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护理计划
1.有窒息的危险:与呕吐物有关.
护理目标:住院期间无窒息发生.
护理措施:
(1)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鼻内的分泌物.
(2)床边备吸痰器.
(3)定时巡视病房.
2.躯体移动障碍:与意识障碍有关.
护理目标:住院期间患者肢体得到最大功能恢复.
护理措施:
(1)患侧肢体给予抗痉挛位.
(2)患侧肢体给予一定的被动活动.
3.潜在的并发症--脑疝.
护理目标:住院期间无脑疝发生.
护理措施:
(1)定时观察患者瞳孔.神志及生命体征.
(2)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各种诱因(如大量输液.灌肠等).
(3)备好颅室引流包.
4.引流瓶效能降低:与引流液有关.
护理目标:引流凭发挥最大效能.
护理措施:
(1)引流瓶固定床头,高于床头5~10cm.
(2)定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气味及引流管是否通畅.
(3)定期更换引流瓶及引流管.<做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要提此项护理计划>
5.知识缺乏.护理目标:病人家属能掌握该病的诱因.护理措施:
(1)告之病人家属应避免病人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及一些不良刺激.
(2)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水果蔬菜,忌烟忌酒.
6.家庭应对无效:与突发性脑出血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家属树立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
护理措施:
(1)安慰病人家属,允许适当的发泄.
(2)向病人家属介绍主治医生,并告诉其主治医生以治愈的病例.
(3)让同病房治愈的病友现身说法.
7.有便秘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能排出软的成形大便.
护理措施:
(1)多食含纤维多的食物和水果.
(2)晚上睡觉前在脐周顺时针按摩1~2次,每次15~30min.
(3)必要时遵医嘱给与缓泻剂或软便剂.
8.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护理目标:住院期间患者皮肤无压疮.
护理措施:
(1)定事翻身,皮肤清洁干燥.
(2)床单整洁无皱折.
9.潜在的并发症--尿路感染.
护理目标:患者住院期间去泌尿系统感染.
护理措施:
(1)定期行膀胱冲洗.
(2)每日更换引流袋,引流袋应低于尿道口.
(3)每日2次尿道口护理
10.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卧床,意识不清有关.
护理目标:住院期间患者无体重下降.
护理措施:
(1)给与一定能量的食物.
(2)每日两次口腔护理.
(3)注意食物视,味觉的合理搭配.
脑出血患者的急性期护理一般要求绝对卧床,保持安静,减少不必要的运动,以免引起脑出血加重。严重的脑出血会导致患者昏迷,所以在患者昏迷的时候要注意给患者禁食,以防食物 堵塞气管导致窒息。金华博爱医院专家为您介绍脑出血病人的护理计划,急性发病期的护理和康复期间的护理。
急性发病期的时候患者要注意给予足够的护理:脑出血病人的护理要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通畅,防止脑缺氧。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细菌感染并发症。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褥疮发生。尿潴留者应置留置导尿 管定时放尿。置留导尿管时严格无菌操作,防逆行泌尿系感染。便秘者,用缓泻剂或开塞露等协助排便。 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病人须卧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使颅 内压下降。吸氧可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头冰袋可降低头部温度,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甘露醇等脱水剂可快速有效降低颅内压。应注意甘露醇快速静脉滴入速度,以保证降颅压效 果。血压维持在适宜水平,既保证有效的灌注压,又防止由于血压高引起出血。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要积极的观察患者的生命迹象:包括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每半小时测1次,平稳后,2-4小时测1次,并认真记录。如意识障碍加重或躁动不安,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脉搏缓慢,血压升高,说明已 有脑疝发生,应及时发现,立即进行抢救。
脑出血是由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常见护理问题包括:
①生活自理缺陷;
②肢体活动障碍;
③语言沟通障碍;
④有发生褥疮的危险;
⑤有误吸的危险;
⑥清理呼吸道无效;
⑦舒适的改变:头痛;
⑧潜在并发症--脑疝;
⑨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
⑩便秘;
生活自理缺陷
肢体活动障碍
语言沟通障碍
有发生褥疮的危险
有误吸的危险
清理呼吸道无效
以上一∽六均参照脑梗塞病人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舒适的改变:头痛
[相关因素]
颅内出血、水肿。
颅内压增高。
[主要表现]
突发性头痛、头晕。
严重者剧烈头痛,伴有恶心、呕吐。
[护理目标]
病人叙述疼痛减轻。
病人叙说疼痛消失,感觉舒适。
[护理措施]
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耐心向病人解释头痛的原因:颅内出血、水肿致颅高压引起头痛,并向病人仔细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取得病人配合。
提供安静、舒适、光线柔和的环境,避免环境刺激,加重头痛。
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术,如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
各项护理操作动作应轻柔,以免加重病人疼痛。
减少探视人员,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