变革;而坚守,则是以历史为鉴,坚定地守护过去的某种观念或规则等。这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系统,但是这两者并不矛盾,甚至可以相融相契。这是社会发展中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有趣之处就在于这两套系统虽然有时会出现一些冲突,却并不像数学答案一样一对一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下面举两个例子对比一下。
比尔·盖茨在没有自己的专机以前,出行从来不坐头等舱。有人问其原因,盖茨微笑着说:“头等舱比经济舱飞得快吗?”说得真好啊!从短短的一句话中,可以看出比尔·盖茨“坚守”节俭的品质,因此,旅途中坐头等舱的虚荣对他来说有如浮云。
与其相反,美国信封大王麦肯锡,每次出行必选头等舱,而他的理由非常简单——头等舱的顾客大都是社会名流、业内精英,其中蕴涵着巨大的商机。在那里,麦肯锡有更多的机会认识更多的客户,从而给自己的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由此看出,麦肯锡不拘泥于所谓的勤俭持家,而是喜欢走创新之路。同一些头等舱中的乘客相比,许多人只注意到头等舱的舒适享受,而麦肯锡却以独特的眼光发现其背后的商机。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许多名流真的成了他的重要客产。
你看,坐飞机选择什么舱虽然是件小事,却从中折射出两种行为准则,而且是完全不同的行为准则,但两个人都在事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实,创新和坚守并非相悖,而是相辅相成的,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我们应当做出最合适的选择。面对罪犯,包青天铁面无私,坚守法律的刚性;为了使孤寡老人免受拆迁之苦,亚伯拉罕·林肯选择让公路改道,放弃事先设计好的路线,做出人性化的变通。关云长忠心不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张子房先后易主,终随刘邦,大事既成,又隐居深山……这是“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还有古语中的“君子固穷,不失本心”与“随遇而安,相时而动”“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与“大丈夫能屈能伸”等等,无不折射出古人“创新与坚守”的智慧。
创新和坚守这一对命题,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因为“一切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实用哲学中永恒不变的原则。
2创新与坚守
我最近几天天看《新闻联播》,提及了文化产业怎样做到坚守优秀传统的同时加强创新力度,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新闻重点回顾央视“青歌赛”,是如何在坚持“歌唱水准第一”的前提下,创新比赛的形式、模式,更好地选拔和激励优秀的、有潜力的歌唱人才,并且在当下各种音乐节目参差不齐的现状下得到良好、正确的引导和发展。
回顾“青歌赛”近三十年的风雨历程,发展的关键一是坚持歌唱水平、歌唱实力第一,不搞花哨、不求排场、不拼明星评委、不恶俗、不赚眼泪、不乱插广告,等等;二是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出适应时代需求、国家需要,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的办赛模式、组织和制度。从而能够在五花八门、参差不齐的各类电视音乐选秀节目中长盛不衰,历久弥新,焕发出强大活力和生机。
坚守是指对某种原则、立场、方式方法等的认可和遵从,并且不因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创新是指对对就有事物的翻新、改变和发展,同时应当是向着有利的方向改变。坚守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
首先,坚守和创新是两个对立、相反的概念。
坚守意味着对事物状态的维持和遵从,意味着对自身态度和立场的不改变,意味着对核心体系和观念的固守和坚持。总的来说,趋向于事物的“静止”。创新意味着在认真看待、正确分析、完全预测的基础上作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改变原有路线、方针、政策的行为决策,以使得事物得到有别于旧有事物的更好的发展。总的说来,趋向于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所以说,创新和坚守是对立的两个概念。其次,创新和坚守是具有同一性的,或者说,两者是“统一”的。“坚守”并不是无原则的一概固守,而是在批判看待的基础上分析出事物的原则、基础、核心,判断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并且对正确的、有强大生命力的体系加以固守和支持,对不能符合客观规律的部分就不能坚持。也就是说,“坚守”的本质是对正确事物、状态的维持。
“坚守”并不排斥“创新”。恰恰相反,唯有在创新基础上的坚守才能够体现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体现用矛盾分析法看问题的关键。事物的千变万化、错综复杂要求我们客观公正地看待事物、理智的分析事物,弄清楚其运动、变化、发展的趋势,对符合规律的地方要坚守、维护;对不符合规律的地方要大胆创新、探索出新的路子。唯有有选择的、有创新性的吸收、坚守,才能够使得事物真正得到发展,核心的、正确的体系观念得以传承和发展。
“创新”并不是一味地求新、求变,不是瞎折腾、搞花哨,而是对已有的正确的理论、方针、政策充分调研、充分分析、客观对待的基础上,批判的吸收,引导事物走一条更符合发展规律的路子。也就是说,“创新”的本质是对不合理事物的摒弃和对事物正确发展未来的设计与引导。
