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的作文
“很抱歉,你并不是我们的女儿。”黎太太的神色有些凝重,但是在她的眼睛里,并没有折射出任何悲伤与歉意。“是吗。”不是疑问,而是一句风轻云淡的回答,似乎早已知道般冷静,黎优的眼睛里,也没有任何的忧伤。“那么……”“那么你就给我滚出我家,你这可怜的没人要的孤儿。”黎力一脸坏笑地看着眼前这个淡定而安静的女生。“是啊。”黎莉用力一扔,将她手中所谓黎优的行李,向行李的主人扔去。“噗!”沉闷的一声响,随之,黎优摸着被扎红了的脸颊,准备低头去捡回自己的行李。“哈哈,哥哥,你看啊,你看呀,好可怜的小乞丐啊,居然,用手去捡那些脏东西,真是可笑啊。”“莉莉,别这样讲嘛,好歹,她也曾是你的姐姐嘛。”“我呸!就她?!配吗!从前不可一世的大小姐,今天的你,也不过是一只无家可归的过街老鼠罢了,她连我的小白鼠咪咪都不如呢。”“哈哈哈,哈哈哈……”黎优的手在半空中停了一下,但只是一下,就马上恢复了行动,快速地捡起她的行李,抬起头,看看自己所谓的哥哥妹妹,他们的眼里满是讽刺。“你们是在哪里捡到我的?”
“11年前,你被你的亲生父母扔在了海豚公园门口。我和我太太当时看到你一个人孤单地坐在花坛的台阶上,于是,就带你走了。”对啊,6岁的自己被一向最疼爱自己的父母亲狠心地扔在了海豚公园门口。黎优闭上眼睛,“谢谢。”艰难地吐出那两个字,黎优如履薄冰地走出黎家,她吐出长长地一口气,毅然决然地走出黎家大门,我再也不会回来了,再也不见了。黎优想着。她走出了黎家,走到外面的世界中,去呼吸最新鲜的空气,,那一刹那,她身心舒畅,微笑着,走向大海的方向……
一路上匆匆的身影与悠闲地走在不宽不窄的小路上的黎优形成了一道美丽却又不失悲伤的风景线。一边看着风景,一边走向那远处一片白茫茫的轮廓,她不禁想起,自己好像也曾来过这里。她闭上疲惫的双眼,将行李挂在肩上,缓缓地举起双手,那动作犹如自己小时候被爸爸妈妈牵着,一蹦一跳地,高兴地向前走去。回忆像一本奇妙的书,一页页地被风吹过,翻到了她最开心的一天……
“爸爸妈妈,今天我们要去哪里呀?”小女孩抬起她那颗小小的脑袋,扑闪着如麋鹿般漂亮的眼睛,天真地问着。小女孩的妈妈一脸温柔,笑着对小女孩说,“悠悠,我们现在去海边玩儿呢!”一旁的爸爸有点尴尬地笑着,接话道:“对啊,因为悠悠在幼儿园一直都很乖,连老师都说悠悠又乖又听话,所以,今天爸爸妈妈特地请了一天假,带着悠悠到处去玩。”“那!我们今天是要玩上一天么?”小女孩一脸灿烂微笑。“对,对啊。”妈妈的声音有些抖,不过经爸爸一个眼神提醒,马上恢复了原来的微笑。“呀!是海么?那个蓝蓝的水,就是海么?”小女孩惊讶地望着海,松开了她一辈子都不愿意放开的双手,跑向大海。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一望无际,冰冷冷的浪花无情地打在小女孩白暂的小脚上,不远处,女孩的爸爸妈妈正看着她。玩累了,女孩就躺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睡着了。“老公,真的要这样吗?我不舍得悠悠啊!”“可是,我们都破产了,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养活呢,还要帮别人养女儿,我做不到。”“可是,我们都养了她3年了,我真的,真的不舍得啊。”妈妈满面的泪花,她哭着哀求她的伴侣,求他不要将自己养了3年的女儿遗弃。“不行,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可是,不可以。”“要,要不将悠悠还给她的奶奶好吗?”妈妈死死地拽着小女孩的衣服说道。“唉!我早就去找过了,早前捡到悠悠的奶奶已经病死了。”女孩的爸爸无奈地说道。女孩的妈妈终于陷入了绝望之中。“来,快走,不然,就走不了了。”“可是……”女孩的妈妈执着地赖在沙地上,只是,终究是被女孩的爸爸半拖半扯地拉走了。一阵冷飕飕的海风吹过,再次睁开眼睛,黎优才发现,自己竟然走到了当年被爸妈抛弃的地方,用手摸摸,才发现,原来,自己早已泪流满面了,她走向深不可测的大海,直到冰冷的海水淹没头顶……
