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活动计划
一、活动意义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现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把这一学年的读书活动安排如下:
二、活动目标
通过读书活动,要让学生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喜欢和好书交朋友。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高雅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活动主旨
博览群书阅名篇,争当儒雅美少年
四、阅读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课标教材上下册,共安排了5部中外文学名著的阅读,上册:(1)《朝花夕拾》;(2)《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下册:(1)《海底二万里》;(2)《名人传》。同时《语文课标》还在“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推荐一些当代文学作品、科普读物、以及政治、历史、文化类读物。根据以上情况,特将八年级阶段读书活动的篇目推荐如下:
第一学期:
《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三部必读)、《文化苦旅》、《史记》、《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十万个为什么》、《于丹讲论语》、《语文报》、《读者》(这两种班级集体订阅)
第二学期:
《西游记》、《名人传》、《海底两万里》(这三部必读)、《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凡尔纳的三部曲)、《家》、《春》、《秋》(激流三部曲)、《草房子》、《毕淑敏散文精选》、《易中天评三国》、《语文报》、《读者》(这两种班级集体订阅)。
注: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些作品来读。
五、活动实施
1、建立班级图书角
班内图书角首先要保证以上图书的具备,可以让家庭条件好的同学把自己家的图书带到学校来,班级可以办一张借书卡,定期到“凤阳县图书馆”借阅,杂志、报刊类可以让班级同学自筹资金集体订阅。同时对班级图书角加强管理,用健全的制度保证图书不被损坏。
2、安排好读书时间
(1)要求每个同学都制定一份自己的读书计划,安排好读书的时间,主要是利用周六、周日和其他的一些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更要充分利用。
(2)每周的语文课专门拿出一节课来,主要进行读书经验、心得的交流。可设立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___”、“好书推荐”等栏目,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3)网络阅读。规定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在父母的监督下进行网络阅读,还可以在“中华语文网”的学生博客上建立自己的博客,写出读书心得,在网络上进行读书经验的交流。
3、进行方法的指导
(1)阅读时用“勾画圈点注评”的方法阅读并写双色读书笔记。
注意:此种方法在借阅图书馆的书籍上和借阅别的同学的书籍上不可以采用。
(2)每学期写读书笔记约2——3万字。读书笔记的内容:①摘录好词佳句,优美段落,精彩片段,点评并仿写优美句段;②作者介绍、作品介绍,内容简介,人物分析,主题,精彩片段摘录并点评;③写读书心得。
(3)有博客的同学,每周要登录博客,发表日志,与别人交流读书心得。
4、开展活动促提高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读书兴趣,更好的促进读书活动的开展,在此期间拟举办下列活动:
(1)每学期进行一次“读书日记伴成长”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选出若干篇优秀的读书笔记进行奖励。
(2)进行一次班级“中华语文网优秀学生博客”评比活动,选出若干优秀博客,进行奖励。
(3)在第二学期结束前进行““读书改变了我”(我和书的故事)征文活动,选出若干篇优秀文章进行奖励,并汇编成册。
(4)举办一次“我创我写我编——文学巨著漫画、小品、话剧”演绎大赛,对文学名著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大胆的改编,并评选出若干优秀的作品。
(5)在班级中评选出若干个“阅读之星”,颁发证书及奖品。
(6)进行一次读书成果汇报展,并邀请家长参加,了解一年来自己孩子在本次读书活动中的收获与进步。
六、活动评价
评价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上述的一些活动已经进行了一些评价,但还不是对每个同学在这次读书活动所以表现的全部评价,我们要遵循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原则,采取下面的一些方法进行评价:
1、档案袋法
具体做法:每位同学一个档案袋,把一年来同学们在读书活动中完成的文字作品(读书心得、获奖征文、改编的作品、获奖证书等),甚至是参加一些活动的照片、影像资料者进行收集,主要是自己觉得比较优秀的和具有纪念价值的。
2.交流评议法
在每个学期末召开一次活动总结会议,让学生对自己参加本次活动的情况进行自我汇报,然后由老师和其他同学对这位同学作出评议,指出长处和不足,以便发扬和改正。
3.个体表现法
主要由老师来进行,并写出评语,评语应该关注到这个学生参加读书活动的态度、情感、心理等,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在这次活动中的不同特点,为他今后读书提出有针对性地建议。
一 开展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以全课程教育下的人文关爱为主题,以全国各地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为借鉴,让诵读经典之风浸漫校园,影响社会,从而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师生精神品位和人文素养
