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课程开发背景
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他们能通过自学以及在必要的时候借助于工具书能自己学懂教材中的古诗,体会诗人蕴涵在诗中的思想感情,表明他们已具备了相当的独立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联系生活的能力都已比较强。通过了解,在他们的课内外学习中,我国灿烂的古典文化只有“古诗”为他们所知、所学,而“宋词”,他们还从未曾听说过、接触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学生应具有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充满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又应温文尔雅、有一定的内涵和文学的涵养。“宋词的阅读与欣赏”可以使学生尽情感受我国厚实的古文化底蕴,可以加强学生的文化积累和修养,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达,可以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可以打通学生认知世界和文学艺术的联系,并训练他们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感悟力、敏捷的思维和开阔的思路等,充实学生的心灵。
自唐代以来,社会上流行一种新的音乐——燕乐,它节奏明快,曲调优美,热烈活泼。配合流行音乐的歌词也相应地发展起来,这就是长短句形式的词。词的发展经中、晚唐文人的试作和五代词人的努力,使这种新的文学样式在艺术上渐渐走向成熟。而到宋代便进入了繁荣兴盛的时期,艺术成就臻于高峰,因而同唐诗和元曲一样被列为代表一个时期的“时代文学”永远被人们珍视热爱。时代文学每每是一个艺术创新的过程,产生了瑰丽的艺术世界,出现了缤纷的艺术风格。宋词有婉约词,也有豪放词,但这两大风格类型又远远不足以包容宋词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宋词的五光十色,辉煌璀璨,构成了词体文学的范式,成为我国珍贵的文学遗产。
自宋代以来,每个时代的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念去解读和欣赏宋词,去认识古典艺术世界之美,去发现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本质,为那些善良、美好的情感而引起共鸣,为那些热情奔放的歌声而激发进取的精神。这些古典作品至今犹闪耀着艺术生命之光,令人惊叹和喜爱。因而,引领学生走近宋词,去感受宋词的无限魅力,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是一种美丽的学习。通过宋词的阅读与欣赏,学生必将体悟到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语文世界(文学世界),必将会被唤起空前的探求古文化的浓浓情趣,也必将收获以往的学习、生活经历所不曾带给他们的东西。
宋词的阅读与欣赏,能陪伴学生进入古典艺术美的境界,给人带来尽善尽美的希望,使人获得心灵的小憩,以新的活力与新的精神走向未来。
二、课程开发目标
1、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学的了解。
2、学生能够了解宋词的由来和发展概况以及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了解宋代的词人和作品大略情况,知道20个以上杰出的词人和他们的代表作。
3、使学生对宋词产生仰慕之情,激发学生探求我国古典文化的愿望和兴趣。
4、学生能够知道宋词基本的风格类型,了解宋词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
5、满足学生的阅读兴趣需求和精神需求,增加文学积累,提高文学修养。
6、学生能背诵40首以上优秀的作品(无论长短,题材建议广泛,风格趋向多样)。
7、通过宋词的阅读和欣赏,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8、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情境中或者一定的场景中联想到相应的名句,实现积累基础上的适当运用。
三、课程开发内容的选编和课时安排
1、教材内容的选编原则:从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思想内容健康的、情感蕴涵丰富的、能激发人积极向上的;艺术价值高,能给人以较高的艺术享受的;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优秀词作品。
2、编排的原则:
(1) 以不同词作者的作品为序;
(2) 以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作品为序;
(3) 以时间为序。
3、课时的安排:
全部课程共10讲,一个学期完成,每周1讲(包含2课时)
第一讲:宋词的由来、宋词的创作以及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阅读和欣赏晏殊的《浣溪沙》、《蝶恋花》两首名词,了解词人的概况,品评这两首宋词。
第二讲:阅读和欣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了解苏轼在我国古典文学——诗、词、
文等方面的杰出造诣,了解苏轼的词的风格,并通过品评《念奴娇赤壁怀古》直观感受豪放派词的意韵。介绍苏轼的另一些词作:《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
第三讲:阅读和欣赏李清照的名篇《声声慢》、《如梦令》,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了解她
的“易安体”的特点,感受李清照的词中蕴涵的独特真切的情感。介绍李清照的另一些词作,如《武陵春》等。
第四讲:阅读和欣赏辛弃疾的名作《摸鱼儿》、《魂奴儿》、《青玉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感受辛弃疾的词作的风格,了解辛弃疾的生平。感知辛弃疾的另一些词作。
第五讲:阅读和欣赏欧阳修的《蝶恋花》、《生查子》两首词作,了解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以及其他的词作等。
第六讲:阅读和欣赏柳永的《蝶恋花》、《雨霖铃》、《八声甘州》三首代表性的词。
第七讲:阅读和欣赏范仲淹的《苏幕遮》、《渔家傲》,了解范仲淹的词风。
第八讲:阅读和欣赏秦观的《鹊桥仙》、《望海潮》两首名作,了解秦观的创作。
第九讲:阅读和欣赏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诉衷情》,了解陆游不仅在诗作上有杰出的创作,在词的创作上也为后人所敬仰。
第十讲:阅读和欣赏范成大的《眼儿媚》,了解范成大在宋词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第十一讲:阅读和欣赏文天祥的《酹lei江月 和友驿中言别》和岳飞的《满江红》,感受词中透出的浩大气势。
4、开发教师及对象
主讲老师:郎艳红
授课对象: 9年级学生
四、课程开发实施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真正的主体,学生拥有自己的选择权,决定自己的学习过程,课程目标的实现是由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完成的。
五、课程开发实施的准备
挑选好课程内容,并印好教材。
创设良好的阅读、欣赏氛围。
做好第一节课前的前测工作,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知晓情况和兴趣情况,以利于课程的顺利实施。
班级组成:30人 (每班送5人)
教学场地:东多媒体教室
六、课程开发实施的方法
讲授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
个别辅导
七、课程开发的评价标准
评价原则:注重课程实施的过程和结果及目标的达成,注重学生的内在收获和体验。
评价标准:能背诵10首优秀的宋词,能说出10个著名的词作者和他们的作品;朗诵宋词准备充分,认真积极,朗诵过程中感情充沛,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受到内心的艺术熏陶和生活态度的积极影响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优势和风格,进而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特色。 社会在发展,课程在进步校本课程就是在我校课题的指引下,结合我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而开设的。近年来我校的校本课程一直在实践和探索,本学期计划如下:
一、在学习中提高,强化理论修养。
校本课程不是教学层面上的一种教学活动,而是课程层面上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是最能体现学生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面对校本课程的挑战,我们对教师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培训。因为我们感觉,教师真正的成长不在于岗前培训和脱产培训,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起来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观念必须也只有在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实验的探索之中才能逐步确立,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最初发生在课堂上,最终形成于研究之中。为了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进行,我们向全校老师征集了学习指导课案例。
