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沂蒙精神心得体会
一、重温“红色沂蒙”的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
沂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在这里撒播革命火种,领导创建了沂蒙革命根据地。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沂蒙人民战天斗地,开拓进取,取得了众多伟大的成绩。
4月1日上午,我们首先乘车来到了蒙阴县孟良崮战役纪念馆。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浴血奋战于孟良崮歼灭了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及援军一部,扭转了解放战争初期华东乃至全国的战局,在人民战争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在讲解员带领下,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先后参观了第一、第二展馆的展厅,一件件历史实物,一张张战场照片,一个个感人故事,把大家带到了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走出纪念馆,松柏环绕着革命烈士墓区,学员们伫立在烈士英名碑前,向粟裕将军和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向为国牺牲的革命先烈肃立默哀,集体重温入党誓词,并聆听了陈若克为革命坚贞不屈、英勇就义的感人事迹。参观结束后,大家观看了《英雄孟良崮》教学片,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挑担子、推小轮车等现场体验式教学比赛,真切感受到沂蒙人民踊跃支前、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4月2日上午,我们来到刚刚落成开放的沂蒙革命纪念馆。该馆按照国内一流展馆的标准定位,通过图片、影视资料、实物、雕塑、场景复原、声光电等多种更为直观的形式、高科技的手法全面展示沂蒙革命战争史。在二楼沂蒙精神展区,大家认真倾听了讲解员的讲解,重温了战争年代党和人民军队为了沂蒙人民的翻身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沂蒙人民义无反顾跟党走、舍生忘死投身斗争的革命历史,深刻认识了在革命战争过程中培育形成的伟大的沂蒙精神。在三楼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展馆里,大家详细地了解了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和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增强了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月2日下午,我们乘车前往沂南县红嫂教育基地。在这里,大家先后参观了用乳汁救活伤员的“红嫂原型”明德英、无私创办战时托儿所的“沂蒙母亲”王换于、双肩扛起火线桥的“沂蒙大姐”李桂芳等红嫂典型纪念馆,集体吟唱革命歌曲《跟着共产党走》。不同的事迹,不同的经历,给学员们带来的却是同样的感动,同样的震撼。特别是听了“沂蒙母亲”王换于孙女于爱梅所作的“沂蒙母亲和她的儿女们”事迹报告会,大家无不被王换于积极从事党的工作、冒死营救革命同志、舍己抚养革命干部子女的非凡事迹深深感动,思想和心灵得到了洗礼。
二、深刻领会沂蒙精神的内涵和特质
革命战争年代,在硝烟弥漫的蒙山沂水,党和人民军队为了人民利益出生入死、喋血苦战,用生命保卫群众利益;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拥护、支持党和人民军队,共同锻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内涵丰富、价值巨大。“爱党爱军”展示了沂蒙人民立场坚定、信念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开拓奋进”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敢为人先的改革意识;“艰苦创业”展现了沂蒙人民在艰难困苦条件下自强不息、隐忍负重的精神风貌;“无私奉献”表明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自我牺牲的价值取向。
沂蒙精神与其他红色精神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沂蒙精神的创生主体是沂蒙人民群众,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创生主体是党中央和人民军队。由此可见,沂蒙精神最鲜明的特质就是“群众”二字。这是因为沂蒙精神有两个重要支点:一是信仰。正是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老百姓才真正信任党、坚定跟着党干革命、搞建设、谋发展;二是人民群众是胜利之本、力量之源。正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奋斗,党和国家事业才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沂蒙精神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集中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精神品格,形象反映了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生动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是全部工作的根本方法和根本路线的宝贵经验。
三、以沂蒙精神为动力自觉践行群众路线
“红色沂蒙”四天的现场教育活动,使我们充分意识到,“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回顾那段艰难的岁月,重温那段光辉的历史,我们在思想上受到了震撼,心灵上得到了洗礼,对如何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新的思考。
深思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找到维系党群血肉联系的感情基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和军队用鲜血和生命守卫百姓家园,人民群众义无反顾跟党走,“沂蒙红嫂”用乳汁救活了八路军伤员,鲁南人民“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党政军民生死相依、水乳交融。从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看,是共同信念、共同目标和共同命运,把党和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结成了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这是今天党群关系的感情基石。反思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就要系统学习党的历史,时刻牢记党之所以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就是因为党始终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
把握沂蒙精神的深刻特质,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不竭动力。沂蒙精神的根本特征是人民性。学习和传承沂蒙精神,要重点解决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问题、精神状态问题和工作作风问题。一方面,要形成思想自觉,把践行群众路线内化于心。就是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意识,真正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要形成行动自觉,把践行群众路线外化于行。就是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人民不愿见到的“四风问题”彻底查找出来、打扫干净,用切实有效的行动赢得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和支持。
倡树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投身为民服务的伟大实践。学习传承沂蒙精神,关键在实践。一要多到群众中去。经常深入群众,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自觉拜群众为师,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二要自觉服务群众。千方百计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可持续的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三要努力创造一流业绩。紧紧围绕“两个百年目标”,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履职尽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确保让群众满意,凝聚形成干群同心、合力发展的正能量。
历史充分证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有对人民群众有了真感情,才能自觉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从而为群众真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培养和增进爱民、亲民、为民的感情,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把群众最关心、最突出、最现实的问题解决好。我们相信,只要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意识,把为民谋利放在第一位,自觉践行群众路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胜利实现!
