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接受为题的作文
记得电视剧宰相刘什么锅的中有一句歌词:“天地之间有杆秤。”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有着一杆秤,当我们面对荣誉的时候,它帮助我们认清自我;当我们接受他人的时候,它帮助我们鉴别真伪。这杆秤就是我们判断外部事物和人是非褒贬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或者说,是我们的是非观。
但在许多人的心中,这杆秤的秤杆并没有保持绝对平衡,而是随着自己对对方的感情亲疏而左右倾斜。这样的例子有不少,比如,在单位评先进的过程中,有的凭感情亲疏搞区别对待,对老单位、老先进宠着、哄着、护着,对其他单位则鸡蛋里挑骨头;再比如,在某些高校中,一些教授对学生也以有色眼镜观之,若自己觉得不错的,则评奖学金、入党等事宜处处绿灯,否则则横加阻挠。对于这一类人,作为道德问题批判显得过重,只能说,他们都没有放平自己的秤杆。秤杆不平问题小,但如果秤杆太过倾斜而翻倒的话,就闯下了大祸。
秤杆的问题放大了看,也就能看到国家的问题。有研究表明,虽然美国的贫富差距比中国大得多,但美国国民对政府的普遍不满心理却没有中国的强。原因何在?因为美国从建国以来就致力于建设一个机会均等而非结果均等的社会。政府的功能,在于建立和维持一个公正的“游戏规则”,让个人在这个“游戏规则“中竞争,自己承担竞争的后果。所以当美国人在竞争中失败时,就不会抱怨“游戏规则”不公。而在中国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中国人在企业中想要向上“爬“,能力可以不出挑,技术可以不过硬,但与上司感情却绝对不能搞“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虽然无所谓褒贬,但如果中国人能放平心中的秤杆,不再凭感情亲疏来判断他人,这与人与己与国,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话说回来,人毕竟是人,不是只会被动接受的智能洗衣机,要做到像计算机一样的绝对理性固然不可能,像墨家那样主张无差别的爱,忽视人间依亲疏而感情不一样的人间现实的情感,也是不合适的。既然如此,就让我们尽己所能,放平自己心中的秤杆,为创造一个公平的世界而努力吧。
学会“接受”是人生中必备的重要“课程”。
生活中总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雷电轰鸣的时候。我们不可能总在阳光明媚的日子,懊悔不能体会美好的风景;也不可能总在阴雨绵绵的季节伤怀。在生活中也许你貌不出众,也许你没有非凡的才华,也许你也没有辉煌的过去。也许你还有先天的缺陷,后天的不足,并为此而悲伤。请不要悲伤,因为那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我们不能够改变这一切。
当然,接受并不等于妥协,更不等于放弃,也不是懦弱。如果,你热爱音乐,懂得享受音乐,但你五音不全,又何尝不尝试去弹奏音乐。接受不是是自己失败,而是在是自己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是尊严的前提下“接受”。“接受”是一门深奥的课程,学会了将是你受益终身。接受也是成功的一部分。学会接受,首先要有接受现实的勇气,其次要有挑战现实的力量。面对既成的现实,冷静地思考,认真地分析,争取最大限度的转机。
虽然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于是我们学会了接受,学会了视事而动。于是我们看到了富兰克林的风筝迎雨而上,与雷电共舞;张海迪如果没有接受残疾的勇气,又怎能持久的斗争;着名物理学家《时间简史》的作者霍金给我们上了震撼人心的一课:22岁的霍金开始面对残疾的折磨,他接受了这个事实,仍不断坚持自己的信念与事业,而今,年近花甲的霍金坐在轮椅上通过电脑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睿智。面对病魔,人们接受在事实的同时,更有挑战自我的勇气。
