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引领着我们走向自己美丽的教育人生。激励着我们广大青年教师。通过细细的品读,让我的确是受益多多。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是“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教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这对于刚上岗并没有几年的我来说,看到这样的语句,这样深入我们年轻人内心的语言,这样贴心地为我们分析失败,鼓舞进步,怎能不让人激动?我缺少的就是对失败的正确认识,我很多时候在去接受失败,让我有勇气去挑战失败,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勇于创新与改变,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读的越多就越感到看晚了。我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继续往下看“每个孩子的心灵就像荷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年轻的你要尽一切可能,想办法呵护她、保护她……”是呀!小起我现在的一帮可爱的孩子们,和他们一起游戏的快乐情景。真是一副和谐的画面!年轻的我有理想、有憧憬、有许多作为教师作为青年应该有的。突然耳边响起熟悉的声音“这个小孩我一点都不喜欢”,“真巴不得早点送走他们”云云。刚舒张的笑容立刻收敛了下来。我在问自己,为什么?是在我身上缺少了些什么?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丢了教师当你能微笑着倾听学生讲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摩孩子的头,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反之如果老师板着一张严肃的脸,动辄就批评教育,那学生肯定是大气不敢出,战战兢兢的坐在课堂里。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我感谢这本书,它让教师们从中汲取力量,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以更多的激情投入到教育实践中去。
我国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之渔。当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话,即“教是为了不教”,并把它视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国外教育界提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可见重视学生的后天学习、后天发展,是最科学的教学方法。回顾自己的教学,大部分时间只是老师所说的教书匠了。
《不做教书匠》只要我们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学生,我们每天都很努力地学习着,工作着,始终跟着时代的脚步在前进,我们就能成为学生心目的好教师。这是最重要的!
所以,从现在开始,调,做一名专业化的教师,将是我永久的追求。
假期里,当我第一遍读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的时候,感觉像是在听课,听一名资深教师在谈教师的方向、约束、责任、上进、奋斗、专业、亲和与智慧,《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中那些精致深刻的语言,恰如其分的小典故,娓娓道来,令我耳目一新,深感管校长所言极是;第二遍读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的时候,感觉是在考试,边读边用书中的观点来检查、考量自己,不断反思和内省,十年从教,漫漫求索,既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困惑与感慨,也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快感与写意;第三遍读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的时候,感觉自己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就像一个整装待发的战士,急于奔赴沙场,去领略"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的豪情。所以,借用今天的机会把自己的感想与大家分享。
"在挫败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贬值"
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教学质量不高。请记得,你没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
读着这些文字,我好象在和一位智者娓娓交谈。脑海中慢慢浮现出过去的一切,心灵在渐渐舒展。我认同了作者的观点,也在这观点中让自己再次找到了激励和自信。短暂的肤浅的阅历,印证着在挫败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贬值的深层含义。
"成功的人永远在找方法,失败的人永远在找借口。"
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育不要找借口。现在想想确实如此,我总感觉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而不从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基础应该去找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方法,守着一成不便的老方法当然行不通。学生基础好,老师在教学上比较累,就要想方设法在教学上另劈途径,这也是教学能力的提高,由此想到这样一句话,懒妈妈的孩子勤劳,勤劳的妈妈孩子懒惰。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不要埋怨班级的好坏,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他们,不是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吗,放宽心,耐心教吧,找借口只能给自己,别人带来更多的烦恼,因为事情总得做下去。