沂蒙精神,是沂蒙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而形成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优秀群体意识和可贵革命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更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鲜明写照。
为了深入学习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3月21日上午,XXX市XXX局机关全体党员集体观看了纪录片《永恒》和《力量》,共同感受了代代相传的沂蒙精神和战火纷飞年代党与军队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
影片通过一个个弥足珍贵的历史画面和亲历者及后代如泣如诉的讲述,还原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在及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顽强与日寇抗争的历史瞬间。展现了我党、我军与老区人民团结一心、党爱民、民拥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鱼水深情。受尽折磨、不顾骨肉、为保守党的秘密而被乱刀扎死的陈若克,被捕入狱、宁死不屈、被残忍杀害的叔侄刘晓浦、刘一梦,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才女辛锐,为老人过生日的八路军将领肖华,踩坏西瓜赔铜钱的赵博等一个个有着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誓死遵守党的纪律的共产党人,以及我们党开展的大生产运动、减租减息运动和“满缸运动”,无不体现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宗旨,他们都有着一个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支前模范唐和恩,为了不暴露目标亲手捂死亲生骨肉送鸡毛信的赵学爱,用门板当桥面、用身体当桥墩,使八路军战士顺利过河的李桂芳,兑现诺言嫁给第一个报名参军的梁怀玉,用乳汁救活战士的聋哑红嫂明德英,办战时托儿所、抚养八路军后代的“沂蒙母亲”王焕于,为烈士挖墓穴不领补助的普通群众,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普普通通的群众代表,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不容置疑的正确性和巨大的感召力,他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全国的胜利而舍弃小我、牺牲自我,这种精神是何等崇高和伟大。
通过观看纪录片,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我们的党是用什么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更体会到了我们的人民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跟党走的深刻内涵。党的根基在人民,源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我们要时刻铭记沂蒙精神,代代传承群众路线。
参加省局的临沂党性教育培训,走进沂蒙老区,感受沂蒙精神,自己的心灵受到冲击和震撼。在这片热土上,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老区人民突出的奉献品质值得自己学习。在当今社会道德规范缺失、物质主义盛行的情形下,尤为珍贵。
在电影《沂蒙六姐妹》和红嫂王换于事迹报告中,我们认识了老区人民,特别是一群柔弱的女性,撑起了一场战争都后防,人们看到的是信念的力量。她们送自己的夫君儿郎上战场,为的是一个最朴实“过好日子”的希望,因为她们相信有一天会太平会富强。但她们是质朴的女子,不懂得用大道理宣扬,所以她们忍住泪,为亲人整理行囊。她们企盼着亲人归来,为了一个家庭的希望,团聚对于那个动荡的年代是最奢侈的期望。而面对噩耗,她们仍旧选择了担当与坚强,因为那个时候她们是一个家庭的脊梁。生活还在继续,依然有人将要离去,那些柔弱的背影依旧要撑起一个小家,同时用她们的青春与幸福去奠基一个民族兴盛的希望。虽然她们没有流血受伤,却用强大的内心遮蔽了凛冽的痛楚。她们的笑是灿烂且美丽的,而泪是凝结了我们今日幸福的宝藏。所以,有这样一句评论:沂蒙的女人在战争中表现了“世界上最令人动容的守候”,我认为很恰如其分。
在临沂市委党校教授为我们做的沂蒙精神报告中,也联系当今临沂的改革发展进一步认识了沂蒙精神。沂蒙精神被表述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爱党爱军已成为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民坚定不移的思想规范和自觉行动,是沂蒙人民政治本色的根本体现。“开拓奋进”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临沂的不断发展正是沂蒙人民开拓奋进的结果。沂蒙山区是中国革命老区中最先脱贫致富的,虽然在一些偏远山区还是贫穷的,但是相对于很多中国的革命老区已经很发展了。“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特殊品格,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无私奉献”,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这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沂蒙精神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更是老一代向让走向未来的一代人传递的精神火把,是一个民族永生的精神财富!
