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施舍作文
看到2013广东卷高考作文为材料作文之后,我耳边仿佛又响起了爷爷经常给我讲的他小时候的故事:
我爷爷经常对我说:“我小时候,我们家里确实十分贫困,国家当时也不富裕,然而国家每年还要拿出一部分钱来救济一部分特困户,记得在六一年那一年,农村的日子特别不好过,三年的自然灾害几乎弄得家家都没有吃的,我们家的日子就更不好过,因为我们母子三人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国家给我们家救济了五元钱,可我更是没有让我妈妈收下,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不应该收下,那一年的日子过得确实特别的苦。
一家人没有什么东西吃,然而老天没有绝人之路,记得那一年雨水特别多,老天好像特别关照我们这些贫困人家似的,那一年的苜蓿长的特别好,野菜长的也特别好,我们母子三人就靠割苜蓿、挖野菜渡饥荒,我记得上学的时候,没有吃的,我就拿一坨野菜团上学,艰苦的生活磨砺了我的意志,也历练了我的人品”。我爷爷又说:“那些吃救济的人家,也就是我的伙伴们,很少有把书读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他们怕吃苦,他们也不能吃苦,因为他们还在想着国家那点救济呢!后来,我上完了初中;上高中,由于赶上了文化大革命这么一闹就没有再读书了,再后来,就到当时的大队教书了,再后来我就参加了转正考试,记得那次转正考试,我考了全老河口市语文第一名的成绩,高第二名二十多分转的正,这也是我引以为豪的,转正之后,我就调到镇上一所中学教书,直到现在。那些吃过救济的伙伴们仍然在农村干活,他们整天背着日头过天天“。在我的幼小的心灵里,早就打下了一个深深的烙印,那就是人的一生是要受到磨砺,只有经过历练的人意志才能够坚强;干起事情来才能够意志坚定;也才能够干出成果来。于是我从小就有不怕吃苦,也不怕吃亏的习惯,有时候甚至还认为:吃点苦、吃点亏还是件好事呢!
我现在给同学们讲我爷爷的故事,不是说:吃国家救济,如何不好;接受富翁帮助,如何不好。而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培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好品质。不要弄不弄就想到别人的施舍和帮助,我们应该苦干、实干加巧干跟着政策奔小康!
帮助比施舍更尊重人,这句话一点也没错。当你向别人乞讨时,给你的钱或物只是对你的施舍,但是当你用自己的付出换来别人的钱物时,已经从施舍升成了帮助。然而,被施舍这种不劳而获得钱财只会让你滋生惰性;而你取得自己的劳动报酬时,则是一种满足,一种成就。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大意是:我的妈妈没有施舍给乞讨者,而让他们将一堆砖从屋前搬到屋后,又从屋后搬到屋前,一直搬来搬去。这样一来,妈妈给他们的钱从施舍升到报酬。乞讨者中有一位独臂人,从那次劳动得到报酬后,受到启发,不再乞讨而去城里做生意,最后靠自己的劳动当上了大老板。作为回报,他要送一套房子给我们,但是妈妈拒绝了,并对他说:“把房子送给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们吧,他们更需要你的帮助。”
读完文章后,我问妈妈:“妈妈,‘我’的妈妈为什么要那么做呢?”“因为她懂得尊重别人呀。”“那么,妈妈您会怎么做呢?”妈妈笑了,她没有回答我。
昨天傍晚,妈妈和我一块儿去逛街,沿街有几个乞讨者,妈妈连一分也没给。可她在一个路边的花摊停了下来,挑了几支富贵竹,问下了价格就付给了摊主,见摊主很开心,因为妈妈没有还价,而且是他的第一笔生意。走了没多远,又见一位老人在买花,花都是他自己种的,妈妈又二话不说,买下了一盆花。同样,妈妈又在蜡烛摊上买了30元的蜡烛,而且价格一分都没有还。
回家的路上我不解的问妈妈:“妈妈,你怎么不还价?”