不过找借口的人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有很强的责任感,正因为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面对不如意的现状,才会说两句话,从而在心理上找到些安慰罢了。
上帝啊,那扇门原来是虚掩的--绝不,绝不,绝不能放弃
年轻的老师们,请不要放弃。朝着奋斗的目标,坚持,你一定会做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教育的天空。你可以选择某个内容做为教育教学上的一个点进行突破性研究,如果你是一位班主任,可以研究班队活动,或是班集体建设,或是晨会课,或是和后进学生的谈话,等等;如果你是一位语文老师,你可以研究阅读教学,或是研究作文教学,或是研究课外阅读,或是研究写字教学,或是研究识字教学,或是研究提前读写,等等。先把这一个点做好,做出自己的特色来,再迁移或拓展。
是啊,我们每天重复着这些工作,然而研究了吗?没有坚持,何谈放弃呢?想想看,如果选定了一个人生目标,坚持下去,会有多么巨大的变化和人生乐趣啊!一味抱怨机遇,不如从现在开始磨砺,让自己真正成为推开上帝虚掩之门的幸运女神。
专业化的教师形象--具有实践的智慧
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这项工作固然需要经验的支持,更需要智慧的决断。一个教师是否具备专业水准正在于他是否具有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以完成。可以肯定地说,一个爱敲教鞭的教师还不具备专业水准,一个爱发脾气的教师也不具备专业水准。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是睿智的、平和的、博大的,他们能从多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能从人的心灵深处出发,找到教育的契机和力量。他们还具备创生教育资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一个样本,他们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出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自己的教学个性的方法来。严格意义上讲,教师不是知识的象征,而是智慧的象征。
反思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具有智慧,或者是否将智慧作为人生追求呢?敲教鞭、发脾气一度成为我们无可奈何的代名词,对学生缺乏细致有效的心灵沟通,所以在教学中找不到教育的契机--学生作业没完成,原因何在,如何弥补?学生违犯了纪律,原因何在,如何改正?甚至是课堂上学生答错了问题,我们又有多少思考、面对的机会呢?更别说拥有"四块糖"的人生启示和教育智慧了。所以,从现在开始,调整心态,勇于实践,做一名专业化的教师,将是我们永久的追求。
很欣赏下面的一段话:
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要么教育之水把你冷却,过那种冷却的平庸的生活,要么就用你生命的激情与烈焰把教育这锅水煮沸,沸腾的教育将带来一个充沛的,充满活力与生机、乐趣与魅力的教育人生。要想把教育这一锅水煮沸,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再枯燥乏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投入地工作,富有创意地工作,你的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是属于自己的智慧和结晶,那么你将对你的每一堂课充满情感,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能感受到教学的生命力和震撼力,而不是死水枯潭、尸位素餐。课堂上和学生亲切平等的学习生活,学生学习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这是多么美好的希望,相信也是我们大多数从事教育工作者的美好愿望。
淡雅的封面、兰竹的幽香吸引了我,让我在众多的教育书籍中选中了它——《不做教书匠》。拜读之后,感受颇深,书中八个篇章给我们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
还记得踏上工作岗位时我的目标是:“所教的班级学生成绩要在年级中名列前茅,这样才对得起所教的学生、对得起家长,这样才是一位好教师。”于是就朝着这样的目标孜孜不倦的努力着,这时我的一位恩师说了这样一句话意味深长的话,他说:“如果只从考试的角度组织教学,是无法让学生真正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如果仅仅满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则对不起终生为业的教育。这样的教师至多只能算是一名优秀的教书匠。”我茫然了,那怎样的教师才是学生欢迎的好老师、怎样的教学才是学生终生受益的教育呢?近期我阅读了部分书籍,其中郑洁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深深的吸引着我,似乎也能在书中找到我要的答案。这本书里作者用清晰的笔触将社会转型期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一指出来,其中的每一个事例、每一个建议,似乎就在我的身边,在我的工作中都能找到原形。也许是心灵效应,我一遍又一遍的品味着,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
其中,《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一章中《教育,从小事做起》一文,使我感触良多。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一些小事。教育无小事,正是细节,使真正的教育进入了人的心灵,持续影响了一个人的成长。细节决定成败,“小事”终成就“大事”。认真教书一辈子,哪怕起初你只有一杯水,到后来,一定会有一桶水、一湖水,甚至一江水;这样教一辈子书,即使起初是不纯粹、有杂质的,到后来,也一定会清澈起来,纯净起来,永远能在世俗之中,保持着世俗之外的超脱