二、在实践中感悟,提高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常常是靠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学生从中得不到收获。而学习指导课本身所固有的特性,靠死记硬背、靠灌输学生是根本无法接受的。因此我们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达到形真、情切、理寓其中。尤其更要创设生活化、问题化的课堂情境,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在评价中成长,创建校本课程特色 。
我校根据校本课程的特点,明确了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目标程度,更是为了对我们的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分析,以利于改进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追求有教师个性的、有班级及课程特色的、儿童喜闻乐见的评价方式、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的创新。尝试"寄语型评语"、"心理健康建议"等具有人性色彩和时代特色的新型评价方式,以实现新课程评价的最大效益。
总之,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我校虽然在校本课程开发上扎实地开展工作,但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会不断努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讨,不断提升我校校本课程的水平,使校本课程--学习指导课真正能成为童话中的点金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省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开发背景
我校创建迄今已近一个世纪,百年风雨洗礼,铸就了莆田市实小优质教学、全面发展的品牌和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精神。学校现为福建省“示范小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 “文明学校”,福建省素质教育“先进学校“、莆田市 “素质教育优秀学校”、莆田市 “文明学校标兵”,近几年来,还获得省市级以上各种荣誉20多个,学校现有学生2300多人,教职工135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中学高级教师10人,小学高级教师80人。
我校位于莆田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中区,辖区内有丰富的历史资源、人文资源、生态资源。如:有对于考证兴化名邦、荔城古城有一定价值的古礁楼, 有中共地下党工作过的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规模大、商品权、设施设备好的大型商场、这些基地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资源。另外, 辖区居民文化层次高, 关心和重视教育, 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二、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内容
1、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育人文化改造,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符合课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3、 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校本教材的开发内容,主要有“课程整合、课程新编和课程选择三种。
课程整合:主要包括不同学科间的整合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两方面。
课程新编:计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先在语文学科中试编《古诗文诵读》、《名人警句集锦》等。
课程选择:选修课和活动课,教材以选择为主,选修课以学校开发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教材。
除以上四门课程外,我们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是多样化的。
四、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保证机制
(一)学校成立以主要领导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
组 长:刘汉清校长
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黄孝英、林元景、戴粤珊、林锦坤。
审议教师申请的《校本课程纲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具体发展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其中教科室:负责课程实施的设计指导和理论指导。 教务处:负责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
组 员:各教研组组长
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纲要或教材是课程的表现形式,是教与学的载体,在校本课程的构建中,编写教材或纲要,是最艰难、最关键的环节。校本课程研究小组,要组织一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善于思考问题的、文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三)采用“三板块”形式,进行全员性通识培训。
(1)理论学习
购买有关课改的书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探索》。我们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面向21世纪, 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教师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质量观;新型的课程观;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方法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新型的教学手段观;新型的终身学习观。
(2)专题研究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活动实践
每学期,我们都计划按两个环节进行。
①年段研讨:每学期要以年级或年段为单位,对校本课程进行实践研讨。
②对外展示:每学年结合市级的各种教研活动对外展示,努力倡导新教材要活用,旧教材要再创造,但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都要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训的特点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发挥网络的作用
(四)建立以“四定四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确保校本课程实施。主要建立了三个机制,
1、激励机制: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
2、评估机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并与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要恰当的采用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3、投入机制:要有基本投入,要舍得投入,要优先投入。
以上计划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适时进行调整。
湖屯镇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课程改革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开发背景
我校是“泰安市规范化学校” “肥城市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泰安市AAA学校”……,近几年来,还获得省市级以上各种荣誉10多个,学校现有学生520多人,教职工34人,小学高级教师16人。
我校位于湖屯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内有丰富的历史资源、人文资源、生态资源。如:有规模大、商品全、设施设备好的大型商场、这些基地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资源。另外,辖区百姓关心和重视教育,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二、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内容