1、传承中华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少年儿童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养育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使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家庭、社会的人际关系得到明显改善,道德素质得到整体提高,共创和谐社会。
3、提高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初中阶段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的厚实功底。
4、发掘发展潜能。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习态度的端正,求知热情的激发。经典诵读致力于“人文素养”的提高,从而使诵读者获得终身发展的最本质的源泉、最持久的动力和最核心的生命潜能,获得坚强的意志力、可贵的创造力和鲜活的生命力,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
5、推进素质教育。读经诵典,培育心灵,吸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奠定终生发展的基础,培养语文特长,丰富“全面发展打基础,培养个性扶特长”的办学思想;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形成乐学乐读的良好氛围。
二、活动形式
以中国的经典诗文为基本学习内容。小组活动以技巧讲座、读、练的形式为主,以真实、感人的情境引发孩子的兴趣,用有效的启发达到培养孩子思维和想象力的效果。活动还穿插有名篇朗诵欣赏、分小组的比赛及讨论、演讲录像观看等内容,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诗歌朗诵技巧
2、学会朗诵诗歌
3、训练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具有朗读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指导老师:
朱荣华 潘俊梅
五、活动对象及人数:
每班由班主任推荐1--2位,共计划20人。
六、活动时间:
每周四下午第四节课
七、活动要求:
1、上课采取指导教师轮换制度。
2、教师上课有计划、有安排、有教案,并对上课情况做好记录和反思。
3、教师定期进行阶段小结和学期总结,并及时对活动情况作出调整以便更利于活动。
4、上课实施点名制度,学生不能无故缺席、旷课,有事必须提前向指导老师请假。
5、上课时学生要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听从指导老师的安排,并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
二〇一三年三月
语言作为人类生活的交际工具,本来就是生动活泼,千变万化的。它决不是语音、 词汇、语法三要素的机械组合。所以,我们除了平时抓好课堂40分钟教学之外, 还应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巩固理解课堂所学知 识,而且还能拓宽学生视野,给他们提供一个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 享受学语文的乐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全面考虑,合理安排。
语文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应和课堂教学实际紧密联系,但又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否则,课外活动便失去了意义。因此,我在安排语文课外活动时,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知识水平,选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形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类语文课外活动。本年度我就 文字的演变 、 关于马的知识 、 学会感恩 、 中国桥文化 、 语文游园会 、 语文诗歌朗诵比赛 等等为主题开展课外活动。
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
语文课外活动形式很多,但我选用那些适合于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生动活泼,简单明了,能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 譬如,语文朗读比赛。我们就以课本所学课文为内容,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语音规则去朗读,参加人数不限,可自愿报名。可以组织学生评委进行评分。这种活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音能力大有益处。再如,语文书法比赛。这对初中低年级 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活动先以班级为单位,人人参加,从中筛选出较好的一 些 参加年级比赛。比赛时,必须统一书写内容,书写格式及其它要求。让参赛者在 规定时间内完成,还有英文小报制作比赛。可以要求学生人人参加,比赛前必须 向学生们宣布制作要求,包括纸张的大孝小报内容、版面设计及交稿时间和评分 标准。开展这种活动既可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又可增长学生的见闻,加强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了解。这些活动既可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又无须花教师过多时间去准备,而且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三、认真总结,以利再战。
每次活动开展之后,首先要算出成绩,排出名次,公布获奖名单,以资鼓励。然后再由教师或评委认真总结,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纠正错误,提出今后努力方向。此外,教师自己还应对本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的书面小结,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今后改进办法,以便将来更好地开展此类活动。做到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