“创新”并不排斥“坚守”。恰恰相反,“创新”必须以“坚守”为基础,任何事物要想得到发展都必须建立在对已有事物的正确分析上。这种现象在科学界尤为突出,科学家要想得到一个新的理论或者实验成果,必须站在前人的基础上,用前人的理论成果来武装自己的大脑,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努力学习、认真汲取科学文化知识。
由此可见,“坚守”和“创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可以相互转化。对于坚守和创新,必须要站在历史的角度正确地、辩证地看待。
在现实生活中,反映坚守和创新的正确认识的重要性的例子很多。
在文化领域,传统的严肃的、弘扬民族精神、传播历史文化传统的文学作品受到冷淡;一些没有思想性、艺术性、历史性的所谓青春文学作家、80后实力作家大行其道,又是出书又是拍电影,大红大紫,赚得满盆钵盂。观其所谓著述,毫无思想性,大肆渲染朦胧的、玄幻的、哀愁的、自我世界的感伤,似乎不同于传统的文学作品,吸引了很多年轻读者的眼球。我想,吸引读者的不是他的艺术水平,而是他文中描绘的“小资”、甚至是“大资本家”的生活场景。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一种阻碍,对青年朋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种毒害。而在上个世纪,老一辈科学家们之所以能够忍受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度匮乏,献身国家国防科技攻关,并矢志不渝,靠的不是资产阶级的享乐主义,不是吃吃喝喝寻开心的犬儒主义,而是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献身精神。他们中的很多人多年在欧美留学,受到西式文化的渐染,但是始终没有将一颗爱国、奉献的心泯灭。他们的坚守在追捧欧美文化、生活大行其道的今天显得尤为醒目。其实对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毛泽东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吸收,洋为中用、古为今用。通俗的说,就是正确的“拿来主义”。在坚守我们富有发展前途的精神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加以创新,从而使得传统文化得到有力的发展。
不仅仅是体现在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在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其它很多领域,体现创新和坚守关系的数见不鲜,因时间和篇幅有限,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总之,不管是从理论基础上还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创新和坚守都是对立统一的,需要我们辩证对待。
3创新和坚守
创新,今天不能不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才教育等等,每一样都离不开“自主创新”,而坚守传统在一般人看来似乎是与创新相对的。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在一般情况下,创新便代表着变革,即革去腐败的骨肉,注入新鲜血液,带着一种不安和憧憬的心境在一片迷雾中突破旧框框的束缚,寻找通向未来的路。光量子理论的提出者是爱因斯坦,但作为这一学说的基础量子力学的提出者普郎克只比爱因斯坦大几十岁,那为什么普郎克没有一鼓作气研究下去呢?只因为这一理论一旦被证明成立将彻底打破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在“创新与坚守”的徘徊中他迷失了自我,令人遗憾地选择了“坚守”——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不料却被权威束缚了思想的翅膀,使创新成了一种奢望,这不可不说是一种悲哀。
看来,创新给这个世界带来进步。可是这个世界如果只存在创新,那又如何呢?
日本曾有一位九岁的天才书法家,四幅作品被私人收藏,拍卖价高达1400万日元。小田村夫曾预言这将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但几年后他在众多新星中销声匿迹,不为别的,只因为他为了使自己的作品更受欢迎,不断改变风格,不断临摹,其作品反成了毫无价值的书法仿制品,失去了原本具有的隽永的风格,自己的作品成了“王羲之”、“柳公权”的复制品。世界上之所以大师级人物寥若晨星,绝不是因为天生的庸才太多,而是因为太多的天才没有坚守本心随波逐流而成了庸才。社会需要创新,同样需要坚守——创新者,变其思维;坚守者,守其本心。创新与坚守兼具,才能构成一个完美的世界。
阿丹与阿蒙是师出同门的画家,两人原本俱擅长画虎。一日,老师同时对两人提出了拓展一些新画路的建议。阿丹沉吟半晌,决定不采纳这个建议,只是一心研究各类虎的体型、习性;阿蒙同样思考了一番后决定接受,开始画一些山水草木。多年以后,阿丹去阿蒙家小坐,进门后入目的便是墨色的箭竹、山间的流水、百花盛开的泉边……刹那间阿丹有如入仙境之感;作为回访,阿蒙不日前往阿丹家,推开屋门,一头咆哮的猛虎迎面扑来,威严的气势从天棚直逼地板,虽是墨彩绘制,却让人有臣服的冲动……两种选择,决定了二人不同的画风,不同的艺术方式,却收获了同样的成功——毕竟通往成功之路自古便不止一条。
探索创新,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这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继承传统,坚守本心,会让我们的发展更稳健,更具自己的特色。我们做任何事情最忌讳的就是瞻前顾后,优柔寡断,或见异思迁,或墨守成规,这只会使我们坐失良机,远离成功!