文中说,说到底,一个人的成功,固有的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其他方面起85%的作用。年轻的你一定要注意发展这个85%。这个85%里至少含有责任感、工作态度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和习惯。
所以,我们要做一名有目标感的教师。
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而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界。做教师就是做学问,就是从学问中感受生活的快乐,教育的幸福,人生价值的轻舞飞扬。
在我们的意识中,教书匠总是板着脸、苛刻严厉、毫无生气的那种,有时在我心情不好、对学生训话时也总是板着脸,这样看自己,我不就是一名教书匠吗?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当学生离开校园后,再与他们谈心交流时,在他的记忆深处不是你教给他的一个解题方法、一篇课文,恰恰是你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轻轻的抚摸。
当然,首先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你并不缺少爱,缺少感情。但是,你是否原意为别人花费你心中的爱,你心中的感情?你能象爱自己的家一样去爱学校吗?你能象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每一个学生吗?“一个真正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深刻的,不只关注今天,更关注其明天;不只关注其智力,更关注其情感;不只关注其基石,更关注其创造。”。我想,这种爱不仅是深刻的,更是持之以恒的,需要你以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为基石。
其实爱是相互的,我们教师也需要爱,在学生的关爱下也是倍感幸福的。还曾记得,在教师节时,我们班的五十几名学生,有的学生是用自己节省下来的零花钱买来鲜花、水果,有的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卡片,有的带来自己心爱的玩具、真心祝福……回想起孩子们关切的眼神、甜蜜的笑容、美好的祝福,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更幸福的呢?做一名教师真好。这也就是郑杰老师所说“相互取暖”吧,知道别人很冷,知道别人的处境,才会设法给别人一点温暖,自己在给别人温暖时也会受着别人的温暖。
考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能不认真面对的问题,我们无法选择考试,我们只能积极应对。不从考试的角度积极组织教学,我们会觉得对不起学生的眼前利益,但如果仅仅满足于从考试的角度组织实施教学,则对不起终生为业的教育。只从考试的角度组织教学,是无法让学生终生喜欢自己所教得学科的,学生离开学校,教师毕其一生,至多只能算是一个优秀的教书匠。好的教师,应该喜欢捕捉生活中的点滴,与学生一起探讨交流,与学生一起涉及欣赏。这样的教师,不仅令学生日益积累起雄厚的知识基础,增强学生的考试能力,更能令学生日益迷恋上学习,令学生在提高自己的素养。这样的教师,才能告别教书匠这一头衔。但是我总是被考试这两个字限制着我的教育,令我自觉不自觉地围绕考试进行我的教学活动。有时候想想真是对不起学生啊!
教书匠是不管什么新课改的,只要能把书上的内容讲完,指导学生将课后练习做对就行,是顾不了其它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会感到做教师真累。但我们真正参与课改,不要认为课程改革仅仅是专家们研究的课题、仅仅是学校领导的事。如果我们都能切实领会新课改的精神,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种心情,我想我们的教学就不会这么累,学生学的也不会那么苦。
然而,从我们的现实情况来看,似乎有点儿本末倒置,大部分教师都是以让学生获取知识为首要的目标,其次才是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至于能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那是另外一回事。回忆上学期我所上的一节公开课《父母的心》,如果从知识、能力目标达成度来说成功的。但是,在课堂上教师的组织教学是吃力的、学生的学习也不是很投入尽兴的。是什么原因呢?现在想想就是忽视学生的情感。其实,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激情中体验教学,在宁静中思考教学,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教学的本质美,才更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教学效果。
幽默是爱心与智慧的结晶,数学课整体上是比较抽象枯燥的,如果上课时有点儿幽默感,这样的老师,就会像一块磁铁一样,能牢牢地吸引着学生,如果能在有趣中不知不觉地引导教学,那么,教学的效果一定是好的。你、我怎么知晓自己的可爱之处呢?不妨像郑杰老师所说的那样:“去问问孩子们,不必一本正经地做什么调查试卷的,只要去看看他们的表情和眼睛,他们欣喜的表情和欣赏的眼光都会告诉你的。”
教书匠只管教书,不管学生的感受及环境的渲染作用,而作为教师,要知道自身的心境对学生心境的影响相当大,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更何况,不好的心境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呀。我们何不调整自己的心态,做一名和谐教师呢。
做一名“和谐教师”,要在“公正”中平衡自我心理,享受生活。在当今时代,我们要认识什么是公正。社会对待教师应该说是公正的,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其实大可不必。要善于在工作中找到职业的尊严和幸福,树立“工作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生活观念。此外,我们还应把自己公正的态度辐射到自己的教育对象上,表现为不管是面对差生,还是优秀生;面对熟人的孩子还是陌生家庭的孩子都一视同仁。有了这样的心态,我相信心会越来越年轻、笑容会越来越灿烂!