妈妈笑着说:“傍晚,是合家欢乐的时候,他们出来摆摊,肯定是因为生活所迫,我们买一些他们的东西,也算是一种帮助吧,而且比施舍更尊重他们啊。”
噢!我终于找到了我要的答案。妈妈原来是很懂“帮助比施舍更尊重人”这句话的,而且她是在用行动回答我啊。
我一定会记住这句话,帮助比施舍更尊重人。
放学时,发现街头多了一位衣衫不整的人,熙熙攘攘的人群似乎吞噬了角落里那个怯怯的身影,凌乱的发下,有一张空洞的脸。白色的粉笔字留得许多人驻足观看。总拿着一个破旧不堪的碗,乞求着别人的施舍。萧瑟的风,肃杀的冬,那样的场景下,总是显得多余而无情。
正和同学说笑着走过,突然他走了上来,一段听不懂的话之后,便伸出了手,手上放着的,正是一个碗。当时的脑海,就像那空荡荡的碗,除了肆虐的风在里面逗留,一无所有。
我警觉地看了看他,可怜兮兮的模样,的确太难让人回绝。但还是厌恶的快步走开了。风中,我们继续说笑,连头都不回。
我特别狠心吗?
别人总是说,生活对那些人不公平,于是,太多人怜悯。其实乞讨的他们是在逃避生活。难道说与未成年的中学生相比,他们反而是弱者?他们反而需要我们施舍?他们拥有比我们更深的生活阅历,他们拥有比我们更深的生活资本。或许出于某种原因,他们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但是一个成年人会不明白什么叫奋斗?
真正的施舍,就是无动于衷,就是拒绝。
他们需要唤醒,需要一声梦支离破碎的声音将他们唤醒到现实世界,他们需要冷风将他们吹到战战兢兢,吹到醒悟。而我们的施舍,反而会给他们一种满足感,从而永远都不明白真实的世界。
施舍,其实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虐杀。我们间接地剥夺了他们享受真正生活的权力。我们“溺爱”了他们。
施舍本来就分成两种,一种是甜美让人满足,却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的;另一种则是深藏不露,没有华丽的装饰却能够让人从最基本的地方受益的。我们善于把前者放进心里,从而施舍别人;却不明白,只有后者才是真正的施舍。
施舍者,是错的,错在我们的怜悯只会让别人得到暂时的充足,却不能永远受益;被施舍者,也是错的,错在不懂得真正的生活。
我不愿意施舍,更不愿意被施舍。
所有,都是靠自己努力的,而不是靠别人的施舍。
拉哈布昂着头,大步的走着。他没带阳伞,对灼人的烈日毫不在意。拉哈布遵守自己的处世原则,他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从任何人和事。他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而,却从不指望得到旁人的任何恩惠,追求的只是一辈子活得有尊严、有骨气。
拉哈布走着,一个黄包车夫来到他身边。车夫摇着铃铛问道:“先生,您需要车吗?”
过头,发现那个人瘦得皮包骨头,目光里似乎包含着贪婪的神情,“只有那些没有人性的家伙才会以人力车代步。”这是拉哈布坚定不移的观点。因此,他一辈子连轿子都没坐过一会,认为那简直就是犯罪。他用那粗布缝制的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连声说道:“不,不,我不要。”说完继续走自己的路。
拉着车子跟在他后面,一路不停的摇铃。忽然间,拉哈布的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也许拉车是这个穷苦汉唯一的生存条件,拉哈布是个有学问的人,许多概念——资本主义、平等、穷苦人、上帝、劳动分配、封建主义等,片刻之间都闪进了他的脑海。他又一次回头看了看那黄包车夫——天哪,他是那样的面黄肌瘦!拉哈布心里顿时对他生出了怜悯之情。
黄包车夫摇着铃铛,又招呼拉哈布道:“来吧,先生!我送您,您要去哪里?”
“去希布塔拉,你要多少钱?”
“六便士。”
“好吧,你跟我来!”拉哈布继续步行。
“请上车,先生。”
“跟我走吧!”拉哈布加快了脚步。
拉黄包车的人跟在他后面小跑。时不时地,拉哈布回头对车夫说:“跟着我。”
到了希布塔拉,拉哈布从衣兜里掏出六便士递给车夫,说:“拿去吧!”
“可您根本没坐车呀。”
“我从不坐黄包车,我认为那是一种犯罪。”
“啊?可您一开始就该告诉我!”车夫的脸上露出一种鄙夷的神情。他擦了擦脸上的汗,拉着车子走开了。
“把这钱拿去吧,它是你应得的!”
“可我不是乞丐!”黄包车夫拉着车,消失在街的拐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