4创新与坚守
近年来,“创新”已成为一个流行话题,书刊上、报纸上、电视上、网络中无所不在。
苹果公司已故前总裁乔布斯通过创新,不仅使得苹果公司起死回生,而且蒸蒸日上,其产品ipone系列已成了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焦点和心仪的宝贝,引领着现代高科技产品的发展潮流。由此可见,创新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动力,更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其实,不只是现在,不仅在科技界,无论何时何领域,创新都是不可或缺的东西。还记得小时候听过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人们总是夸赞司马光的冷静、机智。而我觉得他的创新精神才是最值得褒奖的。若只是处变不惊,没有创新思维,他便无法想出那样聪明的主意。若循规蹈矩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位同伴的性命怕也不保了。正是因为有了创新意识,才使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历史传说中占据一席之地,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古今中外,懂得创新的人远不止司马光一位。因为创新,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照亮了世界;因为创新,麦哲伦环游了地球,使世界连成了一体;因为创新,袁隆平培育了杂交水稻,为人类战胜饥饿带来了绿色的希望……就连流传数千年的文学也离不开创新,因为创新,文学才得以保持其生命力,代代相传——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生产力的提高,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发展,没有创新人类社会将会是一潭死水。
也许有人要问,既然创新那么重要,我们还要坚守什么呢?还记得当年的三鹿奶粉事件,那么多厂家不约而同地走这一条“创新”之路——向奶粉、鲜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以提高氮的含量。不得不承认他们很有“创新”能力,然而这种“创新”却危害了人们的健康,使许多无辜的儿童患上了肾结石、肾衰,甚至死亡,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苦。这种“创新”丧失了道德的底线,给人类带来的是深深的伤害,给社会带来的是一场灾难。
面对日益发展的科技、五花八门的诱惑,我们应该学会坚守——坚守公民的道德底线,坚守古人留下的优良传统,坚守一个人最起码的良心,坚守我们心中的一方净土……坚守不是守旧,不是循规蹈矩,更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创新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自律的行为。只有将创新与坚守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地发展。
坚持创新,不忘坚守,彼此促进,相互补充——这不是口号,不是政治术语,而是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国家生死存亡的一道最简单的常识。
5坚守与创新
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社会中物质的改变似乎也让其中的人也受到了影响,人也随之而变,这时,坚守纯正已成为了不可多得的宝藏。
劳斯莱斯是上个世纪的汽车品牌,算来已经有一个世纪的寿命了,同时期的许多汽车品牌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只有包括劳斯莱斯在内的几个品牌依然健在,仍然散发出活力。是什么让它如此呢?原来,劳斯莱斯在这段时间里,一直坚持着高品质的制造工艺,大到汽车的外型,小到小拇指盖大小的螺丝,从来都不偷工减料。因为他们知道,唯有坚持对事物纯正品质的坚守,才能立于汽车行业的不败之地。这也正是劳斯莱斯系列成为豪车的基础,也可以说是决定性因素。然而,反观现代的一些行业,为了牟取暴利,不择手段,三鹿奶粉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为了提高奶粉的含氮量,不顾及到消费者的健康问题,大剂量加入三聚氰胺,导致了婴儿产生肾结石。虽然说国家在监管上有问题,但这并不是三鹿作假的理由,他们完全违背了职业道德,被历史筛去是毋庸置疑的。三鹿企业没有坚守住自己纯正的品质,最终只能是倒闭的下场。
由此可见,坚守在当今社会是多么重要。然而,仅仅坚守就行了吗?
非也!让我们翻开中国的近代史,清朝时期,施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自认为地大物博,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已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目标。当英帝国的战舰轰开了中国的大门,道光皇帝还在问大臣英国在哪,从那条路走能到。真是可悲。
韩民族可以说是后起之秀,当年中国的小弟,已经和大哥平起平坐了。当初,韩国派了使者到中国来访问,学到了许多汉文化的优点。回国后,将这些优点整合到自己原有的文化中,既继承了民族文化,又与学习来的优点并行不悖。与中国现在的哈韩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哈韩族除了学习到了古怪的发型,妖精般的装束等等低级的东西,还有别的吗?
因此,坚持自己的正宗是需要的,劳力士手表能够有今天这样的名气,也得益于此。但过度保护正宗,就会使其失去了与新鲜事物发生联系的机会,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近现代的中国就是很好的反面教材。
我们坚守品质,但不能固步自封,要在坚守中求发展,在坚守中开拓创新,才能让大到社会,小到个人得到最大的好处,让自身越变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