原来,原来是她自己醒来后,找不到爸妈,然后按照记忆里的路线,跑到他们常带自己去的海豚公园门口,等了他们一天一夜……
(一)
真相只有一个。呵。
很久没交作业且逃学数次加上其他杂乱交错的缘故,我被教导处找去谈心了。真是谈心,那老师我熟悉,待我很好。她和班主任都希望我成才,也说了些褒奖的话。
几年前有人夸我的反应是承认,为何有好话不听呢?但现在我发毛了,担惊受怕。我的外表是干练、灵气、迷惑人的但里边儿是没墨的。这是真相。
别人看得起我时,我很看不起自己;而别人要是看不起我,那他是要后悔了。最好无态度。无态度不是最好但是保险的。争端源于态度——这思想不进步,因为也许进步源于争端。态度,则源于渴望进步。
我已经很久不看电视、读报了。之前一直有了解新闻的习惯,但一下子就倦了。因为人性就那么点儿,知道多就重复了。之所以重复,是因为事情只在人性的基础上起了化学反应,新闻是多彩的本质是苍白的。苍白是种厚重的颜色。
为什么我如今落魄还是有人出于习惯或目的地夸我——这其实很让人欣慰。虽然功底浅,但因为我有爱吧。我有爱、在乎文明是真相。
(二)
关于《色·戒》,我去影院看了两遍。冲着王力宏冲着李安——他像上海那人。有件事我料到的,那段时间很多人对我说:“我看了未剪辑的,你呢?”没有哭笑不得。确实我没看过,可能在评此片时会有避讳之嫌,但这不是真相。我喜欢《色·戒》,连《羊毛出在羊身上》也看了。里边有人性——外边儿也有,里边有真实。看的时候要动点脑子,但又不晦涩不像张爱玲的,很舒服。有色彩有情绪有音乐。也有疑问,这可能就是空间吧。有件事我没料到,阎延文博士以及部分媒体的抨击。
李安是用“色”博出位?表现抗日团体的阴暗丑陋?“汉奸人性化”?丑化抗日女志士成因强奸快感出卖民族大义的小女人?……
这么一来都把我问懵了,让人觉得我的单纯仿佛是已被ISO900认证、肯定了的。本想为《色·戒》辩护,但网上事先就有“不懂人性、不懂艺术、不懂电影”的反驳,便不凑热闹了。
电影、小说是有局限性的,这毋庸置疑。我无意强调这个。
张爱玲要刻画的、李安要补充的仅仅关乎乱世里的人性。就应该是赤裸着的。甚至我觉得你裸着进影院看《色·戒》都算顺理成章。而Dr。阎要抨击的是穿上衣服后的政治、历史、人文、社会的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当然,Dr。阎(及部分媒体)说的不错。《色·戒》里的表现是他们批的那样。算不上曲解,目的是要批判时下的不正之风,我也自然非常赞成!《色·戒》倒霉,撞了别人的枪口。时机不对。
可是!如果社会是爱国的、道德的、知美的如今我们还需强调?如此引证批判?社会良性,《色·戒》会被推崇的。因为那时已淡化了性的肮脏效应,人们关注的自然是艺术、人性的本身。
社会病了,集中不了艺术。只好从最基本的开始说起。很可怜,这是真相。
黑暗的天空慢慢变亮了,太阳从东方慢慢升起,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清了清嗓子,开始了它那优美的晨鸣,万物从一片沉寂中慢慢苏醒了过来,又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早晨。
我们的主人公抱着他的猫,在一条宁静的小路上散步,有时也会停下坐在路边的长椅上,舒适地看会儿报纸和杂志。这会儿,他正推着自己的眼镜,准备看头版头条。突然,他的老友匆匆跑了过来。
“什么事儿这么着急啊,老友?”
那家伙稍稍喘了口气,把嘴贴在他的耳朵上,一脸神秘地说:“你听说了吗?”
“什么?”