1、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目标,尊重人性、发展个性、完美人性,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公民。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1)学会做人
(2)学会交往,在会什么中学习
(3)学会自信,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
(4)树立科技、环保、发展意识和终身学习理念
(5)养成良好的学习、提问、探究的习惯
(6)学会搜集、处理、利用信息
3、开发内容
小学生礼仪教育——《绿色童年》
小学生学法指导——《金钥匙》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灵花园》
小学生乡土文化教育——《家乡风采》
选修内容:
科学素养类:趣味科技 环境保护 发现与创造
人文素养类:演讲与辩论 新闻采访与写作 数学奥林匹克 英语阅读 英语会话 快速记单词 古诗词欣赏
才艺技能类:舞蹈 棋类 声乐 摄影 二胡 软书法 绘画
乒乓球 篮球 田径 羽毛球
校本教材的开发内容,我们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是多样化的。
四、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保证机制
(一)学校成立以主要领导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
组 长:徐复林
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
副组长:闫翠红
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发展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其中教科室:负责课程实施的设计指导和理论指导。教导处:负责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
组 员:各教研组组长
(1)理论学习
购买有关课改的书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探索》。我们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面向21世纪, 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教师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质量观;新型的课程观;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方法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新型的教学手段观;新型的终身学习观。
(2)专题研究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活动实践
每学期,我们都计划按两个环节进行。
①年段研讨:每学期要以年级或年段为单位,对校本课程进行实践研讨。
②对外展示:每学年结合市级的各种教研活动对外展示,努力倡导新教材要活用,旧教材要再创造,但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都要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训的特点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发挥网络的作用
(二)建立以“四定四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确保校本课程实施。主要建立了三个机制,
1、激励机制: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
2、评估机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并与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要恰当的采用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3、投入机制:要有基本投入,要舍得投入,要优先投入。
以上计划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适时进行调整。
为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课程的内容安排:“齐文化”“阅读”。
二、课程的实施方法:校本课程在各个年级同时开设。
1、专项课程设置:我们把该课程纳入正式课程表,每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齐国历史文化教育,开展阅读欣赏课,引导他们亲身感受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让学生的素养得到提高。
2、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齐文化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阅读能力培养。
3、课外学习实践:①参观走访:参观齐国历史古迹,丰富齐文化知识,开阔视野。②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浏览、上新华书店购置图书等形式,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③竞赛展览:举行“齐国故事我来讲”或手抄报评比等活动,指导学生讲故事或动手实践,提高演讲或艺术欣赏能力。④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齐国历史人物角色,感受不同角色的语言规范。
4、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活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等等。
三、适度的评价标准: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为了鼓励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此,我们应该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学校对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包括教师制订、撰写的《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和《校本课程教案(设计)》的情况也应给予适当的评价。发现比较突出的,有创新的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2、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应当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对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见解要加以赞扬,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等等。
3、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有关社区人员,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实施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等等。学校、教师要根据实施情况和大家提出的建议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四、保障的措施:
1、坚持教研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
2、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3、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有突出成绩的,将在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
五、课程实施效果设想:
1、教材内容不断充实,教学案例不断完善,逐渐构建一套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教材。
2、学生的精神风貌得到改善,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听到朗朗的诵读生,感受浓浓的齐文化氛围,促进我校书香校园建设。
3、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坚定信念,改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以及发展专业,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
六、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1、课程生命问题:应采取什么有效的方式才能保证校本课程持久的生命力。
2、评价体系问题: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是个复杂而又综合的问题,如何做到定性与量化的统一,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的统一,局部评价与整体评价的统一。
3、师资配置问题:教师手头的事情太多太杂,而他们的时间精力却有限,无法对该课程作出更多的研究,如设专职教师,教师的编制又有限制,而且教师们又担心职称的评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