做一名“和谐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郑杰老师说“思索是一件快乐的事。”是啊,“静坐常思自己过”、“宁静以致远”,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工作态度。教师应该学会不断地怀疑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设计、教育方法进行重新思考,不断推出适用于学生的、有选择余地的新计划、新内容、新方法和新评价方式。教师大多是善于反思、善于创新的“和谐教师”。年轻的特级教师贲有林,正因为每天坚持撰写教学心得,才编辑了62篇几十万字的教育随笔集。
做一名“和谐教师”,要甘于“有限作为”。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效工作,不能急功近利。学生的知识、能力、道德、心理等都是慢慢生长和发育的,教师应该给予持久的关注和等待,要悦纳潜滋暗长与潜移默化的过程,反对“立竿见影”。我们在学生身上取得的显性“成绩”是很有限的,不要指望用强力和果断在学生身上“打造”出什么,“催生”出什么。甚至有时候,我们的“不作为”就是最好的“作为”。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教学专家,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做教书匠,无论今后会怎样,我都会善待我的教育,善待我的生命。“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行动永远不晚。让我们做一名真正合格的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小学教师吧。
寒假里,一心一意想读点书,便找来一本《不做教书匠》,作者是管建刚,属福建教育出版社,通过网上查找,了解到管建刚是一位优秀的教育专家。
一年大病,两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1998年开始安心做老师,“十年磨一剑”,2008年成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8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
七代务农,八面无书,九九寒冬,十年板凳,2005年出版《魔法作文营》,2006年出版《不做教书匠》,2007年出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2009年出版《一线教师》,2010年出版“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之《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和《我的作文教学故事》,2011年出版《我的作文训练系统》,2012年将出版《我的作文教学课例》。
此书主编朱永新谈到:人和匠人的区别在于,匠人只教书,不育人,贵人不但教书,而且育人。育人的贵人会受到学生终生的惦念,并将爱的教育传承下去,而教书的匠人犹如旧日私塾的先生,他们教授学生以知识,家长回馈他们以衣食。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学生心目中的贵人,而非匠人,这也正是《不做教书匠》的题中之义。
本书是为青年教师量身定作的励志书,是凝结着作者教育人生经历和智慧的一本书。书中作者与青年教师们谈人生、讲教育,热情诚恳,语重心长。
简洁的封面让人甚是怡然。触碰文字,如痴地被吸引、被迷醉,读完后,掩卷深思,味甘如贻,大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之感。轻松快意的阅读,如低音提琴的弦律,使人产生共鸣,如果说这本书留下的是白纸黑字,倒不如说是教育与艺术的水乳交融,绽放出精神之花。如果说这本书启发我的是教育灵感,倒不如说给予我的是一种漫涌全身,浸透心灵的温润之感。
此书共八章。第一章 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第二章 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第三章 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第四章 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第五章 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第六章 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第七章 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第八章 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其中,《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一章中《教育,从小事做起》一文,使我感触良多。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这些小事。例如:早上到学校,进班级,看一看学生是否都到齐了,又如谁没有来,又是什么原因?家庭作业谁没有交,又是为什么?中午可能有学生吵架了,需要你去调解等等。虽然是些小事,但正是这些细节,使真正的教育进入了人的心灵,持续影响了一个人的成长。细节决定成败,“小事”终成就“大事”。认真教书,哪怕起初你只有一杯水,到后来,一定会有一桶水、一湖水,甚至一江水;这样教一辈子书,即使起初是不纯粹、有杂质的,到后来,也一定会清澈起来,纯净起来,永远能在世俗之中,保持着世俗之外的恬静。