通过参加这次党性教育,自己一定学习好沂蒙精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做好本职工作,为山东地税事业做出贡献。
为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牢记党的宗旨,增强党性修养,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三项活动”要求,根据厅党组、机关党委的部署和要求,7月21—22日,厅办公室全体党员利用周末时间,在支部书记张祝秀带领下,赴沂蒙革命老区蒙阴县、沂南县开展党性教育活动。
在蒙阴县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大家参观了“人民子弟兵将帅纪念馆”、“跟着共产党走纪念馆”、“战地救护展室”等纪念馆和专题展室,怀着崇敬的心情向革命烈士敬献了花篮,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之情。在沂南县马牧池全省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大家参观了“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认真聆听了沂蒙红嫂的事迹解说。
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一篇篇文献、一段段故事,仿佛把大家带到了枪林弹雨、硝烟弥漫、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在烈士墓地,陈若克烈士慷慨赴死前用血奶喂刚出生孩子的故事,让大家一次又一次潸然泪下。“沂蒙红嫂”明德英乳汁救伤员、“沂蒙大姐”李桂芳组织妇女们双肩架起“火线桥”、“沂蒙母亲”王换于开办战时托儿所等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沂蒙人民“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无私无畏英雄壮举,真实再现了革命烈士们前赴后继、英勇战斗和老区人民鱼水深情、一心向党的感人场面。
不少同志噙着眼泪说,看与不看不一样,来与不来不一样,身临其境的感受特别深刻,特别感人,特别受教育,特别有收获。大家一致表示,通过本次党性教育活动,不仅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革命传统教育,而且心灵受到了一番透心彻肺的洗礼,灵魂受到了震撼,境界得到了升华,精神受到了激励。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做到“三个一定要”,一定要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昂的工作激情,积极投入到“三项活动”建设中去,努力把“三项活动”融入办公室工作方方面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到本职工作与“三项活动”开展两不误、两促进;一定要以学习弘扬沂蒙革命精神为动力,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观念,强化宗旨意识,讲党性、讲奉献,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更多些努力,更多些付出,立足岗位、用心工作,努力把办公室支部建设成厅机关争先创优的排头兵;一定要多向基层群众学习,多为老区人民服好务。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充分发挥办公室综合协调职能,下决心解决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多为老区基层群众办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进一步树立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
“沂蒙精神与群众路线”这个主题,具有深刻的辩证的内涵,“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精神;“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路线,讲的是党做工作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心得体会。沂蒙精神与群众路线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是我们的生命线,是胜利前进的保证。沂蒙精神的核心和本质,就是保持党、人民军队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沂蒙精神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当时环境恶劣、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群众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支援了战争,我们的党和军队把群众当成爹娘,用生命保卫胜利成果,保卫群众利益。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更为复杂艰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摆正党员干部与群众的位置。人民群众永远是主人,党员干部永远是公仆;人民群众永远是先生,党员干部永远是学生。要永远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不能脱离群众,永远为群众谋利益,不能侵犯和损害群众的利益,更不能利用职权搞特殊、谋私利。党员干部热爱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才会拥护党,跟党走。
党的十八大以来,*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为弘扬包括沂蒙精神在内的中华民族精神指明了方向。
沂蒙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源于沂蒙革命老区,成长于齐鲁大地,它的特质就是“群众”二字,其中有两个重要支点:一是信仰。正是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老百姓才能真正信任地、坚定地跟着党干革命、搞建设、谋发展。二是人民群众是胜利之本、力量之源。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要把弘扬沂蒙精神与贯彻群众路线有机结合起来,突破时间和地域界限,着眼内涵挖掘、理论概括、高度提升,引导党员干部以弘扬沂蒙精神为动力,更加自觉地贯彻群众路线,更加主动地投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孕育沂蒙精神的环境和条件,正是共产党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是军队和民众之间的鱼水关系。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把人民群众当作亲娘,人民群众才会把党的干部当作亲儿子。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中央再次把切实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提到重要位置,不断提醒全党同志: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宣示:党的群众路线永远不能丢!
沂蒙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心得体会。光明日报作为党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始终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在宣传报道的各个领域。
本次和山东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等一道,共同主办这次研讨会,从群众路线的视角再次观照、分析沂蒙精神。我们相信,结合时代发展对沂蒙精神的这种多视角的、不断深入的研讨、研究,对于更好地宣传、普及沂蒙精神和群众路线,更好地推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