“接受”其实也并不难,关键是看自己的心,面对如此宝贵的人生,一分一秒也不能耽搁。许多人会因此而白白浪费了流逝的光阴,徒增不必要的烦恼。
只要我们接受了现实,就会让我们静下心来,陷入沉思,安静的沉思,就会让自己的行动被智慧所支配,去寻找自己的理想或是更加努力地拼搏来让自己让自己成功,走上人生的巅峰。北宋大诗人苏轼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贬谪,烦恼还是有的,可他的心最终还是试着接受了现实,虽然自己还无力改变这一切,但是心灵的充实与自由还是不能忽视的。所以,他卷起衣袖,卷起裤腿,走上田垄去种一种田,摘一摘自己亲手种植的新鲜蔬菜去自力更生,享受这份劳动的快乐。努力改变现实,奋力拼搏的人也有,刘翔因伤在小组赛就意外退出,奥运卫冕梦想也提前宣告破灭,但他并不一直悲哀,他一直在努力使自己康复,之后又加大训练的力度来弥补眼前的不足,从而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这样的人过的从容,不卑不亢,这是一种接受现实的最佳态度。接受现实不仅要从好的一面,也要接受坏的一面,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散发光彩。
我们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学会接受,如:接受淘气的同桌,接受自己讨厌的老师,接受自己的成绩,接受家长的教育,接受老师的批评,接受自己的未来……
如果摘下一个果实,却不用水去洗干净,强迫着自己吃下去,不但果实的味道不会好,还会使自己生病。接受现实其实就是这样的过程,因为仅仅是接受,而不采取积极的态度,会让自己被烦恼左右,会让自己的心生病,心病了,人生之河的舵手便也失去了方向,开向更远的没有彼岸的地方。因而接受现实是要在悲哀过后,收起自己的叹息,采取积极而智慧的应对态度,这是接受现实的最好方法。
当然在生活中,我们不能总是被现实所驱使,我们也要尽自己的力量创造好的现实,而不是都要温顺的接受。
往往既能拼搏又能能接受现实的人,才是让人真正佩服的人生强者。接受现实,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这是人生中必须学到的东西。人生需要我们不断前行,而这些都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学会“接受”成功将还会远吗?
我的心,你不要忧郁,快接受命运的安排。寒冬从你哪儿夺走的一切,新春将重新给你带来。
——题记
安静的夜晚,凉爽的秋风似母亲的手轻轻的抚摸着我,抚凉了我红红的脸颊,却不能抚平我那死浪花扑打岩石般激荡不定的心。内心有种莫名的情感像火在烧,是愤怒?是绝望?还是无奈?我摇了摇头,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不由得借着淡黄的灯光写下这么一段话:其实我想说好多话,可是不能说。有好多情绪想发泄,可我依然要微笑。不曾觉得做个人要接受这么多残酷事实,要这样累,好像跑到山顶去看看全世界,然后把心中的话都呐喊出来!
月光下,树叶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夜深了,大概只有我,还依然趴在桌子上独自惆怅……
我想起了刚过去的九月。这个九月,是那么的疲倦,我经历了多少残酷的事实。
繁重的作业——初二,我果真尝到了表姐所说的“作业堆积成山”的滋味。每天放学回家,打开房门,简直就是书的世界:书架上、桌子上、椅子上、床上,连角落也不放过。我不得不放下沉重的书包:语文,数学英语……一本挨着一本,一科接着一科,即使我奋笔疾书,也要赶到深夜。待到写完时,眼睛已不自觉酸痛。关上台灯,望向窗外,隔壁邻居家的灯已灭,大概是早早就睡下了吧。连那鸟儿,也伴着那柔和的月光同周公约会去了。
无尽的补课——补课是没有尽头的,它总是不要脸的霸占着美妙短暂的周末时光。不管你愿不愿意,周末一大清早就得准时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慵懒的穿上衣服,赶快洗洗漱漱,咬着一两块面包,就得艰难的踏上自行车,开始了一天的枯燥的补课生活。