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明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即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同样的匠人,一个说在工作,一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盖教堂。如此看来,第三人就不仅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
当我快写完这篇交流,落上日期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已经在教育这条路上走了十年了。回想这十年,与学生为伴,同语文结缘,在时间的长河里,云卷云舒,冬去春来,光阴悄然而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经轮回,我们又站在了学生的起点,我们总是陪着他们慢慢的成长,从第一年到第六年;我们又总是执着的进行下一个等待,等待下一节课铃声的响起,等待下一位学生亲切的呼唤“老师,您好!”等待下一个教师节一株紫丁花的馥郁芳香,等待下一个毕业班的潸然泪下。一个十年过去了,还有第二个十年,第三个十年我想教育的道路永远没有止境的。面对成长中的孩子,他们总是天真稚嫩甚至固执极端,如果我可以做到,当他们渴求一滴水,我倾其一片海;如果我可以做到,当他们要摘一片红叶,我拿出整个枫林和云彩;如果我可以做到,当他们需要一个微笑,我敞开火热的胸怀,如果我可以做到;当他们需要有人同行,我将陪伴着走到未来,因为宽容,因为爱,因为老师的下一个等待就是春暖花开。 不做教书匠,就做一个辛勤的园丁吧!相信在等待中每一朵小花,和着风雨,盛开着,怒放着,将以最大的努力回报春天。
教师的道路, 前程漫漫,“如果是鱼,就不要迷恋天空,如果是鸟就不要迷恋海洋。”既然选择了教师的道路,就执着的走下去,深沉的爱下去,走往教育的幸福之路……
我寻着一件宝贝,那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也就是管建刚先生写的这本《不做教书匠》,它让我原本杂乱的教育思路更清晰,教育方法更讲求科学性,教育目的也更容易实
我寻着一件宝贝,那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也就是管建刚先生写的这本《不做教书匠》,它让我原本杂乱的教育思路更清晰,教育方法更讲求科学性,教育目的也更容易实现了。
1979年从槐芽高中毕业,二十岁的我曾有美丽的梦想,正如管先生所说的,上课之余与学生聊海阔天空,谈人生的理想与抱负;课间与学生踢毽子打羽毛球;享受童真的乐趣,我是有过这样的日子,但那已成为永远不再的过去…如今,在这个教育本质被严重异化的年代,而我又从偏远的山村调到了繁华的小镇继续我的教育工作,眼前的教书生活却已远离了我的理想,那样苦,那样累,沉重的包袱有时甚至压得我难以正常呼吸。我想过逃避的方式,想过应付工作的方法,但是,出生农民的我,从小受到母亲“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的教育。我时时告诫自己,不管怎样,绝不能对不起学生,因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一个家庭的希望,而这个花朵将来能结出怎样的果实,这个家庭有怎样的希望,重任就在自己的肩上!
因着母亲的教育,我不论是做人还是做教育的工作,都能这样的要求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深深体会到:面对学生,我的笑容更灿烂;面对学生,我的批评更有力;面对学生,我的道理更服人……
因着母亲的教育,十多年的教育之路我无悔地走着。这学期新做的班主任工作也做的有声有色,虽苦也甜。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明明看到:他们中有些从刚开学进来的懵懂无知的小孩变成了现在勤奋学习的少年;有些从看见老师害怕拘谨变成能活泼自信地与老师交谈;有些从刚进来的顽劣不讲理变成现在的知荣辱明是非……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还从家长的一个个电话中,听到了他们惊奇于孩子的改变和对我由衷的感激之情……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感动的呢?这才是真正值得我快乐的事情,这是一个真正的教师应该追寻的高尚的快乐!这正如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所说的:你给予别人快乐的同时,你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你怎样看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你!
今后的生活,教育仍是我生活的主宰,我想我会比以前更执着地去追求做一个智慧而有时代气息的老师,就摘录管先生在书中的一些语言来表达我的感悟吧!
是老师,就该是个读书人,用诗书气来滋养教师气;
把工作和学习当享受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每时每刻都是快乐的,他们是生活的智者,人生的智者;
把苦难当做锤炼自己的机会,如此你带一届学生的心得,将超过别人一生的教学所得;
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那么他们就不会辜负家的希望,而祖国的将来也会一片辉煌!
梦,在人的眼里总是美好的,理想化的,寻梦的历程,更是充满了希望,就让我们——教育的同行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追寻自己的梦想吧!