“昨天,在你旁边的那个老头死了。”
“哦,是吗?那养狗的老头,可惜我昨天去修电脑了,没看到。”
这两个人一边说一边偷笑,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到了头顶,两人才终于告别。
吃过午饭后,我们的主人公出门去买些东西,他一边走一边想着上午的事儿。
“那个养狗的老头终于死了,那家伙真是老糊涂了,养了一大群狗,像儿子一样宠着,可把我害苦了。这下他终于死了,我大可放心了,还记得有一次那些恶狗把我的小猫吓得……他一边嘀咕着,突然看见平日老头的仆人拎着一提篮花走过,满面愁容,还不时叹口气。他心中十分喜悦,但仍强装悲伤地走了过去,”听说老爷死了。”只见仆人用诧异的眼光盯着他看,意思好像是”你怎么知道!“”我都知道了,真是太让人伤心了,我……“
他不时虚情假意地抹一把眼泪,“我希望你能节哀。”
“什么呀,老爷没死,只是——”但是他打断了他,“不要再装了,即使我知道你很悲伤,但是你不能再自欺欺人,这样对已故的老爷没什么好处,我劝你还是不要逃避,面对他吧,我——”这番话还没说完,只见那“已故”的老爷从窗口探出头来,“小子,你到底干吗呢?快做好你的事儿上来,噢,是修电脑的那个啊,一起上来吧,我们喝杯茶!”话音未落,“鬼啊!”我们的主人公已大叫着,飞一样地逃窜走了。“真是个怪人。”那仆人一边嘀咕着,一边拿出花篮里的花,放在那已空空荡荡的老爷最心爱的狗的屋前。
有些人就是奇怪,宁愿相信那些道听途说和无稽之谈,也不肯相信真实的解释与客观实际,这种人其实并非是愚蠢,而是太爱看热闹,才闹出这种蠢事来,而他自己却还在为自己的小道消息和他可怜的小聪明沾沾自喜,对于这种人,我无言以对,罢,罢,还是别管他们吧。
阅读是一个反刍的过程。
当时我们并未注意的故事和情节会那么契合地诠释我们很多年以后才有的心境。于是,一种惊喜和沧桑交合的岁月感徒增。
自《公民凯恩》标志着蒙太奇手法的兴起,便相应地出现了一大批诡秘压抑,主题含蓄的电影。真正读懂一部电影的时间能有多长呢?也许是当时,也许是数年后,也许是一辈子。
俄罗斯电影《小偷》便是我很多年后才读懂的电影。
整部影片以罕见的勇气质疑了父与子,个人与祖国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以一个孩子的记忆书写了苏联的历史并试图走出童年的创伤。桑亚从来没有见过自己在战争中牺牲的爸爸,可是爸爸却在他的梦境中出现过,直到另一个“爸爸”——英俊帅气的托扬叔叔走进了他的生活。6岁的小桑亚看见火车下面的铁轨上,在战争中牺牲的父亲向飞奔而去的桑亚挥手道别,从此,父亲再没有出现在桑亚的梦境里,托扬把他带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托扬叔叔其实是一个职业惯偷,最崇拜的人却是斯大林,他以窃取邻居的财物为生,将善良而轻信的邻居的财物席卷一空后又前往另一个城市,直到一切败露,托扬被抓住。小桑亚不顾一切地追逐着警车,他不停地摔到在雪地里,又不停地爬起来,他对着镜头喊出了“爸爸”。这个时候的桑亚已经把托扬当做了“父亲”,他的童年却已经在不堪中结束了,如此残忍的真相。
但一个孩子是永远无法读懂真相的,于是当还是孩子的我坐在银屏前看完整场电影时,并不知道小桑亚迷惘的眼神不仅是创伤,还是令人心痛的愤怒。直到几年后的今天,通过断断续续的重温,“找寻”“被窃取的生活”等字眼渐渐化成了一泓清水,仿佛伤口一样,格外醒目地散发着光泽,然后平静地愈合,消褪。
但真相,真相,真相,它一遍遍地呼喊。这个残忍的字眼从未离开过。它一遍遍地告诉我,不是这样的,也不是那样的,所有的结局都无以言说。
不久前,一个我很想念的孩子回来了,然后是一场也许不太欢快的聚会。我清晰无比地看到了那孩子的挣扎与彷徨,他温柔地倒向了让他继续伤痛的一边。我轻轻吁了口气,又是一个真相。我等的原本是一个典型化的成长,我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经受打击后坚强起的人,然而,并不是每个人内心都那么坚定啊,我沉静地坐在热闹的对面,一种淡淡的伤感缠绕指间,原来真正的真相是,并不是每一个故事都朝我想象的那样去发展,即使是,那也是别人的故事,而不是你所构想的。
真相被揭开了,第一次,呼吸觉得很轻松,心情慢慢地饱和。
也许,知道真相并未成长。接受真相才是成长。
不甘心让那些典型化的,被美化的思考方式束缚、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生选择——或许有些时候谎言也是善意的,可是任凭真相被掩盖却是对别人和自己的不忠。”所以,接受真相吧,就像接受生活一样。
或许生活本身就是真相?我们只是奔波在谎言和真实所维系的网络中,努力地扯掉谎言,搭建真实。只是那过程,疼痛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