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规矩作文800字
中华民族有一个老规矩,那就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一迎新年。
中华民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正月初一这一天迎新年的,这已经无从探究了,反正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有的习俗了。在这一天,凡是有着中华传承的人们,不管他们身居何方都会在内心记挂着这一天,都会与亲朋好友互相送上美好的祝愿。
我家也有一个老规矩。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发现,妈妈总是在碗柜里留有几个生鸡蛋,每当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妈妈总会在招待客人的菜色中,加上一盘让我馋涎欲滴的摊鸡蛋。要知道,在我还是小孩子的那些年,每家每月要凭购物本才可以买上两斤鸡蛋。在那些年,能痛快的吃上一次摊鸡蛋,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那时还小的我,总是盼望家里来客人,每当爸爸妈妈招待客人的时候,我会找各种理由,赖在桌子边不走开,期待着爸爸把一筷子摊鸡蛋塞在我的嘴中,把我打发走。
爸爸有两个茶叶桶,一个是装他自己平时冲泡饮用的茶叶,另一个桶里装的是给客人预备的茶叶。我喜欢闻妈妈给客人冲泡茶叶的时候满屋飘香。
到我成长为一个少年的时候,妈妈会让我帮忙招待客人。妈妈告诉我给客人倒茶的时候不要把杯子斟满,倒大半杯就可以了,那样客人可以手拿杯子上半部分而不会烫到手。每当客人告辞走出我家大门的时候,妈妈会督促我跟上爸爸一起把客人送到大门外,还要说上一声:再见。
懵懂少年免不了惹是生非。记得在我16岁那一年,我与邻家小伙伴打了一架。当我头破血流的回到家中的时候,爸爸严厉的讯问了我事情的经过后,领着我到邻家赔礼道歉。至今清楚记得邻家叔叔关爱温暖的大手,轻拍我肩膀的感觉。原谅、宽容、一切释然,在两位家长的监督下,我与小伙伴握手言和。
岁月穿梭,几十年弹指一挥。如今我也早为人父了。每当清明时节,带着一家人来到爸爸的墓前,给女儿回忆讲述过往亲历的点点滴滴,有悲伤、有喜悦、有别愁、有欢乐,犹如回放的电影,历历在目。
也许再过几十年,女儿也会带着她的儿女,在我的墓碑前,讲述着我们的今天吧。
凡是老规矩一定不知道是谁制定的,也不知哪年哪月传下来的,老规矩就是老规矩,不一定有道理却一直存在着,而且是顽固地存在着,一代又一代地纠正着子孙们的行为。
我记得小时候挨的叱责大部分都是因为不规矩了,比如见人不叫了,见人不叫被大人认为是最没规矩的表现,所以我的记忆里总是被母亲拉着叔叔阿姨大爷大妈爷爷奶奶地一通叫,稍有迟疑就可挨说。但男孩子长到十五六岁时,看见二十郎当岁的小伙子有点儿叫不出口,我小时候在军营长大,遍地都是刚刚当兵的“解放军叔叔”,凡是穿军装的我就得叫叔叔,许多时候叫得我内心郁闷。
可母亲说,这是规矩。自古就是这样,人有辈份,不论岁数大小。这是在城市,还是在部队,如果在老家,比你岁数小的备不住还是长辈呢!我想想也是,祖父,父亲,我都是长子,心里感觉大,实际辈份小,过去有句俏皮话,别看萝卜小,却长在背儿(辈儿)上,说得就是这层微妙关系。
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太快,许多东西不经意间就丢了,丢了还往往不知。加之这个世界像决了堤的围堰,沉渣泛起,鱼龙混杂,想保住些好的有用的没那么容易。我们处于社会裂变的节点上,好坏优劣善恶往往都是共同而生,保持住好的不容易,增加些恶习稍不留神就既成事实。古人说,积善似垒土,纵恶如弯弓。积累善行如用锹垒土,一点一滴进行,形成的大山才会日久天长;而纵容恶行如同弦上之箭,思想稍稍放松一下,恶就是离弦之箭,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规矩得老,这“老”是时间的检验,这“老”是文化的磨合,这“老”是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结果。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古老的民族过去的规矩一定很老,老到无从追根溯源。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孟子告诫说,鲁班虽为好木匠,没有尺子和圆规也没有办法画出方形和圆形,也就做不出好作品。继而我想,今天随处可见的这么多的好家具,它们的存在并不因为是采用了良材,而是缘于曲尺和圆规最初制定了规矩。
怀念北京的老规矩,就像怀念曾经的四九城。
古都总是美妙么?未必。课本里有郁达夫先生令人怀念的秋天,扫把经过留下淡淡印记,也有老舍先生并不太令人怀念的酷夏,祥子在泥泞中挣扎谋生。但在今天,不管是否经历,怀念这座城市,往往会是将其幻化为前者,选择性地遗忘后者——这其实不是因为过去更美,只是因为现实悲催。悲催的一点在于,无论好坏,老北京城从视线中消失了。
老规矩总是有道理的么?同样未必。牵涉封建迷信的自不用说,男尊女卑那套礼法也早就被淘汰。今天人们怀念起老规矩的时候,这些负面内容被下意识地排除在外,他们强调的甚至不是规矩内容,而是规矩所带来和体现的规规矩矩的社会生活方式——这其实不是因为老规矩更合情理,只是因为现实悲催。更悲催的一点在于,在这座快速变化的城市中,一些旧有美德的确正在被淡忘,包括有规矩和守规矩本身。
没有规矩,才是最可怕的沦丧,它比城市建筑风格消失更不可逆。事实上,变迁难定对错,人们破坏一些,他们创造另一些,城市在变,审美标准也在变。譬如,曾经被骂得一钱不值的,楼宇顶上的中国古代风格“帽子”,现在看来,并不比形似内裤的所谓现代派建筑更丑陋。但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不会变,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一旦失去,再难回来。不难想象,没人指望卑鄙人性会留下高尚者的通行证。
破坏规矩,首先是对秩序和现实的不尊重,有些属于反社会心理问题,有些纯粹出于其他目的的反科学。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当城市走上一条快速发展道路之时,当偌大一座现代化都市里存在很多不文明的、甚至违法乱纪的行止时,如何寻回那些老规矩,如何让老规矩带给人们规规矩矩的生活方式。事实上,恰恰是怀念老规矩的那些人,未必有心思琢磨得那么远,这是他们的家,他们只是本能地感到忧虑和愤怒,一种不学而知的良知。
怀念北京的老规矩,就像怀念曾经的四九城。
无关老规矩,有关没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