限制的自由——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在渐渐成熟,但随之而来的烦恼也越来越多。我便养成一个习惯,将一个个烦恼和不愿提及的心事都写在一个本子上,这或许能带给我点安慰。但。父母总是自以为是的干涉着我的一切,我的学习,我的生活,甚至是写在本子上的一篇日记。唉,我好比笼子里的一只鸟儿,我的自由被禁锢了。
九月,真是悲惨的一个月,那么多的残酷事实摆在我的眼前,让我一时不知所措。
我从椅子上站起来,决定不再想了,这样只会是我更恼!我从书架上拾来一本书,随便翻阅着。目录上,四个花一样的字眼闯入我的眼帘——“学会接受”。整齐的文字吸引着我往下阅读。文章是一篇议论文,他讲述项羽因为接受失败,所以给后人留下的末路英雄的悲壮;崔久峰因为没能正视现实,所以他给人们留下的只有悲观者的绝望;但贝多芬因为接受了耳聋的现实,所以他留给人们的是煌煌不朽的杰作;张海迪因为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所以她的身上才会闪耀夺目的光彩。
结尾处,那样一段话不禁拨我的心弦:“当学会并接受改变时,们知道困难并不可怕,现实也没有太多机会让我们哀叹,因为不敢面对现实,改变现实就失去了基石;没有改变,未来也将失去希望,没有希望,路就会在脚下消失。
我的眼眶是湿润了,心中的感情似蒲公英的种子,在飘浪天涯后终于觅得一处适合他的土地,安顿了下来。我好像懂得了什么。是懂得了坦然?面对?接受?
也许,真的是我太过消极,不能做到真正坦然吧。每个人的生活等不是完美的,它都会有缺陷,但不等因为这些缺陷就去否定生活全部的意义与乐趣。只有接受,接受繁重的作业,接受父母的“培优”,接受自己平凡的相貌,出身……不为那些琐事而恼心,坦然的去面对,并更加努力的去做好自己。我们不能妄图去改变什么,却可以是自己活得更加充实,快乐。
我深吸一口气,伸了伸舒服的懒腰,决定不再继续这样吹头丧气。我决定大胆的去接受,接受那些父母和老师给予我的所不能接受的爱。
我相信,当我学会接受时给困难的只有成长道路是我踩过的坚实的脚印!
那天早晨,老师将我和她俩同时任命为文艺委员。当时,我的心里莫名其妙地生出一股无名火,我们四目相对,电光火石之间,火花四溅,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火药味。凭什么一个新生就要和我抢一个人当了三年的文艺委员!尽管我极力控制住自己的不满,但手中用力画圈圈的水笔笔尖仿佛就要被我戳爆了……
她仿佛也接受不了我似的,故意把落下的粉笔灰吹我一身,我愤怒地转过去,她不知是冷笑还是嘲笑。而我,在设计和绘画方面强过她,在设计中又是总负责,自然也少不了为难她。每次看到她想了好长时间的图片被我一票否决后,那碰了一鼻子灰的表情,我就觉得为自己出了一口气。
就是因为这样,在展出前一天下午,我们才完成了一半。老师似乎有点生气,她严肃地说:“你们俩怎么搞的?到现在还没完成,今天晚自习结束前再不完成,我就要换人了!”此时的我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我心里对她也是又埋怨又需要,我悄悄地看了她一眼,此时的她飞快地看了我一眼,还没等我看清楚她眼底的情绪,她这样说:“老师,那是因为……”
我的心里生起了一种情感,我以为那是害怕,“我们之前没有接触过,配合起来还有点生,而且我在一些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她会提出并指导我,我们会尽快完成的。”我清楚她说的是指她拿给我图片的事,可是,指导?真的是这样吗?我只是会一味地否定她,只因为我不肯接受她。
自那一刻开始,我们仿佛是已经认识了多年的好朋友,好搭档。一切有的不仅仅是急迫和焦躁,有的只是两人行云流水的一系列配合。我一个神,她就能会意地递来地上的粉笔;她一个小动作,我就能读出,为她送上一块抹布;我的一皱眉,她就知道哪的比例不对,需要修改,而结果往往是超乎我想象的。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她设计的图片就是那么新颖,看她画画就是到达了专业水平,也许这就是接受的魔力吧!
第二天,我们以惊艳的效果呈现给他们,所有的老师,同学和家长问我们完成的秘诀时,她说:“一